卷之六千六百九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資聲稱,苟然而已。
因附記之。
願相異勉焉,以無負兩公之倡雲。
至元丁亥九月望日,承直郎治書侍禦史行禦史台事高凝撰。
中大夫江西湖東道提刑按察使廉恂書并題額。
《壽聖觀記》:元有天下,嘉惠黎庶,懷柔百神。
凡前代所以為民事神者,有舉無廢。
惟九江有江湖之險,而壽聖觀祠通慧真君為盛。
真君姓楊,名正夫,始家臨川,嘗遊襄漢。
遇異人,當宋慶元乙卯,誅茅結屋九江之泥陀觜,救民水旱疾疠之災,江湖河漢之厄,次第衆建道院。
嘉定初,賜觀額,封通慧先生。
鹹淳甲戌開,觀毀于火。
皇元大德乙巳,始建殿。
皇慶癸醜,觀門建橋。
延甲寅,藏殿而下以次成。
戊午改封真君,加以孚惠仁徽稱。
泰定丁卯,玄武展成。
元統癸酉,三門成。
凡民事神,與國家從民之欲者備矣。
九江張鑒趙某,為士請記廬陵。
乃為之言曰,昔者聖人治天下,自天地日月、五行四時、山嶽河海,丘陵墳衍,皆聽于一人。
而類望秩,鹹遍民詩書禮樂。
各有其帝衷,以無獲戾于上下神祗。
有誦之者曰,五日一風,十日一雨。
又曰,風不鳴條,雨不破塊。
概未有知其善誦者也。
當是時,天清地甯,海晏而不波,河翕而不泛。
民生其間,不知帝力。
其後德衰,災害并至。
始有盲風怪雨,旱乾水溢。
其後德愈降,災害愈至。
有民社者,不足禦災捍患,而一切聽于神,物怪神奸,愈益衆矣。
嗟夫,甚矣!難乎其為後世之民也。
方今聖人作為舟楫,以濟民車馬之所不通,而民利賴之。
孰知乃有中流?一旦号呼天地鬼神,以乞其父母妻子之身者乎?人非管幼安,誰能濟海?自訟其過,惟三日不梳頭,一日晏起而止。
又非程叔子,誰能渡江,正襟危坐,神色泰然者?則其不免于号呼一旦,亦其勢也。
于是為政者,不知先成民而後緻力于神,為士者不知修身以事天,為民者不知遷善以遠罪,其來久矣。
使又無明神以禦災捍患其間,民将若之何?昔人有言,吾其魚矣!嗚呼!甚矣!難乎其為後世之民也,自今九江之士,與其鄉人父老,率其子弟,益務修其隐慝,訟其内疚。
以庶無罪悔于俯仰間,神其有不佑之者乎?此明神之至願,而善為政治民事神者之望深也。
《詩》不雲乎,豈弟君子,神所勞矣。
廬陵劉嶽申撰。
《東林寺碑》:古者将有聖腎,必有山嶽。
尼丘啟于夫子,鹫嶺保于釋迦。
衡阜之托思,天台之栖豈頁,豈徒然也。
故知土之不厚,則巨材不生;地不靈,則異人不降。
陰骘潛運,玄符肇開。
宿根果于福庭,大事萌于淨土,其來尚矣。
東林寺者,晉大元九年,慧遠法師之所建也。
世居雁門樓煩,俗姓賈氏,童妙神悟,壯立精博。
初涉華學,不讀非聖之書;中留範經,尤邃是田之說。
嘗就衡嶽,觏止道安。
火遇于薪,王成于器,雖根種諸佛,而果得一時。
獅子吼言,載聞順喻,維摩诘更了空門,安住四依,修舍二法。
和尚歎曰:“吾道行者,惟此人焉。
”屬朱序尋戈,缁徒逃海,道由茲嶺,其器宿誠。
謂其從曰:“是處崇勝,有足底居地。
”若無流池,曷雲法宇?大誰神廟,特異蓮嶺。
結跏一心,開示五力。
以杖刺地,應時湧泉。
既荷殊祥,因立精舍。
堅卧禁戒,弘演妙乘。
浮囊毒流,木铎正教。
首唱南部,轉覺後人。
以知慧力,斷煩惱鎖。
由是真僧益廣,妙供日崇。
隘其本圖,弘其别業。
乃進自香谷,集坡安栖。
即昙現之門生,鄰慧永之何若。
相與撰平圃,逾層岩,在山之陽,居水之右。
經其始而未究其末,有其取而未虞其勞。
當是時也,桓玄司人,柄斡國鈞。
以福莊嚴,因驕檀施。
書日力之費,畫出木之功。
缭垣雲連,廈屋天聳。
如來之室,宛化出于林間,帝釋之幢,忽飛來于窗外。
至若奧宇冬燠,高台夏清。
玉水文階而碧紗,瑤林藻庭而朱實。
琉璃之地,月照灼而徘徊。
旃檀之龛,吹芬芳而香必香孛。
相事畢集,微妙絕時。
羅什緻其澡瓶,巧窮雙口;姚泓奉其雕像,工極五年。
殷堪樞衣而每談,盧循避席而累贊。
道弘三界,何止八部宅心;聲聞十方,足使諸天回首。
觀其育王贖罪,文殊降形,蹈海不沉,驗于陶侃。
迫火不,夢于僧珍。
願苟存誠,祈必通感。
既多兩以出日,乍積陽以作霖。
則有影圖西來,舍利東化,或搭踴于地,或光屬于天。
謝客忻味而成文,劉裴诋诃而覃思。
所以山亞五嶽,江比四溟。
地憑法而自高,物因詞而益重。
洎梁有崇禅師者傳燈習明,安心樂行,指拳猶昔,薪盡如生。
次有果旺二法師,僧寶所欽,克和止觀。
法物為大用。
繼往持上座昙傑,寺主道廉,都維那道真等,皆沐浴福河,栖止淨業。
諸結已盡,白黑雙遣。
衆生可度,名色兩忘。
纂盛名于舊人,啟新意于今作。
重建雅頌,遠托鄙夫。
代斫有慚,豈雲傷手。
掘筆餘勇,曷議齊賢。
但相如好仁,慕蔺名而激節;伯皆聞義,讀曹碑而叙能。
傥青出于藍,水冰于水,非曰能也,固請學焉。
其詞曰,靈山兆發,真僧感通。
刺泉有力,呵神緻功。
江儀外演,禅僧内融。
性除遍執,門開大空。
其一。
瞻禮雲集,底居峰薄。
越嶺圖勝,降平規博。
信臣檀施,護供興作。
大起重階,廣延阿閣。
其二。
嚴幢踴出,寶塔飛來。
尊容月滿,法宇天開。
化城廣築,道樹移栽。
風清梵樂,石敝花台。
其三。
金容海遊,法影山薦。
毒龍棄消,漁子心變。
萬裡西傳,一時東現。
華戎異聞,穹厚驚眄。
其四。
遠實法主,謝惟文伯。
光頌累彰,德名增益。
因附記之。
願相異勉焉,以無負兩公之倡雲。
至元丁亥九月望日,承直郎治書侍禦史行禦史台事高凝撰。
中大夫江西湖東道提刑按察使廉恂書并題額。
《壽聖觀記》:元有天下,嘉惠黎庶,懷柔百神。
凡前代所以為民事神者,有舉無廢。
惟九江有江湖之險,而壽聖觀祠通慧真君為盛。
真君姓楊,名正夫,始家臨川,嘗遊襄漢。
遇異人,當宋慶元乙卯,誅茅結屋九江之泥陀觜,救民水旱疾疠之災,江湖河漢之厄,次第衆建道院。
嘉定初,賜觀額,封通慧先生。
鹹淳甲戌開,觀毀于火。
皇元大德乙巳,始建殿。
皇慶癸醜,觀門建橋。
延甲寅,藏殿而下以次成。
戊午改封真君,加以孚惠仁徽稱。
泰定丁卯,玄武展成。
元統癸酉,三門成。
凡民事神,與國家從民之欲者備矣。
九江張鑒趙某,為士請記廬陵。
乃為之言曰,昔者聖人治天下,自天地日月、五行四時、山嶽河海,丘陵墳衍,皆聽于一人。
而類望秩,鹹遍民詩書禮樂。
各有其帝衷,以無獲戾于上下神祗。
有誦之者曰,五日一風,十日一雨。
又曰,風不鳴條,雨不破塊。
概未有知其善誦者也。
當是時,天清地甯,海晏而不波,河翕而不泛。
民生其間,不知帝力。
其後德衰,災害并至。
始有盲風怪雨,旱乾水溢。
其後德愈降,災害愈至。
有民社者,不足禦災捍患,而一切聽于神,物怪神奸,愈益衆矣。
嗟夫,甚矣!難乎其為後世之民也。
方今聖人作為舟楫,以濟民車馬之所不通,而民利賴之。
孰知乃有中流?一旦号呼天地鬼神,以乞其父母妻子之身者乎?人非管幼安,誰能濟海?自訟其過,惟三日不梳頭,一日晏起而止。
又非程叔子,誰能渡江,正襟危坐,神色泰然者?則其不免于号呼一旦,亦其勢也。
于是為政者,不知先成民而後緻力于神,為士者不知修身以事天,為民者不知遷善以遠罪,其來久矣。
使又無明神以禦災捍患其間,民将若之何?昔人有言,吾其魚矣!嗚呼!甚矣!難乎其為後世之民也,自今九江之士,與其鄉人父老,率其子弟,益務修其隐慝,訟其内疚。
以庶無罪悔于俯仰間,神其有不佑之者乎?此明神之至願,而善為政治民事神者之望深也。
《詩》不雲乎,豈弟君子,神所勞矣。
廬陵劉嶽申撰。
《東林寺碑》:古者将有聖腎,必有山嶽。
尼丘啟于夫子,鹫嶺保于釋迦。
衡阜之托思,天台之栖豈頁,豈徒然也。
故知土之不厚,則巨材不生;地不靈,則異人不降。
陰骘潛運,玄符肇開。
宿根果于福庭,大事萌于淨土,其來尚矣。
東林寺者,晉大元九年,慧遠法師之所建也。
世居雁門樓煩,俗姓賈氏,童妙神悟,壯立精博。
初涉華學,不讀非聖之書;中留範經,尤邃是田之說。
嘗就衡嶽,觏止道安。
火遇于薪,王成于器,雖根種諸佛,而果得一時。
獅子吼言,載聞順喻,維摩诘更了空門,安住四依,修舍二法。
和尚歎曰:“吾道行者,惟此人焉。
”屬朱序尋戈,缁徒逃海,道由茲嶺,其器宿誠。
謂其從曰:“是處崇勝,有足底居地。
”若無流池,曷雲法宇?大誰神廟,特異蓮嶺。
結跏一心,開示五力。
以杖刺地,應時湧泉。
既荷殊祥,因立精舍。
堅卧禁戒,弘演妙乘。
浮囊毒流,木铎正教。
首唱南部,轉覺後人。
以知慧力,斷煩惱鎖。
由是真僧益廣,妙供日崇。
隘其本圖,弘其别業。
乃進自香谷,集坡安栖。
即昙現之門生,鄰慧永之何若。
相與撰平圃,逾層岩,在山之陽,居水之右。
經其始而未究其末,有其取而未虞其勞。
當是時也,桓玄司人,柄斡國鈞。
以福莊嚴,因驕檀施。
書日力之費,畫出木之功。
缭垣雲連,廈屋天聳。
如來之室,宛化出于林間,帝釋之幢,忽飛來于窗外。
至若奧宇冬燠,高台夏清。
玉水文階而碧紗,瑤林藻庭而朱實。
琉璃之地,月照灼而徘徊。
旃檀之龛,吹芬芳而香必香孛。
相事畢集,微妙絕時。
羅什緻其澡瓶,巧窮雙口;姚泓奉其雕像,工極五年。
殷堪樞衣而每談,盧循避席而累贊。
道弘三界,何止八部宅心;聲聞十方,足使諸天回首。
觀其育王贖罪,文殊降形,蹈海不沉,驗于陶侃。
迫火不,夢于僧珍。
願苟存誠,祈必通感。
既多兩以出日,乍積陽以作霖。
則有影圖西來,舍利東化,或搭踴于地,或光屬于天。
謝客忻味而成文,劉裴诋诃而覃思。
所以山亞五嶽,江比四溟。
地憑法而自高,物因詞而益重。
洎梁有崇禅師者傳燈習明,安心樂行,指拳猶昔,薪盡如生。
次有果旺二法師,僧寶所欽,克和止觀。
法物為大用。
繼往持上座昙傑,寺主道廉,都維那道真等,皆沐浴福河,栖止淨業。
諸結已盡,白黑雙遣。
衆生可度,名色兩忘。
纂盛名于舊人,啟新意于今作。
重建雅頌,遠托鄙夫。
代斫有慚,豈雲傷手。
掘筆餘勇,曷議齊賢。
但相如好仁,慕蔺名而激節;伯皆聞義,讀曹碑而叙能。
傥青出于藍,水冰于水,非曰能也,固請學焉。
其詞曰,靈山兆發,真僧感通。
刺泉有力,呵神緻功。
江儀外演,禅僧内融。
性除遍執,門開大空。
其一。
瞻禮雲集,底居峰薄。
越嶺圖勝,降平規博。
信臣檀施,護供興作。
大起重階,廣延阿閣。
其二。
嚴幢踴出,寶塔飛來。
尊容月滿,法宇天開。
化城廣築,道樹移栽。
風清梵樂,石敝花台。
其三。
金容海遊,法影山薦。
毒龍棄消,漁子心變。
萬裡西傳,一時東現。
華戎異聞,穹厚驚眄。
其四。
遠實法主,謝惟文伯。
光頌累彰,德名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