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千七
關燈
小
中
大
仄應布磚,雖綿亘甚遠,皆獨任之。
行路受其賜,平時多從方外有道者遊,晚歲若有得,臨終索湯沐,炷香斂念,诏傍觀曰:聞人有道,行與否?在今日矣。
實紹興二十三年,八月戊寅也。
享年七十有三,以其年十一月壬寅,葬于所居之南二十裡崇仁鄉,南嶽山之原,從先君之兆。
室李氏,男二人,充頁泰州助教,早卒。
颀從信使出疆補官,轉承節郎。
女三人,适邑人姚,施良佐。
孫男六,良貴、良臣、良翰、良心、良器、良才,銘曰:川可回,石可泐,惟茲銘,诏罔極。
聞人滋 【老學庵筆記】 嘉興人聞人茂德,名滋,老儒也。
喜留客食,然不過蔬豆而已。
郡人 求館客者多就謀之,又多蓄書,喜借人,自言作門客牙,充書籍行,開豆腐火羔店。
予少時與之同在敕局為删定官,談經義衮衮不倦,發明極多,尤邃于小學雲。
聞人邦榮 【夷堅支】 信州貴溪民聞人氏,有二子,長邦榮,季曰邦華。
父在時豫為區處生理,于縣啟茶肆以與邦華,于州啟藥肆以與邦榮。
及父沒,數歲之間,華縱遊妄費,破蕩幾盡。
而榮獨能謹身節用,衣食豐馀,母愛季子密助之,且導使興訟,以為母在堂,不應分析。
榮不伏訴于有司,台府官僚定奪至五六,最後監膽軍庫張振之子理承其事,時厥母已亡。
張議令悉籍遺赀中分,各受若幹,其先為華所壞者,理為所得之數。
華不伏,至于獄治。
華使所善買生砒置火羔中,賂門卒持與榮,榮接食下咽,未幾即嘔吐,遍身腫赤,吏以告理官,遣還家半途死。
其子廉夫雖知父被毒明白,而無形影可發其冤,隐忍殡埋。
事恰經歲,華入理院對狀,廉夫一仆獻計,請仍用前策。
别攜一丁偕詣食店買面四碗,各餐其一,而其一送華,細屑砒于下。
華食不盡器而止,有大辟囚在傍其馀,覆殘汁地上,犬舐之,俄頃囚犬皆嘔,華遂得疾宛如兄狀。
明旦死,司理參軍王昌祖深疑焉,曰:昨日一健漢,元無患苦,何由遽至是?将行究诘。
使獄卒物色,鬻面處曰:有三人來,一著皂背子,兩白衣。
亟遣呼逮已竄矣,所謂皂衣者,乃廉夫。
兩白者,仆也。
言于君發卒追之,得于貴溪之西五裡。
既到獄,一問即承。
郡請于朝,首謀之仆坐死,廉夫但決配,命未下而亡。
此事首尾三年,邦榮以紹熙卒亥,邦華以壬子,廉夫以癸醜,同是六月八日兇終,可謂異矣。
砒固有毒,然服之者何必盡死?聞人氏之禍,實冤業緻然。
人或不幸而值此者,唯單飲生油,以吐為度,則其毒氣自消,不能為害也。
聞人貞 【國朝徐一夔始豐藁】 聞人氏《家譜序》:德清聞人氏家譜一卷,孝孫貞之所記錄也。
按譜聞人之有姓,自魯之馬正始。
漢元成間有名通漢者,與大小戴講禮曲台。
靈帝時有名襲者,拜太尉,用異免,劉寵代之。
漢末之亂,徙居吳中,至晉武帝時有為博平令者,名,以上疏切谏有聲。
隋末徙錢唐。
至吳越王時,有為新定從事者,名,累階銀青光祿大夫,此其尤顯顯者。
周顯德中,又徙嘉興,而嘉興之族,在宋時類由科目起家,号為特盛。
而貞之族,則嘉興支也。
自訓武府君居武康之巽渚,傳五世徙德清之溪上,今貞實為德清聞人氏,雲:貞之來建業也,其父慮其遊宦日久,授以茲譜,且告之曰:兵革甫定,而茲譜幸存,爾慎承之。
貞承命唯謹,重加彙次,谒餘請序。
嗚呼!人本乎祖,祖也者,氣之所從始也。
故記禮者曰,禮不忘其所出,更辶歹始之道也。
先王盛時,宗廟有制,昭穆有序,冠昏喪祭有禮,近而合也。
有敦睦之情,遠而睽也,無乖離之患,其防範斯世之意至矣。
去古既遠,宗廟之制廢,昭穆之序紊,冠昏喪祭之禮不講。
夫能使世之人知其身之所自出,而不堕于蚩蟲山之類者,亦以家有譜而已。
而家譜之設,未必人人然也。
何也?昧者不知所以修,明者知所以修之,而不能保其不失。
近世清河元文敏公以雄文重望伏一世,至欲執筆叙其傳次,以推也德之源,溯而上之,僅四世而止,自四世以上,莫能詳也。
有遺憾焉?是故譜牒不修,雖有孝子慈孫欲以展追崇之敬,有不可得,豈不可歎也哉!今觀貞之譜,其遠者勿論,自訓武而下,以至于貞,凡八世矣。
嗣是而書,雖百世不泯可也。
居今之世有能自全其軀者足矣。
遑及其身之所自出哉!此聞人氏之父子所以為可敬也,乃為之序。
貞,字廷幹,慎敏而有學,故知所重如此雲。
宜人聞人氏 【宋孫燭湖先生集】 宜人聞人氏圹記:宜人聞人氏,先世自吳徙家越之馀姚,曾祖修,祖嘉謀,皆長者。
父穎達,太學名士。
宜人生紹興之壬戍,為故朝奉大夫知婺州趙公師龍之配,三封至宜人。
嘉泰元年九月六日卒,壽六十。
十二月甲申,葬其縣龍泉鄉石堰西之原趙公之兆。
四男子,希醇,承務郎簽書南康軍判官廳公事;希一,文林郎監鎮江府延陵鎮;希白,迪功郎監湖州梅溪鎮;希,将仕郎。
四女,适迪功郎婺州黃陂縣尉應宗度;承事郎監安慶府山口鎮楊榘;宣教郎知臨安府于潛縣胡衛;幼早夭,應氏胡氏女亦先卒。
孫男三,曰與慶、與權、與可。
孫女四人尚幼。
宜人早任家事,姑郭夫人得燕佚康甯,近九十而終。
趙公曆典四郡以循良著,無私谒之謗。
諸子力學,孟仲已踐世科,叔子四貢禮部,宜人為婦為母之賢可知已。
裡人孫某為識其圹。
北人 【元和姓纂】 《英賢傳》:古有告劉河北人,因氏焉。
莊子吳大夫有北人子高。
【通志】 《氏族略》:莊子舜友北人無擇吾,漢有侍禦史西虛。
見英賢傳廚人 【元和姓纂】 《周禮》:廚人因官為氏,宋有廚人濮。
見釋例徒人 【元和姓纂】 《左傳》:齊有徒人費。
《國語》,又齊有徒人回。
子人 【元和姓纂】 《左傳》:鄭大夫子人氏。
【通志】 《氏族略》:鄭子人九之後也,亦為子氏。
雍人 【元和姓纂】 《周禮雍人》:雍人以官為氏。
魯有雍人高,雍人擅。
見左傳 封人 【元和姓纂】 古封畿之後,其後為氏。
《左傳》:晉有蕭封人,漢司空掾封人嬰。
行人氏 【通志】 《氏族略》:周禮大行人也,又有行氏,即行人氏,《左傳》:陳行人之儀,衛有行人燭過。
寺人氏 【通志】 《氏族略》:掌府寺之官,宋寺人惠牆之後。
會人人名 【通鑒外紀】 帝喾之祝融,吳回生陸終會人。
生子六人,坼剖而産,其四曰會人。
商人 【古史】 《晉世家》:齊公子商人弑其君舍。
夷人外夷 【山海經】 《海内西經》:夷人,在東胡東。
列人 【山海經】 《海内南經》:列人之國,在西北。
在旄馬西北。
《前漢書·地裡志》列人,縣名。
屬廣平國。
大人 【山海經】 《海外東經》:大人國在其北,為人大坐而削舡,又為人獸身人面犬耳,珥兩青蛇。
以蛇貫耳也。
長人 【通志】 長人國在新羅之東,人類長三丈,鋸牙駒爪,黑毛
行路受其賜,平時多從方外有道者遊,晚歲若有得,臨終索湯沐,炷香斂念,诏傍觀曰:聞人有道,行與否?在今日矣。
實紹興二十三年,八月戊寅也。
享年七十有三,以其年十一月壬寅,葬于所居之南二十裡崇仁鄉,南嶽山之原,從先君之兆。
室李氏,男二人,充頁泰州助教,早卒。
颀從信使出疆補官,轉承節郎。
女三人,适邑人姚,施良佐。
孫男六,良貴、良臣、良翰、良心、良器、良才,銘曰:川可回,石可泐,惟茲銘,诏罔極。
聞人滋 【老學庵筆記】 嘉興人聞人茂德,名滋,老儒也。
喜留客食,然不過蔬豆而已。
郡人 求館客者多就謀之,又多蓄書,喜借人,自言作門客牙,充書籍行,開豆腐火羔店。
予少時與之同在敕局為删定官,談經義衮衮不倦,發明極多,尤邃于小學雲。
聞人邦榮 【夷堅支】 信州貴溪民聞人氏,有二子,長邦榮,季曰邦華。
父在時豫為區處生理,于縣啟茶肆以與邦華,于州啟藥肆以與邦榮。
及父沒,數歲之間,華縱遊妄費,破蕩幾盡。
而榮獨能謹身節用,衣食豐馀,母愛季子密助之,且導使興訟,以為母在堂,不應分析。
榮不伏訴于有司,台府官僚定奪至五六,最後監膽軍庫張振之子理承其事,時厥母已亡。
張議令悉籍遺赀中分,各受若幹,其先為華所壞者,理為所得之數。
華不伏,至于獄治。
華使所善買生砒置火羔中,賂門卒持與榮,榮接食下咽,未幾即嘔吐,遍身腫赤,吏以告理官,遣還家半途死。
其子廉夫雖知父被毒明白,而無形影可發其冤,隐忍殡埋。
事恰經歲,華入理院對狀,廉夫一仆獻計,請仍用前策。
别攜一丁偕詣食店買面四碗,各餐其一,而其一送華,細屑砒于下。
華食不盡器而止,有大辟囚在傍其馀,覆殘汁地上,犬舐之,俄頃囚犬皆嘔,華遂得疾宛如兄狀。
明旦死,司理參軍王昌祖深疑焉,曰:昨日一健漢,元無患苦,何由遽至是?将行究诘。
使獄卒物色,鬻面處曰:有三人來,一著皂背子,兩白衣。
亟遣呼逮已竄矣,所謂皂衣者,乃廉夫。
兩白者,仆也。
言于君發卒追之,得于貴溪之西五裡。
既到獄,一問即承。
郡請于朝,首謀之仆坐死,廉夫但決配,命未下而亡。
此事首尾三年,邦榮以紹熙卒亥,邦華以壬子,廉夫以癸醜,同是六月八日兇終,可謂異矣。
砒固有毒,然服之者何必盡死?聞人氏之禍,實冤業緻然。
人或不幸而值此者,唯單飲生油,以吐為度,則其毒氣自消,不能為害也。
聞人貞 【國朝徐一夔始豐藁】 聞人氏《家譜序》:德清聞人氏家譜一卷,孝孫貞之所記錄也。
按譜聞人之有姓,自魯之馬正始。
漢元成間有名通漢者,與大小戴講禮曲台。
靈帝時有名襲者,拜太尉,用異免,劉寵代之。
漢末之亂,徙居吳中,至晉武帝時有為博平令者,名,以上疏切谏有聲。
隋末徙錢唐。
至吳越王時,有為新定從事者,名,累階銀青光祿大夫,此其尤顯顯者。
周顯德中,又徙嘉興,而嘉興之族,在宋時類由科目起家,号為特盛。
而貞之族,則嘉興支也。
自訓武府君居武康之巽渚,傳五世徙德清之溪上,今貞實為德清聞人氏,雲:貞之來建業也,其父慮其遊宦日久,授以茲譜,且告之曰:兵革甫定,而茲譜幸存,爾慎承之。
貞承命唯謹,重加彙次,谒餘請序。
嗚呼!人本乎祖,祖也者,氣之所從始也。
故記禮者曰,禮不忘其所出,更辶歹始之道也。
先王盛時,宗廟有制,昭穆有序,冠昏喪祭有禮,近而合也。
有敦睦之情,遠而睽也,無乖離之患,其防範斯世之意至矣。
去古既遠,宗廟之制廢,昭穆之序紊,冠昏喪祭之禮不講。
夫能使世之人知其身之所自出,而不堕于蚩蟲山之類者,亦以家有譜而已。
而家譜之設,未必人人然也。
何也?昧者不知所以修,明者知所以修之,而不能保其不失。
近世清河元文敏公以雄文重望伏一世,至欲執筆叙其傳次,以推也德之源,溯而上之,僅四世而止,自四世以上,莫能詳也。
有遺憾焉?是故譜牒不修,雖有孝子慈孫欲以展追崇之敬,有不可得,豈不可歎也哉!今觀貞之譜,其遠者勿論,自訓武而下,以至于貞,凡八世矣。
嗣是而書,雖百世不泯可也。
居今之世有能自全其軀者足矣。
遑及其身之所自出哉!此聞人氏之父子所以為可敬也,乃為之序。
貞,字廷幹,慎敏而有學,故知所重如此雲。
宜人聞人氏 【宋孫燭湖先生集】 宜人聞人氏圹記:宜人聞人氏,先世自吳徙家越之馀姚,曾祖修,祖嘉謀,皆長者。
父穎達,太學名士。
宜人生紹興之壬戍,為故朝奉大夫知婺州趙公師龍之配,三封至宜人。
嘉泰元年九月六日卒,壽六十。
十二月甲申,葬其縣龍泉鄉石堰西之原趙公之兆。
四男子,希醇,承務郎簽書南康軍判官廳公事;希一,文林郎監鎮江府延陵鎮;希白,迪功郎監湖州梅溪鎮;希,将仕郎。
四女,适迪功郎婺州黃陂縣尉應宗度;承事郎監安慶府山口鎮楊榘;宣教郎知臨安府于潛縣胡衛;幼早夭,應氏胡氏女亦先卒。
孫男三,曰與慶、與權、與可。
孫女四人尚幼。
宜人早任家事,姑郭夫人得燕佚康甯,近九十而終。
趙公曆典四郡以循良著,無私谒之謗。
諸子力學,孟仲已踐世科,叔子四貢禮部,宜人為婦為母之賢可知已。
裡人孫某為識其圹。
北人 【元和姓纂】 《英賢傳》:古有告劉河北人,因氏焉。
莊子吳大夫有北人子高。
【通志】 《氏族略》:莊子舜友北人無擇吾,漢有侍禦史西虛。
見英賢傳廚人 【元和姓纂】 《周禮》:廚人因官為氏,宋有廚人濮。
見釋例徒人 【元和姓纂】 《左傳》:齊有徒人費。
《國語》,又齊有徒人回。
子人 【元和姓纂】 《左傳》:鄭大夫子人氏。
【通志】 《氏族略》:鄭子人九之後也,亦為子氏。
雍人 【元和姓纂】 《周禮雍人》:雍人以官為氏。
魯有雍人高,雍人擅。
見左傳 封人 【元和姓纂】 古封畿之後,其後為氏。
《左傳》:晉有蕭封人,漢司空掾封人嬰。
行人氏 【通志】 《氏族略》:周禮大行人也,又有行氏,即行人氏,《左傳》:陳行人之儀,衛有行人燭過。
寺人氏 【通志】 《氏族略》:掌府寺之官,宋寺人惠牆之後。
會人人名 【通鑒外紀】 帝喾之祝融,吳回生陸終會人。
生子六人,坼剖而産,其四曰會人。
商人 【古史】 《晉世家》:齊公子商人弑其君舍。
夷人外夷 【山海經】 《海内西經》:夷人,在東胡東。
列人 【山海經】 《海内南經》:列人之國,在西北。
在旄馬西北。
《前漢書·地裡志》列人,縣名。
屬廣平國。
大人 【山海經】 《海外東經》:大人國在其北,為人大坐而削舡,又為人獸身人面犬耳,珥兩青蛇。
以蛇貫耳也。
長人 【通志】 長人國在新羅之東,人類長三丈,鋸牙駒爪,黑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