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傳志之屬上編一
關燈
小
中
大
○史記-項羽本紀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時,年二十四。
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将項燕,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項氏世世為楚将,封於項,故姓項氏。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項梁怒之。
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
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項梁嘗有栎陽逮,乃請蕲獄掾曹咎書抵栎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
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
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
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長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
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
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
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時桓楚亡在澤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
”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
梁複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諾。
”梁召籍入。
須臾,梁眴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
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绶。
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
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為起大事,遂舉吳中兵。
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吳中豪傑為校尉、候、司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
梁曰:“前時某喪使公主某事,不能辦,以此不任用公。
”衆乃皆伏。
於是梁為會稽守,籍為裨将,徇下縣。
廣陵人召平於是為陳王徇廣陵,未能下。
聞陳王敗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矯陳王命,拜梁為楚王上柱國。
曰:“江東已定,急引兵西擊秦。
”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聞陳嬰已下東陽,使使欲與連和俱西。
陳嬰者,故東陽令史,居縣中,素信謹,稱為長者。
東陽少年殺其令,相聚數千人,欲置長,無適用,乃請陳嬰。
嬰謝不能,遂彊立嬰為長,縣中從者得二萬人。
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
陳嬰母謂嬰曰:“自我為汝家婦,未嘗聞汝先古之有貴者。
今暴得大名,不祥。
不如有所屬,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
”嬰乃不敢為王。
謂其軍吏曰:“項氏世世将家,有名於楚。
今欲舉大事,将非其人,不可。
我倚名族,亡秦必矣。
”於是衆從其言,以兵屬項梁。
項梁渡淮,黥布、蒲将軍亦以兵屬焉。
凡六七萬人,軍下邳。
當是時,秦嘉已立景駒為楚王,軍彭城東,欲距項梁。
項梁謂軍吏曰:“陳王先首事,戰不利,未聞所在。
今秦嘉倍陳王而立景駒,逆無道。
”乃進兵擊秦嘉。
秦嘉軍敗走,追之至胡陵。
嘉還戰一日,嘉死,軍降。
景駒走死梁地。
項梁已并秦嘉軍,軍胡陵,将引軍而西。
章邯軍至栗,項梁使别将朱雞石、馀樊君與戰。
馀樊君死。
朱雞石軍敗,亡走胡陵。
項梁乃引兵入薛,誅雞石。
項梁前使項羽别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
已拔,皆阬之。
還報項梁。
項梁聞陳王定死,召諸别将會薛計事。
此時沛公亦起沛,往焉。
居鄛人範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
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
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
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為能複立楚之後也。
”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
陳嬰為楚上柱國,封五縣,與懷王都盱台。
項梁自号為武信君。
居數月,引兵攻亢父,與齊田榮、司馬龍且軍救東阿,大破秦軍於東阿。
田榮即引兵歸,逐其王假。
假亡走楚。
假相田角亡走趙。
角弟田間故齊将,居趙不敢歸。
田榮立田儋子市為齊王。
項梁已破東阿下軍,遂追秦軍。
數使使趣齊兵,欲與俱西。
田榮曰:“楚殺田假,趙殺田角、田間,乃發兵。
”項梁曰:“田假為與國之王,窮來從我,不忍殺之。
”趙亦不殺田角、田間以市於齊。
齊遂不肯發兵助楚。
項梁使沛公及項羽别攻城陽,屠之。
西破秦軍濮陽東,秦兵收入濮陽。
沛公、項羽乃攻定陶。
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雝丘,大破秦軍,斬李由。
還攻外黃,外黃未下。
項梁起東阿,西,比至定陶,再破秦軍,項羽等又斬李由,益輕秦,有驕色。
宋義乃谏項梁曰:“戰勝而将驕卒惰者敗。
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
”項梁弗聽。
乃使宋義使於齊。
道遇齊使者高陵君顯,曰:“公将見武信君乎?”曰:“然。
”曰:“臣論武信君軍必敗。
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
沛公、項羽去外黃攻陳留,陳留堅守不能下。
沛公、項羽相與謀曰:“今項梁軍破,士卒恐。
”乃與呂臣軍俱引兵而東。
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砀。
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
當此時,趙歇為王,陳馀為将,張耳為相,皆走入钜鹿城。
章邯令王離、涉間圍钜鹿,章邯軍其南,築甬道而輸之粟。
陳馀為将,将卒數萬人而軍钜鹿之北,此所謂河北之軍也。
楚兵已破於定陶,懷王恐,從盱台之彭城,并項羽、呂臣軍自将之。
以呂臣為司徒,以其父呂青為令尹。
以沛公為砀郡長,封為武安侯,将砀郡兵。
初,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在楚軍,見楚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
兵未戰而先見敗徵,此可謂知兵矣。
”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将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将,範增為末将,救趙。
諸别将皆屬宋義,号為卿子冠軍。
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
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内,破秦軍必矣。
”宋義曰:“不然。
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
故不如先鬥秦趙。
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
”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彊不可使者,皆斬之。
”乃遣其子宋襄相齊,身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
天寒大雨,士卒凍饑。
項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軍無見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趙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
夫以秦之彊,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
趙舉而秦彊,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專屬於将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項羽晨朝上将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
”當是時,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
皆曰:“首立楚者,将軍家也。
今将軍誅亂。
”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将軍。
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
使桓楚報命於懷王。
懷王因使項羽為上将軍,當陽君、蒲将軍皆屬項羽。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乃遣當陽君、蒲将軍将卒二萬渡河,救钜鹿。
戰少利,陳馀複請兵。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
涉間不降楚,自燒殺。
當是時,楚兵冠諸侯。
諸侯軍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縱兵。
及楚擊秦,諸将皆從壁上觀。
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将,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将軍,諸侯皆屬焉。
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
秦軍數卻,二世使人讓章邯。
章邯恐,使長史欣請事。
至鹹陽,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
長史欣恐,還走其軍,不敢出故道,趙高果使人追之,不及。
欣至軍,報曰:“趙高用事於中,下無可為者。
今戰能勝,高必疾妒吾功;戰不能勝,不免於死。
願将軍孰計之。
”陳馀亦遺章邯書曰:“白起為秦将,南征鄢郢,北阬馬服,攻城略地,不可勝計,而竟賜死。
蒙恬為秦将,北逐戎人,開榆中地數千裡,竟斬陽周。
何者?功多,秦不能盡封,因以法誅之。
今将軍為秦将三歲矣,所亡失以十萬數,而諸侯并起滋益多。
彼趙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将軍以塞責,使人更代将軍以脫其禍。
夫将軍居外久,多内卻,有功亦誅,無功亦誅。
且天之亡秦,無愚智皆知之。
今将軍内不能直谏,外為亡國将,孤特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将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鈇質,妻子為僇乎?”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項羽,欲約。
約未成,項羽使蒲将軍日夜引兵度三戶,軍漳南,與秦戰,再破之。
項羽悉引兵擊秦軍汙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
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
”軍吏皆曰:“善。
”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虛上。
已盟,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
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
使長史欣為上将軍,将秦軍為前行。
到新安。
諸侯吏卒異時故繇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
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将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
”諸将微聞其計,以告項羽。
項羽乃召黥布、蒲将軍計曰:“秦吏卒尚衆,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
”於是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馀萬人新安城南。
行略定秦地。
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
又聞沛公已破鹹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
項羽遂入,至于戲西。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
”項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
範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财貨,好美姬。
今入關,财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急擊勿失。
”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
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
曰:“毋從俱死也。
”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驚,曰:“為之柰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鲰生說我曰‘距關,毋内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故聽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柰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
”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
”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於臣。
”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張良出,要項伯。
項伯即入見沛公。
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将軍。
所以遣将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日夜望将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項伯許諾。
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沛公曰:“諾。
”於是項伯複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
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
”項王許諾。
沛公旦日從百馀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将軍戮力而攻秦,将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複見将軍於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軍與臣有卻。
”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項王、項伯東向坐。
亞父南向坐。
亞父者,範增也。
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範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範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
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
”項王曰:“諾。
”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
”哙即帶劍擁盾入軍門。
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内,樊哙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眦盡裂。
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哙者也。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
”則與鬥卮酒。
哙拜謝,起,立而飲之。
項王曰:“賜之彘肩。
”則與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
項王曰:“壯士,能複飲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
懷王與諸将約曰‘先破秦入鹹陽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鹹陽,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
故遣将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項王未有以應,曰:“坐。
”樊哙從良坐。
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柰何?”樊哙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於是遂去。
乃令張良留謝。
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鬥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
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
”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裡。
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哙、夏侯嬰、靳彊、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郦山下,道芷陽間行。
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裡耳。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
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鬥一雙,再拜奉大将軍足下。
”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
”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亞父受玉鬥,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
”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項王聞之,烹說者。
項王使人緻命懷王。
懷王曰:“如約。
”乃尊懷王為義帝。
項王欲自王,先王諸将相。
謂曰:“天下初發難時,假立諸侯後以伐秦。
然身被堅執銳首事,暴露於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諸君與籍之力也。
義帝雖無功,故當分其地而王之。
”諸将皆曰:“善。
”乃分天下,立諸将為侯王。
項王、範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
”乃曰:“巴、蜀亦關中地也。
”故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
而三分關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漢王。
項王乃立章邯為雍王,王鹹陽以西,都廢丘。
長史欣者,故為栎陽獄掾,嘗有德於項梁;都尉董翳者,本勸章邯降楚。
故立司馬欣為塞王,王鹹陽以東至河,都栎陽;立董翳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
徙魏王豹為西魏王,王河東,都平陽。
瑕丘申陽者,張耳嬖臣也,先下河南,迎楚河上,故立申陽為河南王,都雒陽。
韓王成因故都,都陽翟。
趙将司馬卬定河内,數有功,故立卬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
徙趙王歇為代王。
趙相張耳素賢,又從入關,故立耳為常山王,王趙地,都襄國。
當陽君黥布為楚将,常冠軍,故立布為九江王,都六。
鄱君吳芮率百越佐諸侯,又從入關,故立芮為衡山王,都邾。
義帝柱國共敖将兵擊南郡,功多,因立敖為臨江王,都江陵。
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
燕将臧荼從楚救趙,因從入關,故立荼為燕王,都薊。
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
齊将田都從共救趙,因從入關,故立都為齊王,都臨菑。
故秦所滅齊王建孫田安,項羽方渡河救趙,田安下濟北數城,引其兵降項羽,故立安為濟北王,都博陽。
田榮者,數負項梁,又不肯将兵從楚擊秦,以故不封。
成安君陳馀棄将印去,不從入關,然素聞其賢,有功於趙,聞其在南皮,故因環封三縣。
番君将梅鋗功多,故封十萬戶侯。
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漢之元年四月,諸侯罷戲下,各就國。
項王出之國,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裡,必居上遊。
”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
趣義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
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
臧荼之國,因逐韓廣之遼東,廣弗聽,荼擊殺廣無終,并王其地。
田榮聞項羽徙齊王市膠東,而立齊将田都為齊王,乃大怒,不肯遣齊王之膠東,因以齊反,迎擊田都。
田都走楚。
齊王市畏項王,乃亡之膠東就國。
田榮怒,追擊殺之即墨。
榮因自立為齊王,而西殺擊濟北王田安,并王三齊。
榮與彭越将軍印,令反梁地。
陳馀陰使張同、夏說說齊王田榮曰:“項羽為天下宰,不平。
今盡王故王於醜地,而王其群臣諸将善地,逐其故主,趙王乃北居代,馀以為不可。
聞大王起兵,且不聽不義,願大王資馀兵,請以擊常山,以複趙王,請以國為扞蔽。
”齊王許之,因遣兵之趙。
陳馀悉發三縣兵,與齊并力擊常山,大破之。
張耳走歸漢。
陳馀迎故趙王歇於代,反之趙。
趙王因立陳馀為代王。
是時,漢還定三秦。
項羽聞漢王皆已并關中,且東,齊、趙叛之:大怒。
乃以故吳令鄭昌為韓王,以距漢。
令蕭公角等擊彭越。
彭越敗蕭公角等。
漢使張良徇韓,乃遺項王書曰:“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東。
”又以齊、梁反書遺項王曰:“齊欲與趙并滅楚。
”楚以此故無西意,而北擊齊。
徵兵九江王布。
布稱疾不往,使将将數千人行。
項王由此怨布也。
漢之二年冬,項羽遂北至城陽,田榮亦将兵會戰。
田榮不勝,走至平原,平原民殺之。
遂北燒夷齊城郭室屋,皆阬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
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
齊人相聚而叛之。
於是田榮弟田橫收齊亡卒得數萬人,反城陽。
項王因留,連戰未能下。
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
項王聞之,即令諸将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
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
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
漢軍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殺漢卒十馀萬人。
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
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馀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
圍漢王三匝。
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折木發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
楚軍大亂,壞散,而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欲過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漢王家:家皆亡,不與漢王相見。
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
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堕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
如是者三。
曰:“雖急不可以驅,柰何棄之?”於是遂得脫。
求太公、呂後不相遇。
審食其從太公、呂後間行,求漢王,反遇楚軍。
楚軍遂與歸,報項王,項王常置軍中。
是時呂後兄周呂侯為漢将兵居下邑,漢王間往從之,稍稍收其士卒。
至荥陽,諸敗軍皆會,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荥陽,複大振。
楚起於彭城,常乘勝逐北,與漢戰荥陽南京、索間,漢敗楚,楚以故不能過荥陽而西。
項王之救彭城,追漢王至荥陽,田橫亦得收齊,立田榮子廣為齊王。
漢王之敗彭城,諸侯皆複與楚而背漢。
漢軍荥陽,築甬道屬之河,以取敖倉粟。
漢之三年,項王數侵奪漢甬道,漢王食乏,恐,請和,割荥陽以西為漢。
項王欲聽之。
曆陽侯範增曰:“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後必悔之。
”項王乃與範增急圍荥陽。
漢王患之,乃用陳平計間項王。
項王使者來,為太牢具,舉欲進之。
見使者,詳驚愕曰:“吾以為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
”更持去,以惡食食項王使者。
使者歸報項王,項王乃疑範增與漢有私,
初起時,年二十四。
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将項燕,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項氏世世為楚将,封於項,故姓項氏。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項梁怒之。
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
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項梁嘗有栎陽逮,乃請蕲獄掾曹咎書抵栎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
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
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
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長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
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
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
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時桓楚亡在澤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
”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
梁複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諾。
”梁召籍入。
須臾,梁眴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
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绶。
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
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為起大事,遂舉吳中兵。
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吳中豪傑為校尉、候、司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
梁曰:“前時某喪使公主某事,不能辦,以此不任用公。
”衆乃皆伏。
於是梁為會稽守,籍為裨将,徇下縣。
廣陵人召平於是為陳王徇廣陵,未能下。
聞陳王敗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矯陳王命,拜梁為楚王上柱國。
曰:“江東已定,急引兵西擊秦。
”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聞陳嬰已下東陽,使使欲與連和俱西。
陳嬰者,故東陽令史,居縣中,素信謹,稱為長者。
東陽少年殺其令,相聚數千人,欲置長,無適用,乃請陳嬰。
嬰謝不能,遂彊立嬰為長,縣中從者得二萬人。
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
陳嬰母謂嬰曰:“自我為汝家婦,未嘗聞汝先古之有貴者。
今暴得大名,不祥。
不如有所屬,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
”嬰乃不敢為王。
謂其軍吏曰:“項氏世世将家,有名於楚。
今欲舉大事,将非其人,不可。
我倚名族,亡秦必矣。
”於是衆從其言,以兵屬項梁。
項梁渡淮,黥布、蒲将軍亦以兵屬焉。
凡六七萬人,軍下邳。
當是時,秦嘉已立景駒為楚王,軍彭城東,欲距項梁。
項梁謂軍吏曰:“陳王先首事,戰不利,未聞所在。
今秦嘉倍陳王而立景駒,逆無道。
”乃進兵擊秦嘉。
秦嘉軍敗走,追之至胡陵。
嘉還戰一日,嘉死,軍降。
景駒走死梁地。
項梁已并秦嘉軍,軍胡陵,将引軍而西。
章邯軍至栗,項梁使别将朱雞石、馀樊君與戰。
馀樊君死。
朱雞石軍敗,亡走胡陵。
項梁乃引兵入薛,誅雞石。
項梁前使項羽别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
已拔,皆阬之。
還報項梁。
項梁聞陳王定死,召諸别将會薛計事。
此時沛公亦起沛,往焉。
居鄛人範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
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
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
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為能複立楚之後也。
”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
陳嬰為楚上柱國,封五縣,與懷王都盱台。
項梁自号為武信君。
居數月,引兵攻亢父,與齊田榮、司馬龍且軍救東阿,大破秦軍於東阿。
田榮即引兵歸,逐其王假。
假亡走楚。
假相田角亡走趙。
角弟田間故齊将,居趙不敢歸。
田榮立田儋子市為齊王。
項梁已破東阿下軍,遂追秦軍。
數使使趣齊兵,欲與俱西。
田榮曰:“楚殺田假,趙殺田角、田間,乃發兵。
”項梁曰:“田假為與國之王,窮來從我,不忍殺之。
”趙亦不殺田角、田間以市於齊。
齊遂不肯發兵助楚。
項梁使沛公及項羽别攻城陽,屠之。
西破秦軍濮陽東,秦兵收入濮陽。
沛公、項羽乃攻定陶。
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雝丘,大破秦軍,斬李由。
還攻外黃,外黃未下。
項梁起東阿,西,比至定陶,再破秦軍,項羽等又斬李由,益輕秦,有驕色。
宋義乃谏項梁曰:“戰勝而将驕卒惰者敗。
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
”項梁弗聽。
乃使宋義使於齊。
道遇齊使者高陵君顯,曰:“公将見武信君乎?”曰:“然。
”曰:“臣論武信君軍必敗。
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
沛公、項羽去外黃攻陳留,陳留堅守不能下。
沛公、項羽相與謀曰:“今項梁軍破,士卒恐。
”乃與呂臣軍俱引兵而東。
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砀。
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
當此時,趙歇為王,陳馀為将,張耳為相,皆走入钜鹿城。
章邯令王離、涉間圍钜鹿,章邯軍其南,築甬道而輸之粟。
陳馀為将,将卒數萬人而軍钜鹿之北,此所謂河北之軍也。
楚兵已破於定陶,懷王恐,從盱台之彭城,并項羽、呂臣軍自将之。
以呂臣為司徒,以其父呂青為令尹。
以沛公為砀郡長,封為武安侯,将砀郡兵。
初,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在楚軍,見楚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
兵未戰而先見敗徵,此可謂知兵矣。
”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将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将,範增為末将,救趙。
諸别将皆屬宋義,号為卿子冠軍。
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
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内,破秦軍必矣。
”宋義曰:“不然。
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
故不如先鬥秦趙。
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
”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彊不可使者,皆斬之。
”乃遣其子宋襄相齊,身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
天寒大雨,士卒凍饑。
項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軍無見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趙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
夫以秦之彊,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
趙舉而秦彊,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專屬於将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項羽晨朝上将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
”當是時,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
皆曰:“首立楚者,将軍家也。
今将軍誅亂。
”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将軍。
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
使桓楚報命於懷王。
懷王因使項羽為上将軍,當陽君、蒲将軍皆屬項羽。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乃遣當陽君、蒲将軍将卒二萬渡河,救钜鹿。
戰少利,陳馀複請兵。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
涉間不降楚,自燒殺。
當是時,楚兵冠諸侯。
諸侯軍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縱兵。
及楚擊秦,諸将皆從壁上觀。
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将,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将軍,諸侯皆屬焉。
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
秦軍數卻,二世使人讓章邯。
章邯恐,使長史欣請事。
至鹹陽,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
長史欣恐,還走其軍,不敢出故道,趙高果使人追之,不及。
欣至軍,報曰:“趙高用事於中,下無可為者。
今戰能勝,高必疾妒吾功;戰不能勝,不免於死。
願将軍孰計之。
”陳馀亦遺章邯書曰:“白起為秦将,南征鄢郢,北阬馬服,攻城略地,不可勝計,而竟賜死。
蒙恬為秦将,北逐戎人,開榆中地數千裡,竟斬陽周。
何者?功多,秦不能盡封,因以法誅之。
今将軍為秦将三歲矣,所亡失以十萬數,而諸侯并起滋益多。
彼趙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将軍以塞責,使人更代将軍以脫其禍。
夫将軍居外久,多内卻,有功亦誅,無功亦誅。
且天之亡秦,無愚智皆知之。
今将軍内不能直谏,外為亡國将,孤特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将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鈇質,妻子為僇乎?”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項羽,欲約。
約未成,項羽使蒲将軍日夜引兵度三戶,軍漳南,與秦戰,再破之。
項羽悉引兵擊秦軍汙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
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
”軍吏皆曰:“善。
”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虛上。
已盟,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
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
使長史欣為上将軍,将秦軍為前行。
到新安。
諸侯吏卒異時故繇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
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将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
”諸将微聞其計,以告項羽。
項羽乃召黥布、蒲将軍計曰:“秦吏卒尚衆,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
”於是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馀萬人新安城南。
行略定秦地。
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
又聞沛公已破鹹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
項羽遂入,至于戲西。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
”項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
範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财貨,好美姬。
今入關,财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急擊勿失。
”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
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
曰:“毋從俱死也。
”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驚,曰:“為之柰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鲰生說我曰‘距關,毋内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故聽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柰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
”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
”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於臣。
”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張良出,要項伯。
項伯即入見沛公。
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将軍。
所以遣将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日夜望将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項伯許諾。
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沛公曰:“諾。
”於是項伯複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
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
”項王許諾。
沛公旦日從百馀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将軍戮力而攻秦,将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複見将軍於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軍與臣有卻。
”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項王、項伯東向坐。
亞父南向坐。
亞父者,範增也。
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範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範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
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
”項王曰:“諾。
”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
”哙即帶劍擁盾入軍門。
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内,樊哙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眦盡裂。
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哙者也。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
”則與鬥卮酒。
哙拜謝,起,立而飲之。
項王曰:“賜之彘肩。
”則與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
項王曰:“壯士,能複飲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
懷王與諸将約曰‘先破秦入鹹陽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鹹陽,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
故遣将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項王未有以應,曰:“坐。
”樊哙從良坐。
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柰何?”樊哙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於是遂去。
乃令張良留謝。
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鬥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
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
”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裡。
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哙、夏侯嬰、靳彊、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郦山下,道芷陽間行。
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裡耳。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
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鬥一雙,再拜奉大将軍足下。
”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
”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亞父受玉鬥,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
”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項王聞之,烹說者。
項王使人緻命懷王。
懷王曰:“如約。
”乃尊懷王為義帝。
項王欲自王,先王諸将相。
謂曰:“天下初發難時,假立諸侯後以伐秦。
然身被堅執銳首事,暴露於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諸君與籍之力也。
義帝雖無功,故當分其地而王之。
”諸将皆曰:“善。
”乃分天下,立諸将為侯王。
項王、範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
”乃曰:“巴、蜀亦關中地也。
”故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
而三分關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漢王。
項王乃立章邯為雍王,王鹹陽以西,都廢丘。
長史欣者,故為栎陽獄掾,嘗有德於項梁;都尉董翳者,本勸章邯降楚。
故立司馬欣為塞王,王鹹陽以東至河,都栎陽;立董翳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
徙魏王豹為西魏王,王河東,都平陽。
瑕丘申陽者,張耳嬖臣也,先下河南,迎楚河上,故立申陽為河南王,都雒陽。
韓王成因故都,都陽翟。
趙将司馬卬定河内,數有功,故立卬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
徙趙王歇為代王。
趙相張耳素賢,又從入關,故立耳為常山王,王趙地,都襄國。
當陽君黥布為楚将,常冠軍,故立布為九江王,都六。
鄱君吳芮率百越佐諸侯,又從入關,故立芮為衡山王,都邾。
義帝柱國共敖将兵擊南郡,功多,因立敖為臨江王,都江陵。
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
燕将臧荼從楚救趙,因從入關,故立荼為燕王,都薊。
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
齊将田都從共救趙,因從入關,故立都為齊王,都臨菑。
故秦所滅齊王建孫田安,項羽方渡河救趙,田安下濟北數城,引其兵降項羽,故立安為濟北王,都博陽。
田榮者,數負項梁,又不肯将兵從楚擊秦,以故不封。
成安君陳馀棄将印去,不從入關,然素聞其賢,有功於趙,聞其在南皮,故因環封三縣。
番君将梅鋗功多,故封十萬戶侯。
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漢之元年四月,諸侯罷戲下,各就國。
項王出之國,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裡,必居上遊。
”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
趣義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
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
臧荼之國,因逐韓廣之遼東,廣弗聽,荼擊殺廣無終,并王其地。
田榮聞項羽徙齊王市膠東,而立齊将田都為齊王,乃大怒,不肯遣齊王之膠東,因以齊反,迎擊田都。
田都走楚。
齊王市畏項王,乃亡之膠東就國。
田榮怒,追擊殺之即墨。
榮因自立為齊王,而西殺擊濟北王田安,并王三齊。
榮與彭越将軍印,令反梁地。
陳馀陰使張同、夏說說齊王田榮曰:“項羽為天下宰,不平。
今盡王故王於醜地,而王其群臣諸将善地,逐其故主,趙王乃北居代,馀以為不可。
聞大王起兵,且不聽不義,願大王資馀兵,請以擊常山,以複趙王,請以國為扞蔽。
”齊王許之,因遣兵之趙。
陳馀悉發三縣兵,與齊并力擊常山,大破之。
張耳走歸漢。
陳馀迎故趙王歇於代,反之趙。
趙王因立陳馀為代王。
是時,漢還定三秦。
項羽聞漢王皆已并關中,且東,齊、趙叛之:大怒。
乃以故吳令鄭昌為韓王,以距漢。
令蕭公角等擊彭越。
彭越敗蕭公角等。
漢使張良徇韓,乃遺項王書曰:“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東。
”又以齊、梁反書遺項王曰:“齊欲與趙并滅楚。
”楚以此故無西意,而北擊齊。
徵兵九江王布。
布稱疾不往,使将将數千人行。
項王由此怨布也。
漢之二年冬,項羽遂北至城陽,田榮亦将兵會戰。
田榮不勝,走至平原,平原民殺之。
遂北燒夷齊城郭室屋,皆阬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
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
齊人相聚而叛之。
於是田榮弟田橫收齊亡卒得數萬人,反城陽。
項王因留,連戰未能下。
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
項王聞之,即令諸将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
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
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
漢軍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殺漢卒十馀萬人。
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
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馀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
圍漢王三匝。
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折木發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
楚軍大亂,壞散,而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欲過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漢王家:家皆亡,不與漢王相見。
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
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堕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
如是者三。
曰:“雖急不可以驅,柰何棄之?”於是遂得脫。
求太公、呂後不相遇。
審食其從太公、呂後間行,求漢王,反遇楚軍。
楚軍遂與歸,報項王,項王常置軍中。
是時呂後兄周呂侯為漢将兵居下邑,漢王間往從之,稍稍收其士卒。
至荥陽,諸敗軍皆會,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荥陽,複大振。
楚起於彭城,常乘勝逐北,與漢戰荥陽南京、索間,漢敗楚,楚以故不能過荥陽而西。
項王之救彭城,追漢王至荥陽,田橫亦得收齊,立田榮子廣為齊王。
漢王之敗彭城,諸侯皆複與楚而背漢。
漢軍荥陽,築甬道屬之河,以取敖倉粟。
漢之三年,項王數侵奪漢甬道,漢王食乏,恐,請和,割荥陽以西為漢。
項王欲聽之。
曆陽侯範增曰:“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後必悔之。
”項王乃與範增急圍荥陽。
漢王患之,乃用陳平計間項王。
項王使者來,為太牢具,舉欲進之。
見使者,詳驚愕曰:“吾以為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
”更持去,以惡食食項王使者。
使者歸報項王,項王乃疑範增與漢有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