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詞賦之屬下編二

關燈
○曹植-制命宗聖侯孔羨奉家祀碑 維黃初元年,大魏受命。

    胤軒轅之高蹤,紹虞氏之遐統。

    應曆數以改物,揚仁風以作教。

    于是輯五瑞,班宗彜,鈞衡石,同度量,秩群祀于無文,順天時以布化。

    既乃緝熙聖緒,紹顯上世,追存三代之禮,兼紹宣尼之後。

    以魯縣百戶,命孔子二十一世孫議郎孔羨為宗聖侯,以奉孔子之祀。

    制诏三公曰:“昔仲尼負大聖之才,懷帝王之器,當衰周之末,而無受命之運。

    在魯、衛之朝,教化洙、泗之上,栖栖焉,皇皇焉,欲屈己以存道,貶身以救世。

    于是王公終莫能用之,乃退考五代之禮,修素王之事,因魯史而制《春秋》,就太史而正《雅》、《頌》,俾千載之後,莫不宗其文以述作,仰其聖以謀咨,可謂命世大聖,億載之師表者也。

    遭天下大亂,百祀堕壞,舊居之廟,毀而不修。

    褒成之後,絕而莫繼,阙裡不聞講誦之聲,四時不睹蒸嘗之位,斯豈所謂崇禮報功,盛德必百世祀者哉。

    嗟乎!朕甚憫焉。

    其以議郎孔羨為宗聖侯,邑百戶,奉孔子之祀。

    令魯郡修起舊廟,置百石卒史,以守衛之。

    又于其外,廣為屋宇以居學者。

    ”于是魯之父老、諸生、遊士,睹廟堂之始複,觀俎豆之初設,嘉聖靈于仿佛,想祯祥之來集,乃慨然而歎曰:“大道衰廢,禮樂絕滅,三十餘年。

    皇上懷仁聖之懿德,兼二儀之化育,廣大包于無方,淵深淪於不測。

    故自受命以來,天人鹹和,神氣氤氲,嘉瑞踵武,休征屢臻。

    殊俗解編發而慕義,遐夷越險阻而來賓。

    雖太皞遊龍以君世,虞氏儀鳳以臨民,伯禹命玄宮而為夏後,西伯由歧社而為周文,尚何足稱于大魏哉!”若乃紹繼微絕,興修廢官,疇咨稽古,崇配乾坤,況神明之所福,作宇宙之所觀,欣欣之色,豈徒魯邦而已哉!爾乃感殷人路寝之義,嘉先民泮宮之事,以為高宗僖公,蓋嗣世之王,諸侯之國耳,猶著德于三代,騰聲于千載。

    況今聖王肇造區夏,創業垂統,受命之日,會未下輿,而褒美大聖,隆化如此,能無頌乎?乃作頌曰: 煌煌大魏,受命溥将。

    繼體黃唐,包夏含商。

    降釐下土,廓清三光。

    群祀鹹秩,靡事不綱。

    嘉彼元聖,有赫其靈。

    遭世霿亂,莫顯其榮。

    褒成既絕,寝廟斯傾。

    阙裡蕭條,靡紹靡馨。

    我皇悼之,尋其世武。

    乃建宗聖,以紹厥後。

    修複舊堂,豐其甍宇,莘莘學徒,爰居爰處。

    王教既新,群小遄沮。

    魯道以興,永作憲矩。

    洪聲豈遐,神祇來和。

    休征雜遝,瑞我邦家。

    内光區域,外被荒遐。

    殊方慕義,搏拊揚歌。

    于赫四聖,運世應期。

    仲尼既沒,文亦在茲。

    彬彬我後,越而五之。

    垂于億載,如山之基。

     ○陸機-漢高祖功臣頌 相國酂文終侯沛蕭何、相國平陽懿侯沛曹參、太子少傅留文成侯韓張良、丞相曲逆獻侯陽武陳平、楚王淮陰韓信、梁王昌邑彭越、淮南王六黥布、趙景王大梁張耳、韓王韓信、燕王豐盧绾、長沙文王吳芮、荊王沛劉賈、太傅安國懿侯王陵、左丞相绛武侯沛周勃、相國舞陽侯沛樊哙、右丞相曲周景侯高陽郦商、太仆汝陰文侯沛夏侯嬰、丞相颍陰懿侯睢陽灌嬰、代丞相陽陵景侯魏傅寬、車騎将軍信武肅侯靳歙、大行廣野君高陽郦食其、中郎建信侯齊劉敬、太中大夫楚陸賈、太子太傅稷嗣君薛叔孫通、魏無知、護軍中尉随何、新城三老董公、轅生、将軍紀信、禦史大夫沛周苛、平國君侯公,右三十一人,與定天下安社稷者也。

    頌曰: 茫茫宇宙,上墋下黩,波振四海,坐飛五嶽,九服徘徊,三靈改蔔。

    赫矣高祖,肇載天祿。

    沈迹中鄉,飛名帝錄。

    慶雲應輝,皇階授木。

    龍興泗濱,虎嘯豐谷。

    彤雲晝聚,素靈夜哭。

    金精仍頹,朱光以渥。

    萬邦宅心,駿民效足。

     堂堂蕭公,王迹是因,綢緞睿後,無競惟人。

    外濟六師,内撫三秦。

    拔奇夷難,邁德振民。

    體國垂制,上穆下親。

    名蓋群後,是謂宗臣。

     平陽樂道,在變則通,爰淵爰嘿,有此武功。

    長驅河朔,電擊壤東。

    協策淮陰,亞迹蕭公。

     文成作師,通幽洞冥。

    永言配命,因心則靈。

    窮神觀化,望影揣情,鬼無隐謀,物無遁形。

    武關是辟,鴻門是甯。

    随難荥陽,即謀下邑。

    銷印惎廢,推齊勸立。

    運籌固陵,定策東襲。

    三王從風,五侯允集。

    霸楚實喪,皇漢凱入。

    怡顔高覽,彌翼鳳戢,托迹黃老,辭世卻粒。

     曲逆宏達,好謀能深。

    遊精杳漠,神迹是尋。

    重玄匪奧,九地匪沉。

    伐謀先兆,擠響于音。

    奇謀六奮,嘉慮四回。

    規主于足,離項于懷,格人乃謝,楚翼實摧。

    韓王窘執,胡馬洞開。

    迎文以謀,哭高以哀。

     灼灼淮陰,靈武冠世,策出無方,思入神契。

    奮臂雲興,騰迹虎噬,淩險必夷,摧剛則脆。

    肇謀漢濱,還定渭表。

    京索既扼,引師北讨。

    濟河夷魏,登山滅趙。

    威亮火烈,勢逾風掃。

    拾代如遺,偃齊猶草。

    二州肅清,四邦鹹舉。

    乃眷北燕,遂表東海。

    克滅龍且,爰取其旅。

    劉項懸命,人謀是與。

    念功惟德,辭通絕楚。

    彭越觀時,弢迹匿光,民具爾瞻,翼爾鷹揚。

    威淩楚域,質委漢王。

    靖難河濟,即宮舊梁。

    烈烈黥布,耽耽其眄。

    名冠強楚,鋒猶駭電。

    睹幾蟬蛻,悟主革面。

    肇彼枭風,翻為我扇。

    天命方輯,王在東夏。

    矯矯三雄,至于垓下。

    元兇既夷,寵祿來假。

    保大全祚,非德孰可?謀之不臧,舍福取禍。

     張耳之賢,有聲梁、魏。

    士也罔極,自贻伊愧。

    俯思舊恩,仰察五緯。

    脫迹違難,披榛來洎。

    改策西秦,報辱北冀。

    悴葉更輝,枯條以肆。

     王信韓孽,宅土開疆。

    我圖爾才,越遷晉陽。

    盧绾自微,婉娈我皇。

    跨功逾德,祚爾輝章。

    人之貪禍,甯為亂亡。

     吳芮之王,祚由梅鋗,功微勢弱,世載忠賢。

     肅肅荊王,董我三軍。

    我圖四方,殷薦其勳。

    庸親作勞,舊楚是分。

    往踐厥宇,大啟淮濆。

     安國違親,悠悠我思。

    依依哲母,既明且慈。

    引身伏劍,永言固之。

    淑人君子,實邦之基。

    義形于色,憤發于辭。

    主亡與亡,末命是期。

     绛侯質木,多略寡言。

    曾是忠勇,惟帝攸歎。

    雲骛靈丘,景逸上蘭。

    平代禽豨,奄有燕、韓。

    甯亂以武,斃呂以權。

    滌穢紫宮,征帝太原。

    實惟太尉,劉宗以安。

    挾功震主,自古所難。

    勳耀上代,身終下藩。

     舞陽道迎,延帝幽薮。

    宣力王室,匪惟厥武。

    總幹鴻門,披關帝宇。

    聳顔诮項,掩淚寤主。

     曲周之進,于其哲兄。

    俾率爾徒,從王于征。

    振威龍蛻,摅武庸城。

    六師實因,克荼禽黥。

     猗欤汝陰,綽綽有裕。

    戎軒肇迹,荷策來附。

    馬煩辔殆,不釋擁樹。

    皇儲時乂,平城有謀。

     颍陰銳敏,屢為軍鋒。

    奮戈東城,禽項定功。

    乘風藉響,高步長江。

    收吳引淮,光啟于東。

     陽陵之勳,元帥是承。

    信武薄伐,揚節江陵,夷王殄國,俾亂作懲。

     恢恢廣野,誕節今圖。

    進谒嘉謀,退守名都。

    東規白馬,北距飛狐。

    即倉敖庾,據險三塗。

    輶軒東踐,漢風載徂。

    身死于齊,非說之辜。

    我皇實念,言祚爾孤。

     建信委辂,被褐獻寶。

    指明周、漢,铨時論道。

    移帝伊、洛,定都酆、鎬。

    柔遠鎮迩,實敬攸考。

     抑抑陸生,知言之貫。

    往制勁越,來訪皇漢。

    附會平、勃,夷兇剪亂。

    所謂伊人,邦家之彥。

     百王之極,舊章靡存。

    漢德雖朗,朝儀則昏。

    稷嗣制禮,下肅上尊。

    穆穆帝典,煥其盈門。

    風晞三代,憲流後昆。

     無知睿敏,獨昭奇迹。

    察侔蕭相,贶同師錫。

    随何辯達,因資于敵。

    纾漢披楚,唯生之績。

     皤皤董叟,謀我平陰,三軍缟素,天下歸心。

     袁生秀朗,沈心善照。

    漢旆南振,楚威自撓。

    大略淵回,元功晌效。

    邈哉惟人,何識之妙? 紀信诳項,轺軒是乘。

    攝齊赴節,用死孰懲。

    身與煙消,名與風興。

    周苛慷忾,心若懷冰。

    形可以暴,志不可淩。

    貞軌偕沒,亮迹雙升。

    帝疇爾庸,後嗣是膺。

     天地雖順,王心有違。

    懷親望楚,永言長悲。

    侯公伏轼,皇媪來歸。

    是謂平國,寵命有輝。

     震風過物,清濁效響。

    大人于興,利在攸往。

    宏海者川,崇山惟壤。

    韶、頀錯音,衮龍比象。

    明明衆哲,同濟天網。

    劍宣其利,鑒獻其朗。

    文武四充,漢祚克廣。

    悠悠遐風,千載是仰。

     ○陸雲-榮啟期贊 榮啟期者,周時人也。

    值衰世之季末,當王道頹陵,遂隐居窮處,遺物求己,溯懷玄妙之門,求意希微之域,天子不得而巨,諸侯不得而友。

    行年九十,被裘鼓琴而歌。

    孔子過之,問曰:“先生何樂?”答曰:“吾樂甚多:天生萬物,惟人為貴,吾得為人矣,是一樂也。

    以男為貴,吾又得為男矣,是二樂也。

    或不免于襁褓,而吾行年九十,是三樂也。

    夫貧者士之常也,死固命之終也。

    居常待終,當何憂乎?”孔子聽其音,為之三日悲。

    常披裘帶索,行吟于路曰:“吾著裘者何求?帶索者何索?”遂放志一丘,滅景榛薮,居真思樂之林,利涉忘憂之沼,以卒其天年。

    榮華溢世,不足以盈其心;萬物兼陳,不足以易其樂。

    絕景雲霄之表,濯志北溟之津。

    豈非天真至素,體正含和者哉。

    友人有圖其象者,命為之贊。

    其辭曰: 芒芒至道,天啟德心。

    自昔逸民,遁志山林。

    邈矣先生,如龍之潛。

    夷明收察,滅迹在陰。

    傲世求己,遺物自欽。

    景遁瓊煇,響和絕音。

    戀彼丘園,研道之征。

    思樂寒泉,薄采春蕤。

    鳴弦清泛,撫節高徽。

    有聖戾止,永言傷悲。

    天造草昧,負道實嘉。

    于铄先生,既體斯和。

    熊罴作祥,黃發皤皤。

    耽此三樂,遺彼世華。

    翼翼彼路,行吟以遊。

    的的黻冕,陋我輕裘。

    永脫亂世,受言一丘。

    媚茲常道,聊以忘憂。

     ○張華-女史箴 茫茫造化,兩儀始分。

    散氣流形,既陶既甄。

    在帝庖犧,肇經天人。

    爰始夫婦,以及君臣。

    家道以正,而王猷有倫。

    婦德尚柔,含章貞吉。

    婉娩淑慎,正位居室。

    施衿結缡,虔恭中饋。

    肅慎爾儀,式瞻清懿。

    樊姬感莊,不食鮮禽。

    衛女矯桓,耳忘和音。

    志厲義高,而二主易心。

    元熊攀檻,馮媛趨進。

    夫豈無畏,知死不吝。

    班妾有辭,割歡同辇。

    夫豈不懷,防微慮遠。

    道罔隆而不殺,物無盛而不衰。

    日中則昃,月滿則微。

    崇猶塵積,替若駭機。

    人鹹知飾其容,而莫知飾其性。

    性之不飾,或愆禮正。

    斧之藻之,克念作聖。

    出其言善,千裡應之。

    苟違斯義,同衾以疑。

    出言如微,而榮辱由茲。

    勿謂幽昧,靈鑒無象。

    勿謂元漠,神聽無響。

    無矜爾榮,天道惡盈。

    無恃爾貴,隆隆者墜。

    鑒于《小星》,戒彼攸遂。

    比心《螽斯》,則繁爾類。

    歡不可以渎,寵不可以專。

    專實生慢,愛極則遷。

    緻盈必損,理有固然。

    美者自美,翩以取尤。

    冶容求好,君子所仇。

    結恩而絕,職此之由。

    故日翼翼矜矜,福所以興。

    靖恭自思,榮顯所期。

    女史司箴,敢告庶姬。

     ○張載-劍閣銘 岩岩梁山,積石峨峨。

    遠屬荊衡,近綴岷嶓。

    南通邛僰,北達褒斜。

    狹過彭碣,高逾嵩華。

    惟蜀之門,作固作鎮。

    是曰劍閣,壁立千仞。

    窮地之險,極路之峻。

    世濁則逆,道清斯順。

    閉由往漢,開自有晉。

    秦得百二,并吞諸侯。

    齊得十二,田生獻籌。

    矧茲狹隘,土之外區。

    一人荷戟,萬夫趑趄。

    形勝之地,匪親勿居。

    昔在武侯,中流而喜。

    山河之固,見屈吳起。

    興實在德,險亦難恃。

    洞庭孟門,二國不祀。

    自古迄今,天命匪易。

    憑阻作昏,鮮不敗績。

    公孫既滅,劉氏銜璧。

    覆車之軌,無或重迹。

    勒銘山阿,敢告梁益。

     ○嵇康-太師箴 浩浩太素,陽曜陰凝。

    二儀陶化,人倫肇興。

    厥初冥昧,不慮不營。

    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