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詞賦之屬上編三
關燈
小
中
大
奮發,勇氣咆勃。
實總元戎,身先士卒。
胄落魚門,兵填馬窟。
屢犯通中,頻遭刮骨。
功業夭枉,身名埋沒。
或以隼翼鷃披,虎威狐假。
沾漬鋒镝,脂膏原野。
兵弱虜強,城孤氣寡。
聞鶴唳而虛驚,聽胡笳而淚下。
據神亭而亡戟,臨橫江而棄馬。
崩于钜鹿之沙,碎于長平之瓦。
于是桂林颠覆,長洲麋鹿。
潰潰沸騰,茫茫慘黩。
天地離阻,人神怨酷。
晉鄭靡依,魯衛不睦。
競動天關,争回地軸。
探雀<>而未飽,待熊蹯而讵熟。
乃有車側郭門,筋懸廟屋。
鬼同曹社之謀,人有秦庭之哭。
餘乃假刻蜜于關塞,稱使者之酬對。
逢鄂坂之譏嫌,值耏門之征稅。
乘白馬而不前,策青騾而轉礙。
吹落葉之扁舟,飄長帆于上遊。
彼鋸牙而勾爪,又巡江而習流,排青龍之戰艦,鬥飛燕之船樓。
張遼臨于赤壁,王浚下于巴丘。
乍風驚而射火,或箭重而回舟。
未辨聲于黃蓋,已先沈于杜侯。
落帆黃鶴之浦,藏船鹦鹉之洲。
路已分于湘漢,星猶看于鬥牛。
若乃陰陵失路,釣台斜趣。
望赤岸而沾衣,舣烏江而不度。
雷池栅浦,鵲陵焚戍。
旅舍無煙,巢禽失樹。
謂荊、衡之杞梓,庶江、漢之可恃。
淮海維揚,三千餘裡。
過漂渚而寄食,托蘆中而度水。
屆于七澤,濱于十死。
嗟天保之未定,見殷憂之方始。
本不達于危行,又無情于祿仕。
謬掌衛于中軍,濫屍丞于禦史。
信生世等于龍門,辭親同于河洛。
奉立身之遺訓,受成書之顧托。
昔三世而無慚,今七葉而始落。
泣風雨于《梁山》,惟枯魚之銜索。
入欹斜之小徑,掩蓬藋之荒扉。
就汀洲之杜若,待蘆葦之單衣。
于時西楚霸王,劍及繁陽。
鏖兵金匮,校戰玉堂。
蒼鷹赤雀,鐵舳牙樯。
沈白馬而誓衆,負黃龍而度江。
海潮迎艦,江萍送王。
戎車屯于石城,戈船掩乎淮、泗。
諸侯則鄭伯前驅,盟主則荀珝暮至。
剖巢熏穴,奔魑走魅。
埋長狄于駒門,斬蚩尤于中冀。
然腹為燈,飲頭為器。
直虹貫壘,長星屬地。
昔之虎據龍盤,加以黃旗紫氣,莫不随狐兔而窟穴,與風塵而殄瘁。
西瞻博望,北臨玄圃。
月榭風台,池平樹古。
倚弓于玉女窗扉,系馬于鳳凰樓柱。
仁壽之鏡徒懸,茂陵之書空聚。
若夫立德立言,谟明夤亮。
聲超于系表,道高于河上。
既不遇于浮丘,遂無言于師曠。
指愛子而托人,知西陵而誰望。
非無北阙之兵,猶有雲台之仗。
司徒之表裡經綸,狐偃之惟王實勤。
橫雕戈而對霸主,執金鼓而問賊臣。
平吳之功,壯于杜元凱;王室是賴,深于溫太真。
始則地名全節,終以山稱枉人。
南陽校書,去之已遠。
上蔡逐獵,知之何晚。
鎮北之負譽矜前,風飚懔然。
水神遭箭,山靈見鞭。
是以蟄熊傷馬,浮蛟沒船。
才子并命,俱非百年。
中宗之夷兇靜亂,大雪冤恥。
去代邸而承基,遷唐郊而纂祀。
反舊章于司隸,歸餘風于正始。
沉猜則方逞其欲,藏疾則自矜于己。
天下之事沒焉,諸侯之心搖矣。
既而齊交北絕,秦患西起。
況背關而懷楚,異端委而開吳。
驅綠林之散卒,拒骊山之叛徒。
營軍梁溠,搜乘巴渝。
問諸淫昏之鬼,求諸厭劾之巫。
荊門遭廪延之戮,夏首濫逵泉之誅。
蔑因親于教愛,忍和樂于彎弧。
慨無謀于肉食,非所望于《論都》。
未深思于五難,先自擅于二端。
登陽城而避險,卧底柱而求安。
既言多于忌刻,實志勇于刑殘。
但坐觀于時變,本無情于急難。
地為黑子,城猶彈丸。
其怨則黩,其盟則寒。
豈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
況以沴氣朝浮,妖精夜殒。
赤鳥則三朝夾日,蒼雲則七重圍轸。
亡吳之歲既窮,入郢之年斯盡。
周含鄭怒,楚結秦冤。
有南風之不競,值西鄰之責言。
俄而梯沖亂舞,冀馬雲屯。
皞秦車于暢毂,沓漢鼓于雷門。
下陳倉而連弩,度臨晉而橫船。
雖複楚有七澤,人稱三戶。
箭不麗于六麋,雷無驚于九虎。
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
熾火兮焚旗,貞風兮害蠱。
乃使玉軸揚灰,龍文斫柱。
下江餘城,長林故營。
徒思箝馬之秣,未見燒牛之兵。
章曼支以毂走,宮之奇以族行。
河無冰而馬度,關未曉而雞鳴。
忠臣解骨,君子吞聲。
章華望祭之所,雲夢僞遊之地。
荒谷缢于莫敖,冶父囚乎群帥。
硎阱摺拉,鷹鹯批扌費。
冤霜夏零,憤泉秋沸。
城崩杞婦之哭,竹染湘妃之淚。
水毒秦泾,山高趙陉。
十裡五裡,長亭短亭。
饑随蟄燕,暗遂流螢。
秦中水黑,關上泥青。
于時瓦解冰泮,風飛電散。
渾然千裡,淄、渑一亂。
雪暗如沙,冰橫似岸。
逢赴洛之陸機,見離家之王粲。
莫不聞隴水而掩泣,向關山而長歎。
況複君在交河,妾在清波。
石望夫而逾遠,山望子而逾多。
才人之憶代郡,公主之去清河。
栩陽亭有離别之賦,臨江王有愁思之歌。
别有飄搖武威,羁旅金微。
班超生而望反,溫序死而思歸。
李陵之雙凫永去,蘇武之一雁空飛。
昔江陵之中否,乃金陵之禍始。
雖借人之外力,實蕭牆之内起。
撥亂之主忽焉,中興之宗不祀。
伯兮叔兮,同見戮于猶子。
荊山鵲飛而玉碎,随岸蛇生而珠死。
鬼火亂于平林,殇魂驚于新市。
梁故豐徒,楚實秦亡。
不有所廢,其何以昌。
有妫之後,遂育于姜。
輸我神器,居為讓王。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
用無賴子之孫,舉江東而全棄。
惜天下之一家,遭東南之反氣。
以鹑首而賜秦,天何為而此醉! 且夫天道回旋,民生預焉。
餘烈祖于西晉,始流播于東川。
洎餘身而七葉,又遭時而北遷。
提挈老幼,關河累年。
死生契闊,不可問天。
況複零落将盡,靈光巍然。
日窮于紀,歲将複始。
逼切危慮,端憂暮齒。
踐長樂之神臯,望宣平之貴裡。
渭水貫于天門,骊山回于地市。
幕府大将軍之愛客,丞相平津侯之待士。
見鐘鼎于金、張,聞弦歌于許、史。
豈知灞陵夜獵,猶是故時将軍;鹹陽布衣,非獨思歸王子。
○韓愈-送窮文 元和六年正月乙醜晦,主人使奴星,結柳作車,縛草為船,載糗輿長,牛系轭下,引帆上樯,三揖窮鬼而告之曰:“聞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問所途。
竊具船與車,備載糗長。
日吉時良,利行四方。
子飯一盂,子啜一觞。
攜朋挈俦,去故就新。
駕塵廣風,與電争先。
子無底滞之尤,我有資送之恩。
子等有意于行乎?” 屏息潛聽,如聞音聲,若嘯若啼,砉嗄嘤。
毛發盡豎,竦肩縮頸,疑有而無,久乃可明。
若有言者曰:“吾與子居,四十年餘。
子在孩提,吾不子愚。
子學子耕,求官與名,惟子是從,不變于初。
門神戶靈,我叱我呵,包羞詭随,志不在他。
子遷南荒,熱爍濕蒸,我非其鄉,百鬼欺陵。
太學四年,朝齑暮鹽,惟我保汝,人皆汝嫌。
自初及終,未始背汝,心無異謀,口絕行語。
于何聽聞,雲我當去?是必夫子信讒,有間于予也。
我鬼非人,安用車船?鼻<鼻臭>臭香,糗長可捐。
單獨一身,誰為朋俦?子苟備知,可數已不?子能盡言,可謂聖智,情狀既露,敢不回避?” 主人應之曰:“子以吾為真不知也邪?子之朋俦,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滿七除二。
各有主張,私立名字。
捩手覆羹,轉喉觸諱。
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
其名曰智窮:矯矯亢亢,惡圓喜方。
羞為奸欺,不忍害傷。
其次名曰學窮:傲數與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執神之機。
又其次曰文窮:不專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時施,隻以自嬉。
又其次曰命窮:影與形殊,面醜心妍,利居衆後,責在人先。
又其次曰交窮: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置我仇冤。
凡此五鬼,為吾五患。
饑我寒我,興訛造讪。
能使我迷,人莫能間。
朝悔其行,暮已複然。
蠅營狗苟,驅去複還。
” 言未畢,五鬼相與張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頓腳,失笑相顧。
徐謂主人曰:“子知我名,凡我所為。
驅我令去,小黠大癡。
人生一世,其久幾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
小人君子,其心不同。
惟乖于時,乃與天通。
攜持琬琰,易一羊皮。
饫于肥甘,慕彼糠糜。
天下知子,誰過于予?雖遭斥逐,不忍子疏。
謂予不信,請質《詩》、《書》。
” 主人于是垂頭喪氣,上手稱謝,燒車與船,延之上座。
○韓愈-進學解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随。
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
拔去兇邪,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
爬羅剔抉,刮垢磨光。
蓋有幸而獲選,孰雲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
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 言未既。
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餘哉!弟子事先生,於茲有年矣。
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
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鈎其玄。
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先生之於業,可謂勤矣。
牴排異端,攘斥佛老。
補苴罅漏,張皇幽眇。
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
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
先生之於儒,可謂勞矣。
沈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
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诰》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雲相如,同工異曲。
先生之於文,可謂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學,勇於敢為。
長通於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
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疐後,動辄得咎。
暫為禦史,遂竄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見治。
命與仇謀,取敗幾時。
冬暖而兒号寒,年豐而妻啼饑。
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反教人為?” 先生曰:“籲,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
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玉劄、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
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纡馀為姘,卓荦為傑,校短量長,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於行。
荀卿守正,大論是宏,逃讒於楚,廢死蘭陵。
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其遇於世何如也?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由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於用,行雖修而不顯於衆。
猶且月費俸錢、歲糜廪粟。
子不知耕,婦不知織。
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窺陳編以盜竊。
然而聖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非其幸欤!動而得謗,名亦随之。
投閑置散,乃分之宜。
若夫商财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诘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 ○歐陽修-秋聲賦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飒,忽奔騰而砰湃。
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
其觸於物也,鏦鏦铮铮,金鐵皆鳴。
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号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
”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乎來哉?” 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
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号奮發。
豐草綠缛而争茂,佳木蔥籠而可悅。
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一氣之馀烈。
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
天之於物,春生秋實。
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
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
人為動物,惟物之靈。
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
有動乎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
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争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
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歎息。
○蘇轼-前赤壁賦 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馀音袅袅,不絕如縷。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舻千裡,旌旗蔽空,酾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蓋将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
肴核既盡,杯盤狼藉。
相與枕籍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蘇轼-後赤壁賦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歸於臨臯。
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
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歎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鲈。
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
婦曰:“我有鬥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 於是攜酒與魚,複遊於赤壁之下。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複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栖鹘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
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将半,四顧寂寥。
适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缟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
夢一道士,羽衣蹁跹,過臨臯之下。
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
“鳴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寤。
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實總元戎,身先士卒。
胄落魚門,兵填馬窟。
屢犯通中,頻遭刮骨。
功業夭枉,身名埋沒。
或以隼翼鷃披,虎威狐假。
沾漬鋒镝,脂膏原野。
兵弱虜強,城孤氣寡。
聞鶴唳而虛驚,聽胡笳而淚下。
據神亭而亡戟,臨橫江而棄馬。
崩于钜鹿之沙,碎于長平之瓦。
于是桂林颠覆,長洲麋鹿。
潰潰沸騰,茫茫慘黩。
天地離阻,人神怨酷。
晉鄭靡依,魯衛不睦。
競動天關,争回地軸。
探雀<>而未飽,待熊蹯而讵熟。
乃有車側郭門,筋懸廟屋。
鬼同曹社之謀,人有秦庭之哭。
餘乃假刻蜜于關塞,稱使者之酬對。
逢鄂坂之譏嫌,值耏門之征稅。
乘白馬而不前,策青騾而轉礙。
吹落葉之扁舟,飄長帆于上遊。
彼鋸牙而勾爪,又巡江而習流,排青龍之戰艦,鬥飛燕之船樓。
張遼臨于赤壁,王浚下于巴丘。
乍風驚而射火,或箭重而回舟。
未辨聲于黃蓋,已先沈于杜侯。
落帆黃鶴之浦,藏船鹦鹉之洲。
路已分于湘漢,星猶看于鬥牛。
若乃陰陵失路,釣台斜趣。
望赤岸而沾衣,舣烏江而不度。
雷池栅浦,鵲陵焚戍。
旅舍無煙,巢禽失樹。
謂荊、衡之杞梓,庶江、漢之可恃。
淮海維揚,三千餘裡。
過漂渚而寄食,托蘆中而度水。
屆于七澤,濱于十死。
嗟天保之未定,見殷憂之方始。
本不達于危行,又無情于祿仕。
謬掌衛于中軍,濫屍丞于禦史。
信生世等于龍門,辭親同于河洛。
奉立身之遺訓,受成書之顧托。
昔三世而無慚,今七葉而始落。
泣風雨于《梁山》,惟枯魚之銜索。
入欹斜之小徑,掩蓬藋之荒扉。
就汀洲之杜若,待蘆葦之單衣。
于時西楚霸王,劍及繁陽。
鏖兵金匮,校戰玉堂。
蒼鷹赤雀,鐵舳牙樯。
沈白馬而誓衆,負黃龍而度江。
海潮迎艦,江萍送王。
戎車屯于石城,戈船掩乎淮、泗。
諸侯則鄭伯前驅,盟主則荀珝暮至。
剖巢熏穴,奔魑走魅。
埋長狄于駒門,斬蚩尤于中冀。
然腹為燈,飲頭為器。
直虹貫壘,長星屬地。
昔之虎據龍盤,加以黃旗紫氣,莫不随狐兔而窟穴,與風塵而殄瘁。
西瞻博望,北臨玄圃。
月榭風台,池平樹古。
倚弓于玉女窗扉,系馬于鳳凰樓柱。
仁壽之鏡徒懸,茂陵之書空聚。
若夫立德立言,谟明夤亮。
聲超于系表,道高于河上。
既不遇于浮丘,遂無言于師曠。
指愛子而托人,知西陵而誰望。
非無北阙之兵,猶有雲台之仗。
司徒之表裡經綸,狐偃之惟王實勤。
橫雕戈而對霸主,執金鼓而問賊臣。
平吳之功,壯于杜元凱;王室是賴,深于溫太真。
始則地名全節,終以山稱枉人。
南陽校書,去之已遠。
上蔡逐獵,知之何晚。
鎮北之負譽矜前,風飚懔然。
水神遭箭,山靈見鞭。
是以蟄熊傷馬,浮蛟沒船。
才子并命,俱非百年。
中宗之夷兇靜亂,大雪冤恥。
去代邸而承基,遷唐郊而纂祀。
反舊章于司隸,歸餘風于正始。
沉猜則方逞其欲,藏疾則自矜于己。
天下之事沒焉,諸侯之心搖矣。
既而齊交北絕,秦患西起。
況背關而懷楚,異端委而開吳。
驅綠林之散卒,拒骊山之叛徒。
營軍梁溠,搜乘巴渝。
問諸淫昏之鬼,求諸厭劾之巫。
荊門遭廪延之戮,夏首濫逵泉之誅。
蔑因親于教愛,忍和樂于彎弧。
慨無謀于肉食,非所望于《論都》。
未深思于五難,先自擅于二端。
登陽城而避險,卧底柱而求安。
既言多于忌刻,實志勇于刑殘。
但坐觀于時變,本無情于急難。
地為黑子,城猶彈丸。
其怨則黩,其盟則寒。
豈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
況以沴氣朝浮,妖精夜殒。
赤鳥則三朝夾日,蒼雲則七重圍轸。
亡吳之歲既窮,入郢之年斯盡。
周含鄭怒,楚結秦冤。
有南風之不競,值西鄰之責言。
俄而梯沖亂舞,冀馬雲屯。
皞秦車于暢毂,沓漢鼓于雷門。
下陳倉而連弩,度臨晉而橫船。
雖複楚有七澤,人稱三戶。
箭不麗于六麋,雷無驚于九虎。
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
熾火兮焚旗,貞風兮害蠱。
乃使玉軸揚灰,龍文斫柱。
下江餘城,長林故營。
徒思箝馬之秣,未見燒牛之兵。
章曼支以毂走,宮之奇以族行。
河無冰而馬度,關未曉而雞鳴。
忠臣解骨,君子吞聲。
章華望祭之所,雲夢僞遊之地。
荒谷缢于莫敖,冶父囚乎群帥。
硎阱摺拉,鷹鹯批扌費。
冤霜夏零,憤泉秋沸。
城崩杞婦之哭,竹染湘妃之淚。
水毒秦泾,山高趙陉。
十裡五裡,長亭短亭。
饑随蟄燕,暗遂流螢。
秦中水黑,關上泥青。
于時瓦解冰泮,風飛電散。
渾然千裡,淄、渑一亂。
雪暗如沙,冰橫似岸。
逢赴洛之陸機,見離家之王粲。
莫不聞隴水而掩泣,向關山而長歎。
況複君在交河,妾在清波。
石望夫而逾遠,山望子而逾多。
才人之憶代郡,公主之去清河。
栩陽亭有離别之賦,臨江王有愁思之歌。
别有飄搖武威,羁旅金微。
班超生而望反,溫序死而思歸。
李陵之雙凫永去,蘇武之一雁空飛。
昔江陵之中否,乃金陵之禍始。
雖借人之外力,實蕭牆之内起。
撥亂之主忽焉,中興之宗不祀。
伯兮叔兮,同見戮于猶子。
荊山鵲飛而玉碎,随岸蛇生而珠死。
鬼火亂于平林,殇魂驚于新市。
梁故豐徒,楚實秦亡。
不有所廢,其何以昌。
有妫之後,遂育于姜。
輸我神器,居為讓王。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
用無賴子之孫,舉江東而全棄。
惜天下之一家,遭東南之反氣。
以鹑首而賜秦,天何為而此醉! 且夫天道回旋,民生預焉。
餘烈祖于西晉,始流播于東川。
洎餘身而七葉,又遭時而北遷。
提挈老幼,關河累年。
死生契闊,不可問天。
況複零落将盡,靈光巍然。
日窮于紀,歲将複始。
逼切危慮,端憂暮齒。
踐長樂之神臯,望宣平之貴裡。
渭水貫于天門,骊山回于地市。
幕府大将軍之愛客,丞相平津侯之待士。
見鐘鼎于金、張,聞弦歌于許、史。
豈知灞陵夜獵,猶是故時将軍;鹹陽布衣,非獨思歸王子。
○韓愈-送窮文 元和六年正月乙醜晦,主人使奴星,結柳作車,縛草為船,載糗輿長,牛系轭下,引帆上樯,三揖窮鬼而告之曰:“聞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問所途。
竊具船與車,備載糗長。
日吉時良,利行四方。
子飯一盂,子啜一觞。
攜朋挈俦,去故就新。
駕塵廣風,與電争先。
子無底滞之尤,我有資送之恩。
子等有意于行乎?” 屏息潛聽,如聞音聲,若嘯若啼,砉嗄嘤。
毛發盡豎,竦肩縮頸,疑有而無,久乃可明。
若有言者曰:“吾與子居,四十年餘。
子在孩提,吾不子愚。
子學子耕,求官與名,惟子是從,不變于初。
門神戶靈,我叱我呵,包羞詭随,志不在他。
子遷南荒,熱爍濕蒸,我非其鄉,百鬼欺陵。
太學四年,朝齑暮鹽,惟我保汝,人皆汝嫌。
自初及終,未始背汝,心無異謀,口絕行語。
于何聽聞,雲我當去?是必夫子信讒,有間于予也。
我鬼非人,安用車船?鼻<鼻臭>臭香,糗長可捐。
單獨一身,誰為朋俦?子苟備知,可數已不?子能盡言,可謂聖智,情狀既露,敢不回避?” 主人應之曰:“子以吾為真不知也邪?子之朋俦,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滿七除二。
各有主張,私立名字。
捩手覆羹,轉喉觸諱。
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
其名曰智窮:矯矯亢亢,惡圓喜方。
羞為奸欺,不忍害傷。
其次名曰學窮:傲數與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執神之機。
又其次曰文窮:不專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時施,隻以自嬉。
又其次曰命窮:影與形殊,面醜心妍,利居衆後,責在人先。
又其次曰交窮: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置我仇冤。
凡此五鬼,為吾五患。
饑我寒我,興訛造讪。
能使我迷,人莫能間。
朝悔其行,暮已複然。
蠅營狗苟,驅去複還。
” 言未畢,五鬼相與張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頓腳,失笑相顧。
徐謂主人曰:“子知我名,凡我所為。
驅我令去,小黠大癡。
人生一世,其久幾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
小人君子,其心不同。
惟乖于時,乃與天通。
攜持琬琰,易一羊皮。
饫于肥甘,慕彼糠糜。
天下知子,誰過于予?雖遭斥逐,不忍子疏。
謂予不信,請質《詩》、《書》。
” 主人于是垂頭喪氣,上手稱謝,燒車與船,延之上座。
○韓愈-進學解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随。
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
拔去兇邪,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
爬羅剔抉,刮垢磨光。
蓋有幸而獲選,孰雲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
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 言未既。
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餘哉!弟子事先生,於茲有年矣。
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
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鈎其玄。
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先生之於業,可謂勤矣。
牴排異端,攘斥佛老。
補苴罅漏,張皇幽眇。
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
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
先生之於儒,可謂勞矣。
沈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
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诰》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雲相如,同工異曲。
先生之於文,可謂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學,勇於敢為。
長通於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
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疐後,動辄得咎。
暫為禦史,遂竄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見治。
命與仇謀,取敗幾時。
冬暖而兒号寒,年豐而妻啼饑。
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反教人為?” 先生曰:“籲,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
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玉劄、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
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纡馀為姘,卓荦為傑,校短量長,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於行。
荀卿守正,大論是宏,逃讒於楚,廢死蘭陵。
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其遇於世何如也?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由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於用,行雖修而不顯於衆。
猶且月費俸錢、歲糜廪粟。
子不知耕,婦不知織。
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窺陳編以盜竊。
然而聖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非其幸欤!動而得謗,名亦随之。
投閑置散,乃分之宜。
若夫商财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诘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 ○歐陽修-秋聲賦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飒,忽奔騰而砰湃。
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
其觸於物也,鏦鏦铮铮,金鐵皆鳴。
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号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
”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乎來哉?” 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
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号奮發。
豐草綠缛而争茂,佳木蔥籠而可悅。
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一氣之馀烈。
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
天之於物,春生秋實。
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
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
人為動物,惟物之靈。
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
有動乎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
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争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
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歎息。
○蘇轼-前赤壁賦 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馀音袅袅,不絕如縷。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舻千裡,旌旗蔽空,酾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蓋将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
肴核既盡,杯盤狼藉。
相與枕籍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蘇轼-後赤壁賦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歸於臨臯。
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
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歎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鲈。
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
婦曰:“我有鬥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 於是攜酒與魚,複遊於赤壁之下。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複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栖鹘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
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将半,四顧寂寥。
适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缟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
夢一道士,羽衣蹁跹,過臨臯之下。
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
“鳴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寤。
開戶視之,不見其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