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南遺老集卷之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史記辨惑十一雜辨
鄭荘公稱其母為姜氏;陸生,晁錯父,稱子為公,皆于義不安。
殆邱明、子長之失,未必當時本語也。
楚世家雲,荘王圍鄭,鄭伯降楚,羣臣曰:王勿許,荘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絶乎,遂許之平(疑衍)。
此蓋本乎左氏也。
至鄭世家則雲,荘王曰:所為伐,伐不服也,今已服,尚何求乎?二者果孰是。
宋世家雲,荘王圍宋,宋華元出告子反曰:城中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荘王曰:誠哉言。
楚世家亦載王語雲,君子哉,二者果孰是,此類甚多,不可殚述也。
史記載伍贠父子語言,本傳與世家參差不同,或雲此變文也,予謂不然,言出于一人之口,書出于一人之手,而自變其文,人何以取信哉。
晉世家雲,唐叔虞姓姬氏,武王之子。
按周紀自有姓氏,既雲武王之子,何必更言姓也。
且魯、衛、管蔡等世家類皆不着,而此獨着何哉。
晉世家雲,趙盾昆弟将軍趙穿,灌夫傳雲,窦甫,窦太後昆弟也,未暁昆弟之義。
宋世家雲,襄公及楚人戰于泓,公曰:君子不困人于阨,不鼔不成列。
子魚曰: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戰為?奴事字不似當時語,蓋遷撰出者。
三傳初無此意也。
抑其句法亦是不順,凡尊奉其人則有曰師事、父事、兄事者,鄙賤其人則有曰奴使、奴親、奴畜者,上一字屬乎彼而已,今此奴字以意則屬乎我,以句法則屬乎彼,豈非思之不審欤。
孫武傳雲,吳王阖廬問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對曰:可。
阖廬曰:可試以婦人乎?曰:可。
于是許之,出宮中羙人,此王問武而非武所請也,何用許之字。
老父相髙祖曰:君相貴,不可言。
髙祖乃謝曰:誠如父言,不敢忘徳。
此但其術可貴耳,何徳之有? 漢封候公為平國君,匿弗肎複見,曰:此天下辨士所居傾國,故号為平國君。
予謂匿弗肎複見字,當在号為平國君下。
高祖紀雲,稱劉季者,在當時人可也,而遷亦數稱之,不唯于文體為非,而臣子之道亦不當爾也。
漢書正之為是。
髙祖紀雲,父老皆曰:平生所聞劉季諸珍怪,當貴,珍字不安。
漢書改為竒是矣。
太公家令雲,髙祖雖子,人主也。
是時未有髙祖号,劉子玄辨之,誠中其病。
漢書改為皇帝,是矣。
陳丞相世家雲,平從攻韓王信于代,至平城為匃奴所圍,七日不得食,髙祖用平竒計,使單于阏氏圍以得開,而其計秘世莫得聞。
桓譚、應劭意其以漢有羙女動之,世或喜其說。
然吾觀韓王信傳雲,上出白登,匈奴騎圍之,上乃使人厚遺阏氏,阏氏乃說冐頓曰:今得漢地,猶不能居,且兩主不相厄。
居七日,胡騎稍引去,漢出圍,入平城,救兵亦到,胡騎遂觧去。
匈奴傳畧同,而又雲冒頓與韓王信之将王黃、趙利期,而黃利兵不來,疑其與漢有謀,亦取阏氏之言,乃觧圍之一角,信如此說,則漢之所以動阏氏者,止于重賂,而胡騎之所以觧去者,又不專因阏氏之力也。
烏有所謂不傳之竒計哉,其言反複殆未足信。
張敖傳雲,趙相貫高等欲殺髙祖,壁人柏人,上過欲宿,心動問縣名為何,曰柏人柏人者,廹于人也,不宿而去。
予謂廹人之意,本出髙祖,非縣名,本有此理,又非史氏所當言,則宜加上以二字,漢書又去也字,猶覺不圎。
荊燕世家雲,荊王劉賈,諸劉者不知其何屬,諸劉字絶,下不得其曰燕王劉澤,諸劉逺屬則是矣。
梁孝王世家雲,孝文帝兄四男,長子曰太子,是為孝景帝,次子武,次子參,次子勝,夫上既言男則子字皆贅。
太子非名,則曰字,亦不安,法當雲其長景帝也,次曰某,次曰某。
淮南厲王長謀反,召至長安,丞相臣張蒼,典客臣馮敬行,禦史大夫事宗正臣逸,廷尉臣賀,備盜賊中尉臣福,昧死言雲雲,制曰:朕不忍緻法于王,其與列侯二千石議。
臣蒼臣敬臣逸臣福臣賀昧死言雲雲。
夫稱臣某等昧死言者
殆邱明、子長之失,未必當時本語也。
楚世家雲,荘王圍鄭,鄭伯降楚,羣臣曰:王勿許,荘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絶乎,遂許之平(疑衍)。
此蓋本乎左氏也。
至鄭世家則雲,荘王曰:所為伐,伐不服也,今已服,尚何求乎?二者果孰是。
宋世家雲,荘王圍宋,宋華元出告子反曰:城中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荘王曰:誠哉言。
楚世家亦載王語雲,君子哉,二者果孰是,此類甚多,不可殚述也。
史記載伍贠父子語言,本傳與世家參差不同,或雲此變文也,予謂不然,言出于一人之口,書出于一人之手,而自變其文,人何以取信哉。
晉世家雲,唐叔虞姓姬氏,武王之子。
按周紀自有姓氏,既雲武王之子,何必更言姓也。
且魯、衛、管蔡等世家類皆不着,而此獨着何哉。
晉世家雲,趙盾昆弟将軍趙穿,灌夫傳雲,窦甫,窦太後昆弟也,未暁昆弟之義。
宋世家雲,襄公及楚人戰于泓,公曰:君子不困人于阨,不鼔不成列。
子魚曰: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戰為?奴事字不似當時語,蓋遷撰出者。
三傳初無此意也。
抑其句法亦是不順,凡尊奉其人則有曰師事、父事、兄事者,鄙賤其人則有曰奴使、奴親、奴畜者,上一字屬乎彼而已,今此奴字以意則屬乎我,以句法則屬乎彼,豈非思之不審欤。
孫武傳雲,吳王阖廬問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對曰:可。
阖廬曰:可試以婦人乎?曰:可。
于是許之,出宮中羙人,此王問武而非武所請也,何用許之字。
老父相髙祖曰:君相貴,不可言。
髙祖乃謝曰:誠如父言,不敢忘徳。
此但其術可貴耳,何徳之有? 漢封候公為平國君,匿弗肎複見,曰:此天下辨士所居傾國,故号為平國君。
予謂匿弗肎複見字,當在号為平國君下。
高祖紀雲,稱劉季者,在當時人可也,而遷亦數稱之,不唯于文體為非,而臣子之道亦不當爾也。
漢書正之為是。
髙祖紀雲,父老皆曰:平生所聞劉季諸珍怪,當貴,珍字不安。
漢書改為竒是矣。
太公家令雲,髙祖雖子,人主也。
是時未有髙祖号,劉子玄辨之,誠中其病。
漢書改為皇帝,是矣。
陳丞相世家雲,平從攻韓王信于代,至平城為匃奴所圍,七日不得食,髙祖用平竒計,使單于阏氏圍以得開,而其計秘世莫得聞。
桓譚、應劭意其以漢有羙女動之,世或喜其說。
然吾觀韓王信傳雲,上出白登,匈奴騎圍之,上乃使人厚遺阏氏,阏氏乃說冐頓曰:今得漢地,猶不能居,且兩主不相厄。
居七日,胡騎稍引去,漢出圍,入平城,救兵亦到,胡騎遂觧去。
匈奴傳畧同,而又雲冒頓與韓王信之将王黃、趙利期,而黃利兵不來,疑其與漢有謀,亦取阏氏之言,乃觧圍之一角,信如此說,則漢之所以動阏氏者,止于重賂,而胡騎之所以觧去者,又不專因阏氏之力也。
烏有所謂不傳之竒計哉,其言反複殆未足信。
張敖傳雲,趙相貫高等欲殺髙祖,壁人柏人,上過欲宿,心動問縣名為何,曰柏人柏人者,廹于人也,不宿而去。
予謂廹人之意,本出髙祖,非縣名,本有此理,又非史氏所當言,則宜加上以二字,漢書又去也字,猶覺不圎。
荊燕世家雲,荊王劉賈,諸劉者不知其何屬,諸劉字絶,下不得其曰燕王劉澤,諸劉逺屬則是矣。
梁孝王世家雲,孝文帝兄四男,長子曰太子,是為孝景帝,次子武,次子參,次子勝,夫上既言男則子字皆贅。
太子非名,則曰字,亦不安,法當雲其長景帝也,次曰某,次曰某。
淮南厲王長謀反,召至長安,丞相臣張蒼,典客臣馮敬行,禦史大夫事宗正臣逸,廷尉臣賀,備盜賊中尉臣福,昧死言雲雲,制曰:朕不忍緻法于王,其與列侯二千石議。
臣蒼臣敬臣逸臣福臣賀昧死言雲雲。
夫稱臣某等昧死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