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南遺老集卷之六

關燈
論語辨惑三 顔淵死,顔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椁,孔子不許。

    東坡曰:古者行禮,視其所有而已,遇其有則脫骖于舊館人,及其無不舍車于顔淵。

    胡氏曰:葬可以無椁,骖可以脫而複求,大夫不可,徒行命車不可,以與人而鬻諸市,且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勉強以副其意,非誠心與直道也。

    君子之用财,頋義可否,豈獨視有無而巳哉。

    予謂胡氏之論,若勝于東坡。

    然喪具稱其家赀,而不以死傷生。

    古之道也,雖于父母且然,況卑幼者乎?以子之椁而奪師之車,其不量彼,已不識重輕亦甚矣。

    在禮意人情,自當拒之,何必如胡氏之辨析哉。

    味夫子才,不才之言,吾不徒行之語,其責诮于路者可見矣。

    若夫脫骖之赙,則我周之也。

    我自周之,何所不可。

     子路問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問死。

    則曰:未知生,焉知死。

    葢以子路不能切問近思,以盡人事之寔,而妄意幽逺,寔拒而不告也。

    而宋儒之說,曰:人鬼之情,同死生之理一。

    知事人,則知事鬼;知生則知死矣。

    不告者,乃所以深告之。

    其論信美,但恐聖人言下初不及此意,而子路分上,亦不應設此機也。

     子曰:由之瑟,奚為于邱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說者以為因孔子之言,而不敬子路,故孔子複以此觧之。

    夫子路之為人,門人知之亦熟矣。

    鼓瑟一事,雖夫子所不取,亦未為大過也,而遽不敬焉,何好惡之輕乎?蓋其所以不敬者,不獨在此也。

    當是兩章。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吳氏曰:此章之首,脫子曰二字。

    或疑下章子曰字,當移于此,通為一章,詳其文勢,大似有理。

    或并移回賜事,亦可也。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橫渠曰:司馬牛多言而躁,就其人之材而言之,便曰其言也讱。

    告仲弓又别,告顔子又别,樊遲最其下者,故告之以愛人。

    楊龜山曰:司馬牛問仁,而告以其言也讱,則曰斯謂之仁巳乎。

    問君子而告之以不憂不懼,則曰斯謂之君子巳乎。

    此非切問近思者,其易于言可知矣。

    夫人不可易為之,則言之固宜讱也。

    遊定夫曰:夫子荅樊遲,曰先難而後獲。

    荅司馬牛,曰其言也讱。

    皆未可言仁故也。

    三說甚得夫子本意。

     子夏告司馬牛以四海皆兄弟,姑以寛觧其憂雲耳,非謂真如已之兄弟也。

    故胡氏以為意圎而語滞,晦庵亦雲不得已之詞。

    讀者當以意逆志。

    而楊龜山遂曰:天下歸仁,非兄弟而何士,或以無兄弟為憂者,皆自私之過。

    然則塗人無非我親,而天屬不足貴矣,而可乎。

    楊氏語録以郭子儀不問發父冢之盜,為能忘物我,傷義既甚,而今複有此論,豈非流入于異端,而不覺耶。

    林少颕曰:子夏之言,近于墨氏之兼愛意,則廣而言有病。

    又雲子夏工于謀人,而拙于謀已,喪其子而喪其明,何不曰四海之内皆吾子也。

    予謂林氏既知病其言,則此言不必出。

    但雲何不以寛牛之意,自寛則可矣。

     子貢問政,夫子荅以民信之。

    又曰:民無信不立。

    夫民信之者,為民所信也;民無信者,不為民信也。

    為政而至于不為民信,則号令日輕,紀綱日弛,賞不足勸,而罰不可懲,委靡頹堕,無事不能立矣。

    故甯去食而不可失信,蓋理所必至,非徒立教之空言也。

    注疏甚明,固無以易。

    而晦庵過為曲說,夫三者初無先後,而曰兵食足而後吾之信可以孚于民。

    信于民者在我,而曰以民德而言,則信者民之所固有。

    不立者,國之事也,而曰民有以自立。

    其義迂回,皆不足取。

    雖然此一信字,古今誤認者多矣,豈獨朱氏而巳哉。

     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由也;至必使無訟。

    此自三章不相幹渉,但記者以類相附耳。

    尹材曰:子路言簡而中理,故片言可使罪人服。

    子路重然諾,恐不果踐言,故無宿諾。

    此說為是。

    晦庵曰:子路忠信明決,而人信服之,故能以片言折獄,而所以取信于人者。

    自夫素無宿諾而飬之,過矣。

    夫然諾之信,豈所以服罪人者哉。

    林少颕曰:子路一聞,夫子見與之言,遂有驕恣之心,方且無宿夜,然諾不待明日,必條而行之,欲天下之人信也。

    孔子見其如此故,複抑之。

    蓋三句隻是一叚,與乗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