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九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兩麻黃去節甘草各半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棗二枚,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渣放溫,日三兩次服。
此是小兒禀受壅實,毒氣甚者宜服之。
蓋此方雲小兒才覺是疹痘便服之。
服之而汗出者,服調中散。
服薄荷散若作寒熱脈反遲者,進脫齒散以溫之。
詳其理,非下藥之法也。
實者服之未必安,虛者用之必危殆。
羌活散此方初熱暫用,兼治驚搐。
羌活一錢二分獨活荊芥各八分前胡防風各一錢柴胡香白芷蟬蛻去土甘草各四分細辛一分 右加薄荷三葉,水一鐘,煎五分,不拘時服。
發搐及熱盛不退者,暫服。
煎熟用制砂調下,治搐如神。
正氣散 甘草炙,三分半陳皮藿香白朮各五分厚樸半夏俱姜制,各一錢半 右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調解散 青皮陳皮枳殼麸炒桔梗去蘆人參半夏湯泡七次川芎木通幹葛各四分甘草紫蘇各二分 右俱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一方,加紫草、糯米。
疏解散治痘初壯熱頭疼,腰痛,腹疼作脹,一切熱毒甚者。
紫蘇葛根防風荊芥白芷蟬蛻紫草升麻牛蒡子木通甘草各等分 右加燈心、蔥白各七根,水煎熱服。
和解湯解表和中。
升麻幹葛各一錢半白芍藥一錢人參防風各七分川芎八分甘草五分 右用姜一片,水煎服。
以上方乃發表平劑。
四物解肌湯即陳氏升麻黃芩湯去甘草。
芍藥黃芩升麻葛根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服。
或雲小兒傷寒疫疠潮熱,瘡疹五日已衰,疑似不能辨别者,并皆辛涼之劑調之,即以四物解肌湯之類。
海藏雲:此論即有表也。
若内傷腹中有物,未得大便而發熱者,當以食藥去其物則可。
若得便後,仍發熱在表者,亦宜此解肌湯,比錢氏升麻葛根湯,減甘草加黃芩,以有表熱之意也。
防風蒼朮湯治小兒邪熱在表,惡風惡寒,瘡疹未出,可解表發斑疹。
防風甘草炙,各半兩蒼朮石膏各一兩川芎黃芩各二兩 右為粗末,每服二錢,加生姜三片,薄荷七葉,水煎,日二服。
葛根橘皮湯治冬溫未即病,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至夏熱得其寒解,冬溫始發,肌肉斑爛瘾疹如錦紋而欬,心悶但嘔吐清汁,服此。
葛根橘皮去白杏仁去皮尖知母黃芩麻黃甘草炙 右剉散等分,每服抄三錢,用水一盞,同煎半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以上四方辛涼之劑,表有實熱者宜之。
加味四君子湯 人參白朮茯苓砂仁橘紅各一錢甘草五分水一鐘,煎六分,食前溫服。
和中散 厚樸姜制,錢半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幹姜泡甘草炙,各六分姜棗煎服。
六一散治諸熱證,暫用。
陳氏雲:治痘疹初起煩躁作渴等證。
桂府滑石水飛過,六兩,淨大甘草去皮為末,一兩 右和勻,每一錢薄荷湯或冷水調下。
内加制辰砂三錢,名辰砂六一散。
治狂言,發搐驚悶,用防風、荊芥、薄荷、天麻煎湯,候冷調下。
更加牛黃三錢,纏豆藤三錢,名退火丹。
治痘初出時,大熱不退,及标影稠密成片者,用紫草、木通、蟬蛻、地骨皮、紅花、牛蒡子、片黃芩、燈草各等分煎湯,候冷調下,能減标稀痘,極良法也。
本方加郁金名牛黃六一散,治痘後瘡疖毒壅,及天行瘟疫,冷水調下,多服大效。
《全書》雲:痘疹腥臭,用蜜水調敷;焦痛,入胭脂水同敷。
又名天水散。
大靈丹治壯熱颠狂,驚搐谵語,紅紫斑焦幹陷一切惡證。
白滑石飛過,三兩雄黃飛過犀角各三錢辰砂研飛,三錢半牛膽黃冰片各一錢麝香五分 右研極細和勻,用升麻、甘草、防風、薄荷、燈草、牛蒡子、紅花、紫草、黃連各三錢,水二碗,煎至半碗,細絹濾去渣,加蜜四兩同熬,滴水成珠,和前藥丸如小龍眼大,金箔為衣,每用一丸,燈心湯下。
暑月冷水化下。
小無比散治痘壯熱口渴,小水濇,大便秘,口氣熱,煩躁不甯,或焦紫,或紅斑,自發熱至起壯時有熱者,皆可用。
痘後餘毒亦可用。
桂府滑石飛過,六兩石膏飛過,一兩粉草寒水石各五錢郁金甘草湯煮幹為末,七錢 右俱制淨末和勻,每五歲者服二錢,大人再加,冬月燈心湯下,夏月井水調下。
熱甚不解者,井水磨犀角汁調下。
若紅紫頂陷不起,加穿山甲末一分,麝香半分,紫草煎湯,加酒一二匙調下即起。
大無比散治熱毒太甚,驚狂谵語引飲,痘瘡紅紫黑陷。
桂府滑石飛過,六兩粉草一兩辰砂飛,三錢雄黃飛,一錢 右為末,每三五歲服一錢,十歲服二錢。
發熱之初,用敗毒散調下,亦能稀痘。
若報痘後,用燈心湯下。
玳瑁湯治時行豌豆瘡及赤瘡疹子,末發者令内消,已發者解利毒氣,令不太盛。
生玳瑁生犀各以冷水濃磨汁,二合 右同攪令勻,每服半合,微溫服,一日三五服為佳。
又治出而未快者宜服之。
又雲:毒氣内攻紫黑色出不快,用玳瑁水磨濃汁一合,入豮豬心血一皂子大,以紫草濃煎湯,都作一服服之。
玳瑁、犀角,其性微寒,以治熱毒,則知其無失也。
二藥皆治瘟疫蠱瘴,解百毒,通血脈,消癰腫,故用之以解蘊毒,可多服也。
又名二寶散,治痘紫色發熱,鼻衄小便如血,口渴亂語,二味磨汁頓服,即愈。
犀角飲子解熱毒,去風疹。
犀角甘草炙,各半兩防風二兩黃芩一兩 右為粗末,每服五錢,用水一小盞,煎至半盞,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一方加牛蒡。
犀角湯治小兒痘疹瘡及赤瘡子。
犀角屑大黃炒桑白皮蜜炙釣藤鈎炙草麻黃各一兩龍膽草半兩石膏瓜蒌黃芪炙,各半兩 右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四分,去渣溫服。
量兒大小加減服。
瘡子退後,濃磨犀角水塗之更良。
錢氏附方亦同,以此藥治療瘡疹太盛,令不入眼,則名調肝散。
此藥治風盛氣實,心肝血熱,津液内燥,大便不通,毒氣上盛,表熱未散之藥也。
且大黃、瓜蒌治内燥,釣藤、龍膽治風血熱,桑白皮、石膏治上焦熱,麻黃、黃芪散肌熱,犀角、甘草解毒。
大抵用藥貴于與病相主治,則病去而正氣自複,苟為不然,則反為大害。
如犀角湯,自非大便數日不通,喘急悶亂,煩躁谵語者,豈可服之?恐病藥不相主治也。
奪命散治瘡疹已發未發,并宜服之。
升麻糯米紫草甘草各半兩木通二錢半 右剉為散,每服一大錢,水七分,煎四分,去渣溫服。
出瘡疹熱毒勢甚者可服,解蘊熱,利小便。
瘡痘初發氣盛,亦宜服。
牛蒡散涼血解毒。
牛蒡子 右用炒為末,水煎一盞服之。
小兒冬月有非節之暖,及春月天氣煊暖,或甘肥之過,或重衣溫厚,帏帳周密,傷皮膚,害血脈,瘡瘍發黃,是生多疾,宜豫常服之也。
又名鼠黏子湯,炒熟為末,同荊芥煎服。
獨勝散治小兒發瘡痘,早微熱,晚大熱,目黃脅動,身熱手冷,發甚如驚者。
又名牛蒡殭蠶散。
牛蒡子半兩白殭蠶一分 右為粗末,每服一大錢,水六分盞,紫草二七寸,同煎至四分盞,連進三服,其痘便出。
此藥用牛蒡子出癰透肌,白殭蠶治遍身瘾疹疼痛成瘡,為末酒調服之立瘥。
又以紫草煎之令利竅,是瘡疹證無虛寒證者,服之立出也。
解毒疏痘湯豫服解熱去毒,已出解熱毒斑疹;又治紅紫口幹,壯熱谵語。
防風荊芥羌活柴胡川芎白芷當歸連翹黃芩黃連鼠黏子紫草蟬蛻 右姜蔥水煎服。
安斑散調理瘡疹。
升麻赤茯苓羌活黃芪人參桔梗炒枳殼麸炒甘草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盞,紫草、薄荷少許,同煎至四分盞,去渣放溫服之,量兒大小加減。
此藥為解毒涼血,生肌寬腸,導熱利小便,快膈之藥也。
患瘡疹有熱無寒者,可服之。
西
此是小兒禀受壅實,毒氣甚者宜服之。
蓋此方雲小兒才覺是疹痘便服之。
服之而汗出者,服調中散。
服薄荷散若作寒熱脈反遲者,進脫齒散以溫之。
詳其理,非下藥之法也。
實者服之未必安,虛者用之必危殆。
羌活散此方初熱暫用,兼治驚搐。
羌活一錢二分獨活荊芥各八分前胡防風各一錢柴胡香白芷蟬蛻去土甘草各四分細辛一分 右加薄荷三葉,水一鐘,煎五分,不拘時服。
發搐及熱盛不退者,暫服。
煎熟用制砂調下,治搐如神。
正氣散 甘草炙,三分半陳皮藿香白朮各五分厚樸半夏俱姜制,各一錢半 右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調解散 青皮陳皮枳殼麸炒桔梗去蘆人參半夏湯泡七次川芎木通幹葛各四分甘草紫蘇各二分 右俱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一方,加紫草、糯米。
疏解散治痘初壯熱頭疼,腰痛,腹疼作脹,一切熱毒甚者。
紫蘇葛根防風荊芥白芷蟬蛻紫草升麻牛蒡子木通甘草各等分 右加燈心、蔥白各七根,水煎熱服。
和解湯解表和中。
升麻幹葛各一錢半白芍藥一錢人參防風各七分川芎八分甘草五分 右用姜一片,水煎服。
以上方乃發表平劑。
四物解肌湯即陳氏升麻黃芩湯去甘草。
芍藥黃芩升麻葛根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服。
或雲小兒傷寒疫疠潮熱,瘡疹五日已衰,疑似不能辨别者,并皆辛涼之劑調之,即以四物解肌湯之類。
海藏雲:此論即有表也。
若内傷腹中有物,未得大便而發熱者,當以食藥去其物則可。
若得便後,仍發熱在表者,亦宜此解肌湯,比錢氏升麻葛根湯,減甘草加黃芩,以有表熱之意也。
防風蒼朮湯治小兒邪熱在表,惡風惡寒,瘡疹未出,可解表發斑疹。
防風甘草炙,各半兩蒼朮石膏各一兩川芎黃芩各二兩 右為粗末,每服二錢,加生姜三片,薄荷七葉,水煎,日二服。
葛根橘皮湯治冬溫未即病,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至夏熱得其寒解,冬溫始發,肌肉斑爛瘾疹如錦紋而欬,心悶但嘔吐清汁,服此。
葛根橘皮去白杏仁去皮尖知母黃芩麻黃甘草炙 右剉散等分,每服抄三錢,用水一盞,同煎半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以上四方辛涼之劑,表有實熱者宜之。
加味四君子湯 人參白朮茯苓砂仁橘紅各一錢甘草五分水一鐘,煎六分,食前溫服。
和中散 厚樸姜制,錢半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幹姜泡甘草炙,各六分姜棗煎服。
六一散治諸熱證,暫用。
陳氏雲:治痘疹初起煩躁作渴等證。
桂府滑石水飛過,六兩,淨大甘草去皮為末,一兩 右和勻,每一錢薄荷湯或冷水調下。
内加制辰砂三錢,名辰砂六一散。
治狂言,發搐驚悶,用防風、荊芥、薄荷、天麻煎湯,候冷調下。
更加牛黃三錢,纏豆藤三錢,名退火丹。
治痘初出時,大熱不退,及标影稠密成片者,用紫草、木通、蟬蛻、地骨皮、紅花、牛蒡子、片黃芩、燈草各等分煎湯,候冷調下,能減标稀痘,極良法也。
本方加郁金名牛黃六一散,治痘後瘡疖毒壅,及天行瘟疫,冷水調下,多服大效。
《全書》雲:痘疹腥臭,用蜜水調敷;焦痛,入胭脂水同敷。
又名天水散。
大靈丹治壯熱颠狂,驚搐谵語,紅紫斑焦幹陷一切惡證。
白滑石飛過,三兩雄黃飛過犀角各三錢辰砂研飛,三錢半牛膽黃冰片各一錢麝香五分 右研極細和勻,用升麻、甘草、防風、薄荷、燈草、牛蒡子、紅花、紫草、黃連各三錢,水二碗,煎至半碗,細絹濾去渣,加蜜四兩同熬,滴水成珠,和前藥丸如小龍眼大,金箔為衣,每用一丸,燈心湯下。
暑月冷水化下。
小無比散治痘壯熱口渴,小水濇,大便秘,口氣熱,煩躁不甯,或焦紫,或紅斑,自發熱至起壯時有熱者,皆可用。
痘後餘毒亦可用。
桂府滑石飛過,六兩石膏飛過,一兩粉草寒水石各五錢郁金甘草湯煮幹為末,七錢 右俱制淨末和勻,每五歲者服二錢,大人再加,冬月燈心湯下,夏月井水調下。
熱甚不解者,井水磨犀角汁調下。
若紅紫頂陷不起,加穿山甲末一分,麝香半分,紫草煎湯,加酒一二匙調下即起。
大無比散治熱毒太甚,驚狂谵語引飲,痘瘡紅紫黑陷。
桂府滑石飛過,六兩粉草一兩辰砂飛,三錢雄黃飛,一錢 右為末,每三五歲服一錢,十歲服二錢。
發熱之初,用敗毒散調下,亦能稀痘。
若報痘後,用燈心湯下。
玳瑁湯治時行豌豆瘡及赤瘡疹子,末發者令内消,已發者解利毒氣,令不太盛。
生玳瑁生犀各以冷水濃磨汁,二合 右同攪令勻,每服半合,微溫服,一日三五服為佳。
又治出而未快者宜服之。
又雲:毒氣内攻紫黑色出不快,用玳瑁水磨濃汁一合,入豮豬心血一皂子大,以紫草濃煎湯,都作一服服之。
玳瑁、犀角,其性微寒,以治熱毒,則知其無失也。
二藥皆治瘟疫蠱瘴,解百毒,通血脈,消癰腫,故用之以解蘊毒,可多服也。
又名二寶散,治痘紫色發熱,鼻衄小便如血,口渴亂語,二味磨汁頓服,即愈。
犀角飲子解熱毒,去風疹。
犀角甘草炙,各半兩防風二兩黃芩一兩 右為粗末,每服五錢,用水一小盞,煎至半盞,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一方加牛蒡。
犀角湯治小兒痘疹瘡及赤瘡子。
犀角屑大黃炒桑白皮蜜炙釣藤鈎炙草麻黃各一兩龍膽草半兩石膏瓜蒌黃芪炙,各半兩 右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四分,去渣溫服。
量兒大小加減服。
瘡子退後,濃磨犀角水塗之更良。
錢氏附方亦同,以此藥治療瘡疹太盛,令不入眼,則名調肝散。
此藥治風盛氣實,心肝血熱,津液内燥,大便不通,毒氣上盛,表熱未散之藥也。
且大黃、瓜蒌治内燥,釣藤、龍膽治風血熱,桑白皮、石膏治上焦熱,麻黃、黃芪散肌熱,犀角、甘草解毒。
大抵用藥貴于與病相主治,則病去而正氣自複,苟為不然,則反為大害。
如犀角湯,自非大便數日不通,喘急悶亂,煩躁谵語者,豈可服之?恐病藥不相主治也。
奪命散治瘡疹已發未發,并宜服之。
升麻糯米紫草甘草各半兩木通二錢半 右剉為散,每服一大錢,水七分,煎四分,去渣溫服。
出瘡疹熱毒勢甚者可服,解蘊熱,利小便。
瘡痘初發氣盛,亦宜服。
牛蒡散涼血解毒。
牛蒡子 右用炒為末,水煎一盞服之。
小兒冬月有非節之暖,及春月天氣煊暖,或甘肥之過,或重衣溫厚,帏帳周密,傷皮膚,害血脈,瘡瘍發黃,是生多疾,宜豫常服之也。
又名鼠黏子湯,炒熟為末,同荊芥煎服。
獨勝散治小兒發瘡痘,早微熱,晚大熱,目黃脅動,身熱手冷,發甚如驚者。
又名牛蒡殭蠶散。
牛蒡子半兩白殭蠶一分 右為粗末,每服一大錢,水六分盞,紫草二七寸,同煎至四分盞,連進三服,其痘便出。
此藥用牛蒡子出癰透肌,白殭蠶治遍身瘾疹疼痛成瘡,為末酒調服之立瘥。
又以紫草煎之令利竅,是瘡疹證無虛寒證者,服之立出也。
解毒疏痘湯豫服解熱去毒,已出解熱毒斑疹;又治紅紫口幹,壯熱谵語。
防風荊芥羌活柴胡川芎白芷當歸連翹黃芩黃連鼠黏子紫草蟬蛻 右姜蔥水煎服。
安斑散調理瘡疹。
升麻赤茯苓羌活黃芪人參桔梗炒枳殼麸炒甘草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盞,紫草、薄荷少許,同煎至四分盞,去渣放溫服之,量兒大小加減。
此藥為解毒涼血,生肌寬腸,導熱利小便,快膈之藥也。
患瘡疹有熱無寒者,可服之。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