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九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前胡;《幼幼近編》加蘇梗、杏仁,去前胡。
發紅斑,加犀角、黃芩、黃蘗、山栀、元參。
煩躁,加天花粉、麥門冬。
大便秘喘,加枳殼、前胡、大黃。
煩渴狂亂谵語,加知母、麥冬、石膏。
嘔吐,加豬苓、黃連。
咽喉痛,加甘草、鼠黏、元參、荊芥、射幹。
洩瀉,加豬苓、澤瀉、防風。
嘔,加橘皮。
腰痛,加羌活、獨活。
腹脹喘滿,目怒面浮,毛直枯燥,加麻黃。
唇裂舌胎秘結,加大黃、人屎。
出不快,加山楂、牛蒡、蟬蛻。
腹脹,加山楂、史君子、厚樸。
腹痛,因毒氣攻沖,加羌、防、牛蒡,去生地。
已上并用燈心十四根,水煎服。
血熱痘證,熱毒彌盛,然毒氣無所分消,隻宜重用升提發散,使毒得以達表而從外解,引以滲洩,使熱得以潤下而從内消,佐以清涼消毒行血涼血之劑,則痘雖稠密,亦能消散,自易漿而易化也。
所謂輕其表而涼其内,此方蓋得安表和中解毒三法盡善,誠痘科之神方也。
丹溪曰:熱者清之,實者平之,其此方之謂欤?是故發熱至見點之後,三日以前,毒氣未盡達表,内外彌盛,血熱之證悉具,辨認不差,并隻以本方處治之,切不得下參、芪、白朮、茯苓補氣之藥于熱證未漿之前,如悞而用之,是謂以實攻實,腹脹氣喘,狂亂谵語,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變證百出,所謂邪得補而愈盛也。
嘔吐洩瀉,慎不得用半夏、丁、桂、幹姜、木香、藿香、诃子、肉果,如悞而用之,則是以熱助熱,氣得熱而愈亢也,燥證必至,咽疼狂亂,失血便秘,無所不至矣。
至于龍骨、枯礬濇滞之物,且能使氣道阻塞,是欲其出而閉之門也,腹脹之患生而喘急之勢至矣,尤宜戒之!及至血疱已成,氣血定位,頭頂白光,勢将行漿,又宜易方,另行别議。
羌活散郁湯治實熱壅盛,郁遏不得達表,氣粗喘滿,腹脹煩躁,狂言谵語,睡卧不甯,大小便秘,毛豎面浮,眼張若怒,并有神效;并為風寒外搏,出不快者同治。
防風羌活白芷荊芥桔梗地骨皮川芎連翹甘草紫草大腹皮鼠黏子 右為粗散,水一鐘,燈心十四根,煎六分,溫服。
身初發熱,及見點之際,毒氣壯盛,外為風寒所抑,或肌肉粗厚,腠理堅閉,肌竅不通,經絡阻塞,使清氣不得引毒達表,循竅而出,則熱毒壅遏于内,為腹脹,為喘急,為秘結,為狂煩,為驚搐,為失血,皮燥毛直,面急眼張,睡卧不甯,驚啼多哭,此熱毒壅遏證,辨認不差,急宜用發散開提之劑,佐以和解透肌之法,則熱毒不壅,而其出自易矣。
羌活、白芷、防風,有升提發散解毒之長,桔梗有開提勻氣之能,荊芥、連翹、鼠黏善解郁熱,地骨皮消壅熱于筋骨之間且能肅清髒腑,紫草滑肌通竅,大腹皮引熱下行,使内外有所分消,用此以治熱壅之證,效大而功用極妙。
若驟用寒涼,如芩、連、升麻之類,則熱為寒氣所抑,不得伸越,逗遛經絡,為疽為疖者有之,冰伏硬閉者有之。
至于人參、黃芪、白朮、茯苓溫補之劑悞用,則其壅盛,禍不旋踵。
他如丁、桂、木香、姜、附之類以熱攻熱,殺人立至,尤宜戒慎!故發熱之初至見點之後,并宜以本方處治,依後法而加減之:初發熱壯盛,腮紅面赤,毛焦皮燥,咳嗽喘急者,加升麻。
煩渴,加天花粉、幹葛。
腹脹喘急鼻塞,面赤若怒,毛直及枯,加麻黃。
便秘加當歸、枳殼,甚則加大黃。
嘔吐,加豬苓、澤瀉、橘皮,禁用生姜、木香、丁香、半夏。
洞洩加升麻,禁用白朮、茯苓、豆蔻、龍骨等劑。
喘嗽惡風,加桑皮、紫蘇。
失血,加犀角、地黃、黃連。
發斑,加黃連、黃芩、山栀。
小便赤濇,加滑石、山栀、地黃、芍藥。
鼻衄,加黃芩、犀角。
驚悸,加木通、山栀。
搐,加青皮;《幼幼近編》加鈎藤。
不思飲食,加山楂。
弄舌,加犀角。
傷食,加山楂、神曲、麥芽。
見點二三日間,出不快利,加鼠黏子、山楂、蟬蛻,名透肌散。
煩紅赤色,加生地黃、紅花、牡丹皮,去白芷、防風。
皮急肉緊,身熱壯甚,加葛根、前胡。
見點三日之内,并依本方加減。
及三日之後,痘疹出齊,血泡已成,而前證悉平,不得複用此方,恐發散太過,難于行漿,另有方藥在後。
其禁用藥劑,并從血熱痘證法而裁治之,故此方不立禁忌辯。
太乙保和湯又名紫草透肌湯。
專治血熱痘證,服十神解毒湯後,熱證悉去,内外和平,惟見點不易長大,用此保和元氣,活血解毒,助痘成漿,易痂易落也。
桔梗紫草川芎山楂木通人參紅花生地黃甘草糯米五十粒 右用燈心七根,姜一片,水一鐘,煎六分,溫服。
便濇腹脹,加大腹皮。
繁紅不潤,加當歸、蟬蛻;《幼幼近編》加滑石、連翹。
出不快,加鼠黏子。
陷塌,加酒炒黃芪。
痛,加白芷。
不勻,加防風。
水泡,加白朮、芍藥。
嗽,加五味子、麥門冬。
渴,加麥門冬。
癢,加白朮、芍藥。
七八日後漿足,身複壯熱,便秘煩渴,腹脹喘急,前胡枳殼湯。
漿足禁用此方,另立湯飲在後。
益元透肌散專治壅熱痘證,服羌活散郁湯後,壅證悉開,氣血和平,見點三四日後,不肥大,不成漿者,用之則能勻氣解毒,透肌達表,領出元陽,助痘成漿,而易結膿窠也。
加減與保和湯同論。
漿足之後,另有保嬰百補湯在後。
即太乙保和湯去生地、紅花加蟬蛻、鼠黏子、陳皮 右,水一鐘,加燈心十四根,棗二枚,煎六分,溫服。
保嬰百補湯專治痘瘡八九日漿足之後,别無他證,并以此方調理氣血,資養脾胃,不拘實熱二證,皆可服之。
惟氣虛證八九日後,本方加黃芪二錢,官桂少許。
若有别證,在審虛實,随證加減而已。
當歸芍藥地黃白朮人參茯苓山藥甘草 右水一鐘,棗二枚,煎六分,溫服。
秘傳八味二花散 桃花蕊梅花蕊二味不拘多少預取陰幹紫河車洗去筋焙幹為末,一具鹿茸去毛酥制天靈蓋一具,以皂角莢煎湯洗淨酥制為末人參穿山甲取四足者酒炒朱砂水飛過 右各預取另為末。
痘疹未出之先,以朱砂一兩為君,梅花二錢、桃花三錢共一處和勻,每服五分或三分或二分半;用雄雞與酒二杯灌之,與食倒懸,刺血入杯中,以熱酒調前藥同服。
初發不起,以梅花一兩為君,加桃花一錢,天靈蓋五分。
氣血虛,灰白色,用紫河車一兩為君,加天靈蓋一錢,鹿茸一錢五分,梅花一錢,桃花一錢或八分。
黑陷不起,以穿山甲一兩為君,加桃花一錢,梅花八分,天靈蓋七分,麝香五分。
氣血虛不能灌漿,以鹿茸一兩為君,加紫河車二錢,桃花一錢,梅花八分,天靈蓋七分,麝香五分,人參一錢。
氣血虛不能收靥,以鹿茸一兩為君,天靈蓋五分,桃花七分,梅花九分。
落靥之後,瘢色白,氣血虛,以人參一兩為君,加紫河車二錢,鹿茸一錢,梅花一錢五分。
以上鹹仿首條服法。
保生散 紫河車制如前龜闆酥炙鹿茸酥炙,各一兩 右為末,量兒大小用。
血虛,川歸、茯苓、紫草湯下;氣虛,人參、黃芪、甘草湯下。
荊芥散治麻痘子兼瘙癢,或瘾疹,大便自過。
荊芥 右用少許爛研,以新井水将布帛濾過,入一滴許麻油,打勻令飲之,便不亂悶。
麻痘已出,用黃蠟煎青膠水飲即安。
青膠水乃牛皮膠也。
荊芥治血風。
麻子是疹子。
常言風瘙瘾疹,則皆出皮膚,其毒輕而浮,又以麻油打勻,此滑竅之理。
又以黃蠟煎青膠水服則安。
此滋血行榮衛,榮衛既順,麻疹出矣。
指迷方荊芥湯,乃消毒飲加薄荷煎服之。
羌活散解熱散毒,治風壅欲作瘡痘者。
羌活獨活川芎桔梗蟬蛻前胡柴胡地骨皮甘草炙瓜蒌天麻炙荊芥防風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三分盞,薄荷三葉,盞内煎至二分,通口服,量大小加減藥水。
此藥詳其藥味,治風治寒治驚,下痰涼脾,治血熱透肌,但實熱發,無所不治。
如禀受怯弱,或脾弱,或外熱,目白睛青色,皆裡無熱,不可輕用。
薄荷散小兒才覺是瘡疹,宜服之。
薄荷一
發紅斑,加犀角、黃芩、黃蘗、山栀、元參。
煩躁,加天花粉、麥門冬。
大便秘喘,加枳殼、前胡、大黃。
煩渴狂亂谵語,加知母、麥冬、石膏。
嘔吐,加豬苓、黃連。
咽喉痛,加甘草、鼠黏、元參、荊芥、射幹。
洩瀉,加豬苓、澤瀉、防風。
嘔,加橘皮。
腰痛,加羌活、獨活。
腹脹喘滿,目怒面浮,毛直枯燥,加麻黃。
唇裂舌胎秘結,加大黃、人屎。
出不快,加山楂、牛蒡、蟬蛻。
腹脹,加山楂、史君子、厚樸。
腹痛,因毒氣攻沖,加羌、防、牛蒡,去生地。
已上并用燈心十四根,水煎服。
血熱痘證,熱毒彌盛,然毒氣無所分消,隻宜重用升提發散,使毒得以達表而從外解,引以滲洩,使熱得以潤下而從内消,佐以清涼消毒行血涼血之劑,則痘雖稠密,亦能消散,自易漿而易化也。
所謂輕其表而涼其内,此方蓋得安表和中解毒三法盡善,誠痘科之神方也。
丹溪曰:熱者清之,實者平之,其此方之謂欤?是故發熱至見點之後,三日以前,毒氣未盡達表,内外彌盛,血熱之證悉具,辨認不差,并隻以本方處治之,切不得下參、芪、白朮、茯苓補氣之藥于熱證未漿之前,如悞而用之,是謂以實攻實,腹脹氣喘,狂亂谵語,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變證百出,所謂邪得補而愈盛也。
嘔吐洩瀉,慎不得用半夏、丁、桂、幹姜、木香、藿香、诃子、肉果,如悞而用之,則是以熱助熱,氣得熱而愈亢也,燥證必至,咽疼狂亂,失血便秘,無所不至矣。
至于龍骨、枯礬濇滞之物,且能使氣道阻塞,是欲其出而閉之門也,腹脹之患生而喘急之勢至矣,尤宜戒之!及至血疱已成,氣血定位,頭頂白光,勢将行漿,又宜易方,另行别議。
羌活散郁湯治實熱壅盛,郁遏不得達表,氣粗喘滿,腹脹煩躁,狂言谵語,睡卧不甯,大小便秘,毛豎面浮,眼張若怒,并有神效;并為風寒外搏,出不快者同治。
防風羌活白芷荊芥桔梗地骨皮川芎連翹甘草紫草大腹皮鼠黏子 右為粗散,水一鐘,燈心十四根,煎六分,溫服。
身初發熱,及見點之際,毒氣壯盛,外為風寒所抑,或肌肉粗厚,腠理堅閉,肌竅不通,經絡阻塞,使清氣不得引毒達表,循竅而出,則熱毒壅遏于内,為腹脹,為喘急,為秘結,為狂煩,為驚搐,為失血,皮燥毛直,面急眼張,睡卧不甯,驚啼多哭,此熱毒壅遏證,辨認不差,急宜用發散開提之劑,佐以和解透肌之法,則熱毒不壅,而其出自易矣。
羌活、白芷、防風,有升提發散解毒之長,桔梗有開提勻氣之能,荊芥、連翹、鼠黏善解郁熱,地骨皮消壅熱于筋骨之間且能肅清髒腑,紫草滑肌通竅,大腹皮引熱下行,使内外有所分消,用此以治熱壅之證,效大而功用極妙。
若驟用寒涼,如芩、連、升麻之類,則熱為寒氣所抑,不得伸越,逗遛經絡,為疽為疖者有之,冰伏硬閉者有之。
至于人參、黃芪、白朮、茯苓溫補之劑悞用,則其壅盛,禍不旋踵。
他如丁、桂、木香、姜、附之類以熱攻熱,殺人立至,尤宜戒慎!故發熱之初至見點之後,并宜以本方處治,依後法而加減之:初發熱壯盛,腮紅面赤,毛焦皮燥,咳嗽喘急者,加升麻。
煩渴,加天花粉、幹葛。
腹脹喘急鼻塞,面赤若怒,毛直及枯,加麻黃。
便秘加當歸、枳殼,甚則加大黃。
嘔吐,加豬苓、澤瀉、橘皮,禁用生姜、木香、丁香、半夏。
洞洩加升麻,禁用白朮、茯苓、豆蔻、龍骨等劑。
喘嗽惡風,加桑皮、紫蘇。
失血,加犀角、地黃、黃連。
發斑,加黃連、黃芩、山栀。
小便赤濇,加滑石、山栀、地黃、芍藥。
鼻衄,加黃芩、犀角。
驚悸,加木通、山栀。
搐,加青皮;《幼幼近編》加鈎藤。
不思飲食,加山楂。
弄舌,加犀角。
傷食,加山楂、神曲、麥芽。
見點二三日間,出不快利,加鼠黏子、山楂、蟬蛻,名透肌散。
煩紅赤色,加生地黃、紅花、牡丹皮,去白芷、防風。
皮急肉緊,身熱壯甚,加葛根、前胡。
見點三日之内,并依本方加減。
及三日之後,痘疹出齊,血泡已成,而前證悉平,不得複用此方,恐發散太過,難于行漿,另有方藥在後。
其禁用藥劑,并從血熱痘證法而裁治之,故此方不立禁忌辯。
太乙保和湯又名紫草透肌湯。
專治血熱痘證,服十神解毒湯後,熱證悉去,内外和平,惟見點不易長大,用此保和元氣,活血解毒,助痘成漿,易痂易落也。
桔梗紫草川芎山楂木通人參紅花生地黃甘草糯米五十粒 右用燈心七根,姜一片,水一鐘,煎六分,溫服。
便濇腹脹,加大腹皮。
繁紅不潤,加當歸、蟬蛻;《幼幼近編》加滑石、連翹。
出不快,加鼠黏子。
陷塌,加酒炒黃芪。
痛,加白芷。
不勻,加防風。
水泡,加白朮、芍藥。
嗽,加五味子、麥門冬。
渴,加麥門冬。
癢,加白朮、芍藥。
七八日後漿足,身複壯熱,便秘煩渴,腹脹喘急,前胡枳殼湯。
漿足禁用此方,另立湯飲在後。
益元透肌散專治壅熱痘證,服羌活散郁湯後,壅證悉開,氣血和平,見點三四日後,不肥大,不成漿者,用之則能勻氣解毒,透肌達表,領出元陽,助痘成漿,而易結膿窠也。
加減與保和湯同論。
漿足之後,另有保嬰百補湯在後。
即太乙保和湯去生地、紅花加蟬蛻、鼠黏子、陳皮 右,水一鐘,加燈心十四根,棗二枚,煎六分,溫服。
保嬰百補湯專治痘瘡八九日漿足之後,别無他證,并以此方調理氣血,資養脾胃,不拘實熱二證,皆可服之。
惟氣虛證八九日後,本方加黃芪二錢,官桂少許。
若有别證,在審虛實,随證加減而已。
當歸芍藥地黃白朮人參茯苓山藥甘草 右水一鐘,棗二枚,煎六分,溫服。
秘傳八味二花散 桃花蕊梅花蕊二味不拘多少預取陰幹紫河車洗去筋焙幹為末,一具鹿茸去毛酥制天靈蓋一具,以皂角莢煎湯洗淨酥制為末人參穿山甲取四足者酒炒朱砂水飛過 右各預取另為末。
痘疹未出之先,以朱砂一兩為君,梅花二錢、桃花三錢共一處和勻,每服五分或三分或二分半;用雄雞與酒二杯灌之,與食倒懸,刺血入杯中,以熱酒調前藥同服。
初發不起,以梅花一兩為君,加桃花一錢,天靈蓋五分。
氣血虛,灰白色,用紫河車一兩為君,加天靈蓋一錢,鹿茸一錢五分,梅花一錢,桃花一錢或八分。
黑陷不起,以穿山甲一兩為君,加桃花一錢,梅花八分,天靈蓋七分,麝香五分。
氣血虛不能灌漿,以鹿茸一兩為君,加紫河車二錢,桃花一錢,梅花八分,天靈蓋七分,麝香五分,人參一錢。
氣血虛不能收靥,以鹿茸一兩為君,天靈蓋五分,桃花七分,梅花九分。
落靥之後,瘢色白,氣血虛,以人參一兩為君,加紫河車二錢,鹿茸一錢,梅花一錢五分。
以上鹹仿首條服法。
保生散 紫河車制如前龜闆酥炙鹿茸酥炙,各一兩 右為末,量兒大小用。
血虛,川歸、茯苓、紫草湯下;氣虛,人參、黃芪、甘草湯下。
荊芥散治麻痘子兼瘙癢,或瘾疹,大便自過。
荊芥 右用少許爛研,以新井水将布帛濾過,入一滴許麻油,打勻令飲之,便不亂悶。
麻痘已出,用黃蠟煎青膠水飲即安。
青膠水乃牛皮膠也。
荊芥治血風。
麻子是疹子。
常言風瘙瘾疹,則皆出皮膚,其毒輕而浮,又以麻油打勻,此滑竅之理。
又以黃蠟煎青膠水服則安。
此滋血行榮衛,榮衛既順,麻疹出矣。
指迷方荊芥湯,乃消毒飲加薄荷煎服之。
羌活散解熱散毒,治風壅欲作瘡痘者。
羌活獨活川芎桔梗蟬蛻前胡柴胡地骨皮甘草炙瓜蒌天麻炙荊芥防風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三分盞,薄荷三葉,盞内煎至二分,通口服,量大小加減藥水。
此藥詳其藥味,治風治寒治驚,下痰涼脾,治血熱透肌,但實熱發,無所不治。
如禀受怯弱,或脾弱,或外熱,目白睛青色,皆裡無熱,不可輕用。
薄荷散小兒才覺是瘡疹,宜服之。
薄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