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書志卷之七
關燈
小
中
大
極性命之端今缺八篇
天隐子一卷 後序口訣 不著作者唐司馬承祯序訣子凡八篇包括秘妙修煉形氣養和心靈長生久視無出是書
玄貞子一卷 唐隐士金華張志和着凡三篇
法家
管子二十六卷 齊管仲夷吾撰凡八十五篇
韓非子二十卷 韓公子非撰凡五十五篇千餘言
名家
尹文子二卷 周尹文撰篇名大道
公孫龍子一卷 公孫龍子注一卷 趙人公孫龍撰凡六篇朱詳注人姓名
人物志三卷 魏散騎常侍邯鄲劉邵撰涼儒林祭酒劉昞注凡十六篇
鄧析子二卷 戰國時人鄧析撰
墨家
晏子春秋八卷 齊相晏嬰着相景公時行事谏诤之言漢劉向所校内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
墨子十五卷 宋大夫墨翟撰凡七十一篇
縱橫家
戰國策十卷 漢劉向定着戰國策三十三篇先秦紀事之書也載西周東周趙魏齊楚韓燕宋衛中山十一國事凡四百九十七章太史公作史記嘗據此書今參諸本分為十卷
鬼谷子二卷 戰國時人子十四篇(今缺二篇)外本經持樞中經陰符凡九篇
雜家
呂氏春秋二十六卷 秦呂不韋撰後漢高誘訓注凡一百六十篇
淮南子鴻烈解二十八卷 漢淮南王劉安着太尉祭酒許愼記上
子華子二卷 晉人程本着
風俗通義十卷 漢太山太守應劭撰
王氏論衡三十卷 漢王充仲壬撰凡八十五篇
劉子十卷 一曰劉晝一曰劉勰未詳孰是播州錄事參軍袁孝政注凡五十五篇
困學紀聞二十卷 宋禮部尚書浚儀厚齋王應麟着葢九經諸子之旨趣史傳制度名物之詳及詩文議論當後學者各以類聚考訂評論皆出已意發前人之未發辭理明達該遂淵綜非讀書萬卷何以能之凡二十五門
讀書雜記四卷 宋東萊呂祖謙着五類
何大複論一卷 皇明信陽何景明仲默着凡十二篇
論衡纂要一卷 國朝蓮津子纂摘其辭理之醇故事之實與議論之辨博者錄之以為窮理之助
兵家
六韬六卷 周呂望撰凡六十篇
司馬法一卷 齊司馬穰苴撰凡十五篇
六韬解六卷 皇明太原劉寅直解
司馬法解三卷 劉寅解
孫武子三卷 呉孫武撰凡十三篇
魏武帝注孫子三卷
劉寅孫子直解三卷
孫子斷注二卷 皇朝錢塘陳珂陳天策斷注
呉子二卷 魏呉起撰凡六篇三十一章
劉寅呉子直解三卷
黃石公三略三卷 世傳張良圯橋所授卽此或言素書未詳孰是蘇轼曰黃石公秦之隐君子也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書凡三篇
劉寅三略直解三卷
尉缭子五卷 未詳名氏凡二十四篇
劉寅尉缭子直解五卷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三卷 李靖對太宗問兵事凡四十二條
劉寅解李衛公問對三卷
集古兵法一卷 太原劉寅集
武侯将苑二卷
武侯十策二卷
武侯十六策二卷 後漢諸葛亮孔明撰共七十六篇将苑十六策行世久矣後人益以十策總成卧龍文集世儒疑其依托所為是非孔明所著其詞旨不迨出師表此集不載二表必有所見其書專論兵事故此類列之
師律提綱一卷 皇明太原陳璠着
行軍須知二卷 凡十五篇一百七十二條
武經節要發揮一卷 皇明錢塘陳瓛陳珂着
兵法心要十論一卷
兵法八寶箴一卷 書序俱無名氏
兵法要略八門遁法機一卷 章貢池本理批注
戎軒小注一卷 皇明靑華子注
保生管見一卷
固本迂談一卷 皇明兵部侍郞廣陽馮濤着二書專論邊備
必勝奇法一卷 不着載人世及姓名凡十二篇出于吾師雲中析公推家序說亦隐姓名必先生之為也題額全文皆公筆迹但公沒始得于其子故未達其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