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五箋牍類
關燈
小
中
大
○答梅開府先生
馬頭數語,略識英雄皮毛。
甯夏之功,始見英雄面目。
去年見龍湖,談及足下,始得英雄神體。
英雄之難識如此。
不肖近攜兩弟都門,時時劇談,間有一二語可聽者,恨不得請正足下耳。
又 三弟,愚兄弟中白眉也,阿兄頗心遜而私賞之。
然自謂是瘡痂之好,豈期足下亦偏嗜乎?劉晉川開口見舌,意見亦少,然不肖所取,正以其無意見耳。
世之一生談禅,意見熾然者不少,如晉川之脫灑亦自可喜也。
知足下眼空世人,然朋友實難,何可備賣。
愚兄弟寒燈劇談,概多孟浪之語,語繁非筆楮能盡,無由請正大方。
千裡同心,鑒之聲外,當不俟耳聞矣。
○答編修吳尚之 來劄雲:「年來實見全體顯現,而根塵偶處,遂為物轉。
」不知足下自早起至晚,是根偶塵耶,塵偶根耶?根塵偶時,根名物耶,塵名物耶?為物轉時,塵轉根耶,根轉塵耶?此全體受根塵轉耶,不受根塵轉耶?若受根塵轉者,不名全體;若名全體,亦決不受根塵轉矣。
足下「遂為物轉」一語,成虛設矣。
願足下明以教我。
近來學道者,多半是虛脾,大率欲人說他志韻高遠,有道氣、便作官而已。
獨足下眼睛如此,其于作官一念,想已灰冷,如今真參實證,續佛慧命者,非足下其誰?弟塵緣不斷,好名好官,都是眼明作祟。
然則足下兩眼,是足下功德天助道品也。
一笑。
○龔壽亭母舅 三年之間,時時聚首暢飲,極盡山林之樂。
将為此趣可要之白首,而微尚不堅,匆匆就道。
寒月長途,嚴霜催我鬓,塑風鑽我骨,亦複何興,而蹩躠不休。
遂使雲心齋前,蒼筠無色,薜荔笑而猿鶴怨。
蓋未抵濁河,而意已中悔矣。
且年來放浪詩酒社中,腰骨漸粗,意态近傲。
昔年學得些兒罄折,盡情抛向無事甲裡,依然石浦河袁生矣。
前偶有詩曰:「狂态歸仍作,學謙久漸忘。
」蓋情語也。
千萬莫輕易出山,囑囑! ○答汪提學靜峰 趙侍禦來,得手教,相與撫掌大笑。
再三把玩,心癢難禁,即日作一答書。
而憲台森沉,無敢将去者。
今複得手教,名言滿紙,益修密行,不被人觑破,尤是妙語,正與弟前答書相合。
但兄說得渾涵,而弟發洩太盡,即此便是弟不能密行處也。
此個密密關竅,惟兄能知之,亦惟兄能行之。
弟則行解絕不相應,三複手教,徒增愧歎。
所雲「昏昏度日」四字,正為弟設。
兄宦業荦荦,品望日重,惺惺不足以盡之,況昏昏乎!艮背舊侶,獨一蕭玄圃、王衷白,歲月幾何,良朋難得。
茫茫宇宙,尋素心友易,尋怕死友難。
即如玄圃、衷白二兄,性命見解,較艮背時固大進;而生死恐怖,較艮背時則漸退矣。
大抵二兄與弟,俱逃不出「昏昏度日」四字。
兄惺惺者,幸先度我。
猶憶客歲,諸兄夜集,談及去我相之難。
弟應之曰:「諸兄終日波波為人,把我撇在一邊,安得談無?」弟願世人且有我相。
譬如世人重金銀者,十襲深扃,惟盜是虞。
何也?有金銀相也。
世人若有我相,亦必急急忙忙尋一片安頓處,肯任阿旁獄卒負之而趨哉?若真欲參禅,此時單單隻有一個疑,如一人與萬人敵相似。
至于要修密行,兄意不過欲遮護得十分完好,此于作官及應酬世人甚妥,打發生死,尚覺未穩。
如何,如何?弟此論甚迂,聊補大教之所不及。
風便更望教之。
○啟王荊石座主[時方家居] 恭惟老師閣下,道協黃中,學深玄奧。
承天而為一柱,佐地以育百昌。
九夷八蠻,鹹訊寇公之舉動;兒童走卒,皆知司馬之勳名。
至于進退之間,尤處禮義之正,初則安車屢駕,尚躊躇而未前;既而溫綸載頌,始幡然而就道。
東山再起,謝公果慰夫蒼生;震器既安,留侯遂托于黃石。
成而不宰,去之弗居。
歸山而道彌尊,晦迹而望愈重。
惟烏衣之舊第,即綠野之尊堂。
托勝情于雲霞,寄遠襟于魚鳥。
斯可謂功成身退,奉行天道者矣。
宗道谫劣之才,猥下之品。
昔奏薄技,遂荷甄收。
拾之藥籠,近于函丈。
身豈北野之馬,哀其長鳴;人非南山之銅,施以镕鑄。
此之為德,銘刻為輕。
特以陰陽為患,霜露徂侵。
因柳肘之忽生,守蓬戶而未出。
是以老師還朝之日,曾不得與望塵之衆,肅迓台旌;及歸裡之時,又不得從祖帳之末,遙睇仙舫。
歲月冉冉,心旆遙遙。
去年迫于父命,複就微官。
李禦無從,馬帳迥隔。
過平津之館,猶想光儀;望吳會之雲,徒深仰止。
斯宗道所為日夜懷歉,夢想為勞者也。
緬思老師毗世之業已畢,出世之道雙修。
直窺洙、泗、伊、洛之源,參以青牛黃面之說。
久詣寶所,已得玄珠。
如宗道者,跧伏數年,學無寸益。
亦欲稍窺性命之理,少副賞鑒之精。
而弱植鈍根,欲從未由,老師亦憐而教之耶?方有入場之役,匆匆具啟附侯,臨楮曷任悚仄之至! ○梅開府寄黃鼠 生平嘗恨未得飽噉此味,乃大中丞令兩力舁至,滿案盈俎,皆是物也。
書生一生未曾得此雄噉也,第損郇唐太甚耳。
○劉都谏 二三兄弟,十載之中,把臂分袂,蓋無定矣。
然諸丈道路修阻,會晤維艱,固無足異者。
獨仁兄所居,去都門甚迩,而不得一遂良晤,跬步之間,有若天涯,倍令人相思如渴耳。
昨夜開佳
甯夏之功,始見英雄面目。
去年見龍湖,談及足下,始得英雄神體。
英雄之難識如此。
不肖近攜兩弟都門,時時劇談,間有一二語可聽者,恨不得請正足下耳。
又 三弟,愚兄弟中白眉也,阿兄頗心遜而私賞之。
然自謂是瘡痂之好,豈期足下亦偏嗜乎?劉晉川開口見舌,意見亦少,然不肖所取,正以其無意見耳。
世之一生談禅,意見熾然者不少,如晉川之脫灑亦自可喜也。
知足下眼空世人,然朋友實難,何可備賣。
愚兄弟寒燈劇談,概多孟浪之語,語繁非筆楮能盡,無由請正大方。
千裡同心,鑒之聲外,當不俟耳聞矣。
○答編修吳尚之 來劄雲:「年來實見全體顯現,而根塵偶處,遂為物轉。
」不知足下自早起至晚,是根偶塵耶,塵偶根耶?根塵偶時,根名物耶,塵名物耶?為物轉時,塵轉根耶,根轉塵耶?此全體受根塵轉耶,不受根塵轉耶?若受根塵轉者,不名全體;若名全體,亦決不受根塵轉矣。
足下「遂為物轉」一語,成虛設矣。
願足下明以教我。
近來學道者,多半是虛脾,大率欲人說他志韻高遠,有道氣、便作官而已。
獨足下眼睛如此,其于作官一念,想已灰冷,如今真參實證,續佛慧命者,非足下其誰?弟塵緣不斷,好名好官,都是眼明作祟。
然則足下兩眼,是足下功德天助道品也。
一笑。
○龔壽亭母舅 三年之間,時時聚首暢飲,極盡山林之樂。
将為此趣可要之白首,而微尚不堅,匆匆就道。
寒月長途,嚴霜催我鬓,塑風鑽我骨,亦複何興,而蹩躠不休。
遂使雲心齋前,蒼筠無色,薜荔笑而猿鶴怨。
蓋未抵濁河,而意已中悔矣。
且年來放浪詩酒社中,腰骨漸粗,意态近傲。
昔年學得些兒罄折,盡情抛向無事甲裡,依然石浦河袁生矣。
前偶有詩曰:「狂态歸仍作,學謙久漸忘。
」蓋情語也。
千萬莫輕易出山,囑囑! ○答汪提學靜峰 趙侍禦來,得手教,相與撫掌大笑。
再三把玩,心癢難禁,即日作一答書。
而憲台森沉,無敢将去者。
今複得手教,名言滿紙,益修密行,不被人觑破,尤是妙語,正與弟前答書相合。
但兄說得渾涵,而弟發洩太盡,即此便是弟不能密行處也。
此個密密關竅,惟兄能知之,亦惟兄能行之。
弟則行解絕不相應,三複手教,徒增愧歎。
所雲「昏昏度日」四字,正為弟設。
兄宦業荦荦,品望日重,惺惺不足以盡之,況昏昏乎!艮背舊侶,獨一蕭玄圃、王衷白,歲月幾何,良朋難得。
茫茫宇宙,尋素心友易,尋怕死友難。
即如玄圃、衷白二兄,性命見解,較艮背時固大進;而生死恐怖,較艮背時則漸退矣。
大抵二兄與弟,俱逃不出「昏昏度日」四字。
兄惺惺者,幸先度我。
猶憶客歲,諸兄夜集,談及去我相之難。
弟應之曰:「諸兄終日波波為人,把我撇在一邊,安得談無?」弟願世人且有我相。
譬如世人重金銀者,十襲深扃,惟盜是虞。
何也?有金銀相也。
世人若有我相,亦必急急忙忙尋一片安頓處,肯任阿旁獄卒負之而趨哉?若真欲參禅,此時單單隻有一個疑,如一人與萬人敵相似。
至于要修密行,兄意不過欲遮護得十分完好,此于作官及應酬世人甚妥,打發生死,尚覺未穩。
如何,如何?弟此論甚迂,聊補大教之所不及。
風便更望教之。
○啟王荊石座主[時方家居] 恭惟老師閣下,道協黃中,學深玄奧。
承天而為一柱,佐地以育百昌。
九夷八蠻,鹹訊寇公之舉動;兒童走卒,皆知司馬之勳名。
至于進退之間,尤處禮義之正,初則安車屢駕,尚躊躇而未前;既而溫綸載頌,始幡然而就道。
東山再起,謝公果慰夫蒼生;震器既安,留侯遂托于黃石。
成而不宰,去之弗居。
歸山而道彌尊,晦迹而望愈重。
惟烏衣之舊第,即綠野之尊堂。
托勝情于雲霞,寄遠襟于魚鳥。
斯可謂功成身退,奉行天道者矣。
宗道谫劣之才,猥下之品。
昔奏薄技,遂荷甄收。
拾之藥籠,近于函丈。
身豈北野之馬,哀其長鳴;人非南山之銅,施以镕鑄。
此之為德,銘刻為輕。
特以陰陽為患,霜露徂侵。
因柳肘之忽生,守蓬戶而未出。
是以老師還朝之日,曾不得與望塵之衆,肅迓台旌;及歸裡之時,又不得從祖帳之末,遙睇仙舫。
歲月冉冉,心旆遙遙。
去年迫于父命,複就微官。
李禦無從,馬帳迥隔。
過平津之館,猶想光儀;望吳會之雲,徒深仰止。
斯宗道所為日夜懷歉,夢想為勞者也。
緬思老師毗世之業已畢,出世之道雙修。
直窺洙、泗、伊、洛之源,參以青牛黃面之說。
久詣寶所,已得玄珠。
如宗道者,跧伏數年,學無寸益。
亦欲稍窺性命之理,少副賞鑒之精。
而弱植鈍根,欲從未由,老師亦憐而教之耶?方有入場之役,匆匆具啟附侯,臨楮曷任悚仄之至! ○梅開府寄黃鼠 生平嘗恨未得飽噉此味,乃大中丞令兩力舁至,滿案盈俎,皆是物也。
書生一生未曾得此雄噉也,第損郇唐太甚耳。
○劉都谏 二三兄弟,十載之中,把臂分袂,蓋無定矣。
然諸丈道路修阻,會晤維艱,固無足異者。
獨仁兄所居,去都門甚迩,而不得一遂良晤,跬步之間,有若天涯,倍令人相思如渴耳。
昨夜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