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館閣文類

關燈
○乞進講大學衍義疏 伏惟皇上效明聖緝熙之學,采老成芹曝之獻,數日以來,禦經筵者一,禦日講者二。

    披圖對史,左诹右詢,遠陋金華白虎之谀,近跨迩英延議之論矣。

    臣數從豹尾中,仰窺聖衷惕厲,不勝忭踴,竊效塵露,少裨淵嶽焉。

    臣竊睹儒臣進講,曰經曰史,讵不稱古訓哉;然而經史以外,尚有足羽翼聖真、補苴鴻猷者。

    謹按<大學衍義>一書,先臣真德秀氏之所為纂也。

    總先聖之規模,則先王之典谟,<思齊>之詩,<家人>之卦。

    該後賢之論議,則繼之思、孟、況、雄、仲舒、敦頤之說。

    衍格緻,則明道術,辨人材,審治體,察民情。

    衍誠正,則崇敬畏,戒逸欲。

    衍修身,則謹言行,正威儀。

    衍齊家,則重妃匹,定國本,嚴内治,教戚屬。

    網羅先躅,捃摭舊聞。

    其廣則帡天極地,其細則繭絲猬毛。

    其分則洪河之散流,其合則戶之有樞也而車有毂。

    萬禩之理,忽來茲之,龜鏡具是,斯已勤矣。

     臣愚以為儒臣進講經史而外,益以此書,必能仰資黼座,弘贊化理,啟沃灌溉,功匪尟鮮。

    臣複惟系大于學,哲後所務,非第如經生龊龊據梧,唔咿揚扢,以鬬博雅、資楮墨已也。

    其躬修貴約,其履蹈貴實,其咨詢貴虛,其問學貴恒。

    夫<衍義>所載,一言一藥,而稽之今日,于症最合者,則莫切乎重妃匹,令嫡媵有分;定國本,令睹聽無惑;嚴内治,令巨珰無竊柄。

    而圖茲三者,在皇上一念敬畏,自标直影随,故曰躬修貴約也。

    夫格緻誠正,初無奇豔,世主所闊視之者。

    借令陽浮慕于廣廷之上,而陰違戾于重帷之中,是戲塵飰、薦刍狗而耕石田也,安所用之矣!故曰履蹈貴實也。

    黼扆之上,人主高拱穆然,何論神明;而二三儒臣,局蹐毋敢失尺寸,執牙簽屏息,得畢所肄于前,大善矣。

    臣獨計明主得少假借,娓娓下訊,雲何格緻,雲何誠正,雲何修身而齊家。

    二三儒臣各薦所見,其當上指與否,俱且和顔受之。

    有不析肝刿膽者,非夫也,故曰咨詢貴虛也。

    夫日新時保,<衍義>所稱引。

    臣竊見皇上昔在沖齡,講筵之禦,燠寒不辍,而近歲傳免者屢矣。

    今雖銳志講學,萬無複辍,而臣已闵然有鮮終之慮焉。

    <衍義>之所稱緝熙日新與戒逸欲者,可不日陳于耳以預防之乎?故曰問學貴恒也。

    且臣伏聞高皇帝投戈未幾,即取<衍義>書之庑壁。

    而世宗朝,亦嘗取<衍義>君臣講論,為倡和詩。

    此豈饬弘文之偉儀,修太平之壯觀已哉!其躬修誠約,其踐履誠實,其咨詢誠虛,其問學誠恒也。

    此祖宗故實,非臣臆見。

    繩武光先,實在今日。

    伏望皇上下采蒭荛,特命儒臣進講<大學衍義>,設誠力行臣所雲四者,臣幸甚,天下幸甚。

     ○一貫忠恕說 昔者曾子取忠恕,明一貫,而紫陽氏以為是借言之也。

    自紫陽氏有借言之說,而挽世俗儒愈起分别,而增葛藤。

    愚竊謂忠恕之外别無一忠恕,通天下之外别無貫。

    悟者見其一,而未悟者見其二焉爾。

    今夫人不忠則僞,不恕則私。

    私僞柴其中,是不一也。

    于是與物為構,日以心鬬。

    隔形骸于一膜,起藩籬于我闼,相刃相劘以行,而天下遂于我渙然不相通,是不貫也。

    是不忠恕即不一,不一則不貫也。

    忠者無僞,恕者無私。

    無僞無私,則在我盡撤其障隘,以通于天下;天下亦洞洞屬屬,盡見我太虛同然,共得共适。

    而薄海含靈,盡歸我膜,歸我闼,而無纖毫之扞格而弗通。

    是忠恕即一,一則貫也,而奈何雲借言之乎! 或曰一貫即忠恕,則一貫庸行爾。

    孔子胡不公語洙泗群弟子,而獨挈之以秘傳曾氏者何哉?則紫陽之雲借言豈謬耶?曰:凡借言者,是本不可名,假托之以明若二物。

    然而道亘今古弗異,甯有二也?即無論孔氏,雖堯、舜以來所稱精一,甯外忠恕?特聖人安之,則名一貫;學者勉之,則曰忠恕。

    故愚嘗竊論有聖人之忠恕,有學者之忠恕,吾亦欲無加諸人者,所謂聖人之忠恕非乎?而勿施于人,則學者之忠恕是矣。

    反身而誠者,所謂聖人之忠恕非乎?而強恕而行,則學者之忠恕是矣。

    立人達人者,所謂聖人之忠恕非乎?而能近取譬,則學者之忠恕是矣。

    老安少懷者,所謂聖人之忠恕非乎?而車裘共敝,善勞無伐,則學者之忠恕是矣。

     善乎程伯子之訓忠恕曰:「維天之命,于穆不已;幹道變化,各正性命。

    」又曰:「此與違道不遠,異者動以天。

    」夫忠恕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