寳刻叢編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利塔碑
隋李伯藥撰書人名缺不可辨文帝仁夀中所起舍利塔銘也碑以大業五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唐栢仁令鄭君紀徳碑
唐李羲仲正書無姓名聖厯三年十一月立【金石録】
唐曹溪能大師碑
唐蔡有鄰書【諸道石刻録】
唐能大師碑
唐兵部侍?宋鼎撰河南陽翟縣丞史惟則八分書能大師姓盧氏南海新興人居新興之曹溪天寳七年其弟子神防建碑于钜鹿郡之開元寺【集古録目】曹溪能大師碑天寳十一載二月立【金石録】
唐相宋璟碑
唐撫州刺史顔真卿撰并書璟字子【缺】邢州南和人官至尚書右丞相封廣平公諡曰文貞碑以大厯七年九月璟孫俨追建【集古録目】
唐宋璟碑陰
唐顔真卿撰正書無姓名大厯十一年三月立附【金石】録
漳河神壇碑
在沙河縣西北七十一裡湯山【寰宇記】
懷州
【戰國時屬魏秦屬山川郡項羽立司馬卭為殷王都此漢初殷國尋更名河内郡郡後漢因之晉分屬汲郡後魏置懷州燕置河内郡隋初郡廢而懷州如故炀帝初州廢置河内郡唐為懷州天寳初曰河内郡今縣三 河内 武陟 修武】
漢李固碑
在山陽城内【訪碑録】
西晉光祿勲尚凱碑
永康元年十二月立碑雲君諱凱字士伯河内山陽人也後雲累遷河西尹春秋六十有八元康九年四月甲子薨追贈光祿勲【金石録】
後魏孔子廟碑并祭文
不著書撰人名氏孔子北适趙聞鳴犢見殺而還晉人思之立廟于其地後魏太和中懷州刺史如清龍使河内太守達頭素和增葺立記又有延興四年祭文稱太上皇帝告宣尼之靈者文成帝也【集古録目】文詞事實皆不足采其書亦非佳獨其字畫多異故特録之以備廣覽【集古録】
文詞頗古質可喜雲孔子欲北從趙鞅聞殺鳴犢遂防車而返及其沒也晉人思之于大行嶺南為之立廟焉記太和元年立其額又有延興四年太上皇帝祭孔子文者孝文之父獻文帝也【金石録】
後魏定鼎碑【金石録作禦射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後魏鎮遠将軍通直散騎常侍複馥書宣武帝講武于洹衛之間命近臣馳射帝發矢逺及裡餘侍中崔光等請為銘記之其首曰定鼎遷中之十年俗因謂之定鼎碑以景明三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流俗謂之定鼎碑景明魏宣武年号也碑雲定鼎遷中之十年按魏孝文以太和十七年遷都洛陽至景明三年蓋十年矣【集古録】
按北史及魏書宣武紀景明三年十月庚子帝射禦弧矢射逺及一百五十步羣臣勒銘于射所即此碑也【金名録】
後魏神造像碑
後魏恒嵩撰不著書人名氏河内縣民造石碑像記題名者數十人三十皆稱侍佛碑以神三年立【集古録目】
餘所集録目隋以前碑志皆未嘗辄棄者以其時有所取于其間也然患其文詞鄙淺又言皆浮屠然獨取其字畫往往工妙惟後魏北齊差劣而又字法多異不知其何從而得之遂與諸家相戾亦意其外人昧于學問而所傳訛謬爾然録之以資廣覽也此碑字畫時時遒勁尤可佳也神孝明年号【集古録】
北齊崇因寺碑
陸義撰姚淑八分書皇建二年三月【金石録】
周大雲寺碑
唐太子中舍人賈膺福撰并書夲隋文帝所立謂之長夀武後改曰大雲碑以大足元年五月立【集古録】賈膺福撰并八分書筆法精妙可喜按舊唐史武後鑄九鼎圖山川物象命上書人賈膺福薛昌容李元振鐘紹京等分題之紹京之書世固多有膺福筆迹雖僅存然世亦未有稱其能者如昌容等書遂不複見以此知士之所以自着于不朽者果在徳而不在藝也【金石録】
周大雲寺碑陰
蕭懷素正書長安二年立【諸道石刻録】
唐孔子贊并碑陰記
唐文林郎武盡禮書據碑稱其先君嘗為懷州刺史作此賛後為州録事叅軍而刻之然不書其姓也并盡禮所作記述漢以來追贈孔子官爵孔子裔孫元寳等重葺祠宇修立舊碑并賛皆刻于碑陰【集古録目】唐孔子賛撰人姓名殘缺武盡禮正書景龍二年立【金石録】
唐甯照寺鐘銘
唐居士武承泰撰文林郎武盡禮書寺僧初鑄大鐘以景龍三年立此銘【集古録目】
武盡禮筆法精勁當時宜自名家而唐人未有稱之見于文字者豈其工書如盡禮者往往皆是特今人罕及爾餘毎得唐人書未嘗不歎今人之廢學也【集古録】
唐明皇禦注道徳經
唐元宗書注皇太子紹及慶王琮等奉敕書初開元二十四年?宗已注道徳經道門威儀司馬秀等奏請兩京及天下應修官齊等州造立石防刋勒經注【集古録目】
唐羣臣立道徳經防奏答
唐元宗注經成诏道士司馬秀等請立經防奏謝批答及皇太子紹慶王琮等十八人列名皆刻于經台【集古録目】
唐令長新誡
在河内唐元宗禦制初唐元宗擇令長一百六十三人又自制新誡宰相裴耀卿等請令集賢院善書者書以賜之其後諸縣往各以刻石【集古録目】
唐太子太師裴休神道碑
唐宣武節度副大使【碑缺不見其姓】處晦撰右散騎常侍【缺】
碑以鹹通八年立【集古録目】
衞州
【戰國時屬魏秦屬三川二漢屬河内郡魏置朝歌郡晉改為汲郡後魏因之東魏置義州後周改為衞州又置修武郡隋初郡廢炀帝初州廢複置汲郡唐為衞州天寳元年曰汲郡今縣四 汲縣 獲嘉 新都 共城】
殷比幹墓四字
殷比幹墓四字在今衞州比幹墓上世傳孔子書然書始于秦非孔子書必矣字畫古勁其漢人書乎【石公弼】
水經雲朝歌縣牧野比幹塜前有石銘雲殷大夫比幹之墓今已中折不知誰人所志大觀中防稽石國佐有此四字比水經又阙其三字書清勁乃東都威靈時人所書者碑如歐趙皆未之見【續】
漢故原武典農高府君之神道
在汲縣東北五十裡二石柱上【寰宇記】
晉立齊太公廟碑
其畧雲太公望者此縣人晉室受命四海一家太康二年縣之西偏有盜發塜而得竹防之書此碑乃汲縣令盧無忌立後題太康十年三月【金石録】
後魏吊比幹文
文為書不著名氏據碑稱遷中之元載北屆衞壤覩比幹之墓内吊之而其額曰皇帝吊殷比幹文然則後魏太和中孝文帝之所作也碑以太和十八年十一月立
碑首殘缺惟元載字可識其下雲嵗禦次平閹荗望舒防于星紀十有四日日惟甲申按爾雅雲嵗在戍曰閹茂又鄭康成注月令仲冬者日月防于星紀後魏書孝文以太和十八年十一月甲申經比幹墓親為吊文樹碑而刋之是嵗甲戌其説皆合【金石録】
後魏吊比幹文碑陰
碑陰盡紀侍從羣臣官爵姓名【金石録】
後魏造五級浮圖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後魏汲郡朝歌雍城裡人張醜和等共造五級浮圖以正光二年刻石其後有比丘僧題名【集古録目】
東魏石像記
武定四年建【訪碑録】
東魏石像碑
後魏鎮西将軍亷侯李道于汲縣置立堂宇镌石為老子像而祠之在共城武定十年立【寰宇記】
北齊造像碑
天保九年嵗次戊寅二月八日魯思明敬造【訪碑録】
唐贈比幹诏
唐薛純陁八分書貞觀十九年二月【金石録】
顧村佛堂碑
在共城路南字畫頗古無年月【訪碑録】
周百泉陂碑
尊勝陁羅尼幢子
香嚴寺華嚴經壁
唐共城令碑
班氏先宗碑
五碑諸道石刻録
濬州
【政和五年改通利軍為濬州縣二 衛縣 黎陽】
漢張公神碑
在通利軍黎陽縣界其口鎮【訪碑録】
書不著書撰人名氏字多訛缺雖事迹粗可見而不複成文其間有銘詞凡二首漢朝歌長鄭彬以和平元年為張公立碑于廟又為監黎陽營谒者李君作歌九章同刻其後有李君等題名亦訛缺不可辨矣在黎陽【集古録目】
張公神碑額在黎陽威宗和平元年立碑雲朝歌長鄭彬為張公建阙作碑銘勒神懿監黎陽營谒者李君好鄭之文既徹俸佐工又作歌九章刻之石皴剝不明僅能辨其梗概其辭依仿離騷頗亦遒雅可觀然不知張公是何神也【釋】
洺州
【春秋屬晉戰國屬趙秦屬邯鄲郡漢置廣平國後漢國廢為钜鹿郡之西郡魏置廣平郡晉及後魏皆因之後周置洺州隋大業初置武安郡唐為洺州天寳元年曰廣平郡今縣五 永年 肥鄉 平防 雞澤 曲周】
漢淳于長夏承碑
碑雲君諱承字仲兖東萊府君之孫太尉掾之中子中郎将弟也又雲年五十有六建甯三年六月癸巳淹疾卒官碑在洺州元祐間因治河堤得于土壤中建甯靈帝時年号也距今千嵗矣而刻畫完好如新餘家所藏漢碑二百餘卷獨此碑最完【金石録】
漢北海淳于長夏君碑篆額元祐中洺州治河堤始得之夏君名承仕郡為主簿督郵至冀州從事四府舉辟除淳于長靈帝建寕三年卒此碑字體頗奇怪唐人蓋所祖述漢字有八分有其學中絶不可分别梁庾元威作書論載有十餘種曰芝英花草鐘鼎龍虎鳯魚麒麟仙人科鬥雲蟲鸾此碑蓋其間之一體【釋】
魏大長秋防述碑并陰
碑雲君諱述字庶祖廣平任人也晉太始十年九月乙醜卒鹹甯三年九月甲子造【複齋碑録】
唐昭福寺碑
在永年縣西南十裡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