寳刻叢編卷六

關燈
碑武徳中建而所述乃隋事也其事迹文辭皆所不取録其書耳 唐東方朔廟碑 唐栁令譽撰行書無姓名開元十九年三月立【金石錄】 唐東方先生畫贊 晉散騎常侍夏侯湛撰唐平原太守顔真卿書初開元八年徳州刺史韓思複以贊刻于朔廟後真卿為太守文已殘缺遂以天寳十三年十二月重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東方先生畫贊碑陰記 唐顔真卿撰并書及題額真卿既易舊碑因記其事迹年月刻在畫贊之隂【集古録目】 河北西路 真定府 【春秋時屬鮮虞為晉所滅戰國屬趙秦屬钜鹿郡漢高帝置恒山郡後避文帝名改曰常山亦屬真定國東漢屬常山國魏晉複為郡元魏因之後周兼立?州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複立常山郡唐武徳初複曰?州後陞為成徳軍節度元和十五年避穆宗諱曰鎮州五代時曰真定府梁以諱改曰武順唐複曰成徳晉曰順徳漢複曰成徳周及皇朝因之今縣九 真定 槀城 栾城 元氏 井陉 獲鹿 平山 行唐 靈壽】 漢江三公山碑【集古録作北嶽碑】 書不著書撰人名氏文字磨滅者多不可悉考其中間有稱光和四年元氏左尉上郡暐者其意若暐祖父因選舉而立此銘以報神贶【集古録目】 文字殘缺尤甚其隠隠可見者光和四年以此知為漢碑爾其文斷續不可次序蓋多言珪币牲酒黍稷豐穰等事似是禱賽之文【集古録】 歐公集古録有此嶽碑文字殘缺尤甚其可見者曰光和四年以此知為漢碑爾餘嘗托人于北嶽訪求前代刻石幾盡獨無漢碑今此碑所書事與集古所載皆同又光和四年立惟其額題曰三公之碑而集古以為北嶽碑豈歐陽公未嘗見其額乎三公者山名其事亦載于白石神君與無極山碑三山皆在真定元氏【金石録】 三公之碑頴額兩旁又有封龍君靈山君六字頗大蓋封龍與靈山是兩山之名掲其神于額之旁者即是配食三公之祠此碑光和四年左尉樊子義立頌頃者先公大師以使事為北方所留紹興癸亥年政地王次翁使至燕先公隔垣牆與驿中人語為觇者所得賴副留守高吉祥之力脫缧绁而歸予之出疆也高之子嗣先相廷勞以先世之故并辔殊從容嘗诿其訪尋中原古刻雲北人所不好市無粥碑者及道過真定顧瞻名山三歎而已【釋】 漢無極山碑 無極山碑篆額此山與三公山封龍山靈山白石山皆在元氏男子蓋高範遷援三公龍靈有請于太常乞官給珪璧四時祀具诏從之吏更造廟宇而立此碑靈帝光和四年也【隸釋】 漢白石神君碑 白石神君碑篆額靈帝光和六年立前二年葢高等援三公封龍靈山請于朝為無極山得法食至是恒山相馮廵元氏今王翊複具無石本末求依無極為比朝廷聼許遂開拓殿宇琢石勒碑漢人分固有不工者或拙或怪皆有古意此碑雖布置整齊略無漢字纎毫氣骨全與魏晉間碑相若雖有光和紀年或後人用舊文再刻者爾【釋】 漢八都神壇廟碑 在元氏縣西北二十裡廟壇上光和中立【訪碑録】 晉北嶽祠堂頌 泰始六年二月【金石錄】 北齊造珉題名 在府城内奉思寺二門上天保七年立【訪碑録】 北齊恒山義七級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七級者浮圖也義者蓋邑人為衆所造若義井也碑首題雲慕容儀同麴常山義七級之碑據碑文常山太守綦連公以天保九年造浮圖其後慕容樂麴顯貴相繼為大守而增葺之也綦連公不知其名【集古録目】 不著書撰人名氏文辭聲偶而甚怪書字頗合古法其碑首題雲慕容儀同麴常山義七級之 碑其文雲常山太守綦連公以天保九年為國敬造七級浮圖一區至天統年間以太守慕容樂及新除常山太守麴顯貴【缺】  石子和等増成之蓋北齊時碑也【集古録】 北齊定州刺史賈念碑 在元氏縣界 隋龍藏寺碑 齊開府叅軍張公禮撰不著書人名氏隋威公世子恒州刺史鄂國公金城上孝 【作仙】奉敕率州民萬人共立此寺碑首題曰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以開皇六年立寺今廢碑在真定府門下【集古録目】齊開府長兼行叅軍九門張公禮撰不著書撰人名氏字畫遒勁有歐虞之體碑雲太師上柱國大威公之世子左威衞将軍上開府儀同三司使持節恒州諸軍事恒州刺史鄂國公金城王孝仙奉敕勸奬州人一萬共造此寺其述孝仙雲世業重于金張噐識逾于許郭然北齊周隋諸史不見其父子名氏不知何人也【集古錄】 隋九門令李康清徳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碑為書康字和【缺】隴西狄道人氏隋為冠軍将軍大中帥都督恒州九門令縣民張老生等為之頌徳以開皇十一年二月立【集古録目】不著書撰人名氏文為聲偶而字畫奇崛遒勁康隴西狄道人也其碑首題雲大隋冠軍将軍大中帥都督恒州九門縣令隴西李君清徳頌予在河北時遣人于廢九門縣城中得此碑字多訛缺其後題十一年嵗在辛亥大将軍在酉二月癸醜朔十二日甲子建年生有二字訛阙不可識按隋書開皇十一年嵗在辛亥其二字乃開皇也大将軍在酉之説出于陰陽家前史不載而此碑見之【集古錄】 隋?嶽寺舍利塔碑 書不著書撰人名氏隋文帝仁壽元年建舍利塔于?嶽寺诏吏民皆行道七日人施十錢又自冩帝形像于寺中大業元年長史張果等立碑【集古録目】 隋九門令鉗耳府君清徳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鉗耳君名文徹本出于西戎後為華陰朝邑人隋炀帝時為恒州九門令遷梁州司馬将去縣民刻石頌徳碑以大業六年立在廢九門縣中【集古録目】 不著書人名氏字畫有非歐虞之學不能 隋井陉令邢光乗清徳頌 不着立碑年月【諸道石刻録】 唐鎮嶽靈仙寺碑 唐薛收撰正書無姓名貞觀元年立【金石録】 唐大理卿郎頴碑 唐中書侍郎李伯藥撰前骠騎大将軍宋才書頴字楚之厯任隋唐至大理卿柱國?山公緻仕卒諡曰平碑以貞觀五年十月立在府北郎氏墓林中【集古録目】 平公官屬題名 不著書人名氏平公頴也凡柱國府僚佐故吏長史司馬掾屬叅軍曲【缺】人恒山公府國官國令大農常侍侍郎國尉典尉舍人城局廟長學官長食官長丞廄牧長丞典府長丞親事百三十餘人在頴碑隂【集古録目】 隋尚書左丞郎茂碑 唐宗正卿李伯藥撰幽州人張師丘書平公孫餘令題額茂字蔚之常山新市人平公頴弟也仕隋至太常上卿尚書左丞終于廬陵太守碑貞觀五年十一月立在府北郎氏墓林中【集古録】 唐鹿泉縣尉皇哲【缺】頌 在獲鹿龍朔二年立【訪碑録】 唐九門縣西浮圖碑 唐前應诏四科舉董行思撰清河傅徳【缺】  宗時縣人于慧炬寺因隋浮圖故基而重立其碑額題曰九門縣合鄉城人等為國造浮圖即以上元三年立【集古録目】 唐栾城縣孫氏紀族碑 在栾城縣極果寺内孫福善撰孫仲杲書儀鳯三年立【訪碑録】 唐恒嶽嶺路銘 唐深澤縣處士張克隽撰恒嶺處士碑【缺】書高宗調露中用兵于突厥恒州長史【碑不著名】披山刋木構橋梁以通運路路由北嶽故以嶽嶺為名碑以調露二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開業寺碑 唐李尚一撰蘓文舉書開業寺者後魏司徒李裔所立謂之隠覺寺周廢佛法以寺賜裔孫祖元隋初複立為寺貞觀中賜名開業碑以開耀二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陶雲徳政碑 唐申州録事張義感撰不著書人名氏雲字【缺】舉河南伊阙人高宗時為恒州刺史碑以【缺】 三年立在真定府牙門下【集古録目】 予為河北轉運使至真定見碑仆在府牙門下埋地中命工掘出立于庑下字為行書頗為妍麗而不著書者姓名惜哉【集古録】 唐八都壇記 碑首題曰八都壇神君實録八都者蓋其時有封龍等八山為壇都【一作神】望而祭之因壇立廟以為名唐刺史馮義縣令蕭倓等禱雨有應率人修其廟而為之記因列時人姓名于後撰述者自稱元質而不着姓亦無書人名氏碑以垂拱三年立【集古録目】 撰人名元質不見其姓又不著書人名氏其字畫亦可愛碑首題雲大唐八都壇神君之實録其文雲都望八山之始壇也此地名山封龍之類有八因壇立廟遂為号焉封龍山在今鎮州其餘七山不見其名又雲漢光和中有碑而今亡此碑垂拱三年立【集古録】 唐北嶽廟君碑 唐韋虛心撰陳懷志行書開元九年三月【金石録】 唐真定令桞令譽記徳碑 唐裴伉撰并分書開元十二年立【金石録】 唐北嶽碑 唐張嘉真撰并書開元十五年四月【金石録】 唐栾城縣孫陽施石防銘 在平山縣趙僎撰并行書開元丁夘歲 唐北嶽真君碑 唐房鳯撰八分書無姓名開元二十年正月【缺】子立【複齋碑録】 唐北嶽恒山碑 釋邈詞釋曠書開元二十一年八月【金石録】 唐白鹿泉神君祠碑 唐韋濟撰裴伉分書開元二十四年三月立在獲鹿【諸道石刻録】 唐元氏令厐履溫清徳頌 唐邵混之撰蔡有鄰分書開元二十四年九月【金石録】 唐真定令杜望之遺愛碑 唐李琚撰并分書開元二十五年【金石録】 唐封北嶽安天王碑銘 唐李筌撰戴千齡分書篆額天寳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建【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