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刻叢編卷一

關燈
以後人所書不然筆法本出智永後來臨摹入石爾其間二十八行字畫不類葢舊本不完國初時人為補足【金石録】 五言帝京篇 唐太宗皇帝禦制禇遂良行書貞觀十九年八月【金石錄】 唐窣堵波幢銘 唐劉仲丘撰薛希昌八分書天寳四載七月立【金石録】 唐懷素草書自叙 僧懷素撰并書大歴十二年十月石在将作監【諸道石刻録】 題禹廟寳林二詩 唐防稽内史徐浩撰并書無年月石在宋宣獻家【諸道石刻録】 唐東平王寫真院記 唐李嵠撰大順元年立在相國寺【訪碑録】 唐經蔵院西天應法禅師碑 【諸道石刻録】 淳化閣帖十卷 太宗皇帝時嘗遣使者天下購募前賢真迹集以為法帖十卷镂闆而蔵之每有大臣進登二府者則賜以一本其後不賜或傳闆在禦書院往時禁中火災闆被焚遂不複賜或雲闆今在但不賜爾故人間尤以官法帖為難得【集古録】 唐太宗購王逸少書使魏征禇遂良定真僞我太宗購古今書而使王着辨精觕定為法帖此十卷是也其間一手僞帖大半甚者以千字文為漢章帝張旭為王子敬以俗人學智永為逸少如其間以子敬及真智永為逸少者猶不失為名帖餘嘗于檢校太師李玮第觀侍中王贻永所收晉帖一卷内武帝王戎謝安陸雲軰法若篆籕體若飛動着皆委而弗録獨取郄愔兩行入十卷中使人慨歎又劉孝孫處見柳公權所收防子敬送梨帖然于太宗卷中辨出乃以逸少一帖連在後而雲又一帖不知為逸少也公權唐名家尚如此顧何議着今長安李氏所收逸少帖貞觀所收第一帖著名已非逸少真迹餘可知矣獨未知徐璹【徐浩子能刻書】所訪者何如耳餘抱疾端憂養目文藝思而得之粗分真僞因防逐卷末以贻好事同志百年之後必有擊節賞我者餘無富貴願獨好古人筆劄每滌一硯展一軸不知疾雷之在傍而味可忌嘗思陶?景願為主書史大是髙緻一念不除行年四十恐死為蠧書魚入金題玉?間遊而不害元祐三年維陽倦防閣書【米元章防秘閣法帖】 淳化中内府既博訪古遺迹時翰林侍書王着受诏緒正諸帖着雖号工草然初不深書學又昧古今故秘閣法帖十卷中瑤珉雜糅論次乖僞世多耳觀遂以莫辨故禮部郎米芾元章筆翰妙薦紳間在淮南幕府日嘗防卷尾作數百語頗有條流但概舉其目踈畧甚多故諸部中或僞迹着甚而不覺者若李懷琳所作衛夫人書逸少闊别稍以帖之類有雖審其僞而譏評未當者若知伯英大令諸草帖為唐人書而不知乃書晉人帖語之類有譏評雖當主名昭然而不能辨者若以田疇字為非李斯書而不知乃李陽氷明州碑中字之類有誤着其主名者若以晉人章草諸葛亮傳中語遂以為亮書之類是也其餘舛錯尚多書家責能書者備故仆于元章慨然古語有之善書不鑒善鑒不書仆自防觀古帖至多雖毫墨積習未至而心悟神?時有所得故作法帖刋誤凡論真僞皆有據依使鐘王複生不易此評矣元章今已物故恨不示之後有髙識賞予知言大觀戊子嵗六月七日西都府院東齋序【黃伯思法帖刋誤序】 秘閣續帖十卷 元祐五年四月十三日秘書省請以秘閣所蔵墨迹未經太宗朝摹刻者刋于石有防從之至建中靖國元年四月二十三日内出缗錢十五萬趣其工以八月旦日畢厘為十卷上之【本帖防尾】 崇甯丙戌嵗夏調官上都寓城南昭化坊李表伯舍旅食無事因假信安劉正夫賜本自摹凡十卷用桐紙六十枚凡再浃月乃竟晴窻潔幾寂無塵慮從容墳郭纎防弗差苐此書當時緒次間有乖舛及第十卷文陋書惡姑因其舊弗删除去惟此卷逸少諸子書中乃有?白一帖【?白一帖乃王方慶八代祖見湖州墨妙亭王氏寶章集】書既惡甚語尤淺俗謬厠諸王間殊僞不倫故十卷中止去此一帖耳然第四卷中得四月三日問一帖尚可删也【東觀餘論】 大觀法帖十卷 大觀初徽宗視淳化帖闆已皴裂而王着一時标題多誤臨摹或失真诏出墨迹更定彚次訂其筆意仍俾蔡京書簽及卷首刻石太清樓下【施氏大觀帖總釋序】 孫過庭書譜 羲之十七帖 大觀二年九月奉聖防摹勒刋石太清樓下【新增】 開封縣 漢邊韶碑 蔡邕書在開封縣東北五裡墓前【訪碑録】 漢邊讓碑 在開封縣東北五裡墓前【訪碑録】 漢董襲碑 在開封縣東北八裡墓側【訪碑録】 尉氏縣 漢西平令楊期碑 在縣西南四十裡三亭鄉楊萬村墓南二十步以唐武徳四年自南遷北此【缺】 然【寰宇記】 唐右庶子于府君碑 侄孺卿撰沙門重潤分書開元十年七月【複齊碑録】 唐萊州刺史于府君碑 撰人姓名缺沙門重潤分書開元十年七月【複齊碑録】 唐靈岩寺碑 唐李邕撰并書天寶元年立【諸道石刻録】 唐靈州都督李公碑 撰人姓名殘缺杜混元分書李公諱琳碑以天寶三載析木月立【金石錄】 唐刺史封公徳政碑 文字缺落惟餘首尾【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