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相集選錄
關燈
小
中
大
董應舉撰
嚴海禁疏(萬曆四十年十月吏部文選司員外董應舉題)
為觸事陳愚,乞嚴海禁、原錄封疆任事戮力收功之臣,以弭亂萌、以風有位,以保萬萬年治安事。
臣聞天下之患,其來有漸,其發不可禦。
其初必有先見之士折其萌,其後必賴忠武之臣收其敗;其萌不折,其敗乃成。
然而世重言之者,恐無益而先受其禍也。
臣,吏部司屬也;所職在知人察吏。
此外宜不必言者,而患有關一方、系天下,昔嘗其毒,今且更甚;不早言之,他日将有不可支之患:故臣不得不言。
臣,閩人也。
閩在嘉靖之季,受倭毒至慘矣:大城破、小城陷,覆軍殺将,膏萬姓于鋒刃者十年而未厭。
倭之視閩如剃草焉,歲劫、歲焚、歲殺;有司将吏,狼顧脅息而莫之誰何!其後乃得戚将軍繼光者從浙提兵轉戰與俞大猷漸次收複,搜山搗海、竭智窮力,出閩于血肉水火之中而存其遺孑。
蓋至穆廟之世,而閩始完。
其禍之慘烈而難收如此。
推其禍始,乃由閩、浙沿海奸民與倭為市;而閩、浙大姓沒其利,陰為主持,牽連以成俗。
當時撫臣朱纨欲絕禍本,嚴海禁;大家不利,連為蜚語中之,而纨驚死矣。
纨死而海禁益弛,于是宋素卿、王直、陳東、徐海、曾一本、許恩之流争挾倭為難。
自淮 揚以南至于廣海萬餘裡,無地不被其殘滅;而閩禍始慘矣。
當時微繼光,無論東南,閩非國家有也。
臣聞劫數将至,民生外心。
昔日東南之亂,天地一大劫也。
去今未五十年,民又生心,相率與倭為市。
福州,首郡也;處八閩之脊,而绾其會。
福州有事,則八閩中斷而不相屬。
臣幼時聞諸父老:嘉靖末,倭肆劫得志,一夕談笑,肉薄城下不過千人;城上人股栗,江上兵船銜尾閉眼欲走。
當事者不得已,括金帛啖之;揚揚而去。
當時幸城内無通倭者耳;設有一焉為之内應,省城必危。
省城危,而八閩之道不通,無閩矣。
今之與倭為市者,是禍閩之本也;而省城通倭,其禍将益烈于前。
臣聞諸鄉人:向時福郡無敢通倭者;即有之,陰從漳、泉附船,不敢使人知。
今乃從福海中開洋,不十日直抵倭之支島,如履平地;一人得利,踵者相屬。
歲以夏出,以冬歸;倭浮其直以售吾貨,且留吾船倍售之,其意不可測也。
昔齊桓欲取衡山,而貴買其械;欲收軍實,而貴籴其粟。
即倭未必然;然他日駕吾船以入吾地,海之防汛者民之漁者,将何識别;不為所并乎?萬一有如許恩、曾一本者乘之,不賈白衣搖橹之禍乎?又況琉球已為倭屬,熟我内地,不難反戈;又有内地通倭者為之勾引。
此非獨閩憂,天下國家之憂也。
臣聞伏卵翾飛,牙蘗穿屋;蟄蝮被山,乳蟻漏海:事有未作,亂有未形;況其已著者也!使嘉靖之季早嚴海禁,則王直必不敢自徽往,徐海、陳東不敢自浙往,曾一本、許恩不敢自閩、自廣往;東南受禍,安得若是烈也!由今思之,則朱纨曲突徙薪之策,勝于十萬之師。
猶當追錄而祀之,奈何使蒙不白之冤于異世乎?戚繼光收複閩土,庶幾十一于湯和;況乎坐鎮薊門十五年一塵不聳,不知省國家幾千百萬錢糧、全邊塞幾千百萬赤子!乃生不蒙列土之封、死不獲華衮之谥,将何以勸忠勇而鼓其死力也!嗟呼!世平則文吏持議,使先見之士不得終其謀;世亂則武夫效死,至治平而複忘之。
國之大患,故在于此。
昔弦高犒師,秦兵卻走;契丹狃宋,萊公戒心;智高蓄謀,宗旦蒙死。
今臣鄉群通倭而臣獨言之,則臣之家族必受其禍矣。
然臣不言,則全閩禍而國家亦禍。
語有之:『先事而言,是謂不祥;後事而言,國受其殃』!臣不敢避「不祥」之禍,使至于殃國;故敢冒昧上聞。
伏乞敕下臣部早選才望、有方略者為福建海道,專主海禁;假以便宜:凡惡少通倭者及大姓出母錢資之通倭者,皆重法以折其萌,比于武王「拘戮群飲」之義。
若海道能禁絕通倭,卓有成績,加銜進秩,與之久任;或照邊方兵備,一體超升。
仍乞敕下兵、禮二部,議勘朱纨當日因何而死?果無他罪,止因海禁為士大夫所中,乞為申白,建祠原鎮地方以風任事之臣;詳勘戚繼光救閩功次并薊們十五年不中虜患,其功當比何人?或并名将俞大猷一體賜谥,使忠勇者樂忘其死;亦今日之急務也。
臣伏見陛下聖德,上符世廟。
而嘉靖末年東南多故,當時國家财力尚饒、材武尚衆、法令尚嚴,而蕩平禍亂猶尚如是之難。
今财力匮乏、法令廢弛,天下倉庫如洗、國儲不能支二年,加以建酋佯順卑翼以俟、粵東夷市變煽難知、沿海倭患旦夕不測,而虜封未就、羌變時作,水旱妖怪無處不有。
陛下方舉萬萬年之觞,大小臣工諱言職事;臣不知将來之所終!臣肉不足以潤斧锧、骨不足以填坑塹,獨有報國枯腸欲先事而吐,以當唐人千秋之一鑒。
伏惟陛下裁察! 答沈甯海(壬子) □□□報正歎息時平武節之難為功,從古已然;不獨将軍然。
使有志烈者為将軍憤怒投書抵幾,将軍何媿與!将軍勞苦功高,五十餘僅僅守一參将而曰「納賄」,将何人不納賄也!世之真納賄不識一陣、拱手而取大官者,往往不挂人言;而功如将軍,顧反波及,宜乎将軍之撫瘢痕而内悲也。
雖然,使将軍不識一陣而取大官,使人目曰「債将」,将軍甘之乎?英雄心骨,自與人不同,挫而愈厲、抑而愈奮。
昔俞虛江被逮,加以嚴分宜父子之貪鸷,幾上肉耳;猶揚揚入轅門,大言曰:『這一番,隻為我妝點光景』!将軍何介介于此哉!「卷甲躬耕」之言,竊為将軍不取!今海禁不戢,盜賊多有浸成嘉靖季之隐憂!邊備尤疏,斷為可慮。
此将軍磨劍以需之日,雖欲教子自樂,恐不可得!幸毋以小小感憤,易其盡忠報國之心也! 天下事,非三寸管者所能為。
敝鄉築堡,蓋出不得已之計。
今已就十七、八;為丈三百,皆琢石為之。
費取地價、間架錢、官助,益以先人饘粥之田。
适将軍賜至,不得不拜其有以報将軍也。
川扇十把,奉上麾暑之用。
不盡。
答俞将軍(壬子) 遠勤使命,若感激于不佞之留意先将軍者。
不佞非為先将軍也,國家食力臣之功、地方蒙力臣之德而事已忘之,冒功、冒賞者相踵也。
無功而借為名者相屬、實有盛烈者僅報以官,誰論其世哉!且文臣持三寸管優遊而取八座,廣田宅、驕妻子;何功于國,而殁必易名?獨靳于功臣,不知何說!不佞非為先将軍也,恐無以風效力緻命之臣而鼓壯其氣;他日有事,無敢先登耳。
不佞雖文弱而喜武節;先将軍被逮而不懾、負謗而不诎、守策而不易,存大勝而讓功,此何等學問!将軍有意乎?未可以少阻牾而介心也! 海禁壞久,當事者向未措意;故将軍蒙疑。
今新公到矣,此将軍自見日也。
沈甯海在浙,浙人倚以為重;豈以将軍而遜之!不颠、不狂,其名不章;不挫、不折,其功不烈。
幸終勉之! 與呂益軒(壬子) 承示海上事體,盜賊責成寨、遊捕緝,且令護送商船,下每視為故紙;此近來綱紀不饬、人心積玩之弊,由來非一日也。
聞之諸弁:獲賊不難,所憚者審解煩費,纏繞日月,經問衙門或有恩貸。
武夫力而肆諸原、文吏寬而縱諸柙;不肖鄉官受賄而鼓舌,長厚有司不忍于盜賊,而以放蛇、放虎為陰德。
凡今盜賊之多,率由于此。
即通倭之不能禁止,其弊亦然。
如使賊獲必法、獲賊者必賞,何患江海之不清!惟賊獲而賊複生、獲賊而兵見苦,不惟無功,而且文緻其罪;此所以難也。
彼不獲賊,不過诘責;獲賊審放,且以賈罪:彼何苦為之!故兵哨與賊,常陰相避。
凡海上數盜,即哨兵亦頗知之;而不力為捕,甚且有哨捕殘兵自為之者。
今欲力振此弊,當使下人知獲賊之為利、不獲之為害;破從來積弊,士乃用命也。
「仁」之一字,不專在生。
不除盜賊,決不能安民;不能安民,決不能為「仁」。
除一、二盜賊以救民,仁孰大焉!除一、二賊則為盜者戒,是亦所以仁盜賊也。
不然,人人皆化為盜賊矣;至人人化為盜賊而除之,其殘不亦甚乎?若令哨兵獲賊者與殺虜同賞、地方獲賊者與哨兵同賞,決無吝惜;則賊之不除者少矣。
至于水兵數汰,為害甚大;弟将繼有言焉。
明台必不我厭也! 答沈将軍 某雖文弱,卻喜武壯。
嘗謂武夫可為文士助者三:舍命,一也;決氣,二也;直腸,三也。
文士得此,方能有益國家。
今之武夫,好為文以取悅缙紳;某甚笑之。
舍其所有事而從事于浮遊斌媚之觀,此有識文丈人所用自悔者;而将種亦為之耶?将軍義俠武節,少年從塞上,手殺虜,擲之市中,無慮數百;便宜出海,不為文法牽拘,竟能呼叱馮夷,赭倭黑水。
不獨号令指揮三軍加勇,而無戰不為士卒先;長刀厭血、短劍朱腥,使屬甲者皆若将軍,無虞寇矣。
今天下洶洶,有不可知之事,遼陽為甚;将軍其何策以弭乎?萬古英雄,隻拚一死,便足壓倒古今忠臣、孝子、俠士、節夫與!夫蓋世之勳名,雖作用不同,根基皆從此立。
文士有口而已,何用哉!願将軍自愛,捐軀報國,會有其時! 答呂益軒(癸醜) 正要與兄言海上事,閩之戎政,水為第一、陸次之;倭未有不禦于海而禦于陸者。
水陸伎倆不同:刀箭筅楯,陸之伎也;水戰隻在慣風濤、識風勢、善抛石、會犁船、精火器而已。
今以不習水之陸兵撥之于船、以不習水之将撥之管船,是以兵予敵也。
此弊不更,雖歲做船,無益!且民船修艌常至十餘年不壞者,以人常在船、船常燒虱也。
今兵船燒虱草料盡入書房之手,苟且故事,船則易壞;往往不敢出入風濤。
卒有賊至,何以用乎!船中铳、火箭等器架藏不得法,往往置之水堵,泾氣侵之;加以制铳不牢,發而傷人。
其餘器械,十件九廢。
無賊則已;有賊,兵船恐不足恃。
以弟愚見,寨、遊船若欲得用,須募海人!錢糧不足,甯可減船,決不可以陸為水。
至于水将,亦須就水遞升。
如捕盜有功、不害民者升哨,哨升總;擇其灼然有功能者,升一以勸百。
是謂以水擇水,長技益精;将不習水,有勇安施! 今兄一肩擔着福建水兵,水将更須留意。
弟不出山,猶肯時時入告;弟出,恐無多口士夫如弟者。
今世通天下皆作楊子學問,不肯作墨。
孟子甚墨,弟則甚楊。
楊雄、韓愈皆曰孔、墨,不曰孔、楊;其故可思也。
答呂益軒(癸醜) 承示玄嶽、赤石、見素三兄到敝省信,大快事;但恐赤石未必遽出。
其推海道,亦前部議所及。
凡官非久任,決不能成功。
久任,賢者之利,不肖者之所惡。
久任以責成、破格以旌異,遲于前者超于後,無功不集、無賢不勸矣。
賢者愛行其志,甚于愛升官。
弟在铨司,每恨遷轉之速。
況海上事體,關系得失匪輕;欲振于久弛之後,圖為萬全之謀,而以日月從事,決知其不能也。
處置衛所議,鑿鑿可行;非身經巡曆、究心利病者,安能規畫确正如是。
斷宜詳院;他人代庖,代庖而已。
賢者無一處一日不是心血流注,印接在手,便欲終始成緒。
代庖而不巡曆,何名為代?巡曆而不條議,何貴于巡!況款款皆中窽會,即以此告新令尹,猶不失為謀國之忠;豈可預逆其異意,而遂辍不行哉!幸即詳院,為保衛沿海第一策。
撫台初推時,或有異同。
其為軍門以後,計安地方,不遺餘力;與前數公大異。
何以不覆留而緻其移鎮?鎮一移,則海上情形既隔,不免卒應之滞。
弟曾勸其稍遲數月,實為全閩,不暇計時局也。
景雲有薦、徐當有推,赤雉之于長沙,終不免休緻一疏;數年起複,猶為穩便。
弟于陳、莊二兄累薦,部中舊同事有知之者;不知舊興化是有心人否? 近撫院欲弟一晤;弟既難于上省,又恐芋原各官谒易之冗,不得須臾;無已則郊外乎?且弟亦欲從臾撫君,勿以時局弛其甯固閩海之心;勢既不得,卒代權,又不能獨卸,自處于「難進難退」之地。
萬一周防稍疏,緻有紛纭,益遺言者以過端,不如坐鎮會省疏,疏乞歸;既不廢事,亦足明志。
蓋志之決與不決,不在鎮之移與不移也。
弟嘗言被論大僚,初亦無甚可摘;及至杜門,公事益弛,于是言者益得持其短而攻之益驗。
若被言而素服視事,日日疏歸,志在必去,不以一日忘國之憂,豈非大臣風節哉!或以此言為無恥,今之數數杜門者,豈盡有廉恥耶?大臣無恥,則小臣何視!大臣以人言為廉恥,則小臣益玩,國事益弛。
觀此時局,真不知所以救之之法也! 答徐按院(乙卯) 去秋備荷隆款,所不一字鳴謝者,自以旋歸指日,可再叩首階墀耳。
承讀條畫,言言中會;備荒防海,尤荷至心。
益軒二議既除殘兵作賊之害,又重衛所防守之權;水兵以不汰而益精,衛将以考核而益勵:此最得之。
獨水将一節,某向有膚見:欲令把總、哨官皆從水擇,不必以「名色」充授。
捕盜有功者,升哨;哨有功者,升總;總有功者,升欽。
蓋從水擇将,則水技益精而緩急有用也。
海國所急者,水将耳。
前言堪任之人亦于海素習,曾以便宜捉倭于海外者,非題請不可。
得備荒之金至于二萬,此從來未有;而窦淮南乃出四之三,某如何不感!且前年改折及預放六月軍糧,潛弭荒變;某所親知。
三至福建,潔白不改;二杠往返,到處皆然:某如何不服!奈何以纓冠之偶後,遽為賢者尤乎?人才難得,有一再潔白、未得所圖而中變者矣,有一再潔白、得所圖而中變者矣;久而不變,則其品已成。
雖偏、雖瑕,猶當寬恕。
若件件責備,即孔門多棄人矣;何以行行貨殖賦粟倍、他日身經鳴鼓者,猶稱賢哉!故某覆淮南緻仕,略其遲而揚其功。
某與淮南書,就其語而規其不大;欲使賢者交相濟也。
兵垣不察,反以為罪。
某直受之所以不辯者,恐辯則淮南益受傷也;且辯以求白也,某不做官,何須求白! 高寀遷延、道路說謊抗旨,敝鄉兩衙門一時俱盡。
某又被言,不知此事将何稅駕!老公祖其亦終念之乎? 籌倭管見(丙辰) 倭垂涎雞籠久矣。
數年前,曾掠漁船往攻,一月不能下,則髡漁人,為質于雞籠,請盟;雞籠人出,即挾以歸。
今又再舉者,不特倭利雞籠,亦通倭人之志也。
雞籠去閩僅三日,倭得雞籠,則閩患不可測;不為明州,必為平壤!故今日倭犯我,則變急而禍小;倭取雞籠,則變遲而禍大:此灼然也。
且昔日倭殺我人,今日倭煦我人。
倭殺我人,人怨之;倭煦我人,人昵之。
故殺我者怒我,煦我者豢我也。
怒我,可敵也;豢我,不可敵也。
今通倭人皆言「倭國好」。
——夫寝鋒刃、樂殺戮之人而謂其好,剖孕婦賭男女、注孩兒于槊觀其宛轉以為笑樂之人而謂其好;明州、平壤呼吸崩殘,東南積骨成山、朝鮮僅栖黑子,此誰之為?而翕曰「倭好」、「倭好」!嗚呼!非天将降劫于生人,何以心迷如是耶!即近日麂山二倭船,漁船遇之而走,魚不及收、網不及取;倭遣漳人以甘言招之,為之收魚斂網,舉以還之。
送之以魚,即合掌以謝;豈昔日兇殘,今變為禮義哉!然至東湧,二船成五矣,吉了、白芒居其三——此中國船也,為彼所并。
獨劉一船走,則刜其手,溺其一于、披其一子腰。
故不走,則慰之;走則殺。
懷以德、示以威,于是遇倭者毋敢走矣。
由此言之,倭誠好人哉?昔契丹犯宋,小掠而還;寇萊公策之曰:『此狃我也』!乃豫召石保吉、李繼遷等于要地。
及羽書一日五至,萊公言笑自如,直促真宗過河而已。
蓋其謀豫,故神閑而氣壯也。
今倭僅五船耳,以利愚我、以甘言誘我、以殺走者恐我,又潛入内地探我;五寨、三遊,熟視而不敢動。
警報急,則張皇肉縮;寬,則遂謂無倭,飾言以誤上司。
萬一如契丹狃宋,去而随之以盜,漁船不敢走、兵船不敢禦;閩之為閩,其可知哉!不知今之為萊公者,果出何策也? 以愚意度,倭之計有五:以小賊嘗我而佯去之,乘我懈而大恣焉:一也。
以甘言誘漁舟藏倭其中,以釣、以偵;掠舟既多,突然乘我虛,奪舟入港,我不及防:二也。
徘徊海上,招他盜為群,以中國攻中國;散出撓我,如群蜂螫手,人不及搏:三也。
以取雞籠為名,視風所便,轉帆入寇;舍船登陸,不過數百倭,橫行郡邑,疾雷不及掩耳:四也。
既得雞籠,要我互市;乘便席卷,忽起燎原:五也。
賊有五計而我五瑕:通番奸民為倭作間,飛語惑人,搖動人心:一瑕也。
将領包兵以媚上,兵無實數:二瑕也。
通倭人以船予倭,我船又率小而不牢,不可以■〈犂,牛代禾〉賊:三瑕也。
無賴少年喜亂,海上盜乘亂而與倭合:四瑕也。
城郭不完,土堡少而多壞,賊至則掠所有以為資;用吾民為向導,民化為盜:五瑕也。
其間利害,尚未敢言。
但以彼五計攻我五瑕,栗栗岌岌,危乎難哉!今欲轉我五瑕、奪彼五計,在明法令、固提防,用術以反之而已;賊之滋蔓,不可撲滅也。
以掠民因糧于我,若令所在造堡而少資之、力不足者造敵台,寇至盡收以入,堅壁清野;則賊無所掠,其勢難久。
彼誘漁船欲乘我虛,我即以漁船藏兵殺之,出其不意,則彼窮。
彼欲招他盜撓我,我募海人為兵厚饩之,無不應募而殺賊,彼又窮矣。
彼以取雞籠為名襲我,不能飛越吾地;吾嚴備逆擊,則襲不得施,又窮矣。
其大要尤在擇将、在募海人、在通琉球市。
夫兵,難口戰也;戰在膽,膽在練。
未經戰者見敵而栗,安能戰!戰海者,必習海。
海不習,立且不定;而欲用之于戰,促之敗耳。
今必擇經戰慣海、有勇略人為将,精募海人為兵,而後可以戰。
蓋海人不畏風濤,膽壯、識風勢;資以刀铳,足以擊賊。
寨遊亦有土人不得用者,所募多遊惰,又兵數少,不敢戰也。
故賊嘗語人:『兵船至,我卧而殺之;「兄弟兵」至,我立而與敵』。
——兄弟兵者,謂漁船自相為也。
但漁船不敢帶铳;有铳,則敵之耳。
往時收功,多以漁船;故可用也。
至若琉球,往時歲市易于我以轉市他島;自「十年一貢」之旨下,漢物之外,市者少。
于是通倭者大得利,相踵以去。
初猶候風,今即秋冬亦往;名雖禁之,實不能禁。
得利,即淫賭遊蕩,且生外心,勾引為非;從來之勢也。
今開琉球之市于外寨交易,則外貸流通;奸人牟利者,近亦得售。
不待生心于鲸鲵之窟,而勾引可潛消。
或曰:『倭以琉球市,将如之何』?曰:『琉球人貢則受之;琉球以倭人貢,則我嚴備而卻之。
不去,則殺之;總得漢物耳,何苦來而得卻也』!且與其以雞籠市也,孰若以琉球市;與其闌出而釀勾引也,孰若開一路于琉球! 審畫制變,未雨綢缪,使民不至糜爛,則在當事者之有遠猷;如某偏見獨識,固不足采也。
答葉閣下 警報未至,飛語四煽;謂思蘭女為王妃、蔡欽所子為将,能飛躍數十船,今來屠某者。
宗戚皆恐,妻妾皆泣;小兒請某避三山,而某堅不肯。
謂兒曰:『汝欲我避三山,姑勿論三山更不可守,且我與汝兩地,賊在彼則此慮彼、賊在此則彼慮此,兩慮相系,何以守城!若賊至,棄堡以走,追殺立盡。
先事盡室而去,人多物貴,何以支吾!不如結鄉社,賊至則守、賊退則耕;萬一不幸,走亦死、不走亦死,等死耳。
甯其以逸死也,或者求死而得生,亦未可知』。
又謂妻妾:『婦人從夫,夫生亦生、夫死亦死。
汝欲棄我他避,是何心腸』!乃不敢言。
某前上「禁通倭疏」時,曾曰:『臣言則家族禍,不言則天下禍』。
若欲走,則當時不該上此疏;既上此疏、又造此堡,則今日不宜走矣。
且某足一移,人心益恐,海邊釀成大亂,亦未可知;故不得不矯情以鎮物也。
答曾明克 四、五十年無倭警,今乃有之,通倭之效也;反謂疏禁通倭者緻其窮極!夫通倭人,何曾禁哉!即倭自言,亦曰「中國歲有四、五十船往」;此官遣之耶?抑自通耶?而曰「禁之窮極」,何說也!禁之窮極,尚有四、五十船;若不之禁,當千餘艘耶?夫我之勝倭者船,設通倭船為彼所留,則我之長技奪矣;故某慮此而謂其當禁也。
然亦何嘗禁;獨敝裡人,則數數勸之,無敢行者。
私以此為報朝廷一事耳,而吠聲者乃挾倭而恐我,亦愚矣! 前倭止二船,而七遊、五寨無敢發一矢;至伯起去,而偵始真。
後倭數船,而七遊、五寨無敢出一睨;至右伯出,而倭始遁。
蓋彼亦有耳、有目,彼亦愛性、愛命;我恐則淩、我狃則襲、我無備則劫,其勢然也。
故知今日戰具不可不修、軍令不可不一,士夫議論不可葸而佐倭。
今年風逆,秋盡乃虞耳。
某與右伯渡海,益知形勢、益知兵船不敢向敵之故、益知禦倭之方,獨弊孔難塞、誤轍難更耳。
坐守龍城無他缪巧,隻是蠻法鎮壓;海上人心止視吾足,吾足動而人心益搖也。
昨在海上,樯仆于水、戰枰崩落,而神氣不動;亦隻是膽粗,無他學識。
今方與衆議增城堡,以壯人膽。
隻恨我無銀;若有銀,募勇壯不惟可守堡,且能殺船;地險而多可伏也。
明克教我!以避亂自蒙一夜數徙之說,我則不能。
然伯起被倭留,已足洩側耳我者一、二矣。
入省,更側其目;不如止也。
答黃撫台 海警乍聞,奸言煽熾;謂倭将甘心「疏禁通倭」之人。
某不得不身當海喙,以鎮人心。
後董伯起奉軍令偵探東湧,苦于無船;某恐誤軍機,不得不就管頭處置以速飛渡。
不意竿塘、橫山、東湧信地,兵船絕無一隻;倭船巧藏以伺,伯起遂為所挾。
雖忠憤激烈,于中國事體不無少傷矣。
近見方輿求往倭國接伯起歸手本,心甚不喜。
大抵此事不可以伯起故,開奸徒市倭之門;不可以警息少靖,緩選将練兵之舉。
海用海将、海用海兵,不度其宜而責其效,決無是理!今日所恐在倭知我虛實,今日所苦在奸徒挾倭為市;事慮其終,當慎其始,伯起不足顧也。
謹将「偵倭實話」、「辛亥禁通倭疏」及方輿奉禀稿呈上。
福州備兵可借呂益軒,起沈有容參海上,亦三年之艾也。
與畢見素 海上初十晚始雨,略可救槁苗之命;尚須馬鬃一點也。
戎政近雖改觀,然選操水兵最要;選、選之于海,操、操之于海也。
兵未有不能水而能戰者。
猶之土人也,或望水而嘔;猶之海人也,或望海而眩:習與不習也。
宜令所募兵,俱駕船至定海、竿塘,能行走自如者,真水兵也;即聽用。
把總,亦以此選之。
選得千兵,雜以铳手,統以慣海、慣戰之将,時時操于海上,則人人膽固,而倭不足慮矣。
其次,擇要地而城之。
賊至則清野,令無所得食;賊入則尾其後、賊出則扼其吭,省城可高枕而卧也。
五虎門最要,慶石可城;有此二着,即不必偵探,坐得勝籌矣。
今百事未歸矩,但欲偵探,譬如病人不調理氣血,但使巫視鬼;巫說多端,病亦不起矣。
撫公前日見教,以無事常如對敵;誠是也。
弟所言二着,亦宜早辦!何如、何如? 答韓璧老海道 環天外夷狄,兇莫如倭,狡莫如倭;前事可見。
王直、徐海等之殘東南,皆在弛禁之後。
戚将軍收閩血肉以來,海禁不弛,故亦無患。
頃自禁弛,而奸人挾倭吓我矣。
今始萌芽,垂涎雞籠,志不在小。
或收雞籠以迫我,或借雞籠以襲我;無但曰「彼志通商,逆風假息」而已!如但假息,何以巧擄漁船?何以甘言誘之,藏倭其中,以釣以偵?船以及船二隻倭耳(?),麂山、礵山、東湧能有幾日,遂擄南吉了船,白艕船無慮數十。
多少寨、遊,不敢一出;探報偵視,無一真息。
設前日不遣伯起、伯起不奮危辭,再息數日,後■〈舟宗〉繼至;擄船既多,見我兵船伎倆既熟,乘我空虛,安知所支!夫彼惟不擄耳,擄小亦且擄大、擄水亦可擄陸;初但劫以自資,後且勢不自已,以數船之衆橫行各郡,佐以奸民及海上群盜。
明台以今之兵船、水将及諸營佽飛之技,能與敵否也?且彼志雞籠,以便于通商為聲;然孰與得福建之尤便乎!前殘朝鮮、又收琉球、又志雞籠,然則閩、浙沿海諸郡不在第四之科矣。
興言及此,可無寒心! 今之通倭人必言「倭好」,皆曰「彼但利漢物耳」。
夫言「倭好」者,我人至必奉以女使,必優其貨直;奸徒貪财、蕩子好色,安得不奔命恐後!此賈誼五餌欲施諸胡者,彼乃以施我。
我人畜妻、生子其中如陳思蘭輩,不少矣。
明州互市之初,倭亦何嘗不「好」;後竟何如?平壤殘滅,初亦惟「好」之故也。
往時之倭人以為仇,今日之倭人以為好;往時之倭殺劫我人,今日之倭誘使我人。
劫數将至,人心先迷。
嗚乎!危哉。
今日之倭謀,恐又在嘉靖末年之上也。
今日兵船,武将如俞、戚諸将,不能屈一指矣。
其嘗搏賊、能用奸人少有功效者,似無如沈有容。
有容嘗以便宜渡海破倭于東番,又能卻紅毛于立談之頃。
此人若起為閩海将,則漳州賊可收為用;且敢戰,決不至如此倉皇也。
今之兵船,無一敢出洋;今之偵探,無一敢至信地:徒拾道路人語回報,百無一實。
老公祖雖極聰明敏練,有心地方;安能飛耳于千裡之外哉! 奸欺既露,百計彌縫;造言生端,群黨相煽。
倭至而聲息亂傳,倭未去而遂報無事;如此不已,恐大可憂!為今之計,惟有信賞必罰:逗撓者法,偵探不實者法,負任使者法;毋系金柅一饬功令震其耳目,而後人可任使也。
海将素不習海船,兵包多亦無實數;賊至而逃,勢所必至。
今欲擇将,必先嘗與倭戰之人,其次慣海敢戰者;諸凡有手藝、善條陳者,皆無所用。
蓋海戰隻在識風勢、會■〈犂,牜代禾〉船、善用火器、善抛石而已。
以不識海之人戰,猶鼠涉水、魚上山,雖督以功令,萬不能濟。
今之材官什五擁旗鼓、駕船艎者,大半若此矣。
欲除包兵,必清其源;欲士敢死,必嚴其令。
欲責兵船向賊,必參募精強海人,使豪傑自将而重其賞。
欲固門戶,必揚兵威。
欲破倭,必破之于海;不禦之海、禦之陸,吾民糜爛矣!蓋倭船制低,結草為篷;正風而駕,不能作使:故■〈犂,牜代禾〉之易也。
某前「疏禁通倭」者,亦恐通倭人以船予倭也。
俞虛江有言:『勝倭無别法,隻以大船■〈犂,牜代禾〉小船、以多船勝寡船』。
若彼得吾船,則奪吾長技矣。
彼之刀法極精,使至登岸,誰能禦之!戚少保甯德、福清、興化諸捷,雖曰陸兵;亦因倭驕而怠之餘,有陳白頭為之前鋒,而麾下士皆百戰敢死,故能勝也。
且戚初至浙,亦數敗;至海門得陳白頭,始勝耳。
虛江之掃粵東山賊、海賊、倭賊六七種,亦造船于福,而克有成功。
故禦者海易而山難,故兵船要、海将要也。
至于地方長策,台堡為尤。
先倭之蔓延,擄我所有以為質、擄人以為向導也;設處處有堡、處處有台,賊至則守堅壁清野,彼何
臣聞天下之患,其來有漸,其發不可禦。
其初必有先見之士折其萌,其後必賴忠武之臣收其敗;其萌不折,其敗乃成。
然而世重言之者,恐無益而先受其禍也。
臣,吏部司屬也;所職在知人察吏。
此外宜不必言者,而患有關一方、系天下,昔嘗其毒,今且更甚;不早言之,他日将有不可支之患:故臣不得不言。
臣,閩人也。
閩在嘉靖之季,受倭毒至慘矣:大城破、小城陷,覆軍殺将,膏萬姓于鋒刃者十年而未厭。
倭之視閩如剃草焉,歲劫、歲焚、歲殺;有司将吏,狼顧脅息而莫之誰何!其後乃得戚将軍繼光者從浙提兵轉戰與俞大猷漸次收複,搜山搗海、竭智窮力,出閩于血肉水火之中而存其遺孑。
蓋至穆廟之世,而閩始完。
其禍之慘烈而難收如此。
推其禍始,乃由閩、浙沿海奸民與倭為市;而閩、浙大姓沒其利,陰為主持,牽連以成俗。
當時撫臣朱纨欲絕禍本,嚴海禁;大家不利,連為蜚語中之,而纨驚死矣。
纨死而海禁益弛,于是宋素卿、王直、陳東、徐海、曾一本、許恩之流争挾倭為難。
自淮 揚以南至于廣海萬餘裡,無地不被其殘滅;而閩禍始慘矣。
當時微繼光,無論東南,閩非國家有也。
臣聞劫數将至,民生外心。
昔日東南之亂,天地一大劫也。
去今未五十年,民又生心,相率與倭為市。
福州,首郡也;處八閩之脊,而绾其會。
福州有事,則八閩中斷而不相屬。
臣幼時聞諸父老:嘉靖末,倭肆劫得志,一夕談笑,肉薄城下不過千人;城上人股栗,江上兵船銜尾閉眼欲走。
當事者不得已,括金帛啖之;揚揚而去。
當時幸城内無通倭者耳;設有一焉為之内應,省城必危。
省城危,而八閩之道不通,無閩矣。
今之與倭為市者,是禍閩之本也;而省城通倭,其禍将益烈于前。
臣聞諸鄉人:向時福郡無敢通倭者;即有之,陰從漳、泉附船,不敢使人知。
今乃從福海中開洋,不十日直抵倭之支島,如履平地;一人得利,踵者相屬。
歲以夏出,以冬歸;倭浮其直以售吾貨,且留吾船倍售之,其意不可測也。
昔齊桓欲取衡山,而貴買其械;欲收軍實,而貴籴其粟。
即倭未必然;然他日駕吾船以入吾地,海之防汛者民之漁者,将何識别;不為所并乎?萬一有如許恩、曾一本者乘之,不賈白衣搖橹之禍乎?又況琉球已為倭屬,熟我内地,不難反戈;又有内地通倭者為之勾引。
此非獨閩憂,天下國家之憂也。
臣聞伏卵翾飛,牙蘗穿屋;蟄蝮被山,乳蟻漏海:事有未作,亂有未形;況其已著者也!使嘉靖之季早嚴海禁,則王直必不敢自徽往,徐海、陳東不敢自浙往,曾一本、許恩不敢自閩、自廣往;東南受禍,安得若是烈也!由今思之,則朱纨曲突徙薪之策,勝于十萬之師。
猶當追錄而祀之,奈何使蒙不白之冤于異世乎?戚繼光收複閩土,庶幾十一于湯和;況乎坐鎮薊門十五年一塵不聳,不知省國家幾千百萬錢糧、全邊塞幾千百萬赤子!乃生不蒙列土之封、死不獲華衮之谥,将何以勸忠勇而鼓其死力也!嗟呼!世平則文吏持議,使先見之士不得終其謀;世亂則武夫效死,至治平而複忘之。
國之大患,故在于此。
昔弦高犒師,秦兵卻走;契丹狃宋,萊公戒心;智高蓄謀,宗旦蒙死。
今臣鄉群通倭而臣獨言之,則臣之家族必受其禍矣。
然臣不言,則全閩禍而國家亦禍。
語有之:『先事而言,是謂不祥;後事而言,國受其殃』!臣不敢避「不祥」之禍,使至于殃國;故敢冒昧上聞。
伏乞敕下臣部早選才望、有方略者為福建海道,專主海禁;假以便宜:凡惡少通倭者及大姓出母錢資之通倭者,皆重法以折其萌,比于武王「拘戮群飲」之義。
若海道能禁絕通倭,卓有成績,加銜進秩,與之久任;或照邊方兵備,一體超升。
仍乞敕下兵、禮二部,議勘朱纨當日因何而死?果無他罪,止因海禁為士大夫所中,乞為申白,建祠原鎮地方以風任事之臣;詳勘戚繼光救閩功次并薊們十五年不中虜患,其功當比何人?或并名将俞大猷一體賜谥,使忠勇者樂忘其死;亦今日之急務也。
臣伏見陛下聖德,上符世廟。
而嘉靖末年東南多故,當時國家财力尚饒、材武尚衆、法令尚嚴,而蕩平禍亂猶尚如是之難。
今财力匮乏、法令廢弛,天下倉庫如洗、國儲不能支二年,加以建酋佯順卑翼以俟、粵東夷市變煽難知、沿海倭患旦夕不測,而虜封未就、羌變時作,水旱妖怪無處不有。
陛下方舉萬萬年之觞,大小臣工諱言職事;臣不知将來之所終!臣肉不足以潤斧锧、骨不足以填坑塹,獨有報國枯腸欲先事而吐,以當唐人千秋之一鑒。
伏惟陛下裁察! 答沈甯海(壬子) □□□報正歎息時平武節之難為功,從古已然;不獨将軍然。
使有志烈者為将軍憤怒投書抵幾,将軍何媿與!将軍勞苦功高,五十餘僅僅守一參将而曰「納賄」,将何人不納賄也!世之真納賄不識一陣、拱手而取大官者,往往不挂人言;而功如将軍,顧反波及,宜乎将軍之撫瘢痕而内悲也。
雖然,使将軍不識一陣而取大官,使人目曰「債将」,将軍甘之乎?英雄心骨,自與人不同,挫而愈厲、抑而愈奮。
昔俞虛江被逮,加以嚴分宜父子之貪鸷,幾上肉耳;猶揚揚入轅門,大言曰:『這一番,隻為我妝點光景』!将軍何介介于此哉!「卷甲躬耕」之言,竊為将軍不取!今海禁不戢,盜賊多有浸成嘉靖季之隐憂!邊備尤疏,斷為可慮。
此将軍磨劍以需之日,雖欲教子自樂,恐不可得!幸毋以小小感憤,易其盡忠報國之心也! 天下事,非三寸管者所能為。
敝鄉築堡,蓋出不得已之計。
今已就十七、八;為丈三百,皆琢石為之。
費取地價、間架錢、官助,益以先人饘粥之田。
适将軍賜至,不得不拜其有以報将軍也。
川扇十把,奉上麾暑之用。
不盡。
答俞将軍(壬子) 遠勤使命,若感激于不佞之留意先将軍者。
不佞非為先将軍也,國家食力臣之功、地方蒙力臣之德而事已忘之,冒功、冒賞者相踵也。
無功而借為名者相屬、實有盛烈者僅報以官,誰論其世哉!且文臣持三寸管優遊而取八座,廣田宅、驕妻子;何功于國,而殁必易名?獨靳于功臣,不知何說!不佞非為先将軍也,恐無以風效力緻命之臣而鼓壯其氣;他日有事,無敢先登耳。
不佞雖文弱而喜武節;先将軍被逮而不懾、負謗而不诎、守策而不易,存大勝而讓功,此何等學問!将軍有意乎?未可以少阻牾而介心也! 海禁壞久,當事者向未措意;故将軍蒙疑。
今新公到矣,此将軍自見日也。
沈甯海在浙,浙人倚以為重;豈以将軍而遜之!不颠、不狂,其名不章;不挫、不折,其功不烈。
幸終勉之! 與呂益軒(壬子) 承示海上事體,盜賊責成寨、遊捕緝,且令護送商船,下每視為故紙;此近來綱紀不饬、人心積玩之弊,由來非一日也。
聞之諸弁:獲賊不難,所憚者審解煩費,纏繞日月,經問衙門或有恩貸。
武夫力而肆諸原、文吏寬而縱諸柙;不肖鄉官受賄而鼓舌,長厚有司不忍于盜賊,而以放蛇、放虎為陰德。
凡今盜賊之多,率由于此。
即通倭之不能禁止,其弊亦然。
如使賊獲必法、獲賊者必賞,何患江海之不清!惟賊獲而賊複生、獲賊而兵見苦,不惟無功,而且文緻其罪;此所以難也。
彼不獲賊,不過诘責;獲賊審放,且以賈罪:彼何苦為之!故兵哨與賊,常陰相避。
凡海上數盜,即哨兵亦頗知之;而不力為捕,甚且有哨捕殘兵自為之者。
今欲力振此弊,當使下人知獲賊之為利、不獲之為害;破從來積弊,士乃用命也。
「仁」之一字,不專在生。
不除盜賊,決不能安民;不能安民,決不能為「仁」。
除一、二盜賊以救民,仁孰大焉!除一、二賊則為盜者戒,是亦所以仁盜賊也。
不然,人人皆化為盜賊矣;至人人化為盜賊而除之,其殘不亦甚乎?若令哨兵獲賊者與殺虜同賞、地方獲賊者與哨兵同賞,決無吝惜;則賊之不除者少矣。
至于水兵數汰,為害甚大;弟将繼有言焉。
明台必不我厭也! 答沈将軍 某雖文弱,卻喜武壯。
嘗謂武夫可為文士助者三:舍命,一也;決氣,二也;直腸,三也。
文士得此,方能有益國家。
今之武夫,好為文以取悅缙紳;某甚笑之。
舍其所有事而從事于浮遊斌媚之觀,此有識文丈人所用自悔者;而将種亦為之耶?将軍義俠武節,少年從塞上,手殺虜,擲之市中,無慮數百;便宜出海,不為文法牽拘,竟能呼叱馮夷,赭倭黑水。
不獨号令指揮三軍加勇,而無戰不為士卒先;長刀厭血、短劍朱腥,使屬甲者皆若将軍,無虞寇矣。
今天下洶洶,有不可知之事,遼陽為甚;将軍其何策以弭乎?萬古英雄,隻拚一死,便足壓倒古今忠臣、孝子、俠士、節夫與!夫蓋世之勳名,雖作用不同,根基皆從此立。
文士有口而已,何用哉!願将軍自愛,捐軀報國,會有其時! 答呂益軒(癸醜) 正要與兄言海上事,閩之戎政,水為第一、陸次之;倭未有不禦于海而禦于陸者。
水陸伎倆不同:刀箭筅楯,陸之伎也;水戰隻在慣風濤、識風勢、善抛石、會犁船、精火器而已。
今以不習水之陸兵撥之于船、以不習水之将撥之管船,是以兵予敵也。
此弊不更,雖歲做船,無益!且民船修艌常至十餘年不壞者,以人常在船、船常燒虱也。
今兵船燒虱草料盡入書房之手,苟且故事,船則易壞;往往不敢出入風濤。
卒有賊至,何以用乎!船中铳、火箭等器架藏不得法,往往置之水堵,泾氣侵之;加以制铳不牢,發而傷人。
其餘器械,十件九廢。
無賊則已;有賊,兵船恐不足恃。
以弟愚見,寨、遊船若欲得用,須募海人!錢糧不足,甯可減船,決不可以陸為水。
至于水将,亦須就水遞升。
如捕盜有功、不害民者升哨,哨升總;擇其灼然有功能者,升一以勸百。
是謂以水擇水,長技益精;将不習水,有勇安施! 今兄一肩擔着福建水兵,水将更須留意。
弟不出山,猶肯時時入告;弟出,恐無多口士夫如弟者。
今世通天下皆作楊子學問,不肯作墨。
孟子甚墨,弟則甚楊。
楊雄、韓愈皆曰孔、墨,不曰孔、楊;其故可思也。
答呂益軒(癸醜) 承示玄嶽、赤石、見素三兄到敝省信,大快事;但恐赤石未必遽出。
其推海道,亦前部議所及。
凡官非久任,決不能成功。
久任,賢者之利,不肖者之所惡。
久任以責成、破格以旌異,遲于前者超于後,無功不集、無賢不勸矣。
賢者愛行其志,甚于愛升官。
弟在铨司,每恨遷轉之速。
況海上事體,關系得失匪輕;欲振于久弛之後,圖為萬全之謀,而以日月從事,決知其不能也。
處置衛所議,鑿鑿可行;非身經巡曆、究心利病者,安能規畫确正如是。
斷宜詳院;他人代庖,代庖而已。
賢者無一處一日不是心血流注,印接在手,便欲終始成緒。
代庖而不巡曆,何名為代?巡曆而不條議,何貴于巡!況款款皆中窽會,即以此告新令尹,猶不失為謀國之忠;豈可預逆其異意,而遂辍不行哉!幸即詳院,為保衛沿海第一策。
撫台初推時,或有異同。
其為軍門以後,計安地方,不遺餘力;與前數公大異。
何以不覆留而緻其移鎮?鎮一移,則海上情形既隔,不免卒應之滞。
弟曾勸其稍遲數月,實為全閩,不暇計時局也。
景雲有薦、徐當有推,赤雉之于長沙,終不免休緻一疏;數年起複,猶為穩便。
弟于陳、莊二兄累薦,部中舊同事有知之者;不知舊興化是有心人否? 近撫院欲弟一晤;弟既難于上省,又恐芋原各官谒易之冗,不得須臾;無已則郊外乎?且弟亦欲從臾撫君,勿以時局弛其甯固閩海之心;勢既不得,卒代權,又不能獨卸,自處于「難進難退」之地。
萬一周防稍疏,緻有紛纭,益遺言者以過端,不如坐鎮會省疏,疏乞歸;既不廢事,亦足明志。
蓋志之決與不決,不在鎮之移與不移也。
弟嘗言被論大僚,初亦無甚可摘;及至杜門,公事益弛,于是言者益得持其短而攻之益驗。
若被言而素服視事,日日疏歸,志在必去,不以一日忘國之憂,豈非大臣風節哉!或以此言為無恥,今之數數杜門者,豈盡有廉恥耶?大臣無恥,則小臣何視!大臣以人言為廉恥,則小臣益玩,國事益弛。
觀此時局,真不知所以救之之法也! 答徐按院(乙卯) 去秋備荷隆款,所不一字鳴謝者,自以旋歸指日,可再叩首階墀耳。
承讀條畫,言言中會;備荒防海,尤荷至心。
益軒二議既除殘兵作賊之害,又重衛所防守之權;水兵以不汰而益精,衛将以考核而益勵:此最得之。
獨水将一節,某向有膚見:欲令把總、哨官皆從水擇,不必以「名色」充授。
捕盜有功者,升哨;哨有功者,升總;總有功者,升欽。
蓋從水擇将,則水技益精而緩急有用也。
海國所急者,水将耳。
前言堪任之人亦于海素習,曾以便宜捉倭于海外者,非題請不可。
得備荒之金至于二萬,此從來未有;而窦淮南乃出四之三,某如何不感!且前年改折及預放六月軍糧,潛弭荒變;某所親知。
三至福建,潔白不改;二杠往返,到處皆然:某如何不服!奈何以纓冠之偶後,遽為賢者尤乎?人才難得,有一再潔白、未得所圖而中變者矣,有一再潔白、得所圖而中變者矣;久而不變,則其品已成。
雖偏、雖瑕,猶當寬恕。
若件件責備,即孔門多棄人矣;何以行行貨殖賦粟倍、他日身經鳴鼓者,猶稱賢哉!故某覆淮南緻仕,略其遲而揚其功。
某與淮南書,就其語而規其不大;欲使賢者交相濟也。
兵垣不察,反以為罪。
某直受之所以不辯者,恐辯則淮南益受傷也;且辯以求白也,某不做官,何須求白! 高寀遷延、道路說謊抗旨,敝鄉兩衙門一時俱盡。
某又被言,不知此事将何稅駕!老公祖其亦終念之乎? 籌倭管見(丙辰) 倭垂涎雞籠久矣。
數年前,曾掠漁船往攻,一月不能下,則髡漁人,為質于雞籠,請盟;雞籠人出,即挾以歸。
今又再舉者,不特倭利雞籠,亦通倭人之志也。
雞籠去閩僅三日,倭得雞籠,則閩患不可測;不為明州,必為平壤!故今日倭犯我,則變急而禍小;倭取雞籠,則變遲而禍大:此灼然也。
且昔日倭殺我人,今日倭煦我人。
倭殺我人,人怨之;倭煦我人,人昵之。
故殺我者怒我,煦我者豢我也。
怒我,可敵也;豢我,不可敵也。
今通倭人皆言「倭國好」。
——夫寝鋒刃、樂殺戮之人而謂其好,剖孕婦賭男女、注孩兒于槊觀其宛轉以為笑樂之人而謂其好;明州、平壤呼吸崩殘,東南積骨成山、朝鮮僅栖黑子,此誰之為?而翕曰「倭好」、「倭好」!嗚呼!非天将降劫于生人,何以心迷如是耶!即近日麂山二倭船,漁船遇之而走,魚不及收、網不及取;倭遣漳人以甘言招之,為之收魚斂網,舉以還之。
送之以魚,即合掌以謝;豈昔日兇殘,今變為禮義哉!然至東湧,二船成五矣,吉了、白芒居其三——此中國船也,為彼所并。
獨劉一船走,則刜其手,溺其一于、披其一子腰。
故不走,則慰之;走則殺。
懷以德、示以威,于是遇倭者毋敢走矣。
由此言之,倭誠好人哉?昔契丹犯宋,小掠而還;寇萊公策之曰:『此狃我也』!乃豫召石保吉、李繼遷等于要地。
及羽書一日五至,萊公言笑自如,直促真宗過河而已。
蓋其謀豫,故神閑而氣壯也。
今倭僅五船耳,以利愚我、以甘言誘我、以殺走者恐我,又潛入内地探我;五寨、三遊,熟視而不敢動。
警報急,則張皇肉縮;寬,則遂謂無倭,飾言以誤上司。
萬一如契丹狃宋,去而随之以盜,漁船不敢走、兵船不敢禦;閩之為閩,其可知哉!不知今之為萊公者,果出何策也? 以愚意度,倭之計有五:以小賊嘗我而佯去之,乘我懈而大恣焉:一也。
以甘言誘漁舟藏倭其中,以釣、以偵;掠舟既多,突然乘我虛,奪舟入港,我不及防:二也。
徘徊海上,招他盜為群,以中國攻中國;散出撓我,如群蜂螫手,人不及搏:三也。
以取雞籠為名,視風所便,轉帆入寇;舍船登陸,不過數百倭,橫行郡邑,疾雷不及掩耳:四也。
既得雞籠,要我互市;乘便席卷,忽起燎原:五也。
賊有五計而我五瑕:通番奸民為倭作間,飛語惑人,搖動人心:一瑕也。
将領包兵以媚上,兵無實數:二瑕也。
通倭人以船予倭,我船又率小而不牢,不可以■〈犂,牛代禾〉賊:三瑕也。
無賴少年喜亂,海上盜乘亂而與倭合:四瑕也。
城郭不完,土堡少而多壞,賊至則掠所有以為資;用吾民為向導,民化為盜:五瑕也。
其間利害,尚未敢言。
但以彼五計攻我五瑕,栗栗岌岌,危乎難哉!今欲轉我五瑕、奪彼五計,在明法令、固提防,用術以反之而已;賊之滋蔓,不可撲滅也。
以掠民因糧于我,若令所在造堡而少資之、力不足者造敵台,寇至盡收以入,堅壁清野;則賊無所掠,其勢難久。
彼誘漁船欲乘我虛,我即以漁船藏兵殺之,出其不意,則彼窮。
彼欲招他盜撓我,我募海人為兵厚饩之,無不應募而殺賊,彼又窮矣。
彼以取雞籠為名襲我,不能飛越吾地;吾嚴備逆擊,則襲不得施,又窮矣。
其大要尤在擇将、在募海人、在通琉球市。
夫兵,難口戰也;戰在膽,膽在練。
未經戰者見敵而栗,安能戰!戰海者,必習海。
海不習,立且不定;而欲用之于戰,促之敗耳。
今必擇經戰慣海、有勇略人為将,精募海人為兵,而後可以戰。
蓋海人不畏風濤,膽壯、識風勢;資以刀铳,足以擊賊。
寨遊亦有土人不得用者,所募多遊惰,又兵數少,不敢戰也。
故賊嘗語人:『兵船至,我卧而殺之;「兄弟兵」至,我立而與敵』。
——兄弟兵者,謂漁船自相為也。
但漁船不敢帶铳;有铳,則敵之耳。
往時收功,多以漁船;故可用也。
至若琉球,往時歲市易于我以轉市他島;自「十年一貢」之旨下,漢物之外,市者少。
于是通倭者大得利,相踵以去。
初猶候風,今即秋冬亦往;名雖禁之,實不能禁。
得利,即淫賭遊蕩,且生外心,勾引為非;從來之勢也。
今開琉球之市于外寨交易,則外貸流通;奸人牟利者,近亦得售。
不待生心于鲸鲵之窟,而勾引可潛消。
或曰:『倭以琉球市,将如之何』?曰:『琉球人貢則受之;琉球以倭人貢,則我嚴備而卻之。
不去,則殺之;總得漢物耳,何苦來而得卻也』!且與其以雞籠市也,孰若以琉球市;與其闌出而釀勾引也,孰若開一路于琉球! 審畫制變,未雨綢缪,使民不至糜爛,則在當事者之有遠猷;如某偏見獨識,固不足采也。
答葉閣下 警報未至,飛語四煽;謂思蘭女為王妃、蔡欽所子為将,能飛躍數十船,今來屠某者。
宗戚皆恐,妻妾皆泣;小兒請某避三山,而某堅不肯。
謂兒曰:『汝欲我避三山,姑勿論三山更不可守,且我與汝兩地,賊在彼則此慮彼、賊在此則彼慮此,兩慮相系,何以守城!若賊至,棄堡以走,追殺立盡。
先事盡室而去,人多物貴,何以支吾!不如結鄉社,賊至則守、賊退則耕;萬一不幸,走亦死、不走亦死,等死耳。
甯其以逸死也,或者求死而得生,亦未可知』。
又謂妻妾:『婦人從夫,夫生亦生、夫死亦死。
汝欲棄我他避,是何心腸』!乃不敢言。
某前上「禁通倭疏」時,曾曰:『臣言則家族禍,不言則天下禍』。
若欲走,則當時不該上此疏;既上此疏、又造此堡,則今日不宜走矣。
且某足一移,人心益恐,海邊釀成大亂,亦未可知;故不得不矯情以鎮物也。
答曾明克 四、五十年無倭警,今乃有之,通倭之效也;反謂疏禁通倭者緻其窮極!夫通倭人,何曾禁哉!即倭自言,亦曰「中國歲有四、五十船往」;此官遣之耶?抑自通耶?而曰「禁之窮極」,何說也!禁之窮極,尚有四、五十船;若不之禁,當千餘艘耶?夫我之勝倭者船,設通倭船為彼所留,則我之長技奪矣;故某慮此而謂其當禁也。
然亦何嘗禁;獨敝裡人,則數數勸之,無敢行者。
私以此為報朝廷一事耳,而吠聲者乃挾倭而恐我,亦愚矣! 前倭止二船,而七遊、五寨無敢發一矢;至伯起去,而偵始真。
後倭數船,而七遊、五寨無敢出一睨;至右伯出,而倭始遁。
蓋彼亦有耳、有目,彼亦愛性、愛命;我恐則淩、我狃則襲、我無備則劫,其勢然也。
故知今日戰具不可不修、軍令不可不一,士夫議論不可葸而佐倭。
今年風逆,秋盡乃虞耳。
某與右伯渡海,益知形勢、益知兵船不敢向敵之故、益知禦倭之方,獨弊孔難塞、誤轍難更耳。
坐守龍城無他缪巧,隻是蠻法鎮壓;海上人心止視吾足,吾足動而人心益搖也。
昨在海上,樯仆于水、戰枰崩落,而神氣不動;亦隻是膽粗,無他學識。
今方與衆議增城堡,以壯人膽。
隻恨我無銀;若有銀,募勇壯不惟可守堡,且能殺船;地險而多可伏也。
明克教我!以避亂自蒙一夜數徙之說,我則不能。
然伯起被倭留,已足洩側耳我者一、二矣。
入省,更側其目;不如止也。
答黃撫台 海警乍聞,奸言煽熾;謂倭将甘心「疏禁通倭」之人。
某不得不身當海喙,以鎮人心。
後董伯起奉軍令偵探東湧,苦于無船;某恐誤軍機,不得不就管頭處置以速飛渡。
不意竿塘、橫山、東湧信地,兵船絕無一隻;倭船巧藏以伺,伯起遂為所挾。
雖忠憤激烈,于中國事體不無少傷矣。
近見方輿求往倭國接伯起歸手本,心甚不喜。
大抵此事不可以伯起故,開奸徒市倭之門;不可以警息少靖,緩選将練兵之舉。
海用海将、海用海兵,不度其宜而責其效,決無是理!今日所恐在倭知我虛實,今日所苦在奸徒挾倭為市;事慮其終,當慎其始,伯起不足顧也。
謹将「偵倭實話」、「辛亥禁通倭疏」及方輿奉禀稿呈上。
福州備兵可借呂益軒,起沈有容參海上,亦三年之艾也。
與畢見素 海上初十晚始雨,略可救槁苗之命;尚須馬鬃一點也。
戎政近雖改觀,然選操水兵最要;選、選之于海,操、操之于海也。
兵未有不能水而能戰者。
猶之土人也,或望水而嘔;猶之海人也,或望海而眩:習與不習也。
宜令所募兵,俱駕船至定海、竿塘,能行走自如者,真水兵也;即聽用。
把總,亦以此選之。
選得千兵,雜以铳手,統以慣海、慣戰之将,時時操于海上,則人人膽固,而倭不足慮矣。
其次,擇要地而城之。
賊至則清野,令無所得食;賊入則尾其後、賊出則扼其吭,省城可高枕而卧也。
五虎門最要,慶石可城;有此二着,即不必偵探,坐得勝籌矣。
今百事未歸矩,但欲偵探,譬如病人不調理氣血,但使巫視鬼;巫說多端,病亦不起矣。
撫公前日見教,以無事常如對敵;誠是也。
弟所言二着,亦宜早辦!何如、何如? 答韓璧老海道 環天外夷狄,兇莫如倭,狡莫如倭;前事可見。
王直、徐海等之殘東南,皆在弛禁之後。
戚将軍收閩血肉以來,海禁不弛,故亦無患。
頃自禁弛,而奸人挾倭吓我矣。
今始萌芽,垂涎雞籠,志不在小。
或收雞籠以迫我,或借雞籠以襲我;無但曰「彼志通商,逆風假息」而已!如但假息,何以巧擄漁船?何以甘言誘之,藏倭其中,以釣以偵?船以及船二隻倭耳(?),麂山、礵山、東湧能有幾日,遂擄南吉了船,白艕船無慮數十。
多少寨、遊,不敢一出;探報偵視,無一真息。
設前日不遣伯起、伯起不奮危辭,再息數日,後■〈舟宗〉繼至;擄船既多,見我兵船伎倆既熟,乘我空虛,安知所支!夫彼惟不擄耳,擄小亦且擄大、擄水亦可擄陸;初但劫以自資,後且勢不自已,以數船之衆橫行各郡,佐以奸民及海上群盜。
明台以今之兵船、水将及諸營佽飛之技,能與敵否也?且彼志雞籠,以便于通商為聲;然孰與得福建之尤便乎!前殘朝鮮、又收琉球、又志雞籠,然則閩、浙沿海諸郡不在第四之科矣。
興言及此,可無寒心! 今之通倭人必言「倭好」,皆曰「彼但利漢物耳」。
夫言「倭好」者,我人至必奉以女使,必優其貨直;奸徒貪财、蕩子好色,安得不奔命恐後!此賈誼五餌欲施諸胡者,彼乃以施我。
我人畜妻、生子其中如陳思蘭輩,不少矣。
明州互市之初,倭亦何嘗不「好」;後竟何如?平壤殘滅,初亦惟「好」之故也。
往時之倭人以為仇,今日之倭人以為好;往時之倭殺劫我人,今日之倭誘使我人。
劫數将至,人心先迷。
嗚乎!危哉。
今日之倭謀,恐又在嘉靖末年之上也。
今日兵船,武将如俞、戚諸将,不能屈一指矣。
其嘗搏賊、能用奸人少有功效者,似無如沈有容。
有容嘗以便宜渡海破倭于東番,又能卻紅毛于立談之頃。
此人若起為閩海将,則漳州賊可收為用;且敢戰,決不至如此倉皇也。
今之兵船,無一敢出洋;今之偵探,無一敢至信地:徒拾道路人語回報,百無一實。
老公祖雖極聰明敏練,有心地方;安能飛耳于千裡之外哉! 奸欺既露,百計彌縫;造言生端,群黨相煽。
倭至而聲息亂傳,倭未去而遂報無事;如此不已,恐大可憂!為今之計,惟有信賞必罰:逗撓者法,偵探不實者法,負任使者法;毋系金柅一饬功令震其耳目,而後人可任使也。
海将素不習海船,兵包多亦無實數;賊至而逃,勢所必至。
今欲擇将,必先嘗與倭戰之人,其次慣海敢戰者;諸凡有手藝、善條陳者,皆無所用。
蓋海戰隻在識風勢、會■〈犂,牜代禾〉船、善用火器、善抛石而已。
以不識海之人戰,猶鼠涉水、魚上山,雖督以功令,萬不能濟。
今之材官什五擁旗鼓、駕船艎者,大半若此矣。
欲除包兵,必清其源;欲士敢死,必嚴其令。
欲責兵船向賊,必參募精強海人,使豪傑自将而重其賞。
欲固門戶,必揚兵威。
欲破倭,必破之于海;不禦之海、禦之陸,吾民糜爛矣!蓋倭船制低,結草為篷;正風而駕,不能作使:故■〈犂,牜代禾〉之易也。
某前「疏禁通倭」者,亦恐通倭人以船予倭也。
俞虛江有言:『勝倭無别法,隻以大船■〈犂,牜代禾〉小船、以多船勝寡船』。
若彼得吾船,則奪吾長技矣。
彼之刀法極精,使至登岸,誰能禦之!戚少保甯德、福清、興化諸捷,雖曰陸兵;亦因倭驕而怠之餘,有陳白頭為之前鋒,而麾下士皆百戰敢死,故能勝也。
且戚初至浙,亦數敗;至海門得陳白頭,始勝耳。
虛江之掃粵東山賊、海賊、倭賊六七種,亦造船于福,而克有成功。
故禦者海易而山難,故兵船要、海将要也。
至于地方長策,台堡為尤。
先倭之蔓延,擄我所有以為質、擄人以為向導也;設處處有堡、處處有台,賊至則守堅壁清野,彼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