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與“占有欲”(二)
關燈
小
中
大
人類自有“自己之發現”後,人我的分别遂生,而利害之沖突日甚,亦即“私”與“占有欲”的起始。
哲理的研究與教育的設施,雖千變萬化,除純粹知識之獲得外,其對象不過在如何感化,教導人類使由褊狹的利己想進于求公衆的安甯與幸福。由小我之卑劣的占有欲,提高至善良行為與光明譽望的博取。道德價值由此而立,而利他心與推己及人的不自私精神其起點全由“我”起。“自我”為“私”之始;然無“自我”何有利他?
所謂不朽之盛業,不朽之名望,引人奮起,動人歆感,何嘗不是“占有欲”的崇高發展。有人主張:最進化之社會是最有膨脹之欲望的個體聚合而成之社會,欲望所生,全由“私”起,但看其範圍的廣狹與目的的高尚卑下,而判斷其合否,不能以詞害意,對“私”之一字談虎色變也。
現代世界諸種紛擾矛盾的現象,有多數原因在,而狹隘的“占有欲”與褊狹的“私”的發展是造成各國家種族間悲恨的總因。目标不正,熱情過狹、偏激、憤恚、妒忌、專有、……不但不改正過去時“私”的觀念與“占有欲”的卑劣行為,反而積非勝是,愈走愈趨于絕途!
正如歐戰後到處聽見的呼聲,世界如不重加一次改造,人間苦痛繼長增高,将無甯日。不過在未來的重造世界中,并非根本消滅了“私”與“占有欲”,必須另覓途徑,使此二者向光明、正當,公共處發展而已。
随筆紀感自非專論,理解不備亦覺辭拙。然而這确是值得精切研究的問題,無論在戰時或平日。
哲理的研究與教育的設施,雖千變萬化,除純粹知識之獲得外,其對象不過在如何感化,教導人類使由褊狹的利己想進于求公衆的安甯與幸福。由小我之卑劣的占有欲,提高至善良行為與光明譽望的博取。道德價值由此而立,而利他心與推己及人的不自私精神其起點全由“我”起。“自我”為“私”之始;然無“自我”何有利他?
所謂不朽之盛業,不朽之名望,引人奮起,動人歆感,何嘗不是“占有欲”的崇高發展。有人主張:最進化之社會是最有膨脹之欲望的個體聚合而成之社會,欲望所生,全由“私”起,但看其範圍的廣狹與目的的高尚卑下,而判斷其合否,不能以詞害意,對“私”之一字談虎色變也。
現代世界諸種紛擾矛盾的現象,有多數原因在,而狹隘的“占有欲”與褊狹的“私”的發展是造成各國家種族間悲恨的總因。目标不正,熱情過狹、偏激、憤恚、妒忌、專有、……不但不改正過去時“私”的觀念與“占有欲”的卑劣行為,反而積非勝是,愈走愈趨于絕途!
正如歐戰後到處聽見的呼聲,世界如不重加一次改造,人間苦痛繼長增高,将無甯日。不過在未來的重造世界中,并非根本消滅了“私”與“占有欲”,必須另覓途徑,使此二者向光明、正當,公共處發展而已。
随筆紀感自非專論,理解不備亦覺辭拙。然而這确是值得精切研究的問題,無論在戰時或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