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話本
關燈
小
中
大
中國人學日本文有好些困難的地方,其第一重大的是日本文裡有漢字。
這在不懂漢字的西洋人看來自然是一件大難事,既學日本話,還要記漢字,我們中國人是認得漢字的,這件事似乎不成問題了。
這原是不錯的。
但是,因為我們認得漢字,覺得學日本文不很難,不,有時簡直看得太容易了,往往不當它是一種外國語去學,于是困難也就出來,結果是學不成功。
這也是一種輕敵的失敗。
日本文裡無論怎樣用漢字,到底總是外國語,與本國的方言不同,不是用什麼簡易速成的方法可以學會的。
我們以為有漢字就容易學,隻須花幾星期的光陰,記數十條的公式,即可事半功倍的告成,這實在是上了漢字的大當,工夫氣力全是白花,雖然這當初本來花得不多。
我常想,假如日本文裡沒有漢字,更好是連漢語也不曾采用,那麼我們學日本文一定還可以容易一點。
這不但是說沒有漢字的誘惑我們不會相信速成,實際上還有切實的好處。
漢字的讀音本來與字面遊離的,我們認識了讀得出這一套,已經很不容易,學日文時又要學讀一套,即使吳音漢音未必全備,其音讀法又與中國古音有相通處,于文學者大有利益,總之在我們凡人是頗費力的事,此外還得記住訓讀,大抵也不止一個。
例如“行”這一字,音讀可讀如下列三音: 一,行列(gioritsu), 假如日本文裡沒有漢字,那些麻煩便也可以沒有,學話的人死心塌地的一字一句去記,像我們學英法德文一樣,初看好像稍難,其實卻很的确實在,成功或較容易。
不過這話說也徒然,反正既成的事實是無可如何,我們隻希望大家不要太信賴漢字,卻把日本文重新認識,當作純粹的外國語去學習,也就好了。
我在這裡忽然想起友人真君前日給我的一封信來,文曰: 二,行路(k?r?), 二,行為之行雲okonau。
此字在中國本有二義,自然更覺麻煩,但此外總之至少也有一音一訓的讀法,而在不注假名的書中遇見,如非谙記即須去查字典,不能如埃及系統的文字雖然不懂得意義也能讀得音出也。
因為音訓都有差異,所以中國人到日本去必得改姓更名,如鼎鼎大名的王維用威妥瑪式拼音應是Wang-wei,但在日本人的文章裡非變作O-i不可,同樣如有姓小林(Kobayashi)的日本人來中國,那麼他隻得暫時承認是Hsiaolin了。
這樣的麻煩在别的外國是沒有的,雖然從前羅素的女秘書MissBlack有人譯作黑女士,研究漢學的Soothill譯作煤山氏,研究日本的BasilHallChamberlain曾把他自己的兩
這在不懂漢字的西洋人看來自然是一件大難事,既學日本話,還要記漢字,我們中國人是認得漢字的,這件事似乎不成問題了。
這原是不錯的。
但是,因為我們認得漢字,覺得學日本文不很難,不,有時簡直看得太容易了,往往不當它是一種外國語去學,于是困難也就出來,結果是學不成功。
這也是一種輕敵的失敗。
日本文裡無論怎樣用漢字,到底總是外國語,與本國的方言不同,不是用什麼簡易速成的方法可以學會的。
我們以為有漢字就容易學,隻須花幾星期的光陰,記數十條的公式,即可事半功倍的告成,這實在是上了漢字的大當,工夫氣力全是白花,雖然這當初本來花得不多。
我常想,假如日本文裡沒有漢字,更好是連漢語也不曾采用,那麼我們學日本文一定還可以容易一點。
這不但是說沒有漢字的誘惑我們不會相信速成,實際上還有切實的好處。
漢字的讀音本來與字面遊離的,我們認識了讀得出這一套,已經很不容易,學日文時又要學讀一套,即使吳音漢音未必全備,其音讀法又與中國古音有相通處,于文學者大有利益,總之在我們凡人是頗費力的事,此外還得記住訓讀,大抵也不止一個。
例如“行”這一字,音讀可讀如下列三音: 一,行列(gioritsu), 假如日本文裡沒有漢字,那些麻煩便也可以沒有,學話的人死心塌地的一字一句去記,像我們學英法德文一樣,初看好像稍難,其實卻很的确實在,成功或較容易。
不過這話說也徒然,反正既成的事實是無可如何,我們隻希望大家不要太信賴漢字,卻把日本文重新認識,當作純粹的外國語去學習,也就好了。
我在這裡忽然想起友人真君前日給我的一封信來,文曰: 二,行路(k?r?), 二,行為之行雲okonau。
此字在中國本有二義,自然更覺麻煩,但此外總之至少也有一音一訓的讀法,而在不注假名的書中遇見,如非谙記即須去查字典,不能如埃及系統的文字雖然不懂得意義也能讀得音出也。
因為音訓都有差異,所以中國人到日本去必得改姓更名,如鼎鼎大名的王維用威妥瑪式拼音應是Wang-wei,但在日本人的文章裡非變作O-i不可,同樣如有姓小林(Kobayashi)的日本人來中國,那麼他隻得暫時承認是Hsiaolin了。
這樣的麻煩在别的外國是沒有的,雖然從前羅素的女秘書MissBlack有人譯作黑女士,研究漢學的Soothill譯作煤山氏,研究日本的BasilHallChamberlain曾把他自己的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