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土撥鼠
關燈
小
中
大
六雲:“案此鼠今呼地老鼠,産自田間,體肥而扁,尾僅寸許,潛行地中,起土如耕。
” “案鼢狀似鼠而肥,毛帶赤褐色,頸短似野豬,其鼻硬白,長五六分,而下嘴短,眼無眶,耳無珥而聰,手腳短,五指皆相屈,但手大倍于腳。
常在地中用手掘土,用鼻撥行,複還舊路,時仰食蚯蚓,柱礎為之傾,根樹為之枯焉。
聞人音則逃去,早朝窺撥土處,從後掘開,從前穿追,則窮迫出外,見日光即不敢動,竟死。
”這所說最為詳盡,土撥鼠這小獸的情狀大抵可以明白了,如此我們對于“土撥鼠先生”也才能發生興趣,歡迎他出台來。
但是很不幸平常我們和他缺少親近,雖然韋門道氏著的《百獸圖說》第二十八項雲,“尋常田鼠舉世皆有”,實際上大家少看見他,無論少年以至老年提起鼹鼠,鼢鼠,隐鼠,田鼠,或是土龍的雅号,恐怕不免都有點茫然,總之沒有英國人聽到摩耳(mole)或日本人聽到摩悟拉(mogura)時的那種感覺吧。
英國少見蝼蛄,稱之曰mole-cricket(土撥鼠蟋蟀),若中國似乎應該呼土撥鼠為蝼蛄老鼠才行,準照以熟習形容生疏之例。
那好些名稱實在多隻在書本上活動,土龍一名或是俗稱我卻不明了,其中田鼠曾經尊譯初稿采用,似最可取,但又怕與真的田鼠相混,在原書中也本有“田鼠”出現,所以隻好用土撥鼠的名稱了。
這個名詞大約是西人所定,查《百獸圖說》中有幾種的土撥鼠,卻是别的鼠類,在什麼書中把他對譯“摩耳”,我記不清了,到得愛羅先珂的《桃色的雲》出版,土撥鼠才為世所知,而這卻正是對譯“摩悟拉”的,現在的譯語也就衍襲這條系統,他的好處是一個新名詞,還有點表現力,字面上也略能說出他的特性。
然而當然也有缺點,這表示中國國語的——也即是人的缺少對于“自然”之親密的接觸,對于這樣有趣味的尋常小動物竟這麼冷淡沒有給他一個好名字,可以用到國語文章裡去,不能不說是一件大大的不名譽。
人家給小孩講土撥鼠的故事,“小耗子”(原書作者的小兒子的诨名)高高興興地聽了去安安靜靜地睡,我們和那土撥鼠卻是如此生疏,在聽故事之先還要來考究其名号腳色,如此則聽故事的樂趣究有幾何可得乎,此不佞所不能不念之惘然者也。
“有時候我們該把他想作真的土撥鼠,有時候是穿着人的衣服,有時候是同人一樣的大,有時候用兩隻腳走路,有時候是四隻腳。
他是一個土撥鼠,他不是一個土撥鼠。
他是什麼?我不知道。
而且,因為不是認真的人,我并不介意。
”這話說得很好,這不但可以見他對于土撥鼠的了解,也可以見他的愛好。
我們能夠同樣地愛好土撥鼠,可是了解稍不容易,而不了解也就難得愛好。
我們固然可以像密倫那樣當他不是一個土撥鼠,然而我們必須先知道什麼是一個土撥鼠,然後才能夠當他不是。
那麼什麼是土撥鼠呢?據原文曰mole,《牛津簡明字典》注雲: “弘景曰,此即鼢鼠也,一名隐鼠,形如鼠而大,無尾,黑色,尖鼻甚強,常穿地中行,讨掘即得。
“小獸穿地而居,微黑的絨毛,很小的眼睛。
”中國普通稱雲鼹鼠,不過與那飲河滿腹的似又不是一樣,《本草綱目》卷五十一下列舉各家之說雲: 郝蘭臯說的地老鼠——看來隻有這個俗名是靠得住的。
這或者隻是登萊一帶的方言,卻是很明白老實,到處可以通行。
我從前可惜中國不給土撥鼠起個好名字,現在找到這個地老鼠,覺得可以對付應用了。
對于紀錄這名稱留給後人的郝君我們也該表示感謝與尊敬。
(廿五年一月十日記)
” “案鼢狀似鼠而肥,毛帶赤褐色,頸短似野豬,其鼻硬白,長五六分,而下嘴短,眼無眶,耳無珥而聰,手腳短,五指皆相屈,但手大倍于腳。
常在地中用手掘土,用鼻撥行,複還舊路,時仰食蚯蚓,柱礎為之傾,根樹為之枯焉。
聞人音則逃去,早朝窺撥土處,從後掘開,從前穿追,則窮迫出外,見日光即不敢動,竟死。
”這所說最為詳盡,土撥鼠這小獸的情狀大抵可以明白了,如此我們對于“土撥鼠先生”也才能發生興趣,歡迎他出台來。
但是很不幸平常我們和他缺少親近,雖然韋門道氏著的《百獸圖說》第二十八項雲,“尋常田鼠舉世皆有”,實際上大家少看見他,無論少年以至老年提起鼹鼠,鼢鼠,隐鼠,田鼠,或是土龍的雅号,恐怕不免都有點茫然,總之沒有英國人聽到摩耳(mole)或日本人聽到摩悟拉(mogura)時的那種感覺吧。
英國少見蝼蛄,稱之曰mole-cricket(土撥鼠蟋蟀),若中國似乎應該呼土撥鼠為蝼蛄老鼠才行,準照以熟習形容生疏之例。
那好些名稱實在多隻在書本上活動,土龍一名或是俗稱我卻不明了,其中田鼠曾經尊譯初稿采用,似最可取,但又怕與真的田鼠相混,在原書中也本有“田鼠”出現,所以隻好用土撥鼠的名稱了。
這個名詞大約是西人所定,查《百獸圖說》中有幾種的土撥鼠,卻是别的鼠類,在什麼書中把他對譯“摩耳”,我記不清了,到得愛羅先珂的《桃色的雲》出版,土撥鼠才為世所知,而這卻正是對譯“摩悟拉”的,現在的譯語也就衍襲這條系統,他的好處是一個新名詞,還有點表現力,字面上也略能說出他的特性。
然而當然也有缺點,這表示中國國語的——也即是人的缺少對于“自然”之親密的接觸,對于這樣有趣味的尋常小動物竟這麼冷淡沒有給他一個好名字,可以用到國語文章裡去,不能不說是一件大大的不名譽。
人家給小孩講土撥鼠的故事,“小耗子”(原書作者的小兒子的诨名)高高興興地聽了去安安靜靜地睡,我們和那土撥鼠卻是如此生疏,在聽故事之先還要來考究其名号腳色,如此則聽故事的樂趣究有幾何可得乎,此不佞所不能不念之惘然者也。
“有時候我們該把他想作真的土撥鼠,有時候是穿着人的衣服,有時候是同人一樣的大,有時候用兩隻腳走路,有時候是四隻腳。
他是一個土撥鼠,他不是一個土撥鼠。
他是什麼?我不知道。
而且,因為不是認真的人,我并不介意。
”這話說得很好,這不但可以見他對于土撥鼠的了解,也可以見他的愛好。
我們能夠同樣地愛好土撥鼠,可是了解稍不容易,而不了解也就難得愛好。
我們固然可以像密倫那樣當他不是一個土撥鼠,然而我們必須先知道什麼是一個土撥鼠,然後才能夠當他不是。
那麼什麼是土撥鼠呢?據原文曰mole,《牛津簡明字典》注雲: “弘景曰,此即鼢鼠也,一名隐鼠,形如鼠而大,無尾,黑色,尖鼻甚強,常穿地中行,讨掘即得。
“小獸穿地而居,微黑的絨毛,很小的眼睛。
”中國普通稱雲鼹鼠,不過與那飲河滿腹的似又不是一樣,《本草綱目》卷五十一下列舉各家之說雲: 郝蘭臯說的地老鼠——看來隻有這個俗名是靠得住的。
這或者隻是登萊一帶的方言,卻是很明白老實,到處可以通行。
我從前可惜中國不給土撥鼠起個好名字,現在找到這個地老鼠,覺得可以對付應用了。
對于紀錄這名稱留給後人的郝君我們也該表示感謝與尊敬。
(廿五年一月十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