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鬼
關燈
小
中
大
近來很想看前人的随筆,大抵以清朝人為主,因為比較容易得到,可是總覺得不能滿意。
去年在讀《洗齋病學草》中的小文裡曾這樣說: “我也想不如看筆記,然而筆記大多數又是正統的,典章,科舉,詩話,忠孝節烈,神怪報應,講來講去隻此幾種,有時候翻了二十本書結果仍是一無所得。
我不知道何以大家多不喜歡記錄關于社會生活自然名物的事,總是念念不忘名教,雖短書小冊亦複如是,正如種樹賣柑之中亦寄托治道,這豈非古文的流毒直滲進小說雜家裡去了麼。
”話雖如此,這裡邊自然也有個區别。
神怪報應類中,談報應我最嫌惡,因為它都是寄托治道,非紀錄亦非文章,隻是淺薄的宣傳,雖然有一部分迷信的分子也可以作民俗學的資料。
志怪述異還要好一點,如《聊齋》那樣的創作可作文藝看,若是信以為真地記述奇事,文字又不太陋劣,自然更有可取的地方。
日前得到海昌俞氏叢刻的零種,俞霞軒的《翏莫子雜識》一卷,其子少軒的《高辛硯齋雜著》一卷,看了很有意思,覺得正是一個好例子。
兄又言鬼最畏風,遇風則牢握草木,蹲伏不能動。
兄又雲,《左傳》言故鬼小新鬼大,其說确不可易,至溺死之鬼則新小而故大,其鬼亦能登岸,逼視之如煙雲銷滅者,此新鬼也。
故鬼形如槁木,見人則躍入水中,水有聲而不散,故無圓暈。
”所說雖不盡相同,也是很有意思的話,可以互相發明。
我這裡說有意思,實在就是有趣味,因為鬼确實是極有趣味也極有意義的東西。
我們喜歡知道鬼的情狀與生活,從文獻從風俗上各方面去搜求,為的可以了解一點平常不易知道的人情,換句話說就是為了鬼裡邊的人。
反過來說,則人間的鬼怪伎倆也值得注意,為的可以認識人裡邊的鬼吧。
我的打油詩雲,“街頭終日聽談鬼”,大為志士所诃,我卻總是不管,覺得那鬼是怪有趣的物事,舍不得不談,不過詩中所談的是那一種,現在且不必說。
至于上邊所講的顯然是老牌的鬼,其研究屬于民俗學的範圍,不是講玩笑的事,我想假如有人決心去作“死後的生活”之研究,實是學術界上破天荒的工作,很值得稱贊的。
英國茀來則博士有一部書專述各民族對于死者之恐怖,現在如隻以中國為限,卻将鬼的生活詳細地寫出,雖然是極浩繁困難的工作,值得當博士學位的論文,但亦極有趣味與實益,蓋此等處反可以見中國民族的真心實意,比空口叫喊固有道德如何的好還要可信憑也。
劉青園在《常談》中有雲: 《翏莫子雜識》是日記體的,記嘉慶廿二年至廿五年間兩年半的事情,其中叙杭州海甯的景色頗有佳語,如嘉慶廿四年四月初四日夜由萬松嶺至淨居庵一節雲: “黃鐵如者名楷,能文,善視鬼,并知鬼事。
據雲,每至人家,見其鬼香灰色則平安無事,如有将落之家,則鬼多淡黃色。
又雲,鬼長不過二尺餘,如鬼能修善則日長,可與人等,或
去年在讀《洗齋病學草》中的小文裡曾這樣說: “我也想不如看筆記,然而筆記大多數又是正統的,典章,科舉,詩話,忠孝節烈,神怪報應,講來講去隻此幾種,有時候翻了二十本書結果仍是一無所得。
我不知道何以大家多不喜歡記錄關于社會生活自然名物的事,總是念念不忘名教,雖短書小冊亦複如是,正如種樹賣柑之中亦寄托治道,這豈非古文的流毒直滲進小說雜家裡去了麼。
”話雖如此,這裡邊自然也有個區别。
神怪報應類中,談報應我最嫌惡,因為它都是寄托治道,非紀錄亦非文章,隻是淺薄的宣傳,雖然有一部分迷信的分子也可以作民俗學的資料。
志怪述異還要好一點,如《聊齋》那樣的創作可作文藝看,若是信以為真地記述奇事,文字又不太陋劣,自然更有可取的地方。
日前得到海昌俞氏叢刻的零種,俞霞軒的《翏莫子雜識》一卷,其子少軒的《高辛硯齋雜著》一卷,看了很有意思,覺得正是一個好例子。
兄又言鬼最畏風,遇風則牢握草木,蹲伏不能動。
兄又雲,《左傳》言故鬼小新鬼大,其說确不可易,至溺死之鬼則新小而故大,其鬼亦能登岸,逼視之如煙雲銷滅者,此新鬼也。
故鬼形如槁木,見人則躍入水中,水有聲而不散,故無圓暈。
”所說雖不盡相同,也是很有意思的話,可以互相發明。
我這裡說有意思,實在就是有趣味,因為鬼确實是極有趣味也極有意義的東西。
我們喜歡知道鬼的情狀與生活,從文獻從風俗上各方面去搜求,為的可以了解一點平常不易知道的人情,換句話說就是為了鬼裡邊的人。
反過來說,則人間的鬼怪伎倆也值得注意,為的可以認識人裡邊的鬼吧。
我的打油詩雲,“街頭終日聽談鬼”,大為志士所诃,我卻總是不管,覺得那鬼是怪有趣的物事,舍不得不談,不過詩中所談的是那一種,現在且不必說。
至于上邊所講的顯然是老牌的鬼,其研究屬于民俗學的範圍,不是講玩笑的事,我想假如有人決心去作“死後的生活”之研究,實是學術界上破天荒的工作,很值得稱贊的。
英國茀來則博士有一部書專述各民族對于死者之恐怖,現在如隻以中國為限,卻将鬼的生活詳細地寫出,雖然是極浩繁困難的工作,值得當博士學位的論文,但亦極有趣味與實益,蓋此等處反可以見中國民族的真心實意,比空口叫喊固有道德如何的好還要可信憑也。
劉青園在《常談》中有雲: 《翏莫子雜識》是日記體的,記嘉慶廿二年至廿五年間兩年半的事情,其中叙杭州海甯的景色頗有佳語,如嘉慶廿四年四月初四日夜由萬松嶺至淨居庵一節雲: “黃鐵如者名楷,能文,善視鬼,并知鬼事。
據雲,每至人家,見其鬼香灰色則平安無事,如有将落之家,則鬼多淡黃色。
又雲,鬼長不過二尺餘,如鬼能修善則日長,可與人等,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