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子潇遊藝錄
關燈
小
中
大
萬水千山作轉蓬,避人心事效牆東。
那堪辟曆驚王導,幸未刊章捕孔融。
千古奇文尊客難,一場怪事笑書空。
枯魚窮鳥誰憐乞,遮莫歐刀殺廢翁。
《文鈔》卷四有《與田叔子論古文書》,第一書絕佳,列舉僞古文家八弊,曰奴蠻丐吏魔醉夢喘,可與桐城派八字訣對立,讀之令人絕倒,隻可惜這裡不能再抄,怕人家要以我為文抄公也。
附記二 “林文忠嘗笑椒雲曰,吾不意汝竟得一大名士門生。
”此蓋亦根據王序,原文雲: “昔歐陽公作《醉翁亭記》,年方四十,其文中有蒼顔白發語,豈文章政事耗其精血,既見老态,遂不妨稱翁耶。
餘年五十時自号廢翁,蓋以學廢半途,聰明日減,不複可為世用,宜為天之所廢也,而人或謂稱翁太早。
今又四年,須發漸作斑白,左臂亦有風痹之勢,則廢翁二字不必深諱,聊吟小詩以告同人。
”其二四兩首雲: “往椒雲方伯又為述林文忠公之言曰,吾不意汝竟有如此廓門生。
”所謂廓即闊也,夏傳一改易便有點金成石之概。
叙述子潇的學術思想以王劉二序為勝,此外又見鐘駿聲著《養自然齋詩話》卷七有雲: “古經生多不工為詩,兼之者本朝唯毛西河朱竹垞洪北江三人而已,孫淵如通奉以治經廢詩,故其詩傳者絕少。
固始蔣子潇湘南邃于經學,在《七經樓文鈔》于象緯輿地水利韬略之說靡不精究,乃其《春晖閣詩》皆卓然可傳。
先生自言初學三李,後師杜韓,久乃棄各家而為一己之詩,又言古詩人唯昌黎通訓诂,故押韻愈險愈穩,訓诂者治經之本,亦治詩之本也。
其言可謂切中。
”我于經學以及象緯等等一無所知,古文辭也隻一知半解,故對于《文鈔》各篇少能通其奧義,若文章雖不傍人藩籬似亦未甚精妙,詩所見不多,卻也無妨如此說。
抄本中有《廢翁詩》四首,因系自詠故頗有意思,有小序雲: “餘嘗問龔定庵曰,宋人謂佛經皆華人之谲誕者假莊老之書為之,然欤?定庵曰,此儒者夜郎自大之說也。
餘又嘗問俞理初曰,儒者言佛經以初至中華之《四十二章》為真,其餘皆華人所為,信欤?理初曰,華人有泛海者,攜《三國演義》一部,海外人見而驚之,以為此中國之書也,其聰明智慧者嗤笑之,謂中華之書僅如此乎,及有以五經《論語》至者,則傲然不信曰,中華之書隻《三國演義》耳,安得有此!世之論佛經者亦猶是也。
餘因二君之說以流覽釋藏全書,竊以佛經入中華二千餘年而西來本旨仍在明若昧之間,則半晦于譯,半晦于禅學也。
”此與《道藏總論》一篇所說皆甚有意趣,此等文字非普通文人所能作,正如百六十斤的青龍偃月刀要有實力才提得起,使用不着花拳樣棒也。
蔣君的眼光膽力與好談象緯術數宗教等的傾向都與龔定庵俞理初有相似處,豈一時運會使然耶,至宋平子夏穗卿諸先生殁後此風遂淩替,此刻現在則恍是反動時期,滿天下唯有理學與時文耳。
查定庵《己亥雜詩》有一首雲: “乾隆中詩風最盛,幾于戶曹劉而人李杜,袁簡齋獨倡性靈之說,江南北靡然從之,自薦紳先生下逮野叟方外,得其一字榮過登龍,壇坫之局生面别開。
及其既卒而嘲毀遍天下,前之以推袁自矜者皆變而以罵袁自重,毀譽之不足憑,今古一轍矣。
平心論之,袁之才氣固是萬人敵也,胸次超曠,故多破空之論,性海洋溢,故有絕世之情,所惜根柢淺薄,不求甚解處多,所讀經史但以供詩文之料而不肯求通,是為袁之所短。
若删其浮豔纖俗之作,全集隻存十分之四,則袁之真本領自出,二百年來足以八面受敵者袁固不肯讓人也。
壽長名高,天下已多忌之,晚年又放誕無檢,本有招謗之理,世人無其才學,不能知其真本領之所在,因其集中惡詩遂并其工者而一概擯之,此豈公論哉。
王述庵《湖海詩傳》所選袁詩皆非其佳者,此蓋有意抑之,文人相輕之陋習也。
”這裡對于随園的批評可謂公平深切,褒貶皆中肯,我們平常隻見捧袁或罵袁的文章,這樣的公論未曾見到過。
我頗悔近來不讀袁集,也因為手頭沒有,隻憑了好些年前的回憶對于随園随便批評,未免失于輕率,我想還得研究一下再說。
我并不罵他的講性靈,大抵我不滿随園的地方是在這裡所說的根柢淺薄,其晚年無檢實在也隻是這毛病的一種征候罷。
罵袁者不曾知其真本領,這話很是的确,王述庵實在也是如此,所以未能選取好詩,未必由于文人相輕。
近年來袁中郎漸為人所注意,袁簡齋也連帶地提起,而罵聲亦已大作,蔣君此文或可稍供參考,至于難得大衆的贊同亦自在意中,古今一轍,作者與抄者均見慣不為怪也。
“研朱點毛詩,鄭孔精神朗,偉哉應聲蟲,足以令神往。
俗儒矜一燈,安知日輪廣,辭章如溝潦,豈能活菱蔣。
枉費神仙爪,不搔聖賢癢。
我心有明鏡,每辨英雄诳。
……”諸語頗可喜。
《廢翁詩》四章則選中無有,蓋抄而又選,所删去的想必不少,我得從盛昱本中見之,亦正自有緣分也。
十一月八日記于北平苦雨齋。
那堪辟曆驚王導,幸未刊章捕孔融。
千古奇文尊客難,一場怪事笑書空。
枯魚窮鳥誰憐乞,遮莫歐刀殺廢翁。
《文鈔》卷四有《與田叔子論古文書》,第一書絕佳,列舉僞古文家八弊,曰奴蠻丐吏魔醉夢喘,可與桐城派八字訣對立,讀之令人絕倒,隻可惜這裡不能再抄,怕人家要以我為文抄公也。
附記二 “林文忠嘗笑椒雲曰,吾不意汝竟得一大名士門生。
”此蓋亦根據王序,原文雲: “昔歐陽公作《醉翁亭記》,年方四十,其文中有蒼顔白發語,豈文章政事耗其精血,既見老态,遂不妨稱翁耶。
餘年五十時自号廢翁,蓋以學廢半途,聰明日減,不複可為世用,宜為天之所廢也,而人或謂稱翁太早。
今又四年,須發漸作斑白,左臂亦有風痹之勢,則廢翁二字不必深諱,聊吟小詩以告同人。
”其二四兩首雲: “往椒雲方伯又為述林文忠公之言曰,吾不意汝竟有如此廓門生。
”所謂廓即闊也,夏傳一改易便有點金成石之概。
叙述子潇的學術思想以王劉二序為勝,此外又見鐘駿聲著《養自然齋詩話》卷七有雲: “古經生多不工為詩,兼之者本朝唯毛西河朱竹垞洪北江三人而已,孫淵如通奉以治經廢詩,故其詩傳者絕少。
固始蔣子潇湘南邃于經學,在《七經樓文鈔》于象緯輿地水利韬略之說靡不精究,乃其《春晖閣詩》皆卓然可傳。
先生自言初學三李,後師杜韓,久乃棄各家而為一己之詩,又言古詩人唯昌黎通訓诂,故押韻愈險愈穩,訓诂者治經之本,亦治詩之本也。
其言可謂切中。
”我于經學以及象緯等等一無所知,古文辭也隻一知半解,故對于《文鈔》各篇少能通其奧義,若文章雖不傍人藩籬似亦未甚精妙,詩所見不多,卻也無妨如此說。
抄本中有《廢翁詩》四首,因系自詠故頗有意思,有小序雲: “餘嘗問龔定庵曰,宋人謂佛經皆華人之谲誕者假莊老之書為之,然欤?定庵曰,此儒者夜郎自大之說也。
餘又嘗問俞理初曰,儒者言佛經以初至中華之《四十二章》為真,其餘皆華人所為,信欤?理初曰,華人有泛海者,攜《三國演義》一部,海外人見而驚之,以為此中國之書也,其聰明智慧者嗤笑之,謂中華之書僅如此乎,及有以五經《論語》至者,則傲然不信曰,中華之書隻《三國演義》耳,安得有此!世之論佛經者亦猶是也。
餘因二君之說以流覽釋藏全書,竊以佛經入中華二千餘年而西來本旨仍在明若昧之間,則半晦于譯,半晦于禅學也。
”此與《道藏總論》一篇所說皆甚有意趣,此等文字非普通文人所能作,正如百六十斤的青龍偃月刀要有實力才提得起,使用不着花拳樣棒也。
蔣君的眼光膽力與好談象緯術數宗教等的傾向都與龔定庵俞理初有相似處,豈一時運會使然耶,至宋平子夏穗卿諸先生殁後此風遂淩替,此刻現在則恍是反動時期,滿天下唯有理學與時文耳。
查定庵《己亥雜詩》有一首雲: “乾隆中詩風最盛,幾于戶曹劉而人李杜,袁簡齋獨倡性靈之說,江南北靡然從之,自薦紳先生下逮野叟方外,得其一字榮過登龍,壇坫之局生面别開。
及其既卒而嘲毀遍天下,前之以推袁自矜者皆變而以罵袁自重,毀譽之不足憑,今古一轍矣。
平心論之,袁之才氣固是萬人敵也,胸次超曠,故多破空之論,性海洋溢,故有絕世之情,所惜根柢淺薄,不求甚解處多,所讀經史但以供詩文之料而不肯求通,是為袁之所短。
若删其浮豔纖俗之作,全集隻存十分之四,則袁之真本領自出,二百年來足以八面受敵者袁固不肯讓人也。
壽長名高,天下已多忌之,晚年又放誕無檢,本有招謗之理,世人無其才學,不能知其真本領之所在,因其集中惡詩遂并其工者而一概擯之,此豈公論哉。
王述庵《湖海詩傳》所選袁詩皆非其佳者,此蓋有意抑之,文人相輕之陋習也。
”這裡對于随園的批評可謂公平深切,褒貶皆中肯,我們平常隻見捧袁或罵袁的文章,這樣的公論未曾見到過。
我頗悔近來不讀袁集,也因為手頭沒有,隻憑了好些年前的回憶對于随園随便批評,未免失于輕率,我想還得研究一下再說。
我并不罵他的講性靈,大抵我不滿随園的地方是在這裡所說的根柢淺薄,其晚年無檢實在也隻是這毛病的一種征候罷。
罵袁者不曾知其真本領,這話很是的确,王述庵實在也是如此,所以未能選取好詩,未必由于文人相輕。
近年來袁中郎漸為人所注意,袁簡齋也連帶地提起,而罵聲亦已大作,蔣君此文或可稍供參考,至于難得大衆的贊同亦自在意中,古今一轍,作者與抄者均見慣不為怪也。
“研朱點毛詩,鄭孔精神朗,偉哉應聲蟲,足以令神往。
俗儒矜一燈,安知日輪廣,辭章如溝潦,豈能活菱蔣。
枉費神仙爪,不搔聖賢癢。
我心有明鏡,每辨英雄诳。
……”諸語頗可喜。
《廢翁詩》四章則選中無有,蓋抄而又選,所删去的想必不少,我得從盛昱本中見之,亦正自有緣分也。
十一月八日記于北平苦雨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