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放蕩
關燈
小
中
大
偶然翻閱《困學紀聞》,見卷十七有這一則雲:
“梁簡文誡子當陽公書雲,立身之道與文章異,立身先須謹重,文章且須放蕩。
斯言非也。
文中子謂文士之行可見,放蕩其文,豈能謹重其行乎。
”翁鳳西注引《中說·事君篇》雲: 我們再來《全梁文》裡找梁簡文的原文,在卷十一錄有據《藝文類聚》二五抄出的一篇《誡當陽公大心書》雲: “雅好題詩,其序雲,餘七歲有詩癖,長而不倦。
然傷于輕豔,當時号曰宮體。
”又史臣曰: “這是一個很古的觀察,那最不貞潔的詩是最貞潔的詩人所寫,那些寫得最清淨的人卻生活得最不清淨。
在基督教徒中也正是一樣,無論新舊宗派,許多最放縱的文學都是教士所作,并不因為教士是一種堕落的階級,實在隻因他們生活的嚴正更需這種感情的操練罷了。
從自然的觀點說來,這種文學是壞的,這隻是那猥亵之一種形式,正如許思曼所說唯有貞潔的人才會做出的。
在大自然裡,欲求急速地變成行為,不留什麼痕迹在心上面。
……在社會上我們不能常有容許沖動急速而自由地變成行為的餘地,為要免避被壓迫的沖動之危害起見,把這些感情移用在更高上穩和的方面卻是要緊了。
正如我們需要體操以伸張和諧那機體中不用的較粗的活力一樣,我們需要美術文學以伸張和諧那較細的活力,這裡應當說明,因為情緒大抵也是一種肌肉作用,在多少停頓狀态中的動作,所以上邊所說不單是普通的一個類似。
從這方面看來,藝術正是情緒的操練。
”小注中又引格勒威耳的日記作例證之一雲: “眄鼓微吟,回巾自擁。
發亂難持,簪低易捧。
”又《答新渝侯和詩書》中雲: “洎乎繼統,實有人君之懿矣。
”可見對于他的為人,君子也是沒有微辭的了。
他能夠以身作則地實行他的誡子書,這是非常難得的事情。
文人裡邊我最佩服這行謹重而言放蕩的,即非聖人,亦君子也。
其次是言行皆謹重或言行皆放蕩的,雖屬凡夫,卻還是狂狷一流。
再其次是言謹重而行放蕩的,此乃是道地小人,遠出謝靈運沈休文之下矣。
謝沈的傲冶其實還不失為中等,而且在後世也就不可多得,言行不一緻的一派可以說起于韓愈,則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至今遂成為載道的正宗了。
一般對于這問題有兩種誤解。
其一以為文風與世道有關,他們把《樂記》裡說的亡國之音那一句話歪曲了,相信哀愁的音會得危害國家,這種五行志的論調本來已過了時,何況倒因為果還是讀了别字來的呢。
其二以為文士之行可見,不但是文如其人,而且還會人如其文,寫了這種文便非變成這種人不可,即是所謂放蕩其文豈能謹重其行乎。
這也未免說得有點神怪,事實倒還是在反面,放蕩其文與謹重其行,其實乃不獨不相反而且還相成呢。
英國藹理斯在他的《凱沙諾伐論》中說過: “汝年時尚幼,所阙者學。
可久可大,其唯學欤。
所以孔丘言,吾嘗終日
斯言非也。
文中子謂文士之行可見,放蕩其文,豈能謹重其行乎。
”翁鳳西注引《中說·事君篇》雲: 我們再來《全梁文》裡找梁簡文的原文,在卷十一錄有據《藝文類聚》二五抄出的一篇《誡當陽公大心書》雲: “雅好題詩,其序雲,餘七歲有詩癖,長而不倦。
然傷于輕豔,當時号曰宮體。
”又史臣曰: “這是一個很古的觀察,那最不貞潔的詩是最貞潔的詩人所寫,那些寫得最清淨的人卻生活得最不清淨。
在基督教徒中也正是一樣,無論新舊宗派,許多最放縱的文學都是教士所作,并不因為教士是一種堕落的階級,實在隻因他們生活的嚴正更需這種感情的操練罷了。
從自然的觀點說來,這種文學是壞的,這隻是那猥亵之一種形式,正如許思曼所說唯有貞潔的人才會做出的。
在大自然裡,欲求急速地變成行為,不留什麼痕迹在心上面。
……在社會上我們不能常有容許沖動急速而自由地變成行為的餘地,為要免避被壓迫的沖動之危害起見,把這些感情移用在更高上穩和的方面卻是要緊了。
正如我們需要體操以伸張和諧那機體中不用的較粗的活力一樣,我們需要美術文學以伸張和諧那較細的活力,這裡應當說明,因為情緒大抵也是一種肌肉作用,在多少停頓狀态中的動作,所以上邊所說不單是普通的一個類似。
從這方面看來,藝術正是情緒的操練。
”小注中又引格勒威耳的日記作例證之一雲: “眄鼓微吟,回巾自擁。
發亂難持,簪低易捧。
”又《答新渝侯和詩書》中雲: “洎乎繼統,實有人君之懿矣。
”可見對于他的為人,君子也是沒有微辭的了。
他能夠以身作則地實行他的誡子書,這是非常難得的事情。
文人裡邊我最佩服這行謹重而言放蕩的,即非聖人,亦君子也。
其次是言行皆謹重或言行皆放蕩的,雖屬凡夫,卻還是狂狷一流。
再其次是言謹重而行放蕩的,此乃是道地小人,遠出謝靈運沈休文之下矣。
謝沈的傲冶其實還不失為中等,而且在後世也就不可多得,言行不一緻的一派可以說起于韓愈,則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至今遂成為載道的正宗了。
一般對于這問題有兩種誤解。
其一以為文風與世道有關,他們把《樂記》裡說的亡國之音那一句話歪曲了,相信哀愁的音會得危害國家,這種五行志的論調本來已過了時,何況倒因為果還是讀了别字來的呢。
其二以為文士之行可見,不但是文如其人,而且還會人如其文,寫了這種文便非變成這種人不可,即是所謂放蕩其文豈能謹重其行乎。
這也未免說得有點神怪,事實倒還是在反面,放蕩其文與謹重其行,其實乃不獨不相反而且還相成呢。
英國藹理斯在他的《凱沙諾伐論》中說過: “汝年時尚幼,所阙者學。
可久可大,其唯學欤。
所以孔丘言,吾嘗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