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度中
關燈
小
中
大
外邊的喧吵使周圍客人的頭同時向外面轉,似乎打聽外面喧吵的原故。
新娘本來就是一陣陣地心跳,此刻更加失掉了均衡;一下子撞上,一下子沉下,手裡抱着的鮮花随着隻是打顫。
雷響深入她耳朵裡,心房裡。
…… 喜棚底下圓桌面就有七八張,方凳更是成疊地堆在一邊;幾個夫役持着雞毛帚,忙了半早上才排好五桌。
小孩子又多,什麼孫少爺,侄孫少爺,姑太太們帶來的那幾位都夠淘氣的。
李貴這邊排好幾張,那邊小爺們又扯走了排火車玩。
天熱得厲害,蒼蠅是免不了多,點心幹果都不敢先往桌子上擺。
冰化得也快,簍子底下冰水化了滿地!汽水瓶子擠滿了廂房的廊上,五少奶看見了隻嚷不行,全要冰起來。
呼喊的聲浪由扭打的兩人出發,膨脹,膨脹到周圍各種人的口裡:“你聽我說……” 周圍的人也都跟着笑起來。
聽到聲,王康怔了向後看,“呵,這打哪兒說得呢?”他開始賴帳了,“你要吃飯,你打你×的自己腰包裡掏!要不然,你出個份子,進去那裡邊,”他手指着喜燕堂,“吃個現成的席去。
”王康的嘴說得滑了,禁不住這樣嘲笑着楊三。
前兩天這院子就為了這事改變了模樣,簇新的喜棚支出瓦檐丈餘尺高。
兩旁紅喜字玻璃方窗,由胡同的東頭,和順車廠的院裡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
前晚上六點左右,小三和環子,兩個洋車夫的兒子,倒土筐的時候看到了,就告訴他們嬷:“張家喜棚都搭好了,是哪一個孫少爺娶新娘子?”他們嬷為這事,還拿了鞋樣到陳大嫂家說個話兒。
正看到她在包餃子,笑嘻嘻地得意得很,說老太太做整壽,——多好福氣——她當家的跟了張老太爺多少年。
昨天張家三少奶還叫她進去,說到日子要她去幫個忙兒。
全要冰起來!真是的,今天的食品全擺起來夠像個菜市,四個冰箱也騰不出一點空隙。
這新買來的冰又放在哪裡好?李貴手裡捧着兩個綠瓦盆,私下裡咕噜着為這筵席所發生的難題。
伸出手臂,他睨一眼金表上所指示的時間,細小的兩針分停在兩個鐘點上,但是分明的都在掙紮着到達十二點上邊。
在這時間中,車夫感覺到主人在車上翻動不安,便更抓穩了車把,彎下一點背,勇猛地狂跑。
二爺心裡仍然疑問着面或點心;東城或西城;車已趕過前面的幾輛。
一個女人騎着自行車,由他左側沖過去,快鏡似的一瞥鮮豔的顔色,腳與腿,腰與背,側臉、眼和頭發,全映進老盧的眼裡,那又是誰說過的……老盧就是愛看女人!女人誰又不愛?難道你在街上真閉上眼不瞧那過路的漂亮的! 七十年的穿插,已經卷在曆史的章頁裡,在今天的院裡能呈露出多少,誰也不敢說,事實是今天,将有很多打扮得極體面的男女來慶祝,慶祝能夠維持這樣長久壽命的女人,并且為這一慶祝,飯莊裡已将許多生物的壽命裁削了,拿它們的肌肉來補充這慶祝者的腸胃。
“這樣擋着路……瞧腿要緊”。
“這東西最讨嫌不過!”這句話大師傅一半拿來罵狗,一半也是來權作和掌櫃的寒暄。
“趙媽,我哪裡吃得下這許多?你把鍋裡的拿去給七少奶的雲乖乖吃罷……” “要不着八吊要六吊,再要不着,要他×的幾個混蛋嘴巴!”楊三脖幹兒上太陽燙得像火燒。
“四吊多錢我買點羊肉,吃一頓好的。
蔥花烙餅也不壞——誰又說大熱天不能喝酒?喝點又怕什麼——睡得更香。
盧二爺到市場吃飯,進去少不了好幾個鐘頭……” “老康!這些日子都到哪裡去了?我這兒還等着錢吃飯呢!”楊三乘着一股勁發作。
“美豐樓飯莊”黃簍上黑字寫得很笨大,方才第三個挑夫挑得特别吃勁,搖搖擺擺地使那黃簍左右的晃…… “瞅着給罷。
”一個說。
“王康,可不是他!”楊三看到王康在小挑子的擔裡買香瓜吃。
“有錢的娶媳婦,和咱們沒有錢的娶媳婦,還不是一樣?花多少錢娶了她,她也短不了要這個那個的——這年頭!好媳婦,好!你瞧怎麼着?更惹不起!管你要錢,氣你喝酒!再有了孩子,又得顧他們吃,顧他們穿。
……” “新郎新婦——三鞠躬”——“……三鞠躬”。
阿淑在迷惘裡彎腰伸直,伸直彎腰。
昨晚上她哭,她媽也哭,将一串經驗上得來的教訓,拿出來贈給她——什麼對老人要忍耐點,對小的要和氣,什麼事都要讓着點——好像生活就是靠容忍和讓步支持着! “把他們拉開……” “怪熱天多賞點吧。
”又一個抿了抿幹燥的口唇,想到方才胡同口的酸梅湯攤子,嘴裡覺着渴。
“外邊挑擔子的要酒錢。
”陳升沒有平時的溫和,或許是太忙了的緣故。
老太太這次做壽,比上個月四少奶小孫少爺的滿月酒的确忙多了。
“可不是?他×的,這東西最可惡。
”二掌櫃好脾氣地用粗話也罵起狗。
“到市場,快點。
”老盧吩咐他車夫奔馳的終點,于是主人和車夫戴着兩頂價格極不相同的草帽,便同在一個太陽底下,向東安市場奔去。
“餘家又托人來提了,你和阿淑商量商量吧,我這身體眼見得更糟,這潮濕天……”父親的話常常說得很響,故意要她聽得見,有時在飯桌上脾氣或許更壞一點。
“這六十塊錢,養活這一大家子!養兒養女都不夠,還要捐什麼錢?幹脆餓死!”有時更直接更難堪:“這又是誰的新褂子?阿淑,你别學時髦穿了到處走,那是找不着婆婆家的——外面瞎認識什麼朋友我可不答應,我們不是那種人家!”……懦弱的母親低着頭裝作縫衣:“媽勸你将就點……爹身體近來不好,……女兒不能在娘家一輩子的……這家子不算壞;差事不錯,前妻沒有孩子不能算填房……” “二十五歲了……”有人問到阿淑的歲數時,她媽總是發愁似的輕輕地回答那問她的人,底下說不清是歎息是羅嗦。
理論和實際似乎永不發生關系;理論說婚姻得怎樣又怎樣,今天阿淑都記不得那許多了。
實際呢,隻要她點一次頭,讓一個陌生的,異姓的,異性的人坐在她家裡,乃至于她旁邊,吃一頓飯的手續,父親和母親這兩三年——竟許已是五六年——來的難題便突然地在他們是覺得極文明地解決了。
對于阿淑這訂婚的疑懼,常使她父親像小孩子似的自己安慰自己:阿淑這門親事真是運氣呀,說時總希望阿淑聽見這話。
不知怎樣,阿淑聽到這話總很可憐父親,想裝出高興樣子來安慰他。
母親更可憐;自從阿淑定婚以來總似乎時她抱歉,常常啞着嗓子說:“看我做母親的這份心上面。
” 看
新娘本來就是一陣陣地心跳,此刻更加失掉了均衡;一下子撞上,一下子沉下,手裡抱着的鮮花随着隻是打顫。
雷響深入她耳朵裡,心房裡。
…… 喜棚底下圓桌面就有七八張,方凳更是成疊地堆在一邊;幾個夫役持着雞毛帚,忙了半早上才排好五桌。
小孩子又多,什麼孫少爺,侄孫少爺,姑太太們帶來的那幾位都夠淘氣的。
李貴這邊排好幾張,那邊小爺們又扯走了排火車玩。
天熱得厲害,蒼蠅是免不了多,點心幹果都不敢先往桌子上擺。
冰化得也快,簍子底下冰水化了滿地!汽水瓶子擠滿了廂房的廊上,五少奶看見了隻嚷不行,全要冰起來。
呼喊的聲浪由扭打的兩人出發,膨脹,膨脹到周圍各種人的口裡:“你聽我說……” 周圍的人也都跟着笑起來。
聽到聲,王康怔了向後看,“呵,這打哪兒說得呢?”他開始賴帳了,“你要吃飯,你打你×的自己腰包裡掏!要不然,你出個份子,進去那裡邊,”他手指着喜燕堂,“吃個現成的席去。
”王康的嘴說得滑了,禁不住這樣嘲笑着楊三。
前兩天這院子就為了這事改變了模樣,簇新的喜棚支出瓦檐丈餘尺高。
兩旁紅喜字玻璃方窗,由胡同的東頭,和順車廠的院裡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
前晚上六點左右,小三和環子,兩個洋車夫的兒子,倒土筐的時候看到了,就告訴他們嬷:“張家喜棚都搭好了,是哪一個孫少爺娶新娘子?”他們嬷為這事,還拿了鞋樣到陳大嫂家說個話兒。
正看到她在包餃子,笑嘻嘻地得意得很,說老太太做整壽,——多好福氣——她當家的跟了張老太爺多少年。
昨天張家三少奶還叫她進去,說到日子要她去幫個忙兒。
全要冰起來!真是的,今天的食品全擺起來夠像個菜市,四個冰箱也騰不出一點空隙。
這新買來的冰又放在哪裡好?李貴手裡捧着兩個綠瓦盆,私下裡咕噜着為這筵席所發生的難題。
伸出手臂,他睨一眼金表上所指示的時間,細小的兩針分停在兩個鐘點上,但是分明的都在掙紮着到達十二點上邊。
在這時間中,車夫感覺到主人在車上翻動不安,便更抓穩了車把,彎下一點背,勇猛地狂跑。
二爺心裡仍然疑問着面或點心;東城或西城;車已趕過前面的幾輛。
一個女人騎着自行車,由他左側沖過去,快鏡似的一瞥鮮豔的顔色,腳與腿,腰與背,側臉、眼和頭發,全映進老盧的眼裡,那又是誰說過的……老盧就是愛看女人!女人誰又不愛?難道你在街上真閉上眼不瞧那過路的漂亮的! 七十年的穿插,已經卷在曆史的章頁裡,在今天的院裡能呈露出多少,誰也不敢說,事實是今天,将有很多打扮得極體面的男女來慶祝,慶祝能夠維持這樣長久壽命的女人,并且為這一慶祝,飯莊裡已将許多生物的壽命裁削了,拿它們的肌肉來補充這慶祝者的腸胃。
“這樣擋着路……瞧腿要緊”。
“這東西最讨嫌不過!”這句話大師傅一半拿來罵狗,一半也是來權作和掌櫃的寒暄。
“趙媽,我哪裡吃得下這許多?你把鍋裡的拿去給七少奶的雲乖乖吃罷……” “要不着八吊要六吊,再要不着,要他×的幾個混蛋嘴巴!”楊三脖幹兒上太陽燙得像火燒。
“四吊多錢我買點羊肉,吃一頓好的。
蔥花烙餅也不壞——誰又說大熱天不能喝酒?喝點又怕什麼——睡得更香。
盧二爺到市場吃飯,進去少不了好幾個鐘頭……” “老康!這些日子都到哪裡去了?我這兒還等着錢吃飯呢!”楊三乘着一股勁發作。
“美豐樓飯莊”黃簍上黑字寫得很笨大,方才第三個挑夫挑得特别吃勁,搖搖擺擺地使那黃簍左右的晃…… “瞅着給罷。
”一個說。
“王康,可不是他!”楊三看到王康在小挑子的擔裡買香瓜吃。
“有錢的娶媳婦,和咱們沒有錢的娶媳婦,還不是一樣?花多少錢娶了她,她也短不了要這個那個的——這年頭!好媳婦,好!你瞧怎麼着?更惹不起!管你要錢,氣你喝酒!再有了孩子,又得顧他們吃,顧他們穿。
……” “新郎新婦——三鞠躬”——“……三鞠躬”。
阿淑在迷惘裡彎腰伸直,伸直彎腰。
昨晚上她哭,她媽也哭,将一串經驗上得來的教訓,拿出來贈給她——什麼對老人要忍耐點,對小的要和氣,什麼事都要讓着點——好像生活就是靠容忍和讓步支持着! “把他們拉開……” “怪熱天多賞點吧。
”又一個抿了抿幹燥的口唇,想到方才胡同口的酸梅湯攤子,嘴裡覺着渴。
“外邊挑擔子的要酒錢。
”陳升沒有平時的溫和,或許是太忙了的緣故。
老太太這次做壽,比上個月四少奶小孫少爺的滿月酒的确忙多了。
“可不是?他×的,這東西最可惡。
”二掌櫃好脾氣地用粗話也罵起狗。
“到市場,快點。
”老盧吩咐他車夫奔馳的終點,于是主人和車夫戴着兩頂價格極不相同的草帽,便同在一個太陽底下,向東安市場奔去。
“餘家又托人來提了,你和阿淑商量商量吧,我這身體眼見得更糟,這潮濕天……”父親的話常常說得很響,故意要她聽得見,有時在飯桌上脾氣或許更壞一點。
“這六十塊錢,養活這一大家子!養兒養女都不夠,還要捐什麼錢?幹脆餓死!”有時更直接更難堪:“這又是誰的新褂子?阿淑,你别學時髦穿了到處走,那是找不着婆婆家的——外面瞎認識什麼朋友我可不答應,我們不是那種人家!”……懦弱的母親低着頭裝作縫衣:“媽勸你将就點……爹身體近來不好,……女兒不能在娘家一輩子的……這家子不算壞;差事不錯,前妻沒有孩子不能算填房……” “二十五歲了……”有人問到阿淑的歲數時,她媽總是發愁似的輕輕地回答那問她的人,底下說不清是歎息是羅嗦。
理論和實際似乎永不發生關系;理論說婚姻得怎樣又怎樣,今天阿淑都記不得那許多了。
實際呢,隻要她點一次頭,讓一個陌生的,異姓的,異性的人坐在她家裡,乃至于她旁邊,吃一頓飯的手續,父親和母親這兩三年——竟許已是五六年——來的難題便突然地在他們是覺得極文明地解決了。
對于阿淑這訂婚的疑懼,常使她父親像小孩子似的自己安慰自己:阿淑這門親事真是運氣呀,說時總希望阿淑聽見這話。
不知怎樣,阿淑聽到這話總很可憐父親,想裝出高興樣子來安慰他。
母親更可憐;自從阿淑定婚以來總似乎時她抱歉,常常啞着嗓子說:“看我做母親的這份心上面。
”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