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度中
關燈
小
中
大
三個人肩上各挑着黃色,有“美豐樓”字号大圓簍的,用着六個滿是泥濘凝結的布鞋,走完一條被太陽曬得滾燙的馬路之後,轉彎進了一個胡同裡去。
“勞駕,借光——三十四号甲在哪一頭?”在酸梅湯的攤子前面,讓過一輛正在飛奔的家車——鋼絲輪子亮得晃眼的——又向蹲在牆角影子底下的老頭兒,問清了張宅方向後,這三個流汗的挑夫便又努力地往前走。
那六隻泥濘布履的腳,無條件地,繼續着他們機械式的輾動。
裡院和廚房所呈的紛亂固然完全不同,但是它們紛亂的主要原因則是同樣的,為着六十九年前的今天。
六十九年前的今天,江南一個富家裡又添了一個綢緞金銀裹托着的小生命。
經過六十九個像今年這樣流汗天氣的夏天,又産生過另十一個同樣需要綢緞金銀的生命以後,那個生命乃被稱為長壽而又有福氣的婦人。
這個婦人,今早由兩個老媽扶着,坐在床前,攏一下斑白稀疏的鬓發,對着半碗火腿稀飯搖頭: 趙媽走到外院傳話,聽到陳升很不高興地在問三個挑夫要多少酒錢。
美豐樓的菜不能算壞,義永居的湯面實在也不錯……于是義永居的湯面?還是市場萬花齋的點心?東城或西城?找誰同去聊天?逸九新從南邊來的住在哪裡?或許老孟知道,何不到和記理發館借個電話?盧二爺估計着,猶豫着,随着洋車的起落。
他又好像已經決定了在和記借電話,聽到夥計們的招呼:“……二爺您好早?……用電話,這邊您哪!……” 王康說話就是要“逗個樂兒”,人家不敢說的話他敢說,一群車夫聽到他的話,各各高興地湊點尾聲。
李榮手裡捧着大餅,用着他最現成的粗話引着那幾個年輕的笑。
李榮從前是拉過家車的——可惜東家回南,把事情就擱下來了——他認得字,會看報,他會用新名詞來發議論:“文明結婚可不同了,這年頭是最講‘自由’‘平等’的了。
”底下再引用了小報上撿來離婚的新聞打哈哈。
王康仍然笑着說話,沒有看到楊三,手裡咬剩的半個香瓜裡面,黃黃的一把瓜子像不整齊的牙齒向着上面。
狗無聊地轉過頭到垃圾堆邊聞嗅隔夜的肉骨。
此刻那三個粗蠢的挑夫蹲在外院槐樹蔭下,用黯黑的毛巾擦他們的腦袋,等候着他們這滿身淋汗的代價。
一個探首到裡院偷偷看院内華麗的景象。
楊三沒有娶過媳婦,他想娶,可是“老家兒”早過去了沒有給他定下親,外面瞎姘的他沒敢要。
前兩天,棚鋪的掌櫃娘要同他做媒;提起一個姑娘說是什麼都不錯,這幾天不知道怎麼又沒有訊兒了。
今天洋車夫們說笑的話,楊三聽了感着不痛快。
看看王康的臉在太陽裡笑得皺成一團,更使他氣起來。
楊三提高嗓子隻嚷着問王康:“十四吊錢,是你——是你拿走了不是了——” 本來準備着對付賴帳的巴掌,立刻打在王康的老臉上了。
必須地扭打,由藍布幕的小攤邊開始,一直擴張到停洋車的地方。
來往汽車的喇叭,像被打的狗,嗚嗚叫号。
好幾輛正在街心奔馳的洋車都停住了,流汗車夫連喊着“靠裡!”“瞧車!”脾氣暴的人順口就是:“他×的,這大熱天,單挑這麼個地方!!” 忽然看到陳升走到院子裡找趙奶奶,奶媽對他擠了擠眼,含笑地問:“什麼事值得這麼忙?”同時她打開衣襟露出前胸喂孩子奶吃。
很多好看的碟子和鮮果點心,全都在大廚房院裡,從黃色層簍中檢點出來。
立着監視的有飯莊的“二掌櫃”和張宅的“大師傅”;兩人都因為胖的緣故,手裡都有把大蒲扇。
大師傅舉着扇撲一下進來湊熱鬧的大黃狗。
巡警離開了崗位;小孩子們圍上來;喝茶的軍樂隊人員全站起來看;女人們吓得隻喊,“了不得,前面出事了罷!” 就是這嘴裡渴得難受,楊三把盧二爺拉到東安市場西門口,心想方才在那個“喜什麼堂”門首,明明看到王康坐在洋車腳蹬上睡午覺。
王康上月底欠了楊三十四吊錢,到現在仍不肯還;隻顧着躲他。
今天債主遇到賒債的賭鬼,心頭起了各種的計算——楊三到餓的時候,脾氣常常要比平時壞一點。
天本來就太熱,太陽簡直是冒火,誰又受得了!方才二爺坐在車上,盡管用勁踩鈴,金魚胡同走道的學生們又多,你撞我闖的,擠得真可以的。
楊三擦了汗一手抓住車把,拉了空車轉回頭去找王康要賬。
她焦心的不是在公婆妯娌間的委曲求全。
這幾年對婚姻問題誰都讨論得熱鬧,她就不懂那些讨論的道理遇到實際時怎麼就不發生關系。
她這結婚的實際,并沒有因為她多留心報紙上,新文學上,所讨論的婚姻問題,家庭問題,戀愛問題,而減少了問題。
奶媽抱着孫少爺進來,七少奶每月用六元現洋雇她,抱孫少爺到廚房,門房,大門口,街上一些地方喂奶連遊玩的。
今天的廚房又是這樣的不同;飯莊的“頭把刀”帶着幾個夥計在竈邊手忙腳亂地炒菜切肉絲,奶媽覺得孫少爺是更不能不來看:果然看到了生人,看到狗,看到廚房桌上全是好看的幹果,鮮果,糕餅,點心,孫少爺格外高興,在奶媽懷裡跳,手指着要吃。
奶媽随手趕開了幾隻蒼蠅,揀一塊山楂糕放到孩子口裡,一面和夥計們打招呼。
在那輕快的一瞥中,坐在洋車上的盧二爺看到黃簍上飯莊的字号,完全明白裡面裝的是豐盛的筵席,自然地,他估計到他自己午飯的問題。
家裡飯乏味,菜蔬缺乏個性,太太的臉難看,你簡直就不能對她提到那廚子問題。
這幾天天太熱,太熱,并且今天已經二十二,什麼事她都能夠牽扯到薪水問題上,孩子們再一吵,誰能夠在家裡吃中飯! 在這舊式家庭裡,阿淑算是已經超出應該結婚的年齡很多了。
她知道。
父母那急着要她出嫁的神情使她太難堪!他們天天在替他選擇合适的人家——其實哪裡是選擇!反對她盡管反對,那隻是消極的無奈何的抵抗,她自己明知道是絕對沒有機會選擇,乃至于接觸比較合适,理想的人物!她掙紮了三年,三年的時間不算短,在她父親看去那更是不可信的長久…… 嘈雜聲中還有人叉着手遠遠地喊:“打得好呀,好拳頭!” 喜燕堂門口挂着彩,幾個樂隊裡人穿着紅色制服,坐在門口喝茶——他們把大銅鼓撂在一旁,銅喇叭夾在兩膝中間。
楊三知道這又是哪一家辦喜事。
反正一禮拜短不了有兩天好日子,就在這喜燕堂,哪一個禮拜沒有一輛花馬車,裡面攙出花溜溜的新娘?今天的花車還停在一旁…… 喜燕堂正廳裡挂着金喜字紅幛,幾對喜聯,新娘正在服從号令,連連地深深地鞠躬。
“勞駕,借光——三十四号甲在哪一頭?”在酸梅湯的攤子前面,讓過一輛正在飛奔的家車——鋼絲輪子亮得晃眼的——又向蹲在牆角影子底下的老頭兒,問清了張宅方向後,這三個流汗的挑夫便又努力地往前走。
那六隻泥濘布履的腳,無條件地,繼續着他們機械式的輾動。
裡院和廚房所呈的紛亂固然完全不同,但是它們紛亂的主要原因則是同樣的,為着六十九年前的今天。
六十九年前的今天,江南一個富家裡又添了一個綢緞金銀裹托着的小生命。
經過六十九個像今年這樣流汗天氣的夏天,又産生過另十一個同樣需要綢緞金銀的生命以後,那個生命乃被稱為長壽而又有福氣的婦人。
這個婦人,今早由兩個老媽扶着,坐在床前,攏一下斑白稀疏的鬓發,對着半碗火腿稀飯搖頭: 趙媽走到外院傳話,聽到陳升很不高興地在問三個挑夫要多少酒錢。
美豐樓的菜不能算壞,義永居的湯面實在也不錯……于是義永居的湯面?還是市場萬花齋的點心?東城或西城?找誰同去聊天?逸九新從南邊來的住在哪裡?或許老孟知道,何不到和記理發館借個電話?盧二爺估計着,猶豫着,随着洋車的起落。
他又好像已經決定了在和記借電話,聽到夥計們的招呼:“……二爺您好早?……用電話,這邊您哪!……” 王康說話就是要“逗個樂兒”,人家不敢說的話他敢說,一群車夫聽到他的話,各各高興地湊點尾聲。
李榮手裡捧着大餅,用着他最現成的粗話引着那幾個年輕的笑。
李榮從前是拉過家車的——可惜東家回南,把事情就擱下來了——他認得字,會看報,他會用新名詞來發議論:“文明結婚可不同了,這年頭是最講‘自由’‘平等’的了。
”底下再引用了小報上撿來離婚的新聞打哈哈。
王康仍然笑着說話,沒有看到楊三,手裡咬剩的半個香瓜裡面,黃黃的一把瓜子像不整齊的牙齒向着上面。
狗無聊地轉過頭到垃圾堆邊聞嗅隔夜的肉骨。
此刻那三個粗蠢的挑夫蹲在外院槐樹蔭下,用黯黑的毛巾擦他們的腦袋,等候着他們這滿身淋汗的代價。
一個探首到裡院偷偷看院内華麗的景象。
楊三沒有娶過媳婦,他想娶,可是“老家兒”早過去了沒有給他定下親,外面瞎姘的他沒敢要。
前兩天,棚鋪的掌櫃娘要同他做媒;提起一個姑娘說是什麼都不錯,這幾天不知道怎麼又沒有訊兒了。
今天洋車夫們說笑的話,楊三聽了感着不痛快。
看看王康的臉在太陽裡笑得皺成一團,更使他氣起來。
楊三提高嗓子隻嚷着問王康:“十四吊錢,是你——是你拿走了不是了——” 本來準備着對付賴帳的巴掌,立刻打在王康的老臉上了。
必須地扭打,由藍布幕的小攤邊開始,一直擴張到停洋車的地方。
來往汽車的喇叭,像被打的狗,嗚嗚叫号。
好幾輛正在街心奔馳的洋車都停住了,流汗車夫連喊着“靠裡!”“瞧車!”脾氣暴的人順口就是:“他×的,這大熱天,單挑這麼個地方!!” 忽然看到陳升走到院子裡找趙奶奶,奶媽對他擠了擠眼,含笑地問:“什麼事值得這麼忙?”同時她打開衣襟露出前胸喂孩子奶吃。
很多好看的碟子和鮮果點心,全都在大廚房院裡,從黃色層簍中檢點出來。
立着監視的有飯莊的“二掌櫃”和張宅的“大師傅”;兩人都因為胖的緣故,手裡都有把大蒲扇。
大師傅舉着扇撲一下進來湊熱鬧的大黃狗。
巡警離開了崗位;小孩子們圍上來;喝茶的軍樂隊人員全站起來看;女人們吓得隻喊,“了不得,前面出事了罷!” 就是這嘴裡渴得難受,楊三把盧二爺拉到東安市場西門口,心想方才在那個“喜什麼堂”門首,明明看到王康坐在洋車腳蹬上睡午覺。
王康上月底欠了楊三十四吊錢,到現在仍不肯還;隻顧着躲他。
今天債主遇到賒債的賭鬼,心頭起了各種的計算——楊三到餓的時候,脾氣常常要比平時壞一點。
天本來就太熱,太陽簡直是冒火,誰又受得了!方才二爺坐在車上,盡管用勁踩鈴,金魚胡同走道的學生們又多,你撞我闖的,擠得真可以的。
楊三擦了汗一手抓住車把,拉了空車轉回頭去找王康要賬。
她焦心的不是在公婆妯娌間的委曲求全。
這幾年對婚姻問題誰都讨論得熱鬧,她就不懂那些讨論的道理遇到實際時怎麼就不發生關系。
她這結婚的實際,并沒有因為她多留心報紙上,新文學上,所讨論的婚姻問題,家庭問題,戀愛問題,而減少了問題。
奶媽抱着孫少爺進來,七少奶每月用六元現洋雇她,抱孫少爺到廚房,門房,大門口,街上一些地方喂奶連遊玩的。
今天的廚房又是這樣的不同;飯莊的“頭把刀”帶着幾個夥計在竈邊手忙腳亂地炒菜切肉絲,奶媽覺得孫少爺是更不能不來看:果然看到了生人,看到狗,看到廚房桌上全是好看的幹果,鮮果,糕餅,點心,孫少爺格外高興,在奶媽懷裡跳,手指着要吃。
奶媽随手趕開了幾隻蒼蠅,揀一塊山楂糕放到孩子口裡,一面和夥計們打招呼。
在那輕快的一瞥中,坐在洋車上的盧二爺看到黃簍上飯莊的字号,完全明白裡面裝的是豐盛的筵席,自然地,他估計到他自己午飯的問題。
家裡飯乏味,菜蔬缺乏個性,太太的臉難看,你簡直就不能對她提到那廚子問題。
這幾天天太熱,太熱,并且今天已經二十二,什麼事她都能夠牽扯到薪水問題上,孩子們再一吵,誰能夠在家裡吃中飯! 在這舊式家庭裡,阿淑算是已經超出應該結婚的年齡很多了。
她知道。
父母那急着要她出嫁的神情使她太難堪!他們天天在替他選擇合适的人家——其實哪裡是選擇!反對她盡管反對,那隻是消極的無奈何的抵抗,她自己明知道是絕對沒有機會選擇,乃至于接觸比較合适,理想的人物!她掙紮了三年,三年的時間不算短,在她父親看去那更是不可信的長久…… 嘈雜聲中還有人叉着手遠遠地喊:“打得好呀,好拳頭!” 喜燕堂門口挂着彩,幾個樂隊裡人穿着紅色制服,坐在門口喝茶——他們把大銅鼓撂在一旁,銅喇叭夾在兩膝中間。
楊三知道這又是哪一家辦喜事。
反正一禮拜短不了有兩天好日子,就在這喜燕堂,哪一個禮拜沒有一輛花馬車,裡面攙出花溜溜的新娘?今天的花車還停在一旁…… 喜燕堂正廳裡挂着金喜字紅幛,幾對喜聯,新娘正在服從号令,連連地深深地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