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七

關燈
世莫能及之蓋非功效語言之不類乃其本心事實之不侔也雖然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彼所謂道者則固未嘗亡矣而大學之教所謂明德新民止於至善者又已具有明法若可階而升焉後之讀其書考其事者誠能深思熟講以探其本謹守力行以踐其實至於一旦豁然而晦者明塞者通則古人之不可及者固已倏然而在我矣夫豈患其終不及哉苟為不然而但為模仿假竊之計則不惟精粗懸絶終無可似之理政使似之然於其道亦何足以有所發明此有志為已之士所以不屑而有所不暇為也王仲淹生乎百世之下讀古聖賢之書而粗識其用則於道之未嘗亡者蓋有意焉而於明德新民之學亦不可謂無其志矣然未嘗深探其本而盡力於其實以求必得夫至善者而止之顧乃挾其窺觇想像之彷佛而謂聖之所以聖賢之所以賢與其所以修身所以治人而及夫天下國家者舉皆不越乎此是以一見隋文而陳十二策則既不自量其力之不足以為伊周又不知其君之不可以為湯武且不待其招而往不待其問而告則又輕其道以求售焉及其不遇而歸其年蓋亦未為晚也若能於此反之於身以益求其所未至使明德之方新民之具皆足以得其至善而止之則異時得君行道安知其卒不逮於古人政使不幸終無所遇至於甚不得已而筆之於書亦必有以發經言之餘藴而開後學於無窮顧乃不知出此而不勝其好名欲速之心汲汲乎日以着書立言為已任則其用心為已外矣及其無以自托乃複捃拾兩漢以來文字言語之陋功名事業之卑而求其天資之偶合與其竊取而近似者依仿六經次第采輯因以牽挽其人強而跻之二帝三王之列今其遺編雖不可見然考之中說而得其規模之大略則彼之贊易是豈足以知先天後天之相為體用而高文武宣之制是豈有精一執中之傳曹劉顔謝之詩是豈有物則秉彜之訓叔孫通公孫弘曹褒荀朂之禮樂又孰與伯夷後夔周公之懿至於宋魏以來一南一北校功度德蓋未有以相君臣也則其天命人心之向背統緒繼承之偏正亦何足論而欲攘臂其間奪彼予此以自列於孔子之春秋哉蓋既不自知其學之不足以為周孔又不知兩漢之不足以為三王而徒欲以是區區者比而效之於形似影響之間傲然自謂足以承千聖而紹百王矣而不知其初不足以供兒童之一戲又适以是而自納於吳楚僭王之誅使夫後世知道之君子雖或有取於其言而終不能無恨於此是亦可悲也已至於假蔔筮象論語而強引唐初文武名臣以為弟子是乃福郊福畤之所為而非仲淹之雅意然推原本始乃其平日好高自大之心有以啓之則亦不得為無罪矣或曰然則仲淹之學固不得為孟子之倫矣其視荀揚韓氏亦有可得而優劣者耶曰荀卿之學雜於申商子雲之學本於黃老而其着書之意蓋亦姑托空文以自見耳非如仲淹之學頗近於正而粗有可用之實也至於退之原道諸篇則於道之大原若有非荀揚仲淹之所及者然考其平生意向之所在終不免於文士浮華放浪之習時俗富貴利達之求而其覧觀古今之變将以措諸事業者恐亦未若仲淹之緻懇恻而有條理也是以予於仲淹獨深惜之而有所不暇於三子是亦春秋責賢者備之遺意也可勝歎哉 養生主說 莊子曰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督舊以為中蓋人身有督脈循?之中貫徹上下【見醫書】故衣背當中之縫亦謂之督【見深衣注】皆中意也老莊之學不論義理之當否而但欲依阿於其間以為全身避患之計正程子所謂閃奸打訛者故其意以為為善而近名者為善之過也為惡而近刑者亦為惡之過也惟能不大為善不大為惡而但循中以為常則可以全身而盡年矣然其為善無近名者語或似是而實不然蓋聖賢之道但教人以力於為善之實初不教人以求名亦不教人以逃名也蓋為學而求名者自非為已之學蓋不足道若畏名之累已而不敢盡其為學之力則其為心亦已不公而稍入於惡矣至謂為惡無近刑則尤悖理夫君子之惡惡如惡惡臭非有所畏而不為也今乃擇其不至於犯刑者而竊為之至於刑禍之所在巧其途以避之而不敢犯此其計私而害理又有甚焉乃欲以其依違苟且之兩間為中之所在而循之其無忌憚亦益甚矣客嘗有語子者曰昔人以誠為入道之要恐非易行不若以中易誠則人皆可行而無難也予應之曰誠而中者君子之中庸也不誠而中則小人之無忌憚耳今世俗苟偷恣睢之倫蓋多類此不可不深察也或曰然則莊子之意得無與子莫之執中者類耶曰不然子莫執中但無權耳蓋猶擇於義理而誤執此一定之中也莊子之意則不論義理專計利害又非子莫之比矣蓋迹其本心實無以異乎世俗鄊原之所見而其揣摩精巧校計深切則又非世俗郷原之所及是乃賊德之尤者所以清談盛而晉俗衰蓋其勢有所必至而王通猶以為非老莊之罪則吾不能識其何說也既作皇極辨因感此意有相似者謾筆之於其後雲 觀列子偶書 向所謂未發者即列子所謂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嘗終形之所形者實矣而形形者未嘗有爾豈子思中庸之旨哉丙申臘日因讀列子書此又觀其言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者即佛書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之所由出也他若此類甚衆聊記其一二於此可見剽掠之端雲 參同契說 按魏書首言乾坤坎離四卦槖龠之外其次即言屯蒙六十卦以見一日用功之早晚又次即言納甲六卦以見一月用功之進退又次即言十二辟卦以分納甲六卦而兩之蓋内以詳理月節而外以兼統歲功其所取於易以為說者如是而已初未嘗及夫三百八十四爻也今世所傳火候之法乃以三百八十四爻為一周天之數以一爻直一日而爻多日少則不免去其四卦二十四爻以俟二十四氣之至而漸加焉已非出於自然脗合之度矣且當日所用之爻或隂或陽初無次第不知工夫有何分别又況一日之間已周三百六十之數而其一氣所加僅得一爻多少重輕不相權凖及此二十四者進增微漸退減暴疾無複往來循環之勢恐亦後人以意為之未必魏君之本指也竊意此書大要在於坎離二字若於此處得其綱領則功夫之節度魏君所不言者自可以意為之但使不失其早晚之期進退之節便可用功不必一一拘舊說也故今推得策數一法似亦齊整其與爻數之法雖皆魏君所不言然此為粗有理也蓋月以十二卦分之卦得二日有半各以本卦之爻行本爻之策【自八月觀卦以後至正月泰卦陽用少二十八策隂用老二十四策自四月大壯以後至七月否卦陽用老二十六策隂用少三十二策】陽即注意運行隂即放神冥寂【一爻已足即一開目舒氣以休息之】十二卦周即為一月之功十二月周即為一歲之運反複循環無有餘欠其數如左方 震【一至五】  複【一至三半 一陽二十八五隂百二十】  陽生 臨【三半至五 二陽五十六四隂九十六】 兌【六至十】  泰【六至八半 三陽八十四三隂七十二】 壯【八半至十 四陽百四十四二隂六十八】 乾【十一至十五】  夬【十一至  五陽百八十十三半  一隂三十二】 乾【十一半至十五】  六陽二百一十六【陽極無隂】 巽【十六至二十】  過【十六至  一隂三十二十八半  五陽百八十】  隂生 遯【十八半  二隂六十八至二十  四陽百四十四】 艮【三十一至二十五】 否【二十一至 三隂九十六二十三半 三陽一百八】 觀【二十二半 四隂九十六至二十五 二陽五十六】 坤【二十六至三十】  剝【二十六至 五隂百二十二十八半 一陽二十八】 坤【二十八半至三十】 六隂一百四十四【隂極無陽】 此說欲與季通講之未及寫寄而季通死矣偶閲舊藁為之泫然戊午臘月一十六日 晦庵集卷六十七 <集部,别集類,南宋建炎至德佑,晦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