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必不肯蓋椁者可有可無者也若無棺則必與之矣
孔子若有财必與顔淵為椁蓋朋友有通财之義況孔子之於顔淵視之如子耶所謂喪具稱家之有無者但不可以非義他求耳
鼔瑟希铿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天機自動不知其所以然
門人詳記曾晳舍瑟之事但欲見其從容不迫灑落自在之意耳若如此言則流於莊列之說矣且人之舉動孰非天機之自動耶然亦隻此便見曾晳狂處蓋所見高而涵養未至也
伊川雲灑掃應對便是形而上者理無大小故也故君子隻在謹獨灑掃應對是事所以灑掃應對是理事即理理即事道散在萬事那個不是若事上有毫髪蹉過則理上便有間斷欠阙故君子直是不放過隻在慎獨
此意甚好但不知無事時當如何耳慎獨須貫動靜做功夫始得
伊川雲克己最難故曰中庸不可能也此有必有事焉而勿正之意過猶不及隻要恰好
克盡已私渾無意必方見得中庸恰好處若未能克己則中庸不可得而道矣此子思明道之意也必有事焉而勿正是言養氣之法與此不同
言動猶可以禮視聽如何以禮且如見惡色聞惡聲若不視不聽何以知得是惡色惡聲知得是惡色惡聲便是已聽已視了曰此之視聽是以心受之若從耳目過如何免得但心不受便是不視不聽
視聽與見聞不同聲色接於耳目見聞也視聽則耳目從乎聲色矣不論心受與不受也
在邦無怨在家無怨猶言無可憾者若他人之怨不怨則不敢必天地之大人猶有所憾
以文意觀之恐是他人之怨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就體上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用上說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就效處說
此說甚好擇之疑出門使民已是用處然亦不妨蓋此兩事隻是自家敬其心耳未有施為措置也
其言也訒有默而存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之意或曰說得深了隻是箴司馬牛多言之失仁者其言也訒此仁者與仁者不憂仁者安仁之仁者不同正與仁者人也義者宜也之仁者一般
前說誠太深仁者其言也訒蓋心存理着自是不胡說耳後說亦恐未然
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楊氏為我近乎義墨氏兼愛近乎仁當時人皆以為真仁義也靡然從之未有言距之者若不是見得聖人這邊道理明白如何識得楊墨之非仁義故曰能言距楊墨者亦聖人之徒也
出邪則入正出正則入邪兩者之間蓋不容髪也雖未知道而能言距楊墨者已是心術向正之人所以以聖人之徒許之與春秋讨賊之意同
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苟非其人箪食豆羮見於色順之雲此言過不及也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過也苟不是這様人箪食豆羮必見於色此不及也二者俱非也擇之雲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若非有德之人雖以慕名而能讓然於箪食豆羮有時卻見於顔色其心本不如是故也正所謂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無失聲於破釡者也
兩說皆通舊來隻如後說然亦嘗疑其費力但前說又無甚意味耳請更商确之
身不行道不行於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於妻子言身若不行道則妻子無所取法全無畏憚了然猶可使也若使人不以道則妻子亦不可使矣擇之如此說順之雲不行於妻子百事不行不可使亦在其中不能行於妻子卻隻指使人一事言之
順之說是
事親仁之實從兄義之實蓋人之生也莫不知愛其親及其長也莫不知敬其兄此乃最初一着其他皆從此充去故孟子曰無他達之天下也有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欤孟子又謂徐行後長者謂之弟疾行先長者謂之不弟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豈非事親仁之實從兄義之實乎
仁義隻是理事親從兄乃其事之實也
在天為命在人為性無人言命不得無天言性亦不得但言命則主於天言性則主於人耳誠者合内外之道兼性命而為言者也
誠者以下語似有病
心該誠神備體用故能寂而感感而寂其寂然不動者誠也體也感而遂通者神也用也體用一源顯微無間惟心之謂欤
此說甚善
動而不正不可謂道用而不和不可謂德
此兩句緊要在正字和字上
在中之義義者理也隻是這個理在中者中也在外者和也中者性之體段和者情之體段也
義字說得太重伊川本意亦似隻說體段雲爾和者情之體段語意未備
止於至善至善乃極則擴之曰不然至善者本也萬善皆於此乎出
至善乃極則
思是發用之機君子為善小人為惡那事不從這上出但君子約入裡面來小人拖出外面去故曰思者聖功之本而吉兇之機也
正當於此謹之君子所以貴慎獨也
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所以主靜者以其本靜靜極而動動極複靜靜也者物之終始也萬物始乎靜終乎靜故聖人主靜
伊川先生曰動靜無端隂陽無始若如此則倚於一偏矣動靜理均但靜字勢重耳此處更宜深玩之
動靜有終始賓主方其動也動為主靜為賓及其靜也靜為主動卻為賓動極而靜則動卻終靜卻始靜極複動則動卻始靜卻終雖然方其動也靜之理未嘗不存也及其靜也動之理亦未嘗不存也
擇之雲此段甚好但更欠說主靜之意
蒙學者之事始之之事也艮成德之事終之之事也
周子之意當是如此然於此亦可見主靜之意
誠敬如何分順之曰誠字體面大敬字卻用力曰伊川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是徹上徹下語如此敬亦是聖人事曰固是畢竟将敬做誠不得到得誠則恭敬忠皆其藴也
誠是實理聖人之事非專之謂也推此意則與敬字不同自分明矣聖人固未嘗不敬如堯欽明舜恭已湯聖敬日跻是也但自是聖人之敬與賢人以下不同耳一隂一陽之謂道隂陽氣也所以隂陽道也道也者
隂陽之理也
此說得之
緻中和緻極也與盡字同緻中和便是盡性
此說亦是然緻字是功夫處有推而極之之意充之書中亦講此段然其意亦雜幸并以此示之渠又論慎獨意亦未盡大抵獨字隻是耳目見聞之所不及而心獨知之之地耳若謂指心而言而不謂之心蓋恐指殺似不然也故君子慎其心是何言耶
答石子重
口之於味等事其當然者天理也若概謂之理則便隻成釋氏運水般柴之說
不可離恐未有不可得而離之意以下文觀之可見此一節當分作兩事戒謹不睹恐懼不聞如言聽於無聲視於無形也是防於未然以全其體謹獨是察之於将然以審其幾不知高明以為如何
此道無時無之然體之則合背之則離也一有離之則當此之時失此之道矣故曰不可須臾離君子所以戒謹不睹恐懼不聞則不敢以須臾離也【所謂以下文觀之者如此】小人閑居為不善惡惡不如惡惡臭也必見君子然後着其善好善不如好好色也皆所以自欺而已
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于克一此言於天下之德無一定之師惟善是從則凡有善者皆可師也於天下之善無一定之主惟一其心則其所取者無不善矣協猶齊也如所謂協時月
答石子重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欤是為仁自孝弟始也仁道之大而自孝弟始者以其即愛親從兄之心習而察則仁矣然而不敢說必無犯上作亂故曰鮮其或有之以其習而不察故有子之言以人人有是心是以為仁患在不察故爾表記曰事君處其位不履其事則亂也謂違君命為亂此所謂犯上者犯顔作亂者違命也
孝弟順德犯上作亂逆德論孝弟卻說犯上作亂底事隻為是他喚做孝弟恰似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一般君子則不然先理會個根本根本既立道自此生曷惟其已許順之雲其為人也孝弟猶是泛而論之如君子之道夫婦之愚不肖可與知可能行非不孝弟也惟知務之不如君子也然孝弟順德終是不善之心鮮矣
此二說大抵求之過矣鮮隻是少聖賢之言大概寛裕不似今人蹙迫便說殺了此章且看伊川說深有意味我不欲人之加諸我吾亦欲無加諸人伊川解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仁也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諸人恕也又語録曰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諸人正解此兩句又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吾亦欲無加諸人恕也近於仁矣然未至於仁也以有欲字耳前以為仁後以為恕而未仁二義不同若以有欲字便以為未仁則我欲仁斯仁至矣亦有欲字不知如何
二先生說經如此不同處亦多或是時有先後或是差舛當以義理隐度而取舍之如此說則當以解為正蓋其義理最長而亦先生晚年所自着尤可信也欲仁之欲與欲無加諸我之欲文意不同不可以相比更推詳之
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顔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明道曰動容貌周旋中禮暴慢斯遠正顔色則不妄斯近信矣出辭氣正由中出斯遠鄙倍此動容貌正顔色出辭氣皆不着力是成德之事斯遠暴慢斯近信遠鄙倍猶雲便遠暴慢便近信便遠鄙倍自然如此也伊川曰辭氣之出不使至於鄙倍卻是就遠字上用工上蔡雲動也正也出也君子自牧處又曰緊要在上三字說不同如何
熹詳此意當以明道之說為正上蔡之說尤有病克齋記說天下歸仁處先本雲天下之人亦将無不以仁歸之後本雲視天下無一物不在吾生物氣象之中先後意甚異畢竟天下歸仁當如何說
初意伊川說後覺未穩改之如此乃呂博士說恐當以後說為正蓋所謂伊川說亦止見於外書雜說中容或未必然也
克齋記不取知覺言仁之說似以愛之說為主近子細玩味似若知覺亦不可去蓋不知覺則亦必不愛惟知覺故能愛知覺與愛并行而不相悖恐亦無害於言仁但不可專以知覺為仁耳醫者以四支頑痹為不仁頑痹則不知痛癢又安能愛更乞開發
此義近與湖南諸公論之甚詳今略録一二上呈亦可見大意矣【一答胡廣仲書仁之說一答張敬夫書】
答石子重
所疑荷批誨今皆已釋然蓋仁者心有知覺謂知覺為仁則不可知覺卻屬智也理一而分殊愛有差等殊與差等品節之卻屬禮施之無不得宜卻屬義義也禮也智也皆仁也惟仁可以包夫三者然所以得名各有界分須索分别不然混雜為一孰為仁孰為義孰為智
仁字之說甚善要之須将仁義禮智作一處看交相參照方見疆界分明而疆界分明之中卻自有貫通總攝處是乃所謂仁包四者之實也近年學者專說仁字而於三者不複緻思所以含胡溟涬動以仁包四者為言而實不識其所以包四者之果何物也今得尊兄精思明辨如此學者益有賴矣幸甚
晦庵集卷四十二
<集部,别集類,南宋建炎至德佑,晦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