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丹撒喇倍兒那
關燈
小
中
大
r-inceLeopold)購去。
以上三節,原文共一百五十餘行,茲僅譯其大意。
普法戰争之後,各處盛傳馬丹拒絕德皇事,謂“德皇欲延馬丹至柏林演劇,馬丹謝曰:‘德皇,吾仇也,吾奈何以吾技娛吾仇?渠能舉阿爾薩斯歸吾法蘭西者,仇立釋;仇釋,吾明日至柏林矣。
’使者往還數次,馬丹堅執其言,終不成議。
”餘問此說完全可信否,馬丹曰:“此中尚有傳聞失實處。
初,吾欲至阿爾薩斯演劇,德人以邀吾先至柏林演劇為交換條件,商量至數年之久,餘終不許。
後餘以甚念阿爾薩斯州人,必欲一至其地,即自甘退讓,先至柏林。
在柏林開演數日之後,忽德皇使人來言,欲親至院中觀劇,餘以堅決之辭謝使者曰:‘為我代白凱撒,渠倘能以阿爾薩斯一州為吾演劇之代價,則如命。
否則渠自前門入院,吾即自後門而逃,幸毋責我以大殺風景也。
’德皇知餘終不可強,果未至。
又有一次,時在普法戰争十年之後,餘在哥本哈哈(Copenhagen)演劇,一風度翩翩之德國大使,每日遣人以鮮花贈餘,餘一一卻之。
至演劇完畢之日,渠又開一極盛之夜宴會,為吾餞行。
餘覺情不可卻,應約往,則在坐陪席者,均一時巨官貴婦。
宴将畢,此不知趣之大使,舉杯起立,高聲言曰:‘吾為此多才多藝之法國大女伶祝福,兼祝産此美人之法蘭西!’餘以其語意輕薄,立即報以冷語曰:‘願君為吾法蘭西全體祝福,普魯士大使先生!’于是賓主不歡而散。
次晨五時許,餘尚未起,忽為喧擾聲驚醒,披衣出現,乃有德官一人,自稱畢士麥之代表,聲熱洶洶,欲強餘至大使館謝罪。
餘冷笑曰:‘速去,毋擾吾睡!有話可叫畢士麥或凱撒自己來說,誰與汝喋喋者!’德官無奈我何,竟沮喪去。
”餘笑曰:“如馬丹言,馬丹殆善鬧脾氣者。
”馬丹曰:“然。
餘生平不肯讓人,遇不如意事,每易發怒。
昔小仲馬作《L'Etrangere》一劇,備吾演唱,既成,忽以劇名失之過激,有更改意。
餘聞而大怒,造其室,痛罵之,謂‘汝敢易去一字母者,吾必與汝決鬥!汝既搖筆為文,尚欲忘卻本心,為敷衍他人地耶?’時仲馬亦不肯退讓,二人揮拳抵幾,呶呶然出惡言互詈;争執達半日,各至力竭氣喘,不能更發一言而罷。
而劇名卒未改。
此下删去原文一百三十餘行,所記均起居瑣事。
馬丹恒自稱為小兒。
數年前,十月二十三日,為其六十七歲壽辰,渠謂賀者曰:“諸公可取果餌來,且可親我之吻。
我已往所過六十年,今已不算,隻從一歲重新算起。
諸公對此七歲之老小兒,理當啖以果餌而親其吻也。
”賀者見其風趣如此,果如所言。
馬丹之哲學思想,謂“無論何時何世,人類決不能各得其真正之适宜,因世間奇才異能之士,往往處于為人所用之低地位,而無絲毫之權力;其有權力以用之者,卒為全無才能之蠢物。
是才能與權力,永遠不能相遇,即永遠不能得其适宜。
質言之,凡有奇才異能者,都出其才能以為他人之奴隸,而換得區區一飽之代價。
此種現象,無論政體社會有何變更,非至世界消滅之日不止。
” 餘問馬丹對于戰争之意見,其答語曰:“戰争為吾畢生最恨之名詞,是為邪慝與恥辱與慘痛之混合物。
凡一切盜竅與罪惡,一入戰争時代,即可一概赦免,不複認為惡事,又從而提倡之,力行之,使為人類無上之光榮焉!” 餘問對人之道如何,馬丹曰:“人生苦短,即臻上壽,亦決不能與全世界之人類一一接觸。
故吾輩對人當分二種,其能與吾輩接觸之一小部分,即與吾輩生直接之愛惡關系者,吾輩可自審其愛惡之合于正義與否,而以相當之道待之。
易言之,吾輩之生命,大半當消長于此等人之中也。
其與吾輩不相接觸之一大部分,無論善惡苦樂,均是路人,對待之法,隻須牢記‘恕而不忘’一語,多愛少恨而已。
” 馬丹曰:“餘生平有一不肯抛棄希望不肯失卻膽量之信念,無論何等難事,餘必與對面為敵;無論何等重任,餘必竭力擔承之。
” 餘有一友,嘗問馬丹“人生最重要者是何事物?”其答語為“是工作與愛。
能愛人,能愛生命,能愛工作,則君可永遠不老。
吾愛人,吾乃為人所愛。
吾工作無已時,故吾年七十有一而猶為少年。
” 六月三日,江陰
以上三節,原文共一百五十餘行,茲僅譯其大意。
普法戰争之後,各處盛傳馬丹拒絕德皇事,謂“德皇欲延馬丹至柏林演劇,馬丹謝曰:‘德皇,吾仇也,吾奈何以吾技娛吾仇?渠能舉阿爾薩斯歸吾法蘭西者,仇立釋;仇釋,吾明日至柏林矣。
’使者往還數次,馬丹堅執其言,終不成議。
”餘問此說完全可信否,馬丹曰:“此中尚有傳聞失實處。
初,吾欲至阿爾薩斯演劇,德人以邀吾先至柏林演劇為交換條件,商量至數年之久,餘終不許。
後餘以甚念阿爾薩斯州人,必欲一至其地,即自甘退讓,先至柏林。
在柏林開演數日之後,忽德皇使人來言,欲親至院中觀劇,餘以堅決之辭謝使者曰:‘為我代白凱撒,渠倘能以阿爾薩斯一州為吾演劇之代價,則如命。
否則渠自前門入院,吾即自後門而逃,幸毋責我以大殺風景也。
’德皇知餘終不可強,果未至。
又有一次,時在普法戰争十年之後,餘在哥本哈哈(Copenhagen)演劇,一風度翩翩之德國大使,每日遣人以鮮花贈餘,餘一一卻之。
至演劇完畢之日,渠又開一極盛之夜宴會,為吾餞行。
餘覺情不可卻,應約往,則在坐陪席者,均一時巨官貴婦。
宴将畢,此不知趣之大使,舉杯起立,高聲言曰:‘吾為此多才多藝之法國大女伶祝福,兼祝産此美人之法蘭西!’餘以其語意輕薄,立即報以冷語曰:‘願君為吾法蘭西全體祝福,普魯士大使先生!’于是賓主不歡而散。
次晨五時許,餘尚未起,忽為喧擾聲驚醒,披衣出現,乃有德官一人,自稱畢士麥之代表,聲熱洶洶,欲強餘至大使館謝罪。
餘冷笑曰:‘速去,毋擾吾睡!有話可叫畢士麥或凱撒自己來說,誰與汝喋喋者!’德官無奈我何,竟沮喪去。
”餘笑曰:“如馬丹言,馬丹殆善鬧脾氣者。
”馬丹曰:“然。
餘生平不肯讓人,遇不如意事,每易發怒。
昔小仲馬作《L'Etrangere》一劇,備吾演唱,既成,忽以劇名失之過激,有更改意。
餘聞而大怒,造其室,痛罵之,謂‘汝敢易去一字母者,吾必與汝決鬥!汝既搖筆為文,尚欲忘卻本心,為敷衍他人地耶?’時仲馬亦不肯退讓,二人揮拳抵幾,呶呶然出惡言互詈;争執達半日,各至力竭氣喘,不能更發一言而罷。
而劇名卒未改。
此下删去原文一百三十餘行,所記均起居瑣事。
馬丹恒自稱為小兒。
數年前,十月二十三日,為其六十七歲壽辰,渠謂賀者曰:“諸公可取果餌來,且可親我之吻。
我已往所過六十年,今已不算,隻從一歲重新算起。
諸公對此七歲之老小兒,理當啖以果餌而親其吻也。
”賀者見其風趣如此,果如所言。
馬丹之哲學思想,謂“無論何時何世,人類決不能各得其真正之适宜,因世間奇才異能之士,往往處于為人所用之低地位,而無絲毫之權力;其有權力以用之者,卒為全無才能之蠢物。
是才能與權力,永遠不能相遇,即永遠不能得其适宜。
質言之,凡有奇才異能者,都出其才能以為他人之奴隸,而換得區區一飽之代價。
此種現象,無論政體社會有何變更,非至世界消滅之日不止。
” 餘問馬丹對于戰争之意見,其答語曰:“戰争為吾畢生最恨之名詞,是為邪慝與恥辱與慘痛之混合物。
凡一切盜竅與罪惡,一入戰争時代,即可一概赦免,不複認為惡事,又從而提倡之,力行之,使為人類無上之光榮焉!” 餘問對人之道如何,馬丹曰:“人生苦短,即臻上壽,亦決不能與全世界之人類一一接觸。
故吾輩對人當分二種,其能與吾輩接觸之一小部分,即與吾輩生直接之愛惡關系者,吾輩可自審其愛惡之合于正義與否,而以相當之道待之。
易言之,吾輩之生命,大半當消長于此等人之中也。
其與吾輩不相接觸之一大部分,無論善惡苦樂,均是路人,對待之法,隻須牢記‘恕而不忘’一語,多愛少恨而已。
” 馬丹曰:“餘生平有一不肯抛棄希望不肯失卻膽量之信念,無論何等難事,餘必與對面為敵;無論何等重任,餘必竭力擔承之。
” 餘有一友,嘗問馬丹“人生最重要者是何事物?”其答語為“是工作與愛。
能愛人,能愛生命,能愛工作,則君可永遠不老。
吾愛人,吾乃為人所愛。
吾工作無已時,故吾年七十有一而猶為少年。
” 六月三日,江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