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角集
關燈
小
中
大
越三皇,合二儀而齊兩曜。
倒載幹戈賦(以【聖功克彰,兵器斯戢為】韻) 欲廓文徳,先韬武功。
倒幹戈而是載,鑄劍戟以欣同。
千裡還師,回刃于戎車之上;一朝偃伯,垂仁于王道之中。
皇上以,心宅八纮,威加四極。
有罪必伐,無征不克。
旌旗西向,競納欵于中原,鼙鼓東臨,鹹獻俘于上國。
然後,轸宸慮,恻皇情。
萬姓苟宜于子視,三邊可竢其塵清。
由是,罷師旅,休甲兵。
幹橹勢傾,壓雙輪而委積,戈鋋色寝,滿十乘以縱橫。
葢以,戰乃危事,兵惟兇器,欲令永脫于禍機,必使先離乎死地。
所以,前鐏俄覩,回轅繼至。
虞舜舞而曾用比此甯同魯陽揮以負來于斯則異。
既不授其豹畧,乃長苞于虎皮。
諒櫜弓而若此,讵返斾以如斯。
征彼禮經,折軸苟聞于山立;考諸易象,盈車徒見其離為。
豈慮自焚,誠同載戢。
五兵從此以皆弭,七徳于焉而複立。
遂使頑兇之子,無日可尋;更憐忠烈之臣,徒雲能執。
故得,殺氣潛息,嘉猷孔彰。
以此懷柔而何人不至,以此亭育而何俗不康。
罷刃銷金,道無慚于齊帝;放牛歸馬,徳甯愧于周王。
大矣哉,因覩仁天,用藏兵柄。
得東征西怨之體,見師出凱旋之盛。
小臣伏覩乎櫜鞬,敢不歌揚于明聖。
握金鏡賦(以【聖人執持,照臨寰宇】為韻) 至明者,莫尚乎金鏡,可類者,莫先于聖心。
既施之于日用,如握此以君臨。
有象必昭,含萬靈于睿聖,無幽不燭,若百錬于宸襟。
稽夫,禀氣于無形,成功于至妙。
苟取喻于在掌,讵有疲于屢照。
外發皇明,中凝徳耀。
克符磨瑩之體,允葉提攜之要。
故能,洞達千裡,髙臨兆人。
尋玄而光彩盈手,考理而貞明在身。
凡跂行喙息之微,形容無隐;信率土普天之士,肝膽俱陳。
莫不,深貯乾坤,大極區宇。
誠非出匣以斯舉,讵謂臨台而下取。
潔澈在心,深沉似古。
笑飛鵲以将繞,鄙芳菱而欲吐。
懿夫,皎皎斯在,兢兢自持。
異樞衡之是秉,見藻鑒之無私。
所以,辨愚智,洞華夷。
豈惟分大小,别妍媸,塵垢不染,英明在茲,魑魅于焉而逺矣,奸邪無所以藏之。
是知,懸魏宮者難侔,挂秦台者莫及。
讵端拱而見舍,諒臨朝而盡執。
孕玉燭以光動,冩珠庭而影入。
葢以,持察羣品,非窺聖顔。
逈出聲身之表,如存指掌之間。
事異軒皇,得玄珠于物外;功逾羲叔,禦白日于人寰。
宜乎,永保清平,長稱明聖。
當宣室以潔朗,逗皇圖而輝映。
臣知:六五帝而四三皇,實由握乎斯鏡 黃锺宮為律本賦(以【究極中和,是為天綂】為韻) 玉律奚始,黃锺實先。
潛應仲冬之候,仍居大呂之前。
聲既還宮,初(阙)八音七政;數從推厯,終由兩地三天。
當其,黃帝命官,太師授職。
參六呂以疊用,本一陽而立則。
八風自此以條暢,萬物于焉而動植。
權衡有凖,知累黍之無差;寒暑相生,諒循環而不極。
是知,召呂者律,為君者宮。
既從無而入有可原始而要終聲雖發外,氣本從中。
或煦或吹,根初九爻而立紀日來月徃,首十二管以成功。
懿夫,肇啟乾坤,潛分節候。
見厯數以無紊,顧萌芽而欲秀。
革彼應鐘,先乎太簇。
克諧韶濩,唯子野以能知;自得原均,匪伶倫而莫究。
故得,洪■溥暢,上下無頗。
騰葭灰而漸散,映缇幕以方多。
初感于人,複京房之氣性;終昏于地,成燕谷之陽和。
俾玉燭以調勻,與璇玑而錯綜。
于以宣于四序于以貞乎三統自然功歸,不宰理葉。
無為,葢陰陽之變化,信氣序之推移。
雄鳯鳴而雌相應,盡皆類此;商為呂而征為律。
未足方斯。
為律之本兮既如彼,為天之統兮又如此。
明庭恊律,甯俟于李延年;皇(阙)聲為,豈慚于夏後氏。
既而,榮發枯槁,春流遐迩。
願一變于寒枝,獲生成兮若是。
松柏有心賦 彼木雖衆,何心可持。
唯松柏其生矣,禀堅貞而有之。
所以,固節千歲,凝芳四時。
積翠森踈,見冐雪停霜之性;攅空蕭瑟,無改柯易葉之期。
懿夫,外聳青蒼,内标孤直。
或盤根于幽磵之畔,或挺資于髙山之側。
同符蘭桂,何慚荊棘。
葉殊而可謂不同,節厚而盡雲難測。
相連夾路,在成城而稍侔;未可為薪,比灰死而莫得。
嫓匪石而枝勁,葉懸旌而影揺。
苟無懼于早落,亦何憂于後凋。
聳幹山巅,且甚長于衆植;成行陵上,終不亂于驚飙。
矧乎,萬樹含秋,千林向晚。
方見夫,鶴栖之所彌茂,麝食之餘不損。
天台溪畔,若有意于垂陰,太華峰前,豈無情于固本。
既立端操,甯驚大寒。
似葢而秦封翠斂,如愁而殷社煙攅。
勢逈蒿萊,競髙标于塵外;時當揺落,争秀出于林端。
豈無井上之桐,亦有園中之栁。
于春色以自得,在歲寒而則否。
曾未若,方寸斯抱,層空可淩。
藿雖傾而莫比,蓬非直而何稱。
至如,嚴氣方勁,翠色猶增,亦何異。
君子仗誠,處難危而愈厲;志人髙道,當颠沛以彌弘。
是知,斯木惟良,因心所貴。
固各結其修幹,共青蒼于四氣。
然則,喻體于人,欲舍此而何謂。
跬歩千裡賦(以【審乎緻逺,行之在人】為韻) 彼道雖逺,惟人可行。
積一時之跬歩,臻千裡之遙程。
亦如,塵至微而積成山嶽,川不息而流作滄瀛。
是則,大自小成,遐因迩至。
理苟均于積集,義必資乎馴緻。
莫不,究其攸徃,明其所自。
不因歩武之間,那及同舟之地。
終尋髙躅,必可繼于飛鴻;不識前蹤,安得齊于赤骥。
是則,欲追迢逓,無或踟蹰。
始謂,與其進也,不亦逺乎。
玉趾勤遷,諒金城之可越;芳塵(阙),漸水之難逾。
矧夫,髙以下為着,顯以微為本。
既曵踵以将至,葢執心而忘返。
行行莫止,甯辭明月之程;去去不停,豈憚黃雲之逺。
但勉行之,終能及之。
苟循途而坦坦,盍履道以孜孜。
如肯裂裳,自等聚糧之義;豈勞由徑,當齊命駕之期。
得非務進,彌專遄征。
有禀念踽踽以,無怠故儦儦而。
茲甚,自勤跋渉,邯鄲之學全殊;不暇因循,燕宋之遙可審。
然而,志勿休者,雖難必易。
行不止者,雖逺必臻。
亦猶,積水為瑩冰之始,層台實累土之因。
大道能遵,終及奔馳之子;中途傥廢,誠慚跛躄之人。
别有,局蹐負來,躊躇斯在;将欲,跋迹霄漢,超蹤寰海。
或能開道路,解絷維,則千裡之途可待。
牛羊勿踐行葦賦(以【皇化所加,德同周道】為韻) 育物恩廣,垂衣道豊。
流徳澤于行葦,示仁心于牧僮。
且曰:驅爾牛羊,勿近萋萋之道,恐其蹄角,踐傷泥泥之叢。
斯乃,國家攸用,華夷所同。
俾遂生榮之性,仍敦忠厚之風。
是以,發自睿情,指乎幽渚。
伊方苞方體之地,匪或寝或訛之所。
未逢至化,其生有類于蒿萊;今被仁風,所貴不殊于稷黍。
懿夫,拂水沙際,揺煙路旁。
安可,縱三犧而蹂躏,放千足以跳踉。
莫不欽聖,敎感吾皇。
戒彼畜之奔逸,免斯條之折傷。
由是,緑野分驅,蒼葭共保。
但局桃林之坂,自龁金華之草。
春風澤畔,如生遂字之心;落日山邊,盡認下來之道。
況乎,挺本方茂,為航可嘉。
霏靡而争芳荇葉,參差而競秀蘭芽。
若使,大武斯履,柔毛所加,則,八月洲前,無複凝霜之葉;三秋江上,難逢似雪之花。
是以,鹹仰嘉猷,式遵玄徳。
牧者既以承其敎,虞人得以修其職。
故能,隔瑩蹄于平野,莫徃莫來;限墳首于荒郊,自南自北。
然後,澤靡不洽,恩無不周。
國有殷充之實,家無罄匮之憂。
網不入于洿池,斯言莫偶;斧以時于山薮。
厥義難侔。
偉夫,至理彌彰,前經可駕。
逺符大雅之什,允恊文王之化。
因知皇王之敎,所憂不唯禾稼。
多稼如雲賦(以【徧野連山,如雲委積】為韻) 暇日閑望,秋田逺分。
彼盈疇之多稼,乃極目以如雲。
墾隴畝以青連,乍疑散漫;疊菑畬而綠合,長帶氤氲。
豈不以,膏澤調勻,熏風順适。
緻南畝之豊稔,若西郊之重積。
芒既抽而散紫,花已飛而帶白。
幾多嘉穗,髙低稍類于垂天;無限芳田,逺近有同于抱石。
傍觀夫,曼衍平川,綿延大田。
接層阜而如從岫出,極低空而若與天連。
農夫既惬于望歲,野老鹹欣其有年。
滿原隰以蒼蒼,遙迷曉霧;被溝塍而彧彧,常混晴煙。
有地皆勻,無川不徧。
何秋成之色可羨,疑暮斂之容斯見。
似能扶日,帝堯之日上臨;如欲随風,後稷之風傍扇。
故得,村落心泰,田家景閑。
競秀發于郊垧之外,同垂陰于疆理之間。
生因桀溺之耕,甯由觸石;起自樊遲之學。
豈肯思山。
匝髙下以鮮若,羃東西而波委;苟含颕以斯在,諒無心而若此。
不稂不莠,同玉葉以紛敷;彌阜彌岡,異竒峰之逦迤。
是知,黍翼翼以相雜,麥芄芄而不如。
誠非揠苖之後,猶疑荷锸之初。
若昧躬親,奚百畝以斯盛;将其刈獲,獲千箱而有餘。
且,君之寳以榖而為,人之寳唯食是假。
觀稼盛于五地,若雲凝乎四野。
若不屬此,以歌謡,終慮取嗤于樵者。
馬惜錦障泥賦(以【因立路傍,愁濡美飾】為韻) 王武子所馭之駒,障泥特殊。
念美錦以斯裂,對深泉而不逾。
拂玉镫以雙垂,常憐煥爛;突金羁而屢顧,豈忍沾濡。
始夫,駿骨是求,竒蹤斯得。
将以鞗革之盛,遂備幹連之餙。
莫不,價重千金,絲分五色。
初傾豪貴矜誇之意,則多;誰謂骅骝顧惜之心,亦極。
觀其,萋菲熒煌,霞舒翼張。
隠映桃花之色,鮮明紫貝之章。
況乎,還鄉,曾衣照地,出光得不。
春苑閑逰,愁露濕于花下;長衢載驟,恐塵侵于道傍。
若夫,噴玉栁堤,揚镳蘭路。
通歩障以齊美,映流蘓而掩嫮。
瞻前顧後,雖無還淖之虞,時止時行,似有漸車之懼。
一旦,滉漾将渉,權竒少留。
誠淺深之未測,眄侍從以如愁。
頻頓紅纓,雖造父而甯知所以。
潛憂緑地,縱孫陽而莫究其由。
武子于是,探彼揉心,察其深旨。
善知騕褭之欲,必為蒲桃之美;令左右以解之,果騰骧而濟矣。
然,複被其身,傍迷繡輪。
夾汗溝而绮麗,排馽尾以花新。
向若輕華,煥渡奫淪。
則,王氏枥中,空有代勞之用;晉朝書上,全無稱徳之因。
懿夫,特禀超竒,非由服習。
苟嘶風之性斯惠,豈戀主之名空立。
若論被滋侈,則錦障非所急。
盛徳日新賦(以【修乃無已,堯舜何逺】為韻) 皇徳彌盛,宸心未休。
雖昭昭而光啟;猶日日以勤修。
常懐姑務之情,漸弘帝道;轉見增光之美,益闡王猷。
豈非,潛契無為,思齊不宰。
誠蕩蕩之可及,故汲汲而罔怠。
所以,宅八極,家四海。
實憲文之道長,信鍳武之功倍。
惕如禦朽化行,克恊于明哉;憂若納隍令出,必資乎慎乃。
是故,将緻丕洽,克勤誕敷。
亭育旁覃于九有,英明上合于三無。
每俨形容,建前王之标表;未嘗晷刻,廢哲後之規模。
懐徳兮如斯,好生兮何已。
承昌運兮鹹稱鼎盛,在聖躬兮甯惟玉比。
旋立後圖,亟更前軌。
葢垂法于列辟,非取規于君子。
由是,祚既超漢,仁惟纂堯。
式孚已及于千品,克■〈樊,心代大〉非由乎一朝。
振三代之風,鹹知允葉;紹百王之業,是謂光昭。
自可國肥,讵徒身潤。
焦思無慚于夏禹,膻行逺符于虞舜。
遂使,卿雲瑞露,皆感之以呈祥;鑿齒雕題,具懐之而納赆。
況乎,混文軌,倒幹戈,惟馨之義斯在,既飽之人若何。
播以樂章,八音而盡善盡美;導乎邦政,萬物而無偏無頗。
大矣哉,垂拱端居,風行草偃。
全臻敎化之要,漸積邦家之本。
臣知:合天地而日又新,豈緻君之雲逺。
倒載幹戈賦(以【聖功克彰,兵器斯戢為】韻) 欲廓文徳,先韬武功。
倒幹戈而是載,鑄劍戟以欣同。
千裡還師,回刃于戎車之上;一朝偃伯,垂仁于王道之中。
皇上以,心宅八纮,威加四極。
有罪必伐,無征不克。
旌旗西向,競納欵于中原,鼙鼓東臨,鹹獻俘于上國。
然後,轸宸慮,恻皇情。
萬姓苟宜于子視,三邊可竢其塵清。
由是,罷師旅,休甲兵。
幹橹勢傾,壓雙輪而委積,戈鋋色寝,滿十乘以縱橫。
葢以,戰乃危事,兵惟兇器,欲令永脫于禍機,必使先離乎死地。
所以,前鐏俄覩,回轅繼至。
虞舜舞而曾用比此甯同魯陽揮以負來于斯則異。
既不授其豹畧,乃長苞于虎皮。
諒櫜弓而若此,讵返斾以如斯。
征彼禮經,折軸苟聞于山立;考諸易象,盈車徒見其離為。
豈慮自焚,誠同載戢。
五兵從此以皆弭,七徳于焉而複立。
遂使頑兇之子,無日可尋;更憐忠烈之臣,徒雲能執。
故得,殺氣潛息,嘉猷孔彰。
以此懷柔而何人不至,以此亭育而何俗不康。
罷刃銷金,道無慚于齊帝;放牛歸馬,徳甯愧于周王。
大矣哉,因覩仁天,用藏兵柄。
得東征西怨之體,見師出凱旋之盛。
小臣伏覩乎櫜鞬,敢不歌揚于明聖。
握金鏡賦(以【聖人執持,照臨寰宇】為韻) 至明者,莫尚乎金鏡,可類者,莫先于聖心。
既施之于日用,如握此以君臨。
有象必昭,含萬靈于睿聖,無幽不燭,若百錬于宸襟。
稽夫,禀氣于無形,成功于至妙。
苟取喻于在掌,讵有疲于屢照。
外發皇明,中凝徳耀。
克符磨瑩之體,允葉提攜之要。
故能,洞達千裡,髙臨兆人。
尋玄而光彩盈手,考理而貞明在身。
凡跂行喙息之微,形容無隐;信率土普天之士,肝膽俱陳。
莫不,深貯乾坤,大極區宇。
誠非出匣以斯舉,讵謂臨台而下取。
潔澈在心,深沉似古。
笑飛鵲以将繞,鄙芳菱而欲吐。
懿夫,皎皎斯在,兢兢自持。
異樞衡之是秉,見藻鑒之無私。
所以,辨愚智,洞華夷。
豈惟分大小,别妍媸,塵垢不染,英明在茲,魑魅于焉而逺矣,奸邪無所以藏之。
是知,懸魏宮者難侔,挂秦台者莫及。
讵端拱而見舍,諒臨朝而盡執。
孕玉燭以光動,冩珠庭而影入。
葢以,持察羣品,非窺聖顔。
逈出聲身之表,如存指掌之間。
事異軒皇,得玄珠于物外;功逾羲叔,禦白日于人寰。
宜乎,永保清平,長稱明聖。
當宣室以潔朗,逗皇圖而輝映。
臣知:六五帝而四三皇,實由握乎斯鏡 黃锺宮為律本賦(以【究極中和,是為天綂】為韻) 玉律奚始,黃锺實先。
潛應仲冬之候,仍居大呂之前。
聲既還宮,初(阙)八音七政;數從推厯,終由兩地三天。
當其,黃帝命官,太師授職。
參六呂以疊用,本一陽而立則。
八風自此以條暢,萬物于焉而動植。
權衡有凖,知累黍之無差;寒暑相生,諒循環而不極。
是知,召呂者律,為君者宮。
既從無而入有可原始而要終聲雖發外,氣本從中。
或煦或吹,根初九爻而立紀日來月徃,首十二管以成功。
懿夫,肇啟乾坤,潛分節候。
見厯數以無紊,顧萌芽而欲秀。
革彼應鐘,先乎太簇。
克諧韶濩,唯子野以能知;自得原均,匪伶倫而莫究。
故得,洪■溥暢,上下無頗。
騰葭灰而漸散,映缇幕以方多。
初感于人,複京房之氣性;終昏于地,成燕谷之陽和。
俾玉燭以調勻,與璇玑而錯綜。
于以宣于四序于以貞乎三統自然功歸,不宰理葉。
無為,葢陰陽之變化,信氣序之推移。
雄鳯鳴而雌相應,盡皆類此;商為呂而征為律。
未足方斯。
為律之本兮既如彼,為天之統兮又如此。
明庭恊律,甯俟于李延年;皇(阙)聲為,豈慚于夏後氏。
既而,榮發枯槁,春流遐迩。
願一變于寒枝,獲生成兮若是。
松柏有心賦 彼木雖衆,何心可持。
唯松柏其生矣,禀堅貞而有之。
所以,固節千歲,凝芳四時。
積翠森踈,見冐雪停霜之性;攅空蕭瑟,無改柯易葉之期。
懿夫,外聳青蒼,内标孤直。
或盤根于幽磵之畔,或挺資于髙山之側。
同符蘭桂,何慚荊棘。
葉殊而可謂不同,節厚而盡雲難測。
相連夾路,在成城而稍侔;未可為薪,比灰死而莫得。
嫓匪石而枝勁,葉懸旌而影揺。
苟無懼于早落,亦何憂于後凋。
聳幹山巅,且甚長于衆植;成行陵上,終不亂于驚飙。
矧乎,萬樹含秋,千林向晚。
方見夫,鶴栖之所彌茂,麝食之餘不損。
天台溪畔,若有意于垂陰,太華峰前,豈無情于固本。
既立端操,甯驚大寒。
似葢而秦封翠斂,如愁而殷社煙攅。
勢逈蒿萊,競髙标于塵外;時當揺落,争秀出于林端。
豈無井上之桐,亦有園中之栁。
于春色以自得,在歲寒而則否。
曾未若,方寸斯抱,層空可淩。
藿雖傾而莫比,蓬非直而何稱。
至如,嚴氣方勁,翠色猶增,亦何異。
君子仗誠,處難危而愈厲;志人髙道,當颠沛以彌弘。
是知,斯木惟良,因心所貴。
固各結其修幹,共青蒼于四氣。
然則,喻體于人,欲舍此而何謂。
跬歩千裡賦(以【審乎緻逺,行之在人】為韻) 彼道雖逺,惟人可行。
積一時之跬歩,臻千裡之遙程。
亦如,塵至微而積成山嶽,川不息而流作滄瀛。
是則,大自小成,遐因迩至。
理苟均于積集,義必資乎馴緻。
莫不,究其攸徃,明其所自。
不因歩武之間,那及同舟之地。
終尋髙躅,必可繼于飛鴻;不識前蹤,安得齊于赤骥。
是則,欲追迢逓,無或踟蹰。
始謂,與其進也,不亦逺乎。
玉趾勤遷,諒金城之可越;芳塵(阙),漸水之難逾。
矧夫,髙以下為着,顯以微為本。
既曵踵以将至,葢執心而忘返。
行行莫止,甯辭明月之程;去去不停,豈憚黃雲之逺。
但勉行之,終能及之。
苟循途而坦坦,盍履道以孜孜。
如肯裂裳,自等聚糧之義;豈勞由徑,當齊命駕之期。
得非務進,彌專遄征。
有禀念踽踽以,無怠故儦儦而。
茲甚,自勤跋渉,邯鄲之學全殊;不暇因循,燕宋之遙可審。
然而,志勿休者,雖難必易。
行不止者,雖逺必臻。
亦猶,積水為瑩冰之始,層台實累土之因。
大道能遵,終及奔馳之子;中途傥廢,誠慚跛躄之人。
别有,局蹐負來,躊躇斯在;将欲,跋迹霄漢,超蹤寰海。
或能開道路,解絷維,則千裡之途可待。
牛羊勿踐行葦賦(以【皇化所加,德同周道】為韻) 育物恩廣,垂衣道豊。
流徳澤于行葦,示仁心于牧僮。
且曰:驅爾牛羊,勿近萋萋之道,恐其蹄角,踐傷泥泥之叢。
斯乃,國家攸用,華夷所同。
俾遂生榮之性,仍敦忠厚之風。
是以,發自睿情,指乎幽渚。
伊方苞方體之地,匪或寝或訛之所。
未逢至化,其生有類于蒿萊;今被仁風,所貴不殊于稷黍。
懿夫,拂水沙際,揺煙路旁。
安可,縱三犧而蹂躏,放千足以跳踉。
莫不欽聖,敎感吾皇。
戒彼畜之奔逸,免斯條之折傷。
由是,緑野分驅,蒼葭共保。
但局桃林之坂,自龁金華之草。
春風澤畔,如生遂字之心;落日山邊,盡認下來之道。
況乎,挺本方茂,為航可嘉。
霏靡而争芳荇葉,參差而競秀蘭芽。
若使,大武斯履,柔毛所加,則,八月洲前,無複凝霜之葉;三秋江上,難逢似雪之花。
是以,鹹仰嘉猷,式遵玄徳。
牧者既以承其敎,虞人得以修其職。
故能,隔瑩蹄于平野,莫徃莫來;限墳首于荒郊,自南自北。
然後,澤靡不洽,恩無不周。
國有殷充之實,家無罄匮之憂。
網不入于洿池,斯言莫偶;斧以時于山薮。
厥義難侔。
偉夫,至理彌彰,前經可駕。
逺符大雅之什,允恊文王之化。
因知皇王之敎,所憂不唯禾稼。
多稼如雲賦(以【徧野連山,如雲委積】為韻) 暇日閑望,秋田逺分。
彼盈疇之多稼,乃極目以如雲。
墾隴畝以青連,乍疑散漫;疊菑畬而綠合,長帶氤氲。
豈不以,膏澤調勻,熏風順适。
緻南畝之豊稔,若西郊之重積。
芒既抽而散紫,花已飛而帶白。
幾多嘉穗,髙低稍類于垂天;無限芳田,逺近有同于抱石。
傍觀夫,曼衍平川,綿延大田。
接層阜而如從岫出,極低空而若與天連。
農夫既惬于望歲,野老鹹欣其有年。
滿原隰以蒼蒼,遙迷曉霧;被溝塍而彧彧,常混晴煙。
有地皆勻,無川不徧。
何秋成之色可羨,疑暮斂之容斯見。
似能扶日,帝堯之日上臨;如欲随風,後稷之風傍扇。
故得,村落心泰,田家景閑。
競秀發于郊垧之外,同垂陰于疆理之間。
生因桀溺之耕,甯由觸石;起自樊遲之學。
豈肯思山。
匝髙下以鮮若,羃東西而波委;苟含颕以斯在,諒無心而若此。
不稂不莠,同玉葉以紛敷;彌阜彌岡,異竒峰之逦迤。
是知,黍翼翼以相雜,麥芄芄而不如。
誠非揠苖之後,猶疑荷锸之初。
若昧躬親,奚百畝以斯盛;将其刈獲,獲千箱而有餘。
且,君之寳以榖而為,人之寳唯食是假。
觀稼盛于五地,若雲凝乎四野。
若不屬此,以歌謡,終慮取嗤于樵者。
馬惜錦障泥賦(以【因立路傍,愁濡美飾】為韻) 王武子所馭之駒,障泥特殊。
念美錦以斯裂,對深泉而不逾。
拂玉镫以雙垂,常憐煥爛;突金羁而屢顧,豈忍沾濡。
始夫,駿骨是求,竒蹤斯得。
将以鞗革之盛,遂備幹連之餙。
莫不,價重千金,絲分五色。
初傾豪貴矜誇之意,則多;誰謂骅骝顧惜之心,亦極。
觀其,萋菲熒煌,霞舒翼張。
隠映桃花之色,鮮明紫貝之章。
況乎,還鄉,曾衣照地,出光得不。
春苑閑逰,愁露濕于花下;長衢載驟,恐塵侵于道傍。
若夫,噴玉栁堤,揚镳蘭路。
通歩障以齊美,映流蘓而掩嫮。
瞻前顧後,雖無還淖之虞,時止時行,似有漸車之懼。
一旦,滉漾将渉,權竒少留。
誠淺深之未測,眄侍從以如愁。
頻頓紅纓,雖造父而甯知所以。
潛憂緑地,縱孫陽而莫究其由。
武子于是,探彼揉心,察其深旨。
善知騕褭之欲,必為蒲桃之美;令左右以解之,果騰骧而濟矣。
然,複被其身,傍迷繡輪。
夾汗溝而绮麗,排馽尾以花新。
向若輕華,煥渡奫淪。
則,王氏枥中,空有代勞之用;晉朝書上,全無稱徳之因。
懿夫,特禀超竒,非由服習。
苟嘶風之性斯惠,豈戀主之名空立。
若論被滋侈,則錦障非所急。
盛徳日新賦(以【修乃無已,堯舜何逺】為韻) 皇徳彌盛,宸心未休。
雖昭昭而光啟;猶日日以勤修。
常懐姑務之情,漸弘帝道;轉見增光之美,益闡王猷。
豈非,潛契無為,思齊不宰。
誠蕩蕩之可及,故汲汲而罔怠。
所以,宅八極,家四海。
實憲文之道長,信鍳武之功倍。
惕如禦朽化行,克恊于明哉;憂若納隍令出,必資乎慎乃。
是故,将緻丕洽,克勤誕敷。
亭育旁覃于九有,英明上合于三無。
每俨形容,建前王之标表;未嘗晷刻,廢哲後之規模。
懐徳兮如斯,好生兮何已。
承昌運兮鹹稱鼎盛,在聖躬兮甯惟玉比。
旋立後圖,亟更前軌。
葢垂法于列辟,非取規于君子。
由是,祚既超漢,仁惟纂堯。
式孚已及于千品,克■〈樊,心代大〉非由乎一朝。
振三代之風,鹹知允葉;紹百王之業,是謂光昭。
自可國肥,讵徒身潤。
焦思無慚于夏禹,膻行逺符于虞舜。
遂使,卿雲瑞露,皆感之以呈祥;鑿齒雕題,具懐之而納赆。
況乎,混文軌,倒幹戈,惟馨之義斯在,既飽之人若何。
播以樂章,八音而盡善盡美;導乎邦政,萬物而無偏無頗。
大矣哉,垂拱端居,風行草偃。
全臻敎化之要,漸積邦家之本。
臣知:合天地而日又新,豈緻君之雲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