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角集
關燈
小
中
大
。
吞刀吐火賦(以【方士有如此之術焉】為韻) 竒幻誰傳,伊人得焉。
吞刀之術斯妙,吐火之能又玄。
咽郄鋒铓,不患乎洞胸達腋;噓成赩赫,俄驚其飛熖浮煙。
原夫自天竺來,時當西京暇日。
逞不測之神變,有非常之妙術。
初呈握内,豈吹毛之銳難含;複指胸中,雖爍石之威可出。
于是,叱咤神厲,唅呀氣資。
旁駕肩而孰不觀也,忽攘臂而人皆異之。
俄而,精鋼裛腹,烮焔交頥。
罔有剖心之患,曾無爛額之期。
疑影滅以光沈霜鋒盡處,烱霞舒而血噴朱焰生時。
素刅兮倐去于手,紅光兮遽騰其口。
始蔑爾以虹藏,竟■〈火霍〉然以電走。
隐乎語笑,回看而鞸琫皆空,出若咽喉,旁取而榆檀何有。
莫不刻意斯効,焦心已舒想;剛膓之砺乃驚,燥吻以焚如。
胡為引鏡之形,稍能咀嚼;安得燎原之色,發自吹噓。
亦足以,道冠幻人,功傾術士。
食針既可以增愧,噀酒亦宜乎讓美。
且夫,神仙兮不常,變化兮多方。
或潄水而霧合,或吐飯而蜂翔。
曾未若,彼用解牛,我則虛喉而挫銳;彼皆鑚燧,我則鼓舌以生光。
然而,眩惑如斯,雲為徒爾。
雖誇外國之獻,本匪王庭之伎。
吾謂:吞詞鋒者可尚,吐智燭者為是。
所以安處先生,終去彼而取此。
手署三劍賜名臣賦(以【特書嘉号,用奬賢能】為韻) 漢章帝,以錫赉情重,君臣道全。
示署劍推恩之禮,表經邦佐命之賢,雖彼百官分恩光之渙汗,唯茲三者觀禦墨以昭宣。
是知器挺臣,功名由天錫。
非霜刃,無以表汝之庸勲;非幹文,無以重予之慶賞。
所以,昭沖和,勸忠谠。
鲛函盡啟,決雲之狀盈眸;彩筆初題,垂露之文在掌。
豈不以,良佐斯得,深謀可嘉。
或染翰而紀其敦樸,或揮毫而志以文華。
彼錫彤玈,我乃頒其秋水;彼銘鐘鼎,我乃镂以蓮花。
一則,薛燭未逢,風胡不識。
提攜可助于雄勇,佩服必資其挺特。
能使臣阙慚價,豪曹失色。
乃署龍泉之名,以表韓棱之徳。
一則,龍藻日耀,霜風雪凝。
麾之而氛祲以歇,帶之則威儀可聆。
斯亦,刜鐘難嫓,斬馬奚稱。
乃署漢文之号,以旌郅壽之能。
一則,利可衛身,威能禁暴。
惬項伯以将舞,宜趙王之所好。
豈羨乎,五色竒形,千金美号。
乃署椎成之字,以彰陳寵之操。
故得,光生環佩,榮冠簪裾。
見魚水相逢之際,是雲龍契會之初。
數比夢刀,各獲君前之賜;功齊神筆,長吞天上之書。
洎,吾皇威被華夷,徳安岐雍。
鋒铓不自其手署,頒賜盡歸其公共。
葢以韓魏為铗兮宋為镡,異漢朝之所用。
端午日獻尚書為壽賦(以【誠以古書,資乎聖壽】為韻) 節乃端午,經惟尚書。
當炀帝窮奢之際,見蘓公為壽之初。
五日嘉辰,欲有禆于聖徳百篇奧義,敢将獻于皇居。
始夫,蕤賓既調,星火初正。
雖為祭屈之日,合有祝堯之敬。
鹹求玩好,兾竭盡于忠勤;競薦珍竒,願延長于睿聖。
唯公以,邦紀将紊,皇圖漸傾,欲諷江都之幸,亦由遼水之征。
由是,訪注于安國,求篇于伏生。
既逢采艾之時,合祈洪算;遂托獻芹之禮,庶逹微誠。
葢以,文盡雅言,事傳上古。
前王之喜怒足征,歴代之安危可覩。
然,以禮無爽,于君有補。
豈効辟兵之法,專用靈符;甯依續命之儀,隻陳彩縷。
既而,面對彤墀,虔而進之。
其為贽也,非鴈非羔非玉非帛;其為書也,非易非傳非禮非詩。
且曰:臣,有志匡主,無心狥時。
竊以百王之典,可為萬歲之資。
願陛下,察其旨,究所以。
豈不以,枕推虎魄之珍,裘有雉頭之美。
誠未若,典谟訓诰,閱斯而北阙常存;虞夏商周,鍳此而南山相似。
所以,鼓箧斯至,稱觞自殊。
藉手而則惟臣矣,服膺而其在君乎。
願因犬馬之誠,取為龜鏡;能使絲綸之筆,用作規模。
且,浴蘭獻物兮古豈無,捧酒祝厘兮今亦有。
誰能,将十三卷之雅诰,祝千萬年之洪壽。
向使其乙夜能觀,豈死乎賊臣之手。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以【春夕幸遊見天師術】為韻) 昔在,明皇帝召葉尊師。
當新歲月圓之夜,是上元燈設之時。
帝謂:京洛他處固難比也,師言:良夜今宵亦可觀之。
于是,請宸逰,憑妙術。
将越天宇,俄辭宣室。
扶鳯辇以雲舉,掲翠華而飊疾。
不假禦風之道,倐忽來虛;如因縮地之方,逡廵駐跸。
已覺夫,關隴途盡,河湟景新。
到合雜繁華之地,見骈阗逰看之人。
千條銀燭,十裡香塵。
紅樓逦迤以如晝,清夜熒煌而似春。
郡實武威,事同仙境。
彩揺金像之色,光奪玉蟾之影。
一逰一豫忽此地以微行,不識不知竟何人而望幸。
于時,有露沾草,無雲在天。
金鴨揚輝而光散,氷荷含耀以星連。
樂異棃園,徒笙歌之滿聽;人非别館,空羅绮以盈前。
既而,鬥轉玉繩,漏深銀箭。
周回未惬于睿旨,歴覧尚勞于宸眷。
莫不,混迹尊卑,和光貴賤。
亦由,鳯隐形于衆鳥,衆鳥莫知;龍匿影于羣魚,羣魚不見。
俄而,歸思潛轸,皇情不留。
彷佛而方離邊郡,斯須而已在神州。
稍異穆王至自瑤池之會,非同漢武來從百谷之逰。
一自,風滅蘭缸,雲迎羽客。
塵昏蕃塞之草,煙暝秦陵之柏。
空令,思唐徳之遺民,最悲涼于此夕。
江南春賦 麗日遲遲,江南春兮春已歸。
分中元之節候為下國之芳菲。
煙羃歴以堪悲六朝故地,景蔥茏而正媚二月晴晖。
誰謂:建業氣偏,勾吳地僻?年來而和煦先遍,寒少而萌芽易拆。
誠知:青律吹南北以無殊,争奈:洪流亘東西而是隔。
當使,蘭澤先暖,蘋洲早晴。
薄霧輕籠于锺阜,和風微扇于台城。
有地皆秀。
無枝不榮。
逺客堪迷——朱雀之航頭栁色,離人莫聽——烏衣之巷裡莺聲。
于時,衡嶽鴈過,吳宮燕至。
髙低兮梅嶺殘白,逦迤兮楓林列翠。
幾多嫩綠,猶開玉樹之庭;無限飄紅,競落金蓮之地。
别有,鷗嶼殘照,漁家晚煙。
潮浪渡口,蘆筍沙邊。
野葳蕤而繡合,山明媚以屏連。
蝶影争飛,昔日吳娃之徑;楊花亂撲,當年桃葉之船。
物盛一隅,芳連千裡。
鬪暄妍于兩岸,恨風霜于積水。
幕幕而雲低茂苑,謝客吟多;萋萋而草夾秦淮,王孫思起。
或有,惜嘉節,縱良逰。
蘭桡錦纜以盈水,舞袖歌聲而滿樓。
誰見其,暁色東臯,處處農人之苦;夕陽南陌,家家蠶婦之愁。
悲夫,艶逸無窮,歡娛有極。
齊東昏醉之而失位,陳後主迷之而喪國。
今日并為天下,春無江南兮江北。
神女不過灌壇賦(以【飄風疾雨,慮傷仁政】為韻) 有女維神,徘徊恨新。
既入文王之夢,方明尚父之仁。
君莅灌壇,自其來而有感妾歸西海,将欲過以無因。
豈非,受命上天,禀靈下土。
苟當鍳徳之職,誠是福謙之主。
然而,出則駕疾,風鞭暴雨。
雖娉婷淑态所行,皆正直之心,而倐閃陰徒在處,有晦冥之苦。
今則,望彼仁境,居惟太公。
于國而棟梁斯谕,于民而父母攸同。
谧爾封疆,無破塊之時雨;恬然草木,絶鳴條之暁風。
安得,暗恃威靈,長驅徒禦。
不惟流麥以斯恐,抑亦偃禾而是慮。
舊祠已别,固難返駕于今辰;直道須遵,豈可取途于他處。
是使,涙臉紅失,愁蛾翠銷。
駐霞車而色斂,停寳葢以香飄。
潛羨羿妻,明月先逾于清夜;卻慚巫女,輕雲已度于晴朝。
誰見其,回惑蕙心,踟蹰蘭質。
感敎化之均适,患奔驅之迅疾。
花顔慘澹,非嫌勝母之時;玉趾遲留,異惡朝歌之日。
王乃:愍彼彷徨,詢其感傷。
既非失佩于江上,亦非遺簮于路旁。
入夢之姿,經三日以方過;非熊之道,歴千秋而更張。
則知,執徳感幽者系乎真,操心詟物者由乎正。
苟在神而猶懼,豈于人而不敬。
若夫,蝗越境而虎渡河,未可與斯而論政。
樵夫笑士不談王道賦(以題為韻) 多辯名士,能文碩儒。
或有不談于王道,終知取笑于樵夫。
幸遭側席之時,盡皆沉黙;遂使執柯之子,因此胡盧。
當其,野絶遺賢,朝稱多士。
九土鹹歡乎富庶,四夷俱混于文軌。
盡合讃洪猷,歌至理而(似阕)。
懸河徤口,未聞衮衮之辭;擲地清才,不述便便之美。
有夫則野,其業唯樵。
或怡情于磵側,或放志于山椒。
乃曰:凡在吾侪,猶欣渥澤之汪濊;豈伊作者,長使歌聲之寂寥。
所以,向彼息肩,因茲掩口。
是山中舍箭之際,正洞裡觀棋之後。
尤堪撫掌,念牧豎以知無;聊用解顔,問樵人之信不。
況乎,徳邁三代,功超百王。
士非君則好爵奚取君非士則休聲不揚。
豈言泉之杜竭,抑辯囿之荒涼。
側耳聽時,嫌寂寂于都下;負薪歸處,輙怡怡于路傍。
葢以,沐浴昌期,優遊玄造。
俱為巻舌之輩,不及擊轅之老。
冁然未已殊主人之答賓,莞爾難持異下士之聞道。
豈謂乎,力伐摧柏,聲騰夕岚。
足令,墨客增愧,詞人有慚。
是知,運屬無偏,合着奚斯之頌;時當有截,須陳吉甫之談。
方今,君則唐虞,臣惟周召。
稱揚者皆馬周之辯,贊詠者盡雕龍之妙。
可以,流播千古,锵洋八徼。
若然則,樵采之徒欤,又何由而竊笑。
蟭螟巢蚊睫賦(以【天壤之間,大小殊禀】為韻) 萬物生兮巨細相懸,蚊之睫兮蟭螟在焉。
雖受氣以具體,亦成形而自天。
取以比方,事着茂先之賦,齊其大小,理符禦冦之篇。
眇矣麼蟲,生乎積壤。
名為造化之内,質類希夷之象。
離婁俯視,莫得見其形容;師曠俛聽,曾未聞乎聲響。
既而逰元,氣入無間。
就彼蚊而栖宛,止其睫以回環。
日徃月來,顧我而因依自得;晨趨暮見,覺伊而瞬息長閑。
由是,拂眦謀安,沿眶可頼。
喜榮乎噆膚之際,懼覆于成雷之會。
仰觀厥首,謂如山嶽之崇;旁睨其肩,意似叢林之大。
逼螢火兮豈慮焚其,逢肸蠁兮何憚居之。
每保勁同于枝幹,讵知細甚于毫厘。
未能鵲起,安肯蟲疑。
常笑鹪鹩立彼葦苕之上,寕同玄燕集于危幕之時。
豈比夫,蠕動微生,蜎飛異禀,蠅附尾以非類,虱處頭而殊品。
言乎蚊也,則是睫而可知;向彼巢焉,乃斯形而因審。
想夫,影與塵混,身将道俱。
察其生而洪繊則别,論其分而物我何殊。
似菌朝生,不羨千春之壽;如蜩秋起,無慚六月之圖。
悲夫,謂無至道者多,信有茲蟲者少。
葢述齊物之域,未遂忘形之表。
若能効三月以齊心必見斯蟲而不小。
耀徳不觀兵賦(以【聖徳照臨,寰區清泰】為韻) 聲敎斯播,戎夷自平。
隻在推賢而耀徳,豈由命将以觀兵。
垂彼衣裳,示朝廷之有序;櫜其弓矢,俾海内以惟清。
皇帝以,眇屬前聞,遐觀列聖。
謂修文而可緻其肅穆,謂立武必傷乎性命。
将欲,來萬國之好,去百王之病。
鴻私玄澤,常昭天子之仁;豹畧龍韬,不受将軍之柄。
故得,地恊三無,風清八區。
混軌文于殊俗,銷劍戟于洪爐。
況其,徳乃車也,兵由火乎。
豈宜執以二三,臨于下土;安可封其十萬,擾彼邊隅。
所以,修之為勤,戢之不惑。
湯修而葛伯斯服,舜舞而有苖自格。
是知,失徳者,由乎縱五兵;偃兵者,在乎興七徳。
今則,朔野烽滅,遼陽戍閑。
堯心非樂乎丹浦,周馬已歸于華山。
使跂行啄息之微,鹹跻壽域;見執銳披堅之役,盡複人寰。
然後,澤溢區中,塵銷塞外。
四方忘覆載之力,百姓免殺傷之害。
雕題辮髪傾心而俱喜子來,率土普天鼓腹而悉歌時泰。
葢由,煦妪仁廣,含弘道深。
慕羲農之化洽,比湯武之君臨。
曉月彤庭,共覩乾坤之量;秋風榆塞,不聞金革之音。
斯乃,帝道潛融,宸襟洞照。
得允文允武之體,臻一張一弛之要。
可謂,超五帝而
吞刀吐火賦(以【方士有如此之術焉】為韻) 竒幻誰傳,伊人得焉。
吞刀之術斯妙,吐火之能又玄。
咽郄鋒铓,不患乎洞胸達腋;噓成赩赫,俄驚其飛熖浮煙。
原夫自天竺來,時當西京暇日。
逞不測之神變,有非常之妙術。
初呈握内,豈吹毛之銳難含;複指胸中,雖爍石之威可出。
于是,叱咤神厲,唅呀氣資。
旁駕肩而孰不觀也,忽攘臂而人皆異之。
俄而,精鋼裛腹,烮焔交頥。
罔有剖心之患,曾無爛額之期。
疑影滅以光沈霜鋒盡處,烱霞舒而血噴朱焰生時。
素刅兮倐去于手,紅光兮遽騰其口。
始蔑爾以虹藏,竟■〈火霍〉然以電走。
隐乎語笑,回看而鞸琫皆空,出若咽喉,旁取而榆檀何有。
莫不刻意斯効,焦心已舒想;剛膓之砺乃驚,燥吻以焚如。
胡為引鏡之形,稍能咀嚼;安得燎原之色,發自吹噓。
亦足以,道冠幻人,功傾術士。
食針既可以增愧,噀酒亦宜乎讓美。
且夫,神仙兮不常,變化兮多方。
或潄水而霧合,或吐飯而蜂翔。
曾未若,彼用解牛,我則虛喉而挫銳;彼皆鑚燧,我則鼓舌以生光。
然而,眩惑如斯,雲為徒爾。
雖誇外國之獻,本匪王庭之伎。
吾謂:吞詞鋒者可尚,吐智燭者為是。
所以安處先生,終去彼而取此。
手署三劍賜名臣賦(以【特書嘉号,用奬賢能】為韻) 漢章帝,以錫赉情重,君臣道全。
示署劍推恩之禮,表經邦佐命之賢,雖彼百官分恩光之渙汗,唯茲三者觀禦墨以昭宣。
是知器挺臣,功名由天錫。
非霜刃,無以表汝之庸勲;非幹文,無以重予之慶賞。
所以,昭沖和,勸忠谠。
鲛函盡啟,決雲之狀盈眸;彩筆初題,垂露之文在掌。
豈不以,良佐斯得,深謀可嘉。
或染翰而紀其敦樸,或揮毫而志以文華。
彼錫彤玈,我乃頒其秋水;彼銘鐘鼎,我乃镂以蓮花。
一則,薛燭未逢,風胡不識。
提攜可助于雄勇,佩服必資其挺特。
能使臣阙慚價,豪曹失色。
乃署龍泉之名,以表韓棱之徳。
一則,龍藻日耀,霜風雪凝。
麾之而氛祲以歇,帶之則威儀可聆。
斯亦,刜鐘難嫓,斬馬奚稱。
乃署漢文之号,以旌郅壽之能。
一則,利可衛身,威能禁暴。
惬項伯以将舞,宜趙王之所好。
豈羨乎,五色竒形,千金美号。
乃署椎成之字,以彰陳寵之操。
故得,光生環佩,榮冠簪裾。
見魚水相逢之際,是雲龍契會之初。
數比夢刀,各獲君前之賜;功齊神筆,長吞天上之書。
洎,吾皇威被華夷,徳安岐雍。
鋒铓不自其手署,頒賜盡歸其公共。
葢以韓魏為铗兮宋為镡,異漢朝之所用。
端午日獻尚書為壽賦(以【誠以古書,資乎聖壽】為韻) 節乃端午,經惟尚書。
當炀帝窮奢之際,見蘓公為壽之初。
五日嘉辰,欲有禆于聖徳百篇奧義,敢将獻于皇居。
始夫,蕤賓既調,星火初正。
雖為祭屈之日,合有祝堯之敬。
鹹求玩好,兾竭盡于忠勤;競薦珍竒,願延長于睿聖。
唯公以,邦紀将紊,皇圖漸傾,欲諷江都之幸,亦由遼水之征。
由是,訪注于安國,求篇于伏生。
既逢采艾之時,合祈洪算;遂托獻芹之禮,庶逹微誠。
葢以,文盡雅言,事傳上古。
前王之喜怒足征,歴代之安危可覩。
然,以禮無爽,于君有補。
豈効辟兵之法,專用靈符;甯依續命之儀,隻陳彩縷。
既而,面對彤墀,虔而進之。
其為贽也,非鴈非羔非玉非帛;其為書也,非易非傳非禮非詩。
且曰:臣,有志匡主,無心狥時。
竊以百王之典,可為萬歲之資。
願陛下,察其旨,究所以。
豈不以,枕推虎魄之珍,裘有雉頭之美。
誠未若,典谟訓诰,閱斯而北阙常存;虞夏商周,鍳此而南山相似。
所以,鼓箧斯至,稱觞自殊。
藉手而則惟臣矣,服膺而其在君乎。
願因犬馬之誠,取為龜鏡;能使絲綸之筆,用作規模。
且,浴蘭獻物兮古豈無,捧酒祝厘兮今亦有。
誰能,将十三卷之雅诰,祝千萬年之洪壽。
向使其乙夜能觀,豈死乎賊臣之手。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以【春夕幸遊見天師術】為韻) 昔在,明皇帝召葉尊師。
當新歲月圓之夜,是上元燈設之時。
帝謂:京洛他處固難比也,師言:良夜今宵亦可觀之。
于是,請宸逰,憑妙術。
将越天宇,俄辭宣室。
扶鳯辇以雲舉,掲翠華而飊疾。
不假禦風之道,倐忽來虛;如因縮地之方,逡廵駐跸。
已覺夫,關隴途盡,河湟景新。
到合雜繁華之地,見骈阗逰看之人。
千條銀燭,十裡香塵。
紅樓逦迤以如晝,清夜熒煌而似春。
郡實武威,事同仙境。
彩揺金像之色,光奪玉蟾之影。
一逰一豫忽此地以微行,不識不知竟何人而望幸。
于時,有露沾草,無雲在天。
金鴨揚輝而光散,氷荷含耀以星連。
樂異棃園,徒笙歌之滿聽;人非别館,空羅绮以盈前。
既而,鬥轉玉繩,漏深銀箭。
周回未惬于睿旨,歴覧尚勞于宸眷。
莫不,混迹尊卑,和光貴賤。
亦由,鳯隐形于衆鳥,衆鳥莫知;龍匿影于羣魚,羣魚不見。
俄而,歸思潛轸,皇情不留。
彷佛而方離邊郡,斯須而已在神州。
稍異穆王至自瑤池之會,非同漢武來從百谷之逰。
一自,風滅蘭缸,雲迎羽客。
塵昏蕃塞之草,煙暝秦陵之柏。
空令,思唐徳之遺民,最悲涼于此夕。
江南春賦 麗日遲遲,江南春兮春已歸。
分中元之節候為下國之芳菲。
煙羃歴以堪悲六朝故地,景蔥茏而正媚二月晴晖。
誰謂:建業氣偏,勾吳地僻?年來而和煦先遍,寒少而萌芽易拆。
誠知:青律吹南北以無殊,争奈:洪流亘東西而是隔。
當使,蘭澤先暖,蘋洲早晴。
薄霧輕籠于锺阜,和風微扇于台城。
有地皆秀。
無枝不榮。
逺客堪迷——朱雀之航頭栁色,離人莫聽——烏衣之巷裡莺聲。
于時,衡嶽鴈過,吳宮燕至。
髙低兮梅嶺殘白,逦迤兮楓林列翠。
幾多嫩綠,猶開玉樹之庭;無限飄紅,競落金蓮之地。
别有,鷗嶼殘照,漁家晚煙。
潮浪渡口,蘆筍沙邊。
野葳蕤而繡合,山明媚以屏連。
蝶影争飛,昔日吳娃之徑;楊花亂撲,當年桃葉之船。
物盛一隅,芳連千裡。
鬪暄妍于兩岸,恨風霜于積水。
幕幕而雲低茂苑,謝客吟多;萋萋而草夾秦淮,王孫思起。
或有,惜嘉節,縱良逰。
蘭桡錦纜以盈水,舞袖歌聲而滿樓。
誰見其,暁色東臯,處處農人之苦;夕陽南陌,家家蠶婦之愁。
悲夫,艶逸無窮,歡娛有極。
齊東昏醉之而失位,陳後主迷之而喪國。
今日并為天下,春無江南兮江北。
神女不過灌壇賦(以【飄風疾雨,慮傷仁政】為韻) 有女維神,徘徊恨新。
既入文王之夢,方明尚父之仁。
君莅灌壇,自其來而有感妾歸西海,将欲過以無因。
豈非,受命上天,禀靈下土。
苟當鍳徳之職,誠是福謙之主。
然而,出則駕疾,風鞭暴雨。
雖娉婷淑态所行,皆正直之心,而倐閃陰徒在處,有晦冥之苦。
今則,望彼仁境,居惟太公。
于國而棟梁斯谕,于民而父母攸同。
谧爾封疆,無破塊之時雨;恬然草木,絶鳴條之暁風。
安得,暗恃威靈,長驅徒禦。
不惟流麥以斯恐,抑亦偃禾而是慮。
舊祠已别,固難返駕于今辰;直道須遵,豈可取途于他處。
是使,涙臉紅失,愁蛾翠銷。
駐霞車而色斂,停寳葢以香飄。
潛羨羿妻,明月先逾于清夜;卻慚巫女,輕雲已度于晴朝。
誰見其,回惑蕙心,踟蹰蘭質。
感敎化之均适,患奔驅之迅疾。
花顔慘澹,非嫌勝母之時;玉趾遲留,異惡朝歌之日。
王乃:愍彼彷徨,詢其感傷。
既非失佩于江上,亦非遺簮于路旁。
入夢之姿,經三日以方過;非熊之道,歴千秋而更張。
則知,執徳感幽者系乎真,操心詟物者由乎正。
苟在神而猶懼,豈于人而不敬。
若夫,蝗越境而虎渡河,未可與斯而論政。
樵夫笑士不談王道賦(以題為韻) 多辯名士,能文碩儒。
或有不談于王道,終知取笑于樵夫。
幸遭側席之時,盡皆沉黙;遂使執柯之子,因此胡盧。
當其,野絶遺賢,朝稱多士。
九土鹹歡乎富庶,四夷俱混于文軌。
盡合讃洪猷,歌至理而(似阕)。
懸河徤口,未聞衮衮之辭;擲地清才,不述便便之美。
有夫則野,其業唯樵。
或怡情于磵側,或放志于山椒。
乃曰:凡在吾侪,猶欣渥澤之汪濊;豈伊作者,長使歌聲之寂寥。
所以,向彼息肩,因茲掩口。
是山中舍箭之際,正洞裡觀棋之後。
尤堪撫掌,念牧豎以知無;聊用解顔,問樵人之信不。
況乎,徳邁三代,功超百王。
士非君則好爵奚取君非士則休聲不揚。
豈言泉之杜竭,抑辯囿之荒涼。
側耳聽時,嫌寂寂于都下;負薪歸處,輙怡怡于路傍。
葢以,沐浴昌期,優遊玄造。
俱為巻舌之輩,不及擊轅之老。
冁然未已殊主人之答賓,莞爾難持異下士之聞道。
豈謂乎,力伐摧柏,聲騰夕岚。
足令,墨客增愧,詞人有慚。
是知,運屬無偏,合着奚斯之頌;時當有截,須陳吉甫之談。
方今,君則唐虞,臣惟周召。
稱揚者皆馬周之辯,贊詠者盡雕龍之妙。
可以,流播千古,锵洋八徼。
若然則,樵采之徒欤,又何由而竊笑。
蟭螟巢蚊睫賦(以【天壤之間,大小殊禀】為韻) 萬物生兮巨細相懸,蚊之睫兮蟭螟在焉。
雖受氣以具體,亦成形而自天。
取以比方,事着茂先之賦,齊其大小,理符禦冦之篇。
眇矣麼蟲,生乎積壤。
名為造化之内,質類希夷之象。
離婁俯視,莫得見其形容;師曠俛聽,曾未聞乎聲響。
既而逰元,氣入無間。
就彼蚊而栖宛,止其睫以回環。
日徃月來,顧我而因依自得;晨趨暮見,覺伊而瞬息長閑。
由是,拂眦謀安,沿眶可頼。
喜榮乎噆膚之際,懼覆于成雷之會。
仰觀厥首,謂如山嶽之崇;旁睨其肩,意似叢林之大。
逼螢火兮豈慮焚其,逢肸蠁兮何憚居之。
每保勁同于枝幹,讵知細甚于毫厘。
未能鵲起,安肯蟲疑。
常笑鹪鹩立彼葦苕之上,寕同玄燕集于危幕之時。
豈比夫,蠕動微生,蜎飛異禀,蠅附尾以非類,虱處頭而殊品。
言乎蚊也,則是睫而可知;向彼巢焉,乃斯形而因審。
想夫,影與塵混,身将道俱。
察其生而洪繊則别,論其分而物我何殊。
似菌朝生,不羨千春之壽;如蜩秋起,無慚六月之圖。
悲夫,謂無至道者多,信有茲蟲者少。
葢述齊物之域,未遂忘形之表。
若能効三月以齊心必見斯蟲而不小。
耀徳不觀兵賦(以【聖徳照臨,寰區清泰】為韻) 聲敎斯播,戎夷自平。
隻在推賢而耀徳,豈由命将以觀兵。
垂彼衣裳,示朝廷之有序;櫜其弓矢,俾海内以惟清。
皇帝以,眇屬前聞,遐觀列聖。
謂修文而可緻其肅穆,謂立武必傷乎性命。
将欲,來萬國之好,去百王之病。
鴻私玄澤,常昭天子之仁;豹畧龍韬,不受将軍之柄。
故得,地恊三無,風清八區。
混軌文于殊俗,銷劍戟于洪爐。
況其,徳乃車也,兵由火乎。
豈宜執以二三,臨于下土;安可封其十萬,擾彼邊隅。
所以,修之為勤,戢之不惑。
湯修而葛伯斯服,舜舞而有苖自格。
是知,失徳者,由乎縱五兵;偃兵者,在乎興七徳。
今則,朔野烽滅,遼陽戍閑。
堯心非樂乎丹浦,周馬已歸于華山。
使跂行啄息之微,鹹跻壽域;見執銳披堅之役,盡複人寰。
然後,澤溢區中,塵銷塞外。
四方忘覆載之力,百姓免殺傷之害。
雕題辮髪傾心而俱喜子來,率土普天鼓腹而悉歌時泰。
葢由,煦妪仁廣,含弘道深。
慕羲農之化洽,比湯武之君臨。
曉月彤庭,共覩乾坤之量;秋風榆塞,不聞金革之音。
斯乃,帝道潛融,宸襟洞照。
得允文允武之體,臻一張一弛之要。
可謂,超五帝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