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愛的經濟分析
關燈
小
中
大
作愛的經濟分析(上)
對我來說,性是一種珍貴的稀缺資源,當然,我指的是性生活,而不是性别,性别我自己也有一個,這是我快樂和煩惱的根源,用經濟學的術語說,就是成本,這成本在有生之年能給我創造多大的價值和效益,或者賠個一毛不剩,變成呆壞帳和閑置資産,我心中還十分沒底。
波茨納說,性是人類理性的實現。
這句話可以這麼理解:如果我知道茱迪?福斯特染上了艾滋病,那麼不管我多麼仰慕她,也不會跟她上床,這事風險太大。
這說明作愛本身就是一種經濟行為,有需求,有供應,有風險,有收益,還要計算投入産出比,芝加哥學派代表人物貝克爾斷定:上帝目光所及,皆可交易,那麼毫無疑問,深藏床帷之後的性愛和農貿市場上的蘿蔔具有某種共性,這也符合波普藝術家們的價值觀,1954年艾倫?金斯伯格接受記者采訪,說世上并無尊卑,如果有不平等,那也隻是價格上的不平等。
我覺得既然談到價格,那其實還是一種平等——鈔票面前人人平等,比如香港的淫媒組織就曾經列過一張菜單,把演藝界的女明星一網打盡,我心中的那些偶像,從清純玉女到三級肉彈,誰值多少錢标得清清楚楚,如果我手上有一億美元,那感覺就象走進了超市。
不考慮宗教信仰和道德的負面影響,那麼一次單純的、形而上的性愛就是一個契約,酒店裡的桑拿小姐問先生要不要服務,可以視為一個要約邀請,至于老婆掐着老公的脖子發令:官人,我要!就明顯是一個标準合同,不明白标準合同的朋友們可以這麼理解:雖然你反對手機雙向收費,也不滿意中國電信的服務,但你還是要入他們的網。
合同訂立後的性愛象一單混合了FOB和CIF特征的國際貿易,FOB的意思是船上交貨,貨物在越過船舷之前,發生任何毀損滅失、遺棄洩露都不能算是交易成功,失敗後的男人們一個個垂頭喪氣、額頭冒汗,這充分說明作愛是一種高風險的活動,而“哪裡有風險,哪裡就有保險”,于是就有了杜蕾絲、拉士丁和傑士邦這些品牌,根據弗裡德曼的“假設不相關論題”,我們可以斷定杜蕾絲和中國人壽作的是同樣的生意,而第一個把避孕套叫作“保險套”的人堪稱偉大,他要不是天才,就一定是個經濟學家。
CIF術語指的是貨主承擔成本、保險費和運費,所以到藥店裡買避孕套的大多都是男性,交易過程中,出力最多、忙前忙後的大多也是男性,貨主嘛,規定要承擔運費的。
如果探究到細節,性愛合同比其它合同更加完備:除了交貨、驗收,它還有交易後的信息反饋機制,電影《一聲歎息》裡,張國立問劉蓓:好不好?劉蓓嬌喘一聲:好死了。
看得人心潮激蕩。
當然,這種反饋機制并不能保證信息的完全對稱,上海有個美女寫了一篇文章,大标題就是:《僞裝高xdx潮也快樂》,這明顯是在号召提供虛假信息,如果這種作法如果被會計師事務所學了去,必然會引發信用危機,嚴重打擊投資者的信心。
我在此要引用的第二個案例是美林證券,這家世界聞名的證券公司因為提供虛假投資評估,2002年被罰了一億美元,那筆錢如果給我,我就有能力去逛逛超市了。
對體制内的交易雙方來說,性象一塊永遠嚼在口裡的口香糖,它的好處是随時都東西讓你咬,不至于空虛,不至于閑得牙疼;缺點是越嚼越無味,到最後就成了一種純粹的習慣。
“七年之癢”的說法,不僅說明消費者對單一産品、無差别服務的厭倦,也證明了性資源使用中的邊際效用遞減:最開始拉拉手精神抖擻,親一下渾身顫抖,但後來拉得越多、親得越多,這事就越沒有吸引力,美國一個無聊的民間調查機構統計了三百多對夫妻的睡姿,最後得出結論:婚齡半年以内的夫妻,大多是面對面摟抱着睡,婚齡超過2年的,幾乎百分百是背對背睡。
這些姿勢和體位,我們可以看作是人性化的市場需求信息。
還有一位專攻下三路的詩人說,他在婚姻中唯一獲得的“體制性的陽痿”,看來他需要到消費者協會去投訴。
康德認為婚姻的意義就在于“合法使用對方的性器官”,薛兆豐說婚姻是“終生批發的期貨合同”,這些都說明婚姻是一個規模經濟,規模經濟與單幹戶相比,優勢主要在于兩點:一是成本小,沒結婚的兩個人需要兩張床,結了婚就隻需要一張;二是可比價格低,香港報紙上有很多色情廣告,廣告賣點多是皮膚、身材,或者武功,從來沒見過有小姐宣稱自己價格低,“跳樓價、大出血、拆遷甩賣”什麼的,因為她們知道自己在這方面沒有優勢——老婆是不用花錢的,所以隻好在差别化服務上作文章。
性市場大概是唯一一個供應不足的買方市場,一方面,小姐們紛紛抱怨“生意越來越難做”,另一方面,體制内外的男人們都在進行着DIY,這情形有點象我們經曆過的“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
我表哥那時候曾因為“投機倒把”坐了幾年牢,出來後賺了一點錢,據說養了好幾個二奶,然後我表嫂就開始留指甲,時常偷襲他。
這兩種審判說明投機倒把始終是一種背德惡行,而走私更加不可饒恕。
但根據我表哥的供述,他也确實值得原諒,我表嫂出身名門,教養過人,對作愛有近乎苛刻的要求:要洗澡,要關燈,要遵循法定程序,要正面交流,決不可暗度陳倉,等等。
這大大提高了他們之間的交易成本,用經濟學的術語講,就是高關稅壁壘,我表哥不懂經濟學,他用最樸素的話表達他的意見:真他媽沒意思。
其實他講的是一個利潤問題。
張五常在中山大學演講時,說交易成本越高,人就越窮,交易成本
波茨納說,性是人類理性的實現。
這句話可以這麼理解:如果我知道茱迪?福斯特染上了艾滋病,那麼不管我多麼仰慕她,也不會跟她上床,這事風險太大。
這說明作愛本身就是一種經濟行為,有需求,有供應,有風險,有收益,還要計算投入産出比,芝加哥學派代表人物貝克爾斷定:上帝目光所及,皆可交易,那麼毫無疑問,深藏床帷之後的性愛和農貿市場上的蘿蔔具有某種共性,這也符合波普藝術家們的價值觀,1954年艾倫?金斯伯格接受記者采訪,說世上并無尊卑,如果有不平等,那也隻是價格上的不平等。
我覺得既然談到價格,那其實還是一種平等——鈔票面前人人平等,比如香港的淫媒組織就曾經列過一張菜單,把演藝界的女明星一網打盡,我心中的那些偶像,從清純玉女到三級肉彈,誰值多少錢标得清清楚楚,如果我手上有一億美元,那感覺就象走進了超市。
不考慮宗教信仰和道德的負面影響,那麼一次單純的、形而上的性愛就是一個契約,酒店裡的桑拿小姐問先生要不要服務,可以視為一個要約邀請,至于老婆掐着老公的脖子發令:官人,我要!就明顯是一個标準合同,不明白标準合同的朋友們可以這麼理解:雖然你反對手機雙向收費,也不滿意中國電信的服務,但你還是要入他們的網。
合同訂立後的性愛象一單混合了FOB和CIF特征的國際貿易,FOB的意思是船上交貨,貨物在越過船舷之前,發生任何毀損滅失、遺棄洩露都不能算是交易成功,失敗後的男人們一個個垂頭喪氣、額頭冒汗,這充分說明作愛是一種高風險的活動,而“哪裡有風險,哪裡就有保險”,于是就有了杜蕾絲、拉士丁和傑士邦這些品牌,根據弗裡德曼的“假設不相關論題”,我們可以斷定杜蕾絲和中國人壽作的是同樣的生意,而第一個把避孕套叫作“保險套”的人堪稱偉大,他要不是天才,就一定是個經濟學家。
CIF術語指的是貨主承擔成本、保險費和運費,所以到藥店裡買避孕套的大多都是男性,交易過程中,出力最多、忙前忙後的大多也是男性,貨主嘛,規定要承擔運費的。
如果探究到細節,性愛合同比其它合同更加完備:除了交貨、驗收,它還有交易後的信息反饋機制,電影《一聲歎息》裡,張國立問劉蓓:好不好?劉蓓嬌喘一聲:好死了。
看得人心潮激蕩。
當然,這種反饋機制并不能保證信息的完全對稱,上海有個美女寫了一篇文章,大标題就是:《僞裝高xdx潮也快樂》,這明顯是在号召提供虛假信息,如果這種作法如果被會計師事務所學了去,必然會引發信用危機,嚴重打擊投資者的信心。
我在此要引用的第二個案例是美林證券,這家世界聞名的證券公司因為提供虛假投資評估,2002年被罰了一億美元,那筆錢如果給我,我就有能力去逛逛超市了。
對體制内的交易雙方來說,性象一塊永遠嚼在口裡的口香糖,它的好處是随時都東西讓你咬,不至于空虛,不至于閑得牙疼;缺點是越嚼越無味,到最後就成了一種純粹的習慣。
“七年之癢”的說法,不僅說明消費者對單一産品、無差别服務的厭倦,也證明了性資源使用中的邊際效用遞減:最開始拉拉手精神抖擻,親一下渾身顫抖,但後來拉得越多、親得越多,這事就越沒有吸引力,美國一個無聊的民間調查機構統計了三百多對夫妻的睡姿,最後得出結論:婚齡半年以内的夫妻,大多是面對面摟抱着睡,婚齡超過2年的,幾乎百分百是背對背睡。
這些姿勢和體位,我們可以看作是人性化的市場需求信息。
還有一位專攻下三路的詩人說,他在婚姻中唯一獲得的“體制性的陽痿”,看來他需要到消費者協會去投訴。
康德認為婚姻的意義就在于“合法使用對方的性器官”,薛兆豐說婚姻是“終生批發的期貨合同”,這些都說明婚姻是一個規模經濟,規模經濟與單幹戶相比,優勢主要在于兩點:一是成本小,沒結婚的兩個人需要兩張床,結了婚就隻需要一張;二是可比價格低,香港報紙上有很多色情廣告,廣告賣點多是皮膚、身材,或者武功,從來沒見過有小姐宣稱自己價格低,“跳樓價、大出血、拆遷甩賣”什麼的,因為她們知道自己在這方面沒有優勢——老婆是不用花錢的,所以隻好在差别化服務上作文章。
性市場大概是唯一一個供應不足的買方市場,一方面,小姐們紛紛抱怨“生意越來越難做”,另一方面,體制内外的男人們都在進行着DIY,這情形有點象我們經曆過的“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
我表哥那時候曾因為“投機倒把”坐了幾年牢,出來後賺了一點錢,據說養了好幾個二奶,然後我表嫂就開始留指甲,時常偷襲他。
這兩種審判說明投機倒把始終是一種背德惡行,而走私更加不可饒恕。
但根據我表哥的供述,他也确實值得原諒,我表嫂出身名門,教養過人,對作愛有近乎苛刻的要求:要洗澡,要關燈,要遵循法定程序,要正面交流,決不可暗度陳倉,等等。
這大大提高了他們之間的交易成本,用經濟學的術語講,就是高關稅壁壘,我表哥不懂經濟學,他用最樸素的話表達他的意見:真他媽沒意思。
其實他講的是一個利潤問題。
張五常在中山大學演講時,說交易成本越高,人就越窮,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