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卷四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本程子之意而益發其所未備洵可以得真才而收實效矣
觀心說
明快透悉總欲學者實地加功
張栻
入見孝宗奏
單挈一誠字洵治道之紀綱
呂祖謙
戒谕兩淮守令恤農诏
古蔚中有真氣淪浃
戒谕沿邊修武備诏
加意振饬措語近古
建隆編勅序
頌揚本朝體制肅穆而詞意闳遠
代宰臣史浩等恭書禦制秋日幸秘書省近體詩下方
就一事中發出三層意思腕力渾勁颉颃兩漢
白鹿洞書院記
崇文講學允為治道所重斯篇能發揮大指典醇不佻
陸九淵
送宜黃何尉序
叙令尉之賢否狀民心之欣戚有禆激揚吏治
劉晏知取予論
劉晏終與桑孔有别持論最公末以正義裁之予奪抑揚确然不爽
陳亮
送徐子才赴富陽序
鋒頴迸轶英英四射
論傳注
注疏雖未盡聖賢精意然實有功經學下筆極有分寸
葉适
上甯宗皇帝劄子
拈和平二字作主文亦粹然以醇
财計上
具此淵通之識始可權衡會計
瑞安縣重修縣學記
高文醇理名貴可思
蔡沉
書經集傳序
提心法二字為一篇領要足該典谟訓诰之義
陳淳
宗會樓記
論古宗法之重詳贍典雅有禆禮教
真德秀
夏震特授武信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進封加食邑食實封
闳整可視唐諸制
皇伯師垂特授少保依前定江軍節度使緻仕天水郡開國公加食邑食實封令所司擇日備禮冊命制
絶麗而典
賜寶谟閣直學士朝議大夫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黃度乞檢會前奏許令緻仕不允诏
音節流美
賜太中大夫知樞密院事雷孝友正奉大夫參知政事樓鑰太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章良能端明殿學士通奉大夫簽書樞密院事宇文紹節兼太子賓客辭免皇太子講授春秋終篇各特與轉行一官不允诏
簡而有文
賜通議大夫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雷孝友宣奉大夫參知政事樓鑰通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章良能端明殿學士正議大夫簽書樞密院事宇文紹節兼太子賓客辭免皇太子讀三朝寶訓終篇竝特與轉行一官不允诏
沐浴於典诰而出之
上殿奏劄
兩意分疏條理秩秩
庚午六月十五日輪對奏劄二
辭皆警拔一言可當千古
直前奏劄
分疏六事極意發明文勢流暢充裕無與為比
直前奏劄
分别邪正情狀較然
召除禮侍上殿奏劄
以人心為格天之本而歸原於公平正大乃入告之嘉谟
大學衍義序
隻叙作書大意能以平正勝人
魏了翁
賜左丞相鄭清之乞上印绶不允诏
以疏經代言彌見清新
賜吏部尚書李?乞歸田裡不允诏
敦古非浮豔可及
論給事台谏之言
語必沉着迅快
論士大夫風俗
意在匡繩士風不為苛疾
趙鑰夫宗藩文類序
古者親賢之輔端由於養之厚而教之豫文能暢發可為準則
泸州重修學記
淹貫經學肆筆皆有精采
洪氏天目山房記
其廣捜遠綜可以資多聞其探本反約可以正學術文辭爾雅又其餘也
泸州贍軍田記
由泸州說到天下由軍田說到井田封建之制極能開拓文勢
拙齋記
物欲之知德性之知湛然圓通使人胸無滞義
眉州江鄉館記
古義錯陳小中見大
井牧說
熟於周官推見先王經世深心
黃震
平粜倉記
正當之論可以勸善風世
王柏
賦詩辨
古人賦詩多斷章取義有未可以類拘者然禮義之大防不可不立斯文庶得其指歸矣
牟子才
聚散劄子
一氣流注而中間頓挫绾結篇法井然
方逢辰
上理宗書
披瀝衷誠無不罄竭
文天祥
瑞州三賢堂記
叙三賢進退有關國家文情彌覺宛折
正氣歌序
斯篇出於至性慷慨凄恻朕每於披讀之際不覺淚下數行其忠君憂國之誠洵足以彌宇宙而貫金石
謝枋得
交信錄
語近箋疏亦饒古趣
聖祖仁皇帝禦制文第三集卷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