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卷二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少密坐罪者多頗緻慨惜之意卻能以深婉之筆出之
禮書
先王制作之旨雖未能盡得其精微而文采斐然可資論讨
樂書
古樂之亡久矣漢去古未遠宜尚有可論次者豈冺滅於燔書之後耶讀此令人有遐想焉
律書
六律之學史遷論之頗詳
平準書
漢興民物凋敝至於武帝初年人給家足網踈而民富則文景以來休養生息之實從可知矣
孔子世家贊
隻至聖二字千古贊孔子者何以複加
伯夷列傳
表章伯夷實始孔子故此傳專以孔子為據怨字即從孔子語中拈出又從怨字生出天之報施意從天道生出一段議論逐節相生錯綜變化
孟子列傳
漢人推崇孟子者多與荀卿并稱此傳如仲尼菜色陳蔡孟轲困於齊梁等語直以孔孟并舉不為無見
儒林列傳序
诠次井然詳雅文勢逸宕是史遷本色
太史公自序
觀史遷以述往事思來者自任處殊感慨淋漓
王吉
谏昌邑王疏
王式以三百五篇谏豈若此書恺切
上言得失疏
以禮字為骨自是經術谠言
路溫舒
上尚德緩刑書
凡為法吏者皆宜朝夕省覽庶可上宣德意下安黎氓
魏相
谏伐匈奴書
案今年以下真宰相語也丙吉問牛喘視此不太迂闊耶
條便宜奏
二十三事及相傳中所雲漢興以來國家便宜行事即賈?董仲舒所言也惜未胪悉
隂陽月令奏
漢儒說易每流於術數觀相此奏可以類見
趙充國
陳兵利害書
充國堅持不撓其公忠之節則然亦由此書明白曉暢切於事情故當時委心以聽耳
上屯田奏一
罷兵留屯為經久之規老臣謀國忠智即此可見
屯田奏二
屯田之利粲若列眉可以折盈廷之議宜乎宣帝之聽從也
屯田奏三
計慮深遠字字擘肌分理
鄭昌
請定律令疏
任法不若任人才難不若平法二義兼舉方為無弊之論
張敞
上霍氏封事
末後一段已知霍氏之必為逆特以千裡騰書不敢宣露故微啓其端張敞真能臣也
劾黃霸奏
霸相業本無足觀所劾二事亦甚苛
自請治盜賊書
敞能治盜而不純用刑罰所以可取
賈捐之
請棄珠崖對
遠稱三五良規近述祖宗已事援古證今深識體要
匡衡
政治得失疏
辭理醇正而字字警動
治性正家疏
治性則強其所不足正家則防之於未然自是不刋之論
戒妃匹勸經學疏
乾坤肇易理之原關雎開王化之始疏中暢發此義洵經術名言修齊要道也
貢禹
循古節儉奏
因事進言達意而止若無意於文而一種矯拔處自不可及
言錢币書
以布帛及谷為币法雖近古恐於民俗未便何
言風俗書
痛斥風俗之弊千載下讀之慨然
蕭望之
入谷贖罪議
守經持正之言
王褒
聖主得賢臣頌
語既絢爛氣複深渾自是斧藻潤色之文
諸葛豐
謝上書
豐有仗節死義之志故言自伉直
劉向
條災異封事
辨而裁雅而贍淵然經術之氣不徒以侃正見長
請封甘延夀陳湯疏
延夀湯雖有矯制之罪而其功自不可冺中間比較功罪處明爽動人
谏起昌陵疏
既博稱賢聖又指切亡秦益見始皇之昏暴厚葬之非宜可為後世園陵奢侈之大戒矣
極谏外家封事
雖雜引古事而言理則晰毫解縷故爾卓荦不磨
定禮樂疏
當成帝時所急誠不在此然論自不可易
聖祖仁皇帝禦制文第三集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