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翁大全卷之二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於市民,則若之何?」侯曰:「市民之安之,逐其利也。
棄城與賊,身且不保,其何利之狃?」是故一令而民從矣。
於是鄭戶曹銘曰:「保障有衆,其在茲乎!」施縣尹用曰:「萬世之防,其在茲乎!」餘侍禦敬曰:「侯之功德,其在茲乎!故無輔城,則舉城外之民而棄之矣。
侯之保民如子也,其在茲乎!」史若水聞之,曰:「諸君之說誠然矣。
而輔城之外之民,其将何所賴,不亦舉而棄之乎?故吾聞之,大夫以四境為郭,諸侯以四僯為郭,天子以四夷為郭。
以四夷為郭者,天下無棄民矣;以四僯為郭者,舉國無棄民矣;以四境為郭者,邑内無棄民矣。
是故君子忠信以為金湯,禮以為雉堞,義以為樓橹,道德以為關鑰,與民修之,與民守之,固而勿壞,是之謂無棄民之道也。
」李推官江與餘、鄭諸君曰:「盛事也,不可以不紀。
」守千戶所苑君忠曰:「紀之,将以告嗣守茲土者。
」佥謀諸葉貢士尚亹來谒文。
明年季夏,新丞周君濟速、邑人何侃以镌事請,遂著於石。
冰玉堂記 冰玉堂者,東石陳子之姻,潮陽趙子之從弟燇之母姚之堂也。
趙子以燇因陳子語於甘泉子曰:「夫堂也,東所張子名之,潮人稱之,以美姚節也。
夫姚也,十八而歸蘭軒君,以盡妻禮;克事嚴姑以歡心,盡婦道;育成二子,以盡母儀;二十四年而孀居,盡女節。
五十而不渝,遂以家昌,施及其宗。
故冰言其清也,玉言其潔也,姚之德,殆無媿於斯堂矣乎!」甘泉子曰:「冰之清也,不曰冽乎?」曰:「然。
」「玉之潔也,不曰貞乎?」曰:「然。
」「清而冽,潔而貞,婦節乃成。
嗟乎!陳子,而未能盡物之情,又焉能盡人之精,而徒知斯人無媿於斯堂。
吾恐斯堂之名,不能無媿於斯人也。
」陳子惑焉問焉。
甘泉子曰:「冰之清矣,冽矣,然而有時而解者矣。
姚之節可以解乎?」曰:「否。
」「玉之潔矣,貞矣,然而有時而或磨矣。
姚之節果可以磨乎?」曰:「否。
」「然則凜乎其冰之不足以為清,瑩乎其玉之不足以為潔,吾恐未冰玉猶媿於斯人也。
嗟乎!(張)[陳]子,未能盡人物之情,又焉能盡天地之精?」陳子曰:「高矣。
美矣。
吾未之前聞也。
請為記以贻於趙氏。
」正德丁醜孟冬望日 練塘記 張子、鄧子與湛子居西樵之墟,造而曰:「吾邑丘侯者,良宰也。
昔常居於練塘,學於練塘。
比其舉進士,宰是邑也,語於人曰:『吾常若不忘乎練塘者,練塘之義,吾竊有取焉。
吾守職,二子為我究其義於湛子。
』」湛子曰:「侯賢乎哉!昔者孔子律天時,襲水土,仰觀俯察,學於天地之撰。
侯其有取乎哉!夫塘也者,以言乎其形也;練也者,以言乎其象也;象也者,以言乎其德也;形也者,以言乎其質也。
德為紋、為縠、為經綸,質為清、為潤、為澤。
是故風過之而紋之象生焉,雨過之而縠之象生焉,二者縱橫分合而經綸之象生焉。
泉[受]之而清之形成焉,浸滀之而潤之形成焉,[決而]流之而澤之形成焉。
」二子曰:「然則何取於斯義也?」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是故聖人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以一德備用。
是故倫焉理焉,備天下之至文,蓋取諸紋。
有美於身,不願人之文繡,蓋取諸縠。
濟天下之雲雷,成天下之變化,蓋取諸經綸。
介而能義,得而不苟,不以溝渎其身,蓋取諸清。
蔭滋百裡,枯者蘇,涸者膏,蓋取諸潤。
溥乎均施,達乎德愛,加乎百姓,蓋取諸澤。
是故紋以飾治,縠以成章,經綸以集事,清以立本,潤以畜德,澤以利用,大人之事備矣。
」二子以告丘侯,丘侯曰:「請聞其功。
」湛子曰:「吾嘗於練事而練人矣。
顔也以博約,而卒也以卓爾;曾也以三省,其卒也以一貫。
或事其縷,練之謂也。
或事其布,練之謂也。
事縷也者,其分殊乎!事布也者,其理一乎!與其殊也甯一。
夫萬一皆得,謂之有德矣。
侯其勉焉!是故綜之以智,純之以仁,精之以勇,百練之謂也。
侯其勉焉!」二子以告於侯,侯曰:「請益焉。
」湛子曰:「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己。
」縣博劉君曰:「不可不識也,請為侯識之卷端。
」[據嘉靖八年本補字] 修複李忠簡公海珠祠像記 正德十有二年三月之望,庠生甘生、劉生、陳生、拜進其言於憲副汪公曰:「學相朝紀,時惟小子罔聞知,嘗交於李忠簡公文溪之孫庠生達元,獲講其世,蓋公世系在譜牒,勳業在國史,文藝在本集,罔敢有攸述。
仰惟公之懿德大節,發身鼎科,主朝以正,追斥安石,乞正儲貳。
去嵩之之奸,引裾抗疏;劾盧、董二宦,落職而不悔,曰忠。
喪其親,築室終制於墓,若終其身,累诏不起,曰孝。
乞歸制,心服清獻之喪,立師傳之道,曰義。
幕於汀,奮身谕賊,以其守免。
贊阃清獻,缒城入谕賊壘,出白刃下,卻摧鋒之變,而遠之廣郊,曰勇。
提舉於閩,捐俸赈饑活人之命,守贛置常平,罷官酤,嚴保伍,以為民安,曰惠。
屢進辭,早能以身退,曰廉。
夫斯六行者,君子之所以立身也,忠簡備焉。
足為生人之表,固宜裡置血食焉,以彰鄉先生之道,況海珠公之築也,而下帷之地也。
其寺田,公所置守也;其祠,置洪漕使從邦人之請,公也,乃反忘本,而浮屠焉徒據,甚非所以繼往而示來也。
仰惟明公風化是務,複菊坡祠於南庠,增飾文山祠於五坡,學相朝紀等誠不揣冒昧以言,惟明公其圖之。
」公曰:「鋐職也,何辭?」乃撤其[居而新]之,肖其像而妥靈焉。
數百載之廢墜,一朝而複。
[於是陳]侍禦言扁顔之,毛侍禦鳳請典祀之,黃佥憲昭[申董之],劉憲副伯秀資助之,王佥憲大用設門役以守[之,魏太]守廷楫先後贊襄之。
祠以地主,寺以祠存,複舊也。
汪公曰:「事已,不可無記,記必於湛子。
」或謂觀吏部霍進士韬,亦曰:「必於湛子。
」若水曰:「義也。
吾其可辭!」郭太保總戎勳曰:「子其無辭焉。
吾謹有供麗牲之碑。
」督□舶牛太監榮至,則曰:「複舊以明義也。
」因為加飾之。
嗚呼!茲非忠簡公六美之實,先得乎人心之同然,而能起人心於百世之下,不期同而同然者乎!祠成,公像俨然臨之在上。
於是奸邪之臣觀之,将愧其忠;薄子觀之,将愧其孝;[師友操戈]者觀之,将愧其義;懦怯於難者觀之,将愧其[勇];[殘]剝之吏觀之,将愧其惠;貪進而無恥者觀之,将愧其廉;而後之忍心於廢興者觀之,将愧修複之諸君子也。
愧之何如?修之而已。
然則是祠也,其立教之本欤!因為仰送神辭三章,俾歲祀而被之樂歌,鼓之舞之以盡神。
曰:怅靈蹇兮多修,服六美兮孰俦。
燦雲漢兮以為章,招箕尾兮與同遊。
容娴兮多姱,永貞則兮服休。
靈不來兮餘愁,怅獨立兮中洲。
右一靈之來兮駕玄武,乘北風兮下土。
先朱鳥兮前驅,右蒼龍兮骖白虎。
薦溪毛兮玄尊,明德馨兮簋簠。
呼天吳兮總乾,紛江靈兮起舞。
右二日窅窅兮西沈,雲冥冥兮霾陰。
四無畔兮莫抗,靈胡去兮骎骎。
怅獨立兮容與,羌神往兮形存。
猗神往兮玄武,服兩骖兮入寒門。
瞻雲錦兮怳象,将天飛兮莫予遺。
言慨莫聞兮予顧馮夷鼓兮填填。
右三正德丁醜某月某日。
[據嘉靖八年本補字] 鳳岩記 鳳岩子居鳳岩,南遊嶺表,守雷陽,為民父母,庇其赤子。
忤中官,或助之中之禍,法司正之弗得,缧至京師。
鳳岩子不改操,慷慨就道,且告甘泉子曰:「吾幸得生,吾歸矣,将退居鳳岩。
子其語我以學之道。
」甘泉子曰:「昔者顔氏之子學於龍,故有龍德。
今子居鳳岩,聞鳳之道,學道於鳳,可以居斯岩矣。
」鳳岩子曰:「請聞焉。
」甘泉子曰:「夫鳳羽具五彩,昭其色也;出於九苞,昭其德也;鳴中六律,昭其聲也;有
棄城與賊,身且不保,其何利之狃?」是故一令而民從矣。
於是鄭戶曹銘曰:「保障有衆,其在茲乎!」施縣尹用曰:「萬世之防,其在茲乎!」餘侍禦敬曰:「侯之功德,其在茲乎!故無輔城,則舉城外之民而棄之矣。
侯之保民如子也,其在茲乎!」史若水聞之,曰:「諸君之說誠然矣。
而輔城之外之民,其将何所賴,不亦舉而棄之乎?故吾聞之,大夫以四境為郭,諸侯以四僯為郭,天子以四夷為郭。
以四夷為郭者,天下無棄民矣;以四僯為郭者,舉國無棄民矣;以四境為郭者,邑内無棄民矣。
是故君子忠信以為金湯,禮以為雉堞,義以為樓橹,道德以為關鑰,與民修之,與民守之,固而勿壞,是之謂無棄民之道也。
」李推官江與餘、鄭諸君曰:「盛事也,不可以不紀。
」守千戶所苑君忠曰:「紀之,将以告嗣守茲土者。
」佥謀諸葉貢士尚亹來谒文。
明年季夏,新丞周君濟速、邑人何侃以镌事請,遂著於石。
冰玉堂記 冰玉堂者,東石陳子之姻,潮陽趙子之從弟燇之母姚之堂也。
趙子以燇因陳子語於甘泉子曰:「夫堂也,東所張子名之,潮人稱之,以美姚節也。
夫姚也,十八而歸蘭軒君,以盡妻禮;克事嚴姑以歡心,盡婦道;育成二子,以盡母儀;二十四年而孀居,盡女節。
五十而不渝,遂以家昌,施及其宗。
故冰言其清也,玉言其潔也,姚之德,殆無媿於斯堂矣乎!」甘泉子曰:「冰之清也,不曰冽乎?」曰:「然。
」「玉之潔也,不曰貞乎?」曰:「然。
」「清而冽,潔而貞,婦節乃成。
嗟乎!陳子,而未能盡物之情,又焉能盡人之精,而徒知斯人無媿於斯堂。
吾恐斯堂之名,不能無媿於斯人也。
」陳子惑焉問焉。
甘泉子曰:「冰之清矣,冽矣,然而有時而解者矣。
姚之節可以解乎?」曰:「否。
」「玉之潔矣,貞矣,然而有時而或磨矣。
姚之節果可以磨乎?」曰:「否。
」「然則凜乎其冰之不足以為清,瑩乎其玉之不足以為潔,吾恐未冰玉猶媿於斯人也。
嗟乎!(張)[陳]子,未能盡人物之情,又焉能盡天地之精?」陳子曰:「高矣。
美矣。
吾未之前聞也。
請為記以贻於趙氏。
」正德丁醜孟冬望日 練塘記 張子、鄧子與湛子居西樵之墟,造而曰:「吾邑丘侯者,良宰也。
昔常居於練塘,學於練塘。
比其舉進士,宰是邑也,語於人曰:『吾常若不忘乎練塘者,練塘之義,吾竊有取焉。
吾守職,二子為我究其義於湛子。
』」湛子曰:「侯賢乎哉!昔者孔子律天時,襲水土,仰觀俯察,學於天地之撰。
侯其有取乎哉!夫塘也者,以言乎其形也;練也者,以言乎其象也;象也者,以言乎其德也;形也者,以言乎其質也。
德為紋、為縠、為經綸,質為清、為潤、為澤。
是故風過之而紋之象生焉,雨過之而縠之象生焉,二者縱橫分合而經綸之象生焉。
泉[受]之而清之形成焉,浸滀之而潤之形成焉,[決而]流之而澤之形成焉。
」二子曰:「然則何取於斯義也?」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是故聖人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以一德備用。
是故倫焉理焉,備天下之至文,蓋取諸紋。
有美於身,不願人之文繡,蓋取諸縠。
濟天下之雲雷,成天下之變化,蓋取諸經綸。
介而能義,得而不苟,不以溝渎其身,蓋取諸清。
蔭滋百裡,枯者蘇,涸者膏,蓋取諸潤。
溥乎均施,達乎德愛,加乎百姓,蓋取諸澤。
是故紋以飾治,縠以成章,經綸以集事,清以立本,潤以畜德,澤以利用,大人之事備矣。
」二子以告丘侯,丘侯曰:「請聞其功。
」湛子曰:「吾嘗於練事而練人矣。
顔也以博約,而卒也以卓爾;曾也以三省,其卒也以一貫。
或事其縷,練之謂也。
或事其布,練之謂也。
事縷也者,其分殊乎!事布也者,其理一乎!與其殊也甯一。
夫萬一皆得,謂之有德矣。
侯其勉焉!是故綜之以智,純之以仁,精之以勇,百練之謂也。
侯其勉焉!」二子以告於侯,侯曰:「請益焉。
」湛子曰:「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己。
」縣博劉君曰:「不可不識也,請為侯識之卷端。
」[據嘉靖八年本補字] 修複李忠簡公海珠祠像記 正德十有二年三月之望,庠生甘生、劉生、陳生、拜進其言於憲副汪公曰:「學相朝紀,時惟小子罔聞知,嘗交於李忠簡公文溪之孫庠生達元,獲講其世,蓋公世系在譜牒,勳業在國史,文藝在本集,罔敢有攸述。
仰惟公之懿德大節,發身鼎科,主朝以正,追斥安石,乞正儲貳。
去嵩之之奸,引裾抗疏;劾盧、董二宦,落職而不悔,曰忠。
喪其親,築室終制於墓,若終其身,累诏不起,曰孝。
乞歸制,心服清獻之喪,立師傳之道,曰義。
幕於汀,奮身谕賊,以其守免。
贊阃清獻,缒城入谕賊壘,出白刃下,卻摧鋒之變,而遠之廣郊,曰勇。
提舉於閩,捐俸赈饑活人之命,守贛置常平,罷官酤,嚴保伍,以為民安,曰惠。
屢進辭,早能以身退,曰廉。
夫斯六行者,君子之所以立身也,忠簡備焉。
足為生人之表,固宜裡置血食焉,以彰鄉先生之道,況海珠公之築也,而下帷之地也。
其寺田,公所置守也;其祠,置洪漕使從邦人之請,公也,乃反忘本,而浮屠焉徒據,甚非所以繼往而示來也。
仰惟明公風化是務,複菊坡祠於南庠,增飾文山祠於五坡,學相朝紀等誠不揣冒昧以言,惟明公其圖之。
」公曰:「鋐職也,何辭?」乃撤其[居而新]之,肖其像而妥靈焉。
數百載之廢墜,一朝而複。
[於是陳]侍禦言扁顔之,毛侍禦鳳請典祀之,黃佥憲昭[申董之],劉憲副伯秀資助之,王佥憲大用設門役以守[之,魏太]守廷楫先後贊襄之。
祠以地主,寺以祠存,複舊也。
汪公曰:「事已,不可無記,記必於湛子。
」或謂觀吏部霍進士韬,亦曰:「必於湛子。
」若水曰:「義也。
吾其可辭!」郭太保總戎勳曰:「子其無辭焉。
吾謹有供麗牲之碑。
」督□舶牛太監榮至,則曰:「複舊以明義也。
」因為加飾之。
嗚呼!茲非忠簡公六美之實,先得乎人心之同然,而能起人心於百世之下,不期同而同然者乎!祠成,公像俨然臨之在上。
於是奸邪之臣觀之,将愧其忠;薄子觀之,将愧其孝;[師友操戈]者觀之,将愧其義;懦怯於難者觀之,将愧其[勇];[殘]剝之吏觀之,将愧其惠;貪進而無恥者觀之,将愧其廉;而後之忍心於廢興者觀之,将愧修複之諸君子也。
愧之何如?修之而已。
然則是祠也,其立教之本欤!因為仰送神辭三章,俾歲祀而被之樂歌,鼓之舞之以盡神。
曰:怅靈蹇兮多修,服六美兮孰俦。
燦雲漢兮以為章,招箕尾兮與同遊。
容娴兮多姱,永貞則兮服休。
靈不來兮餘愁,怅獨立兮中洲。
右一靈之來兮駕玄武,乘北風兮下土。
先朱鳥兮前驅,右蒼龍兮骖白虎。
薦溪毛兮玄尊,明德馨兮簋簠。
呼天吳兮總乾,紛江靈兮起舞。
右二日窅窅兮西沈,雲冥冥兮霾陰。
四無畔兮莫抗,靈胡去兮骎骎。
怅獨立兮容與,羌神往兮形存。
猗神往兮玄武,服兩骖兮入寒門。
瞻雲錦兮怳象,将天飛兮莫予遺。
言慨莫聞兮予顧馮夷鼓兮填填。
右三正德丁醜某月某日。
[據嘉靖八年本補字] 鳳岩記 鳳岩子居鳳岩,南遊嶺表,守雷陽,為民父母,庇其赤子。
忤中官,或助之中之禍,法司正之弗得,缧至京師。
鳳岩子不改操,慷慨就道,且告甘泉子曰:「吾幸得生,吾歸矣,将退居鳳岩。
子其語我以學之道。
」甘泉子曰:「昔者顔氏之子學於龍,故有龍德。
今子居鳳岩,聞鳳之道,學道於鳳,可以居斯岩矣。
」鳳岩子曰:「請聞焉。
」甘泉子曰:「夫鳳羽具五彩,昭其色也;出於九苞,昭其德也;鳴中六律,昭其聲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