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翁大全卷之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授焉,不以喜而大之;小而曰宜小授焉,不以怒[而小]之。
如在南兵之時,不以嫌自默。
松臯公、玉溪公皆以□公存心者也,必能同公以奉公矣。
曰某有過也,而有□取焉,勿以過怒,宜留之。
某有才也,而有大惡焉,勿[以才]喜,宜去之,如在南兵之時,不以嫌自默。
吾見松、玉[二公]皆以忠恕存心者也,必能協公以行恕矣。
夫然,則公以取之,恕以考之;公以用才,恕以惜才;公以舉賢,恕以赦過;公以行仁,恕以制義;公以法天,恕以效時;公以始之,[恕以終]之。
許公主之,張[公]贊之,惟公成之。
三公協心,同底□□,道洽政治,潤澤生民,四夷左+,莫不鹹賴。
予老而無能矣,敢為天下為三公願之。
」部司諸君聞之,喜曰:「部例宜有贈文,請書以壯公之行。
」且系之詩曰:贈君天孫裳,文山?公恕。
公以法天心,恕以救時叙。
天心本無為,時叙有行施。
公恕如并行,可使天地治。
嘉靖十九年庚子三月初十日 壽黎母趙孺人七秩有二華誕詩有序 黎母趙孺人者,(楊)[揚]之如臯黎侯之母也,歲在庚子春王正月,自樂至迎養而來,厥邑之赤子千萬人相與樂迎於郊曰:「吾之大母也。
」其士夫學子相與樂迎於門、慶於堂曰:「吾之大母也。
」厥三月七日,寔維母七十二初度之辰。
俟樂士夫氓庶之樂,而慶膝下康甯之樂也。
乃張壽筵以宴焉。
邑之赤子千萬人又相與慶於途曰:「吾之大母之壽也,吾等宜祝以千萬人之壽。
」士人相與慶於室曰:「吾之大母之壽也,吾等宜祝以人人之壽。
」且相與言曰:「吾聞樂溪侯受學於甘泉翁,知黎侯者莫如翁,知黎侯以及知其母之賢者亦莫如翁。
」於是司訓詹君仕顯、何君蓋,以何生思也、張生金也、二許生訪也、述也,渡江而來請壽言於甘泉翁。
翁曰:「吾義宜歌之。
母賢何征?」何子曰:「吾聞之侯,母之歸黎氏,曰邦屏繼甫厚軒也。
良人遊庠,母奉舅姑於鄉,饷農,治酒漿,禮翁姑惟謹,有婦道焉。
」詹子曰:「吾聞之侯,比厚軒退休林,粥糜自給。
有子勳也,義方以教。
燃燈紡績,以督其讀。
暨厥仲季庠生曰某、曰某,以要厥成。
勳也既舉進士,嚴之如昔,有母道焉。
」兩許生曰:「吾聞之侯矣。
大母以勤以儉,而粗粝惡衣,食不數肉,節不兼金,以茲自樂,無怨無求,有苦節焉。
」何生曰:「吾聞之侯,舅姑九秩,孝養愈至。
比及輪逝,哀毀襄事。
躬掃先茔,必謹奠祝,有孝道焉。
」張生曰:「吾聞之侯矣,大母憐貧恤困,敬老慈幼,以逮(藏)[臧]獲,以恤裡鄰,有仁道焉。
」六人者,又前而跪曰:「惟先生惠賜之文,以為壽觞侑,有榮樂焉。
」甘泉翁喟曰:「休茲乎哉!五美具備,可以緻五福,祝五壽矣。
又況其子子欽學聖人之道,斂時五福,以福於如臯之人,善政令聞,将達於天子,天子将□□之以及其親。
經曰:『立世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
』所以壽親於無窮者,将不可涯矣。
」遂歌之以為壽觞之侑雲:「樂至至兮,樂溪之光,有母聖善兮,令人之良。
岷山高兮江水長,乘柏舟兮來就維揚。
繄如臯兮琴之堂,扶安車兮缥缈乎節孝之鄉。
赤子萬人兮俯迎路旁,冠蓋青衿濟濟兮薦壽觞。
壽域天開兮三春之陽,宴瑤池兮降王母衣。
佩陸離兮,具五美其琅琅,招天姥兮舞霓裳。
進蟠桃兮子朔東方,樂天倫以天性兮樂未央。
」庚子三月初一日 贈廣州府學掌教信庵高君緻政歸維揚序 嘉靖十有九年,婺源洪覺山侍禦來按吾廣,毅然以興起斯文為己任。
時甘泉叟适歸羅浮,覺山侍禦為開天關講堂於穗城,躬步入山,以請莅教焉。
又曰:「總諸生以聽教於公,非老於文學者莫克居之。
」乃簡俾府庠教授高君寶焉宗玺,乃館諸生於貢院,朝夕訓谕焉,旬日考較焉。
五日十日一會講於天關焉,一明天理之學,遵侍禦以從甘泉叟之教。
罔倦於勤,罔溝渎其身以顧其私,罔愆其期。
日惟品題汲汲,孜孜善誘,以忘其疲,上下是宜。
今年三月,有以年老解官之報告之者。
信庵聞之,不耳驚,不色愠,猶總率諸生以赴天關五日之會焉。
曰:「善哉老予,予則獲老矣。
」甘泉子曰:「何哉?所謂老者。
[夫]老於文學者,乃反得老去耶?老者必志氣之衰也,内外之宦,不老而衰、而無聞者何算,而為之不厭、不倦、不衰者,乃反以年衰之以去耶!何哉?若信庵者,殆将為武公九十好學之?,而罔予棄者也,何哉?所謂老者。
」信庵子曰:「吾久欲歸,未得歸,今歸,志也。
且吾鄉甘泉山館,先生遺教[存焉。
吾歸,将率]諸同志遵先生之教。
於彼者,猶其在此也,一也,奚去留之擇?」甘泉子喟然歎曰:「壯哉!信庵子之去位也。
然則去留奚擇焉,今夫世之人,苟得進,則欣欣然喜若不自勝,退則戚戚然若不可生者,其於信庵子之去留又[何如]也?信庵子歸矣。
為我告山館諸生曰:『[吾]之今昔,[留斯去斯,無]所於去留,而吾之所以為吾者,[固自若也。
為我告甘泉]山之神曰:『吾今為羅浮之雲所[留矣,然吾之留而]不留無所於與,而吾之所以為吾者[固]自若也。
』
如在南兵之時,不以嫌自默。
松臯公、玉溪公皆以□公存心者也,必能同公以奉公矣。
曰某有過也,而有□取焉,勿以過怒,宜留之。
某有才也,而有大惡焉,勿[以才]喜,宜去之,如在南兵之時,不以嫌自默。
吾見松、玉[二公]皆以忠恕存心者也,必能協公以行恕矣。
夫然,則公以取之,恕以考之;公以用才,恕以惜才;公以舉賢,恕以赦過;公以行仁,恕以制義;公以法天,恕以效時;公以始之,[恕以終]之。
許公主之,張[公]贊之,惟公成之。
三公協心,同底□□,道洽政治,潤澤生民,四夷左+,莫不鹹賴。
予老而無能矣,敢為天下為三公願之。
」部司諸君聞之,喜曰:「部例宜有贈文,請書以壯公之行。
」且系之詩曰:贈君天孫裳,文山?公恕。
公以法天心,恕以救時叙。
天心本無為,時叙有行施。
公恕如并行,可使天地治。
嘉靖十九年庚子三月初十日 壽黎母趙孺人七秩有二華誕詩有序 黎母趙孺人者,(楊)[揚]之如臯黎侯之母也,歲在庚子春王正月,自樂至迎養而來,厥邑之赤子千萬人相與樂迎於郊曰:「吾之大母也。
」其士夫學子相與樂迎於門、慶於堂曰:「吾之大母也。
」厥三月七日,寔維母七十二初度之辰。
俟樂士夫氓庶之樂,而慶膝下康甯之樂也。
乃張壽筵以宴焉。
邑之赤子千萬人又相與慶於途曰:「吾之大母之壽也,吾等宜祝以千萬人之壽。
」士人相與慶於室曰:「吾之大母之壽也,吾等宜祝以人人之壽。
」且相與言曰:「吾聞樂溪侯受學於甘泉翁,知黎侯者莫如翁,知黎侯以及知其母之賢者亦莫如翁。
」於是司訓詹君仕顯、何君蓋,以何生思也、張生金也、二許生訪也、述也,渡江而來請壽言於甘泉翁。
翁曰:「吾義宜歌之。
母賢何征?」何子曰:「吾聞之侯,母之歸黎氏,曰邦屏繼甫厚軒也。
良人遊庠,母奉舅姑於鄉,饷農,治酒漿,禮翁姑惟謹,有婦道焉。
」詹子曰:「吾聞之侯,比厚軒退休林,粥糜自給。
有子勳也,義方以教。
燃燈紡績,以督其讀。
暨厥仲季庠生曰某、曰某,以要厥成。
勳也既舉進士,嚴之如昔,有母道焉。
」兩許生曰:「吾聞之侯矣。
大母以勤以儉,而粗粝惡衣,食不數肉,節不兼金,以茲自樂,無怨無求,有苦節焉。
」何生曰:「吾聞之侯,舅姑九秩,孝養愈至。
比及輪逝,哀毀襄事。
躬掃先茔,必謹奠祝,有孝道焉。
」張生曰:「吾聞之侯矣,大母憐貧恤困,敬老慈幼,以逮(藏)[臧]獲,以恤裡鄰,有仁道焉。
」六人者,又前而跪曰:「惟先生惠賜之文,以為壽觞侑,有榮樂焉。
」甘泉翁喟曰:「休茲乎哉!五美具備,可以緻五福,祝五壽矣。
又況其子子欽學聖人之道,斂時五福,以福於如臯之人,善政令聞,将達於天子,天子将□□之以及其親。
經曰:『立世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
』所以壽親於無窮者,将不可涯矣。
」遂歌之以為壽觞之侑雲:「樂至至兮,樂溪之光,有母聖善兮,令人之良。
岷山高兮江水長,乘柏舟兮來就維揚。
繄如臯兮琴之堂,扶安車兮缥缈乎節孝之鄉。
赤子萬人兮俯迎路旁,冠蓋青衿濟濟兮薦壽觞。
壽域天開兮三春之陽,宴瑤池兮降王母衣。
佩陸離兮,具五美其琅琅,招天姥兮舞霓裳。
進蟠桃兮子朔東方,樂天倫以天性兮樂未央。
」庚子三月初一日 贈廣州府學掌教信庵高君緻政歸維揚序 嘉靖十有九年,婺源洪覺山侍禦來按吾廣,毅然以興起斯文為己任。
時甘泉叟适歸羅浮,覺山侍禦為開天關講堂於穗城,躬步入山,以請莅教焉。
又曰:「總諸生以聽教於公,非老於文學者莫克居之。
」乃簡俾府庠教授高君寶焉宗玺,乃館諸生於貢院,朝夕訓谕焉,旬日考較焉。
五日十日一會講於天關焉,一明天理之學,遵侍禦以從甘泉叟之教。
罔倦於勤,罔溝渎其身以顧其私,罔愆其期。
日惟品題汲汲,孜孜善誘,以忘其疲,上下是宜。
今年三月,有以年老解官之報告之者。
信庵聞之,不耳驚,不色愠,猶總率諸生以赴天關五日之會焉。
曰:「善哉老予,予則獲老矣。
」甘泉子曰:「何哉?所謂老者。
[夫]老於文學者,乃反得老去耶?老者必志氣之衰也,内外之宦,不老而衰、而無聞者何算,而為之不厭、不倦、不衰者,乃反以年衰之以去耶!何哉?若信庵者,殆将為武公九十好學之?,而罔予棄者也,何哉?所謂老者。
」信庵子曰:「吾久欲歸,未得歸,今歸,志也。
且吾鄉甘泉山館,先生遺教[存焉。
吾歸,将率]諸同志遵先生之教。
於彼者,猶其在此也,一也,奚去留之擇?」甘泉子喟然歎曰:「壯哉!信庵子之去位也。
然則去留奚擇焉,今夫世之人,苟得進,則欣欣然喜若不自勝,退則戚戚然若不可生者,其於信庵子之去留又[何如]也?信庵子歸矣。
為我告山館諸生曰:『[吾]之今昔,[留斯去斯,無]所於去留,而吾之所以為吾者,[固自若也。
為我告甘泉]山之神曰:『吾今為羅浮之雲所[留矣,然吾之留而]不留無所於與,而吾之所以為吾者[固]自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