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翁大全卷之二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宜進立言無疆之壽。
」曰:「是吾所謂同德媲美,壽於無疆者也,是之謂大壽大祝。
然而所謂無疆者,非止在二親之身之謂也,又将在乎成於其子之身之謂也。
今甬川先生盛德大業,進而未艾,功與位崇,言以道顯,所以緻其親於無疆之壽者,豈有極乎!豈有極乎!」 賀封南京戶部主事金峰張先生壽誕序 封南京戶部主事金峰張先生,早出邑庠,退而藏修於龍山之麓。
龍山亦曰金紫山,遂因以為号。
攝提己醜,維秋七月廿又一日,寔惟華誕之辰,同壽薦觞。
雖有封安人之齊眉,而王事靡甯,則缺地曹郎之戲彩,景禹於是乎不勝其望雲之思,乃詣甘泉子求言,以為進觞之侑,遙緻壽筵之祝。
甘泉子曰:「詩雲:『維嶽降神,生甫及申。
』故古之祝壽者必以山嶽焉,蓋以壽莫過於山嶽也欤!蓋本其所自降而祝之也欤!龍山違西樵十裡,而近樵之秀鐘而為龍山,故龍山多賢哲人,又多壽考。
然則封君之降誕,非此山之鐘秀乎!請以龍山為祝可也。
昔吾之居樵也,聞龍山之勝,嘗登高而望焉,其厚重毓秀,生生不息,似仁;其吐污而納清,巉岩而峭峻,似義;其峰之高卑,若相遜讓然,似禮;其岩谷之虛應,泉源之流,似智。
」或曰:「吾有征矣!吾有征矣!封君之恤孤慈幼,周貧急難,蓋有似乎山之仁,請以是壽,可乎?」曰:「可也。
願聞其再。
」曰:「封君之居鄉,息争解紛,慷慨廉退,有似乎山之義,請以是壽,可乎?」曰:「可也。
願聞其再。
」曰:「封君之敬祀孝先,垂裕昆弟,敬老尊賢,有似乎山之禮,請以是壽,可乎?」曰:「可也。
願聞其再。
」曰:「封君之公正明達,是非不汩,其於子弟之輕率怠(隋)[惰]者必知之,是咎是責,弗溺於愛焉;於虛言險行必知之,是戒是懲,弗蔽於習焉;蓋有似乎山之智,請以是壽,可乎?」曰:「可也。
盡之矣。
夫君子行是四者,将與山嶽同壽,天地相為悠久者也,是之謂萬壽無疆矣。
」乃為歌南山之詩,俾寓歸以為壽觞之祝。
己醜夏五月三日 送京兆陳天遊先生緻仕歸浮丘詩序 嘉靖八年夏,應天府尹陳天遊先生一旦慨然上疏,懇乞緻仕,以存餘生。
天子轸念其情辭之切,诏許之。
天遊先生欣欣然有喜色。
甘泉子诘焉,曰:「古之人樂則行之,憂則違之。
今幸遇聖明勵精圖治,臣子宜樂而行。
今子乃樂而違之者,何居?」先生曰:「吾有浮丘書院,吾歸焉,将以求吾所大樂也。
」曰:「然則子之所大樂可知矣。
吾曹與子皆遊於宦海者也,乘長風,駕巨舶,淩萬頃之波,臨不測之淵,一失利則舟楫不能與性命謀。
今子則既登高岸矣,将以是而樂乎?」曰:「然,而非也。
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
吾感夫吾年過伯玉之知非,而尚圖武公之儆戒,将以是歸求吾所大樂也。
且神已告我矣,方吾拜疏将行,筮得蠱之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甘泉子曰:「然則公之所大樂者可知矣,得非易所謂『尚其事』乎?孟子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
』非其事乎?雖然,匪但神告之已也,人将感之也乎!昔聞之子之為戶曹郎也,今首相邃翁方為冢宰,拔置天曹,署其考語曰:『不事表暴,而在中之美日章。
』今子之得請也,得非邃翁信子所志,入告於我後,以遂子之高也乎?雖然,匪但爾也,西樵方公今為冢宰,知子之志之深,嘗薦用之矣。
得非贊於邃翁以遂子之志也乎?是未可知也。
然而日章之美,諸公必已信之矣。
」或曰:「敢問日章之美與高尚之事何以征?」曰:「觀先生為聖學之銘,以契乎心性之圖,達江門理一分殊之指,以上會乎孔門一貫之學,所謂日章與高尚之事,将於斯乎在矣。
」於是凡吾同鄉之彥,各為詩歌,餞送於都門之外以榮之。
謂水宜為序,水曰:「夫君子之進也有三,其退也有三。
太上為道,其次為時,其次為逸。
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獨行其道,此以道為進退者也,古之人有行之者,伊、周、孔、孟是已。
見幾解組,辭榮畏盛,此以時為進退者也,古之人有行之者,疏廣、疏受是已。
遯世長往,伏而不谒,此以隐逸為志者也,古之人有行之者,嚴光、周黨是已。
今天遊先生之去,所志在道,将追孔、孟之途而究其樂,其視周、嚴以隐逸為高,不侔矣。
其於二疏畏時而退,有賢哉!大夫之稱車兩餞送之榮,未知何如耳!安知他日不尤侈其美而傳之無窮也乎?予為推其志,高其事,以為諸作之引,以為缙紳鄉裡之光。
嘉靖八年夏五月 贈新升甯國府太守屠君文厚之任序 嘉興屠君文厚以禦史擢甯國府太守,且行,問治理於甘泉子,且曰:「吾兄弟三人者,皆門下士也。
幸不鄙而惠教焉。
」甘泉子曰:「子於吾,義分舊矣。
況又賢而恭勤,虛以受善,吾敢有愛於言乎?」曰:「願聞其言所以治。
」曰:「遂爾生,複爾性,而治道畢矣。
」曰:「如斯而已乎?」曰:「遂爾生,複爾性,雖措諸天下而可也,況一郡乎!」曰:「何謂遂爾生,複爾性?」「今夫民物者,同得天之生,同受天之性者也。
故遂生者,匪直遂彼之生,遂爾之生也;複性者,匪直複彼之性,複爾之性也;是故物我一體矣。
書曰:『痌?乃身。
故一夫不獲,則曰:時予之辜。
』若己推而納之溝中。
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可與贊化育而參天地。
然則謂之曰『爾生』、『爾性』,不亦宜乎!」曰:「其道安在?」曰:「道二,養與教而已矣。
是故非養曷教矣!非教曷養矣!孟子:『制其田裡,薄其稅斂,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育妻子,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甯國為京畿四輔之地,自撫巡之外,無藩臬相制之煩,無賓客往來迎送之勤,宛若古諸侯之國。
位如彼其尊矣,權如彼其專矣,又為我聖祖渡江始用武之地,诏盡蠲其租稅
」曰:「是吾所謂同德媲美,壽於無疆者也,是之謂大壽大祝。
然而所謂無疆者,非止在二親之身之謂也,又将在乎成於其子之身之謂也。
今甬川先生盛德大業,進而未艾,功與位崇,言以道顯,所以緻其親於無疆之壽者,豈有極乎!豈有極乎!」 賀封南京戶部主事金峰張先生壽誕序 封南京戶部主事金峰張先生,早出邑庠,退而藏修於龍山之麓。
龍山亦曰金紫山,遂因以為号。
攝提己醜,維秋七月廿又一日,寔惟華誕之辰,同壽薦觞。
雖有封安人之齊眉,而王事靡甯,則缺地曹郎之戲彩,景禹於是乎不勝其望雲之思,乃詣甘泉子求言,以為進觞之侑,遙緻壽筵之祝。
甘泉子曰:「詩雲:『維嶽降神,生甫及申。
』故古之祝壽者必以山嶽焉,蓋以壽莫過於山嶽也欤!蓋本其所自降而祝之也欤!龍山違西樵十裡,而近樵之秀鐘而為龍山,故龍山多賢哲人,又多壽考。
然則封君之降誕,非此山之鐘秀乎!請以龍山為祝可也。
昔吾之居樵也,聞龍山之勝,嘗登高而望焉,其厚重毓秀,生生不息,似仁;其吐污而納清,巉岩而峭峻,似義;其峰之高卑,若相遜讓然,似禮;其岩谷之虛應,泉源之流,似智。
」或曰:「吾有征矣!吾有征矣!封君之恤孤慈幼,周貧急難,蓋有似乎山之仁,請以是壽,可乎?」曰:「可也。
願聞其再。
」曰:「封君之居鄉,息争解紛,慷慨廉退,有似乎山之義,請以是壽,可乎?」曰:「可也。
願聞其再。
」曰:「封君之敬祀孝先,垂裕昆弟,敬老尊賢,有似乎山之禮,請以是壽,可乎?」曰:「可也。
願聞其再。
」曰:「封君之公正明達,是非不汩,其於子弟之輕率怠(隋)[惰]者必知之,是咎是責,弗溺於愛焉;於虛言險行必知之,是戒是懲,弗蔽於習焉;蓋有似乎山之智,請以是壽,可乎?」曰:「可也。
盡之矣。
夫君子行是四者,将與山嶽同壽,天地相為悠久者也,是之謂萬壽無疆矣。
」乃為歌南山之詩,俾寓歸以為壽觞之祝。
己醜夏五月三日 送京兆陳天遊先生緻仕歸浮丘詩序 嘉靖八年夏,應天府尹陳天遊先生一旦慨然上疏,懇乞緻仕,以存餘生。
天子轸念其情辭之切,诏許之。
天遊先生欣欣然有喜色。
甘泉子诘焉,曰:「古之人樂則行之,憂則違之。
今幸遇聖明勵精圖治,臣子宜樂而行。
今子乃樂而違之者,何居?」先生曰:「吾有浮丘書院,吾歸焉,将以求吾所大樂也。
」曰:「然則子之所大樂可知矣。
吾曹與子皆遊於宦海者也,乘長風,駕巨舶,淩萬頃之波,臨不測之淵,一失利則舟楫不能與性命謀。
今子則既登高岸矣,将以是而樂乎?」曰:「然,而非也。
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
吾感夫吾年過伯玉之知非,而尚圖武公之儆戒,将以是歸求吾所大樂也。
且神已告我矣,方吾拜疏将行,筮得蠱之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甘泉子曰:「然則公之所大樂者可知矣,得非易所謂『尚其事』乎?孟子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
』非其事乎?雖然,匪但神告之已也,人将感之也乎!昔聞之子之為戶曹郎也,今首相邃翁方為冢宰,拔置天曹,署其考語曰:『不事表暴,而在中之美日章。
』今子之得請也,得非邃翁信子所志,入告於我後,以遂子之高也乎?雖然,匪但爾也,西樵方公今為冢宰,知子之志之深,嘗薦用之矣。
得非贊於邃翁以遂子之志也乎?是未可知也。
然而日章之美,諸公必已信之矣。
」或曰:「敢問日章之美與高尚之事何以征?」曰:「觀先生為聖學之銘,以契乎心性之圖,達江門理一分殊之指,以上會乎孔門一貫之學,所謂日章與高尚之事,将於斯乎在矣。
」於是凡吾同鄉之彥,各為詩歌,餞送於都門之外以榮之。
謂水宜為序,水曰:「夫君子之進也有三,其退也有三。
太上為道,其次為時,其次為逸。
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獨行其道,此以道為進退者也,古之人有行之者,伊、周、孔、孟是已。
見幾解組,辭榮畏盛,此以時為進退者也,古之人有行之者,疏廣、疏受是已。
遯世長往,伏而不谒,此以隐逸為志者也,古之人有行之者,嚴光、周黨是已。
今天遊先生之去,所志在道,将追孔、孟之途而究其樂,其視周、嚴以隐逸為高,不侔矣。
其於二疏畏時而退,有賢哉!大夫之稱車兩餞送之榮,未知何如耳!安知他日不尤侈其美而傳之無窮也乎?予為推其志,高其事,以為諸作之引,以為缙紳鄉裡之光。
嘉靖八年夏五月 贈新升甯國府太守屠君文厚之任序 嘉興屠君文厚以禦史擢甯國府太守,且行,問治理於甘泉子,且曰:「吾兄弟三人者,皆門下士也。
幸不鄙而惠教焉。
」甘泉子曰:「子於吾,義分舊矣。
況又賢而恭勤,虛以受善,吾敢有愛於言乎?」曰:「願聞其言所以治。
」曰:「遂爾生,複爾性,而治道畢矣。
」曰:「如斯而已乎?」曰:「遂爾生,複爾性,雖措諸天下而可也,況一郡乎!」曰:「何謂遂爾生,複爾性?」「今夫民物者,同得天之生,同受天之性者也。
故遂生者,匪直遂彼之生,遂爾之生也;複性者,匪直複彼之性,複爾之性也;是故物我一體矣。
書曰:『痌?乃身。
故一夫不獲,則曰:時予之辜。
』若己推而納之溝中。
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可與贊化育而參天地。
然則謂之曰『爾生』、『爾性』,不亦宜乎!」曰:「其道安在?」曰:「道二,養與教而已矣。
是故非養曷教矣!非教曷養矣!孟子:『制其田裡,薄其稅斂,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育妻子,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甯國為京畿四輔之地,自撫巡之外,無藩臬相制之煩,無賓客往來迎送之勤,宛若古諸侯之國。
位如彼其尊矣,權如彼其專矣,又為我聖祖渡江始用武之地,诏盡蠲其租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