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翁大全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惺』。
禅之惺惺也虛,儒之惺惺也實。
中庸『戒慎所不睹,恐懼所不聞』,知其所所,而聖人之學可幾矣。
」 周衢問:「體認天理,其與孟子之集義,皆用心於内者與?」甘泉子曰:「理義無内外矣。
」未達。
曰:「天地萬物一體爾,何内外之有?」 門人請學。
甘泉子曰:「先於虛己。
」「何謂虛?」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
若無若虛,受善其有窮乎!」請益。
曰:「子路之喜,禹之拜,舜之樂取,古之人皆由之矣。
」 或問:「學主靜坐也,何如?」甘泉子曰:「子謂忠信笃敬,視聽言動,非禮之勿,果求之動乎?求之靜乎?故孔門無靜坐之教。
」 楊東熙問緻知。
甘泉子曰:「知也者,良知也。
蔽於氣習,故學焉以擴充之。
非謂人人自能知,自率意以緻之也。
彼佛氏之靈照而不能明物察倫,豈亦擴充也乎?」「敢問學以擴充之道。
」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所以知止而知至也。
夫然後能履中正而不忒,是之謂聖學。
」 楊東熙問:「名利、貨色,私欲之大也,必先克去之,何如?」甘泉子曰:「然。
然而所謂克者,匪堅制爾也,其惟進天理乎!天理日明而人欲日隐,天理日長而人欲日消,是之謂克。
」又問:「己不克,安能見理?」曰:「未體天理,焉知人欲?未能如好好色,焉能如惡惡臭?夫惟仁可以勝不仁,而見大可以忘小。
故曰:『好仁者,無以尚之。
』否則富貴功名之於欲大矣,孰能小之?」曰:「體天理如之何?」曰:「今夫人之起念於軀殼也,即無往而非私,知物我之同體,則公矣。
公也者,其天理乎!」 沉問:「體認、擴充、存養三者有序乎?」甘泉子曰:「孰或先焉?孰或後焉?體認也者,知至至之也,是為存養,其擴充之功盡之矣。
」 沉問:「未發之中,聖凡同乎?」甘泉子曰:「曷不同也?時而若無然,時而若有然,其本體之明晦,蔽與不蔽焉耳。
察而存之,久将複聖矣,夫奚外假之與?」 袁郵問:「貴賤禍福定於天矣,亦可修而易之乎?」甘泉子曰:「天人一也,自求多福,在我而已矣。
惟賢人為能祈天,惟聖人為能立命。
」 袁郵問:「窮理盡性至於命,何謂也?」甘泉子曰:「窮也者,極至之名,知至行至。
窮其理焉,性盡而命至矣!其古人所謂格物乎!」 甘泉子語袁郵曰:「人能動心而後能存心,能存心而後能養性。
故人心恒知,知故警動,德性斯堅定矣。
然則動心忍性,其入道之門也與!」 葛澗問:「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其終身之憂,一朝之患之謂乎?」甘泉子曰:「得之矣,體諸身可也。
」 精義第十一凡二十章 徐勖問:「精義求諸事矣乎?」甘泉子曰:「其外之也已。
『在心為理,處事為義』,精也者,自其本心精之也,精斯神矣。
易曰:『精義入神,以緻用也』,其合内外之學與!」 蔡琳問:「人與天地不相似,其起於人己之二乎?」甘泉子曰:「物我之初,一而已矣。
形骸異而彼此分,彼此分而私意生。
子不孝於父,臣不忠於君,至於利害相攻,賊滅無倫,二而已矣。
惟夫克己則無我,無我則無物,無物無我則一矣,其惟天地乎!」 葛澗問:「明道釋氏一貫兩截之說,無乃記者之誤與?」甘泉子曰:「然。
即釋所言已兩截矣,何待於用乎!」 或問:「人有恒言曰『務實』,何謂也?」甘泉子曰:「知實然後能務實。
夫事親,仁之實也;從兄,義之實也;良心之真切也。
知之真,擴之力,斯曰務實爾矣。
而實之未知,而惟曰務實務實,其實匪實。
」 陳懷曰:「懷聞之師曰:『周公思兼三王,思道也。
道也者,群聖同然之統也,求在我者也。
故禹之惡好,湯之執立,文之視望,武之不洩不忘,與周公之思兼,皆心學也。
不合者,心未一也,思而得之,則其心一矣。
坐以待旦,存存不已也,謂急於行小之言,周公之學矣。
』」 門人問:「君子無入而不自得,何謂也?」甘泉子曰:「自得者,得自我也。
未知失,焉知得?」 或曰:「喜怒哀樂未發之謂中,戒懼慎獨以養之則動矣。
安在其未發耶?」陳懷曰:「未發者,天理之本體也。
戒懼慎獨,於心之動必有事焉者也。
」甘泉子曰:「其慎動以養靜與!」 陳懷問曰:「張子曰:『合虛與氣有性之名,合性與知覺有心之名。
』何謂也?」甘泉子曰:「虛也者,性之本體也。
性也者,知覺之本體,生生不已者也。
而曰『合』焉,而曰『與』焉。
則二物矣。
」 陳仁曰:「子夏其知道乎!『敬而無失』,本體立而萬物一矣。
故『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甘泉子曰:「然,其古之示人以其大者夫!」 江紹問:「克己。
」甘泉子曰:「先立我。
」未達。
曰:「心與萬物一,則我立矣,我立斯主而後己私亡。
國有王而四海從其令。
我立王之謂乎!」 周玮再見,甘泉子曰:「汝歸五閱月矣,其功若何?」對曰:「訓有之,求道於人倫間而憾於行之未慊。
」曰:「充未慊之心,斯可以入道矣。
」 周玮曰:「聖人太公與物同體,玮也初學,何敢望與!」甘泉子曰:「是聖人與我同有也,學為聖人,不於此乎學而何學?」 甘泉子曰:「子張問行,夫子語以參前倚衡,知之精而後行之至也。
故終身由之而不知道者,病於未見焉耳。
」陳懷曰:「何以能由?」曰:「襲取也。
見則由仁義行矣。
」 陳生問:「純心何謂也?」甘泉子曰:「其猶夫金之精乎!金之不精,有或雜之,非複金之初矣。
今夫金,時時而煉焉,日日而煉焉,久則精金爾矣。
又何待於外求?」「敢問乎煉之法?」曰:「敬。
」 葛澗問精氣神相生。
甘泉子曰:「道家煉精以化氣也,煉氣以化神也,逆之矣。
神其主乎!神也者,心志也,志一則動氣,氣一則動精。
」 陳懷問:「心為事累,何如?」甘泉子曰:「心小故也。
察見天理則廓然太公,物來順應,奚其累?」 黃彥?問曰:「遇橫逆知忍矣,而意猶不平,何也?」甘泉子曰:「古之人與!無不於性情焉緻力,故犯而不校,顔氏子之學也。
夫惟物我一,故怨尤不出,橫逆之來,其猶觸虛舟也與!」 甘泉子曰:「夫射也,其見古之道乎!於於翼翼,終日而不亂,其不二夫心者乎!」 陳懷問:「知行合一并進有異乎?」甘泉子曰:「合一者,聖人也,無所用力者也。
學也者,則并進而已矣。
」 黃彥?問溫故知新。
甘泉子曰:「顔子得一善拳拳服膺而勿失,如雞抱子然,溫故也。
由是而上達,日日新之謂盛德。
」 辨志第十二凡十七章 甘泉子曰:「學莫大於辨志矣。
志於道焉,富貴功名皆化而之道,古之人有居之者,周公是也。
是故功名也者,非聖人之所棄也;富貴也者,非聖人之所惡也。
不志乎道則二者皆私而已爾,又何足以與議?」 葛澗問:「人心道心之危微,何謂也?」甘泉子曰:「危言其大也,語:『危言危行。
』人心其欲也,道心其理也。
欲日長,故理日微,惟精惟一,所以長天理而消人欲也與!」 符鐘慮力行之難。
甘泉子曰:「書有之:『王忱不難。
』忱,真信也。
子以為所信何與?故知之真,行斯至矣。
是故知而弗去,真知也夫!」 葛澗問:「淳公以忠信立誠為乾道,敬直義方為坤道,何謂也?」甘泉子曰:「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一念之誠,其始物矣乎!敬義夾持,其成物矣乎?乾主德,坤主業,主德者達諸業,主業者入乎德。
」 葛澗問:「康節謂:老子得易之體,何如?」甘泉子曰:「否,不然也。
老子任氣,何易體之有?」 甘泉子語符治曰:「爾其無庸於遠鹜也。
時讀書而調習焉,時臨文而調習焉,夫然後内外合一。
時於斯,月於斯,日日於斯,習化而成,将百萬之衆,不足以動之矣。
」 二業合一訓成,沉珠歎曰:「其意之至,言之切矣乎!其拔世救人之情,其見乎辭矣乎!」甘泉子曰:「噫!吾憂之,吾豈獲已乎哉?」 甘泉子曰:「學者之始也,其猶入諸暗室矣乎!少間,斯有見矣,久之久之,斯無所不見矣。
故先難而後易。
」 葛澗問:「虛無即氣,然乎?」甘泉子曰:「人知有形者之為氣,而不知無形者亦氣也,橫渠子獨以無形者為氣。
蓋未悉有無虛實之體焉耳。
」 甘泉子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健也者,宇宙之氣也;宇宙之氣,人之氣也;是故可以配天,配天也者,不息之謂也。
學而若存焉,若亡焉,違天也甚矣!」 葛澗問:「釋、老之學,孰近於用與?」甘泉子曰:「二氏均之無用焉爾矣,離事以語心也。
聖人之學,心事合一,是故能開物而成務。
」 甘泉子曰:「夫心廣矣,大矣,古之訓皆以明乎此而已矣。
明之至,至廣、至大,皆謂之盡心。
」 或請:「切問近思,何謂也?」甘泉子曰:「夫學,心性焉爾矣。
問斯之謂切,思斯之謂近。
」
禅之惺惺也虛,儒之惺惺也實。
中庸『戒慎所不睹,恐懼所不聞』,知其所所,而聖人之學可幾矣。
」 周衢問:「體認天理,其與孟子之集義,皆用心於内者與?」甘泉子曰:「理義無内外矣。
」未達。
曰:「天地萬物一體爾,何内外之有?」 門人請學。
甘泉子曰:「先於虛己。
」「何謂虛?」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
若無若虛,受善其有窮乎!」請益。
曰:「子路之喜,禹之拜,舜之樂取,古之人皆由之矣。
」 或問:「學主靜坐也,何如?」甘泉子曰:「子謂忠信笃敬,視聽言動,非禮之勿,果求之動乎?求之靜乎?故孔門無靜坐之教。
」 楊東熙問緻知。
甘泉子曰:「知也者,良知也。
蔽於氣習,故學焉以擴充之。
非謂人人自能知,自率意以緻之也。
彼佛氏之靈照而不能明物察倫,豈亦擴充也乎?」「敢問學以擴充之道。
」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所以知止而知至也。
夫然後能履中正而不忒,是之謂聖學。
」 楊東熙問:「名利、貨色,私欲之大也,必先克去之,何如?」甘泉子曰:「然。
然而所謂克者,匪堅制爾也,其惟進天理乎!天理日明而人欲日隐,天理日長而人欲日消,是之謂克。
」又問:「己不克,安能見理?」曰:「未體天理,焉知人欲?未能如好好色,焉能如惡惡臭?夫惟仁可以勝不仁,而見大可以忘小。
故曰:『好仁者,無以尚之。
』否則富貴功名之於欲大矣,孰能小之?」曰:「體天理如之何?」曰:「今夫人之起念於軀殼也,即無往而非私,知物我之同體,則公矣。
公也者,其天理乎!」 沉問:「體認、擴充、存養三者有序乎?」甘泉子曰:「孰或先焉?孰或後焉?體認也者,知至至之也,是為存養,其擴充之功盡之矣。
」 沉問:「未發之中,聖凡同乎?」甘泉子曰:「曷不同也?時而若無然,時而若有然,其本體之明晦,蔽與不蔽焉耳。
察而存之,久将複聖矣,夫奚外假之與?」 袁郵問:「貴賤禍福定於天矣,亦可修而易之乎?」甘泉子曰:「天人一也,自求多福,在我而已矣。
惟賢人為能祈天,惟聖人為能立命。
」 袁郵問:「窮理盡性至於命,何謂也?」甘泉子曰:「窮也者,極至之名,知至行至。
窮其理焉,性盡而命至矣!其古人所謂格物乎!」 甘泉子語袁郵曰:「人能動心而後能存心,能存心而後能養性。
故人心恒知,知故警動,德性斯堅定矣。
然則動心忍性,其入道之門也與!」 葛澗問:「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其終身之憂,一朝之患之謂乎?」甘泉子曰:「得之矣,體諸身可也。
」 精義第十一凡二十章 徐勖問:「精義求諸事矣乎?」甘泉子曰:「其外之也已。
『在心為理,處事為義』,精也者,自其本心精之也,精斯神矣。
易曰:『精義入神,以緻用也』,其合内外之學與!」 蔡琳問:「人與天地不相似,其起於人己之二乎?」甘泉子曰:「物我之初,一而已矣。
形骸異而彼此分,彼此分而私意生。
子不孝於父,臣不忠於君,至於利害相攻,賊滅無倫,二而已矣。
惟夫克己則無我,無我則無物,無物無我則一矣,其惟天地乎!」 葛澗問:「明道釋氏一貫兩截之說,無乃記者之誤與?」甘泉子曰:「然。
即釋所言已兩截矣,何待於用乎!」 或問:「人有恒言曰『務實』,何謂也?」甘泉子曰:「知實然後能務實。
夫事親,仁之實也;從兄,義之實也;良心之真切也。
知之真,擴之力,斯曰務實爾矣。
而實之未知,而惟曰務實務實,其實匪實。
」 陳懷曰:「懷聞之師曰:『周公思兼三王,思道也。
道也者,群聖同然之統也,求在我者也。
故禹之惡好,湯之執立,文之視望,武之不洩不忘,與周公之思兼,皆心學也。
不合者,心未一也,思而得之,則其心一矣。
坐以待旦,存存不已也,謂急於行小之言,周公之學矣。
』」 門人問:「君子無入而不自得,何謂也?」甘泉子曰:「自得者,得自我也。
未知失,焉知得?」 或曰:「喜怒哀樂未發之謂中,戒懼慎獨以養之則動矣。
安在其未發耶?」陳懷曰:「未發者,天理之本體也。
戒懼慎獨,於心之動必有事焉者也。
」甘泉子曰:「其慎動以養靜與!」 陳懷問曰:「張子曰:『合虛與氣有性之名,合性與知覺有心之名。
』何謂也?」甘泉子曰:「虛也者,性之本體也。
性也者,知覺之本體,生生不已者也。
而曰『合』焉,而曰『與』焉。
則二物矣。
」 陳仁曰:「子夏其知道乎!『敬而無失』,本體立而萬物一矣。
故『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甘泉子曰:「然,其古之示人以其大者夫!」 江紹問:「克己。
」甘泉子曰:「先立我。
」未達。
曰:「心與萬物一,則我立矣,我立斯主而後己私亡。
國有王而四海從其令。
我立王之謂乎!」 周玮再見,甘泉子曰:「汝歸五閱月矣,其功若何?」對曰:「訓有之,求道於人倫間而憾於行之未慊。
」曰:「充未慊之心,斯可以入道矣。
」 周玮曰:「聖人太公與物同體,玮也初學,何敢望與!」甘泉子曰:「是聖人與我同有也,學為聖人,不於此乎學而何學?」 甘泉子曰:「子張問行,夫子語以參前倚衡,知之精而後行之至也。
故終身由之而不知道者,病於未見焉耳。
」陳懷曰:「何以能由?」曰:「襲取也。
見則由仁義行矣。
」 陳生問:「純心何謂也?」甘泉子曰:「其猶夫金之精乎!金之不精,有或雜之,非複金之初矣。
今夫金,時時而煉焉,日日而煉焉,久則精金爾矣。
又何待於外求?」「敢問乎煉之法?」曰:「敬。
」 葛澗問精氣神相生。
甘泉子曰:「道家煉精以化氣也,煉氣以化神也,逆之矣。
神其主乎!神也者,心志也,志一則動氣,氣一則動精。
」 陳懷問:「心為事累,何如?」甘泉子曰:「心小故也。
察見天理則廓然太公,物來順應,奚其累?」 黃彥?問曰:「遇橫逆知忍矣,而意猶不平,何也?」甘泉子曰:「古之人與!無不於性情焉緻力,故犯而不校,顔氏子之學也。
夫惟物我一,故怨尤不出,橫逆之來,其猶觸虛舟也與!」 甘泉子曰:「夫射也,其見古之道乎!於於翼翼,終日而不亂,其不二夫心者乎!」 陳懷問:「知行合一并進有異乎?」甘泉子曰:「合一者,聖人也,無所用力者也。
學也者,則并進而已矣。
」 黃彥?問溫故知新。
甘泉子曰:「顔子得一善拳拳服膺而勿失,如雞抱子然,溫故也。
由是而上達,日日新之謂盛德。
」 辨志第十二凡十七章 甘泉子曰:「學莫大於辨志矣。
志於道焉,富貴功名皆化而之道,古之人有居之者,周公是也。
是故功名也者,非聖人之所棄也;富貴也者,非聖人之所惡也。
不志乎道則二者皆私而已爾,又何足以與議?」 葛澗問:「人心道心之危微,何謂也?」甘泉子曰:「危言其大也,語:『危言危行。
』人心其欲也,道心其理也。
欲日長,故理日微,惟精惟一,所以長天理而消人欲也與!」 符鐘慮力行之難。
甘泉子曰:「書有之:『王忱不難。
』忱,真信也。
子以為所信何與?故知之真,行斯至矣。
是故知而弗去,真知也夫!」 葛澗問:「淳公以忠信立誠為乾道,敬直義方為坤道,何謂也?」甘泉子曰:「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一念之誠,其始物矣乎!敬義夾持,其成物矣乎?乾主德,坤主業,主德者達諸業,主業者入乎德。
」 葛澗問:「康節謂:老子得易之體,何如?」甘泉子曰:「否,不然也。
老子任氣,何易體之有?」 甘泉子語符治曰:「爾其無庸於遠鹜也。
時讀書而調習焉,時臨文而調習焉,夫然後内外合一。
時於斯,月於斯,日日於斯,習化而成,将百萬之衆,不足以動之矣。
」 二業合一訓成,沉珠歎曰:「其意之至,言之切矣乎!其拔世救人之情,其見乎辭矣乎!」甘泉子曰:「噫!吾憂之,吾豈獲已乎哉?」 甘泉子曰:「學者之始也,其猶入諸暗室矣乎!少間,斯有見矣,久之久之,斯無所不見矣。
故先難而後易。
」 葛澗問:「虛無即氣,然乎?」甘泉子曰:「人知有形者之為氣,而不知無形者亦氣也,橫渠子獨以無形者為氣。
蓋未悉有無虛實之體焉耳。
」 甘泉子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健也者,宇宙之氣也;宇宙之氣,人之氣也;是故可以配天,配天也者,不息之謂也。
學而若存焉,若亡焉,違天也甚矣!」 葛澗問:「釋、老之學,孰近於用與?」甘泉子曰:「二氏均之無用焉爾矣,離事以語心也。
聖人之學,心事合一,是故能開物而成務。
」 甘泉子曰:「夫心廣矣,大矣,古之訓皆以明乎此而已矣。
明之至,至廣、至大,皆謂之盡心。
」 或請:「切問近思,何謂也?」甘泉子曰:「夫學,心性焉爾矣。
問斯之謂切,思斯之謂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