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翁大全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新論
門人邵陽陳大章校刊
大中章第一凡十二章
道者大中,大中之則,人倫之極。
物或過之,物或虧之,是故歸極者稀。
責已者日裕,求人者日困。
夫惟日裕,故天下不言而可喻;夫惟日困,故言諸天下而不信。
古之學者以存心為本,存之又存,入聖之門。
或問主一。
曰:「無貳。
」曰:「主一物乎?」曰:「一物則貳,心無一物。
一物侵尋,乃喪其心。
」 食息,一語默也;語默,一進退也;進退,一死生也。
道無貳而已爾,故忽小者必亡大。
學者正心而已,心正然後義生,義生然後物各止其所而天地位。
不累於物欲而後氣質得其正,不偏於氣質而後德性得其全。
雖上士不能無氣質,雖下士不能無德性。
上士上化,下士下化。
知道者為知至。
知者如知盜,其改過遷善為至。
是故知行無二。
不愧屋漏,斯可及天遊衍。
不愧屋漏,其樂油油;及天遊衍,其行坦坦。
賢者寡欲,聖人無欲。
寡欲之至可聖,無欲之至可天。
聖則無意無必,天則無聲無臭。
知語者知默,知進者知退,知存者知亡,知生者知死。
學者造乎其自然者,自然則無事矣。
日月之盈虧,晝夜明晦,寒暑之往來,孰或使之?孰或止之?其自然者有不得已乎! 心之生理如樹在地,斯須弗存,生理索然。
惟學遜志,虛者受善之原;玩物喪志,塞者陷惡之端。
天地間陰不能不辟而為陽,陽不能不翕而為陰。
是故一氣之感人之心,靜不能不感而為動,動不能不寂而為靜,是故一體之變。
合兩而一,是故敬而弗失。
「誠者曰『無為』,無為者曰『無事』,無事者曰『自然』,不自然者曰『人為』,人為者曰『僞』。
」曰:「老氏何以非道?」曰:「老氏任氣,聖人任理。
任理則公,任氣則私。
理氣之異,毫厘千裡。
」 禮也者履也。
樂也者樂也。
禮以履之,使民無邪行;樂以樂之,使民無邪心。
無邪行則風俗可得而正也,無邪心故祥瑞可得而格也。
後世禮既壞,則民無所履,故手足莫措;樂既崩,則民無所樂,故怨咨日生。
性學章第二 性者,天地之全德也。
學非益之也,反之也。
反之也者,肖天地而參之者也。
以書蔽志者,窮年不能明其理;以鑒掩面者,終日不能見其形。
故主敬然後我立,我立然後不蔽於物,物物窮格而天下之理得。
一阖一辟可以觀極,一動一靜可以觀性,一屈一伸可以觀神,一語一默可以觀德。
人生而靜,天地之性而情默定;物感而動,為情之用而性斯衷。
視聽言動非禮,非心也。
非心亡,然後合禮。
合禮然後參前倚衡之體見。
參前倚衡之體見,然後手舞足蹈之樂生。
古之三不朽之道,一而已矣。
一者德也,功非德不弘,言非德不精。
三皇之道,渾渾乎!五帝之化,蕩蕩乎!三王之治教也,??乎!三皇,吾不可得而見矣,得見五帝者可矣。
五帝,不可得而見矣,得見三王者可矣。
欲複三王之治者,不井田,不封建,不立學校,不興禮義,曷其能成?要在反本之貞。
或問:「治天下封建可複乎?」曰:「可。
其公天下之義乎!保天下之利乎!」未達。
曰:「以天下之地分功德而不私,義孰大焉!制之五服,為藩五重,重五百裡,故外莫侮也;君統二伯,二伯統連帥,連帥統諸侯,故亂不生也;利孰大焉!後世以數丈之城,分裂之兵,自以為安。
噫!惑矣。
」 天子,元子也。
諸侯,别子也。
家有元子,據其有而有之,群将争之矣,不封建之謂乎!求之無藝,群将不順乘之矣,不仁之君之謂乎!柳子不睹其本,而以亂世難行之勢明之,莫知大義焉!莫知大利焉! 惟聖人者,體天地之大德,立天地之大化,成天地之大功,其惟聖人乎! 天地辟,然後萬物形;萬物形,然後男女别;男女别,然後父子親;父子親,然後兄弟序;兄弟序,然後君臣立;君臣立,然後朋友交。
君臣治之,朋友資之,是謂彜倫之基。
天地之間,一感一應而已。
陰陽之屈伸,萬物之往來,人事之酬酢,感與應而已矣。
妙感應者,其唯神乎! 恻隐之時可以觀仁,羞惡之時可以觀義,辭讓之時可以觀禮,是非之時可以觀智,動靜之時可以觀心。
心一而已,無間動靜。
陰陽皆有其精,日月各得其貞。
陰之月,其水之光乎!陽之日,其火之光乎!日月之光相有而不相受,其盈虧遲速之間,陰陽之性為然。
天道無己,天非他,即人物而在耳。
故有己之心,謂之棄天。
士有三品,富貴之事,君子非惡之,所願不與焉。
功名之事,君子非不願之,所樂不與焉。
君子所樂,道德而已。
道德蘊於中,享之為富貴,施之為功名。
是故富貴不離於道德,周公樂之也;功名不離於道德,伊、傅樂之也。
德性用事者上達,血氣用事者下達。
仁者必其有介,有介者不必其有仁。
君子之學,反己而已。
反己則見其不能不愧於天,故不怨;見其不能不怍於人,故不尤。
古之辭也,達諸内而已;今之辭也,飾諸外而已。
古之修辭也,立其誠而已;今之修辭也,立其僞而已。
一辭之發,誠僞之主也。
君子之於道也。
不已焉已矣。
不已則可久,久則可大,大則可化,化則神。
化則無為而成,神不行而至。
貴純章第三 學貴純,不貴雜;學貴一,不貴二。
純者,一也;雜者,二也。
一者,善而已矣;二者,惡以為對者也。
故君子緻一以純之。
學文而不失己者,善學者也,故己立而後可以學文。
聖人之教也,遊藝終焉爾。
[孔]明、淵明,其知學者也。
不求記焉,不求解焉,其所求[者大]焉爾。
生生者,天地也。
人也者,生也。
生也者,不息也。
息焉則死矣,哀哉! 性者天之道也,其賦之人也有氣,氣則形,形則物,感之而欲生焉,而天性蔽矣。
蔽非亡也,非亡則可複,複者無欲也,無欲則知性,知性則知天,知天其神乎! 分田其王政之本乎!有田則食足,食足則善心生,善心生則倫理明,倫理明則風俗厚,風俗厚則禮樂興,禮樂興則和氣緻,和氣緻則天地泰、萬物若。
封建其王政之本乎!有封則分定,分定則專,專則民安之,安之則教行,教行則可使。
故上下内外相維
物或過之,物或虧之,是故歸極者稀。
責已者日裕,求人者日困。
夫惟日裕,故天下不言而可喻;夫惟日困,故言諸天下而不信。
古之學者以存心為本,存之又存,入聖之門。
或問主一。
曰:「無貳。
」曰:「主一物乎?」曰:「一物則貳,心無一物。
一物侵尋,乃喪其心。
」 食息,一語默也;語默,一進退也;進退,一死生也。
道無貳而已爾,故忽小者必亡大。
學者正心而已,心正然後義生,義生然後物各止其所而天地位。
不累於物欲而後氣質得其正,不偏於氣質而後德性得其全。
雖上士不能無氣質,雖下士不能無德性。
上士上化,下士下化。
知道者為知至。
知者如知盜,其改過遷善為至。
是故知行無二。
不愧屋漏,斯可及天遊衍。
不愧屋漏,其樂油油;及天遊衍,其行坦坦。
賢者寡欲,聖人無欲。
寡欲之至可聖,無欲之至可天。
聖則無意無必,天則無聲無臭。
知語者知默,知進者知退,知存者知亡,知生者知死。
學者造乎其自然者,自然則無事矣。
日月之盈虧,晝夜明晦,寒暑之往來,孰或使之?孰或止之?其自然者有不得已乎! 心之生理如樹在地,斯須弗存,生理索然。
惟學遜志,虛者受善之原;玩物喪志,塞者陷惡之端。
天地間陰不能不辟而為陽,陽不能不翕而為陰。
是故一氣之感人之心,靜不能不感而為動,動不能不寂而為靜,是故一體之變。
合兩而一,是故敬而弗失。
「誠者曰『無為』,無為者曰『無事』,無事者曰『自然』,不自然者曰『人為』,人為者曰『僞』。
」曰:「老氏何以非道?」曰:「老氏任氣,聖人任理。
任理則公,任氣則私。
理氣之異,毫厘千裡。
」 禮也者履也。
樂也者樂也。
禮以履之,使民無邪行;樂以樂之,使民無邪心。
無邪行則風俗可得而正也,無邪心故祥瑞可得而格也。
後世禮既壞,則民無所履,故手足莫措;樂既崩,則民無所樂,故怨咨日生。
性學章第二 性者,天地之全德也。
學非益之也,反之也。
反之也者,肖天地而參之者也。
以書蔽志者,窮年不能明其理;以鑒掩面者,終日不能見其形。
故主敬然後我立,我立然後不蔽於物,物物窮格而天下之理得。
一阖一辟可以觀極,一動一靜可以觀性,一屈一伸可以觀神,一語一默可以觀德。
人生而靜,天地之性而情默定;物感而動,為情之用而性斯衷。
視聽言動非禮,非心也。
非心亡,然後合禮。
合禮然後參前倚衡之體見。
參前倚衡之體見,然後手舞足蹈之樂生。
古之三不朽之道,一而已矣。
一者德也,功非德不弘,言非德不精。
三皇之道,渾渾乎!五帝之化,蕩蕩乎!三王之治教也,??乎!三皇,吾不可得而見矣,得見五帝者可矣。
五帝,不可得而見矣,得見三王者可矣。
欲複三王之治者,不井田,不封建,不立學校,不興禮義,曷其能成?要在反本之貞。
或問:「治天下封建可複乎?」曰:「可。
其公天下之義乎!保天下之利乎!」未達。
曰:「以天下之地分功德而不私,義孰大焉!制之五服,為藩五重,重五百裡,故外莫侮也;君統二伯,二伯統連帥,連帥統諸侯,故亂不生也;利孰大焉!後世以數丈之城,分裂之兵,自以為安。
噫!惑矣。
」 天子,元子也。
諸侯,别子也。
家有元子,據其有而有之,群将争之矣,不封建之謂乎!求之無藝,群将不順乘之矣,不仁之君之謂乎!柳子不睹其本,而以亂世難行之勢明之,莫知大義焉!莫知大利焉! 惟聖人者,體天地之大德,立天地之大化,成天地之大功,其惟聖人乎! 天地辟,然後萬物形;萬物形,然後男女别;男女别,然後父子親;父子親,然後兄弟序;兄弟序,然後君臣立;君臣立,然後朋友交。
君臣治之,朋友資之,是謂彜倫之基。
天地之間,一感一應而已。
陰陽之屈伸,萬物之往來,人事之酬酢,感與應而已矣。
妙感應者,其唯神乎! 恻隐之時可以觀仁,羞惡之時可以觀義,辭讓之時可以觀禮,是非之時可以觀智,動靜之時可以觀心。
心一而已,無間動靜。
陰陽皆有其精,日月各得其貞。
陰之月,其水之光乎!陽之日,其火之光乎!日月之光相有而不相受,其盈虧遲速之間,陰陽之性為然。
天道無己,天非他,即人物而在耳。
故有己之心,謂之棄天。
士有三品,富貴之事,君子非惡之,所願不與焉。
功名之事,君子非不願之,所樂不與焉。
君子所樂,道德而已。
道德蘊於中,享之為富貴,施之為功名。
是故富貴不離於道德,周公樂之也;功名不離於道德,伊、傅樂之也。
德性用事者上達,血氣用事者下達。
仁者必其有介,有介者不必其有仁。
君子之學,反己而已。
反己則見其不能不愧於天,故不怨;見其不能不怍於人,故不尤。
古之辭也,達諸内而已;今之辭也,飾諸外而已。
古之修辭也,立其誠而已;今之修辭也,立其僞而已。
一辭之發,誠僞之主也。
君子之於道也。
不已焉已矣。
不已則可久,久則可大,大則可化,化則神。
化則無為而成,神不行而至。
貴純章第三 學貴純,不貴雜;學貴一,不貴二。
純者,一也;雜者,二也。
一者,善而已矣;二者,惡以為對者也。
故君子緻一以純之。
學文而不失己者,善學者也,故己立而後可以學文。
聖人之教也,遊藝終焉爾。
[孔]明、淵明,其知學者也。
不求記焉,不求解焉,其所求[者大]焉爾。
生生者,天地也。
人也者,生也。
生也者,不息也。
息焉則死矣,哀哉! 性者天之道也,其賦之人也有氣,氣則形,形則物,感之而欲生焉,而天性蔽矣。
蔽非亡也,非亡則可複,複者無欲也,無欲則知性,知性則知天,知天其神乎! 分田其王政之本乎!有田則食足,食足則善心生,善心生則倫理明,倫理明則風俗厚,風俗厚則禮樂興,禮樂興則和氣緻,和氣緻則天地泰、萬物若。
封建其王政之本乎!有封則分定,分定則專,專則民安之,安之則教行,教行則可使。
故上下内外相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