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疊山全集校注卷三

關燈
(華)《女史箴》:「茫茫造化,二儀既分。

    散氣流形,既陶既甄」。

    ];掞華藻而披羣才,敢希題品。

    具輸悃款,登徹崇嚴。

    切以國家端出治之源,宰輔受舉能之責。

    入則垂紳正笏,日谒帝以進賢,出則濡牍剡章,歲限員而薦士。

    維中外之同體,共推揚之一心。

    凡借齒牙,立生羽翼。

    曾謂驽骀[(二)驽骀:驽、骀皆劣馬,以喻庸才。

    《楚辭&bull宋玉&bull九辯》:「卻麒麟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之賤,妄經臯樂[(三)臯樂:《周禮&bull春官&bull樂師》:「『诏來瞽臯舞。

    』注:『臯之言号,告國子當舞者舞。

    』」]之前。

    如某者才谫命奇。

    地寒族替。

    弓冶淪箕裘之緒,鼎儀墜閥閱之傳。

    颠踬窮途,侵尋半世。

    原念登門之始,亟蒙下榻之知。

    時際秉鈞,哀深陟岵[(四)陟岵:《詩&bull魏風》篇名。

    孝子行役,而思念其親也。

    喻思父。

    《後漢書&bull李膺傳&bull荀奭與膺書》:「久廢過庭,不聞善誘;陟岵瞻望,惟日為歲。

    」]。

    适在幽隐之地,恭逢造化之功。

    牆角殘蔬,自絕阿衡[(五)阿衡:商代官名。

    《書&bull太甲上》:「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引申為輔導帝王,主持國政。

    ]之鼎;海隅斷梗,空瞻傅說[(六)傅說:殷相。

    相傳說曾築室于傅岩之野,武丁訪得,舉以為相,出現殷中興的局面。

    因得說于傅岩,故命為傅姓,号傅說。

    ]之舟。

    既請字民,庶諧将母。

    逮甫戍期之及,會新遴選之嚴。

    掃軌裡居,已更六歲【已更六歲嘉靖本、叢刊本俱作「已更六載。

    」】;易階京秩,尚阙四章。

    在行道已猶今【猶今嘉靖本、叢刊本均作「猶憐」。

    】,矧趨風之有舊。

    恭維某官爽邦碩輔,命世真儒,嗣洪烈于臯夔[(七)臯夔:指臯州、夔州。

    ],統正傳于洙泗[(八)洙泗:即洙、泗二水。

    古時二水自今山東泗水縣北合流西下,至曲阜北,又分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

    ],建牙[(九)建牙:軍前大旗。

    古代出兵,在軍前樹立大旗,稱建牙,後來也稱興兵建幕府或武将出鎮為建牙。

    ]藩翰,暫均剖竹[(一0)剖竹:古代以竹為符證。

    剖而為二,授官時,一給本人,一留官府。

    因以剖竹為授官之稱。

    ]之勞;推毂(一一)[推毂:比喻助人成事,或推薦人才,如助人推車毂,使之前進。

    《史記&bull魏其武安侯傳》:「魏其武安俱好儒術,推毂趙绾為禦史大夫,王臧為郎中令。

    」]英豪,罔替拔茅[(一二)拔茅:指推薦引進,俗所謂「拔茅連茹」也。

    宋王禹偁《小畜集九&bull留别重鹹》詩:「頭白忽抛攀桂伴,道消休話拔茅心」。

    ]之志。

    傥矜瑣陋,當辱記憐。

    賜之顧盼之隆,假以扶搖之便。

    某謹當镂膺載德,銘己知恩。

    是日崇墉,獲廁登龍之列;異時大冶【異時大冶叢刊本作「異時大治」。

    】,願為附鳳之階。

     代幹上司公庇啟 長榜書名,誤玷掌徭之選;遠方随牒,第深懷祿之情。

    豈不堪拜揖于上官,将以受約束于下執。

    切以難莫難乎,使之為宰;能不能者,皆自其人。

    野王[(一)野王:即顧野王(五一九——五八一),字希馮,南朝梁陳間吳郡(今吳縣)人。

    初仕梁,丁父憂歸,入陳官至光祿卿,野王擅長文字訓诂學,又善丹青。

    在梁時與王褒同為宣城王賓客,王令野王畫古賢人像,而令王褒書贊,時人稱為二絕。

    着有《玉篇》三十卷。

    ]之請試長安,薛恭而僅理宋邑。

    盤根然後别其器,朝歌[(二)朝歌:地名。

    殷都城。

    武乙所都,纣因之。

    故址在今河南淇縣,一九六二年改名朝歌鎮。

    ]有意于除奸;美稻不可為之虀,袁甫[(三)袁甫:晉,淮南人。

    字公冑,好學,以辭辯稱,嘗詣中領軍何勖,自言能治劇縣。

    勖曰:「唯欲宰縣,不為台閣職,何也?」曰:「人各有能,有不能。

    」乃除松滋令,轉淮南國大農郎中令,年八十卒。

    ]惟求于治劇。

    雖事之繁簡或異,亦材之大小不同。

    某誤着青袍[(四)青袍:即青色之袍。

    唐制官八九品服青。

    指官職卑微。

    ],濫纡墨绶[(五)墨绶:古代結在印環上的黑色絲帶。

    《後漢書&bull蔡邕傳》上封事:「墨绶長吏,職典理人,皆當以惠利為績,日月為勞。

    」後來因以墨绶作為縣官典故。

    ]。

    不能操刀,使之制錦;未嘗登車,何以獲禽。

    僅若落山陽,以尹鼯猱;焉可治都昌,而化豺虎。

    第綢缪以結果,徒奔走于抗塵[(六)抗塵:即抗塵走俗。

    《文選》南朝齊孔德璋《北山移文》:「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塵容而走俗狀。

    」謂以污濁中之面容,奔走于世俗之中,指熱中于營求名利。

    ]。

    河陽[(七)河陽:縣名故址在今河南孟縣。

    ]号一縣花,潘安仁[(八)潘安仁:即潘嶽(二四七——三00)。

    晉荥陽中牟人,字安仁。

    任河陽令,在縣中滿種桃、李,故稱花縣。

    一時傳為美談。

    累官至給事黃門侍郎。

    工詩賦。

    詞藻豔麗,長于哀诔之體。

    ]豈于微官而敢陋;彭澤[(九)彭澤:縣名。

    西漢高帝時置,以地有彭蠡澤而得名。

    故城在今江西湖口縣東。

    晉陶潛曾為彭澤令。

    這裡的彭澤即指陶潛。

    陶潛(三五六——四二七)。

    一名淵明,字符亮。

    曾為州祭酒,複為鎮軍,建威參軍,後為彭澤令。

    因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棄官歸隐,以詩酒自娛。

    ]為五鬥米,陶淵明或以小兒而見羞。

    矧廢置之際,未免鄰城之嗤;而進退之間,或遭官長之罵。

    謀為之地,願出其門。

    茲蓋伏遇某官,氣養之浩然,道議其大者。

    振鴛鸾之翼,而骞翔要路;垂虹電之光,以熠耀清朝。

    我馬之維駒維骐,維駱維骃,暫屈咨詢之問;甘棠之勿剪勿伐,勿敗勿拜,将形聽斷之思。

    賜環[(一0)賜環:《荀子.大略》:「絕人以玦,反絕以環。

    」唐楊倞注:「玦如環而缺,肉好若一謂之環。

    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三年不敢去,與之環則還,與之玦則絕,皆所以見意也。

    」後稱被放逐之臣赦罪召還為賜環,永不召還謂賜玦。

    ]行補于公卿,推毂未忘于官屬。

    某敢不班揚名令,敬服常箴。

    惟學道切慕于弦歌,而奉法願寬其辔策,獻《梅花》[(一一)《梅花》:指唐宋璟作的《梅花賦》。

    璟為玄宗時宰相,封廣平公,谥文貞。

    與姚崇齊名,世稱姚宋。

    《梅花賦》為其垂拱三年,二十五歲時作。

    ]之賦,敢期直指之稱;誦《木瓜》[(一二)《木瓜》:《詩&bull衛風》篇名。

    詩中有:「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句,後人用以比喻互相饋贈。

    ]之詩,當盡厚報之意。

    其為欣忭,曷既敷陳。

     代幹丞相遷除啟 丹衷激切,夙懷知遇之憂;黃閣深嚴,莫遂趨承之便。

    彌極遡風之慕,敢稽敬修之勤。

    恭惟某官:星鬥垂文,乾坤廓量。

    負五百年名世之傑,展九萬裡南溟之程。

    經綸四海,而無所不長;酬酢萬變,而未嘗或屈。

    大節澟澟而可畏,宏猷綽綽而有餘,懷堯舜之道以緻君,恥威文之事而在己。

    朝庭由之為輕重,天下系之為安危。

    自登槐席[(一)槐席:即槐棘。

    周時,朝廷種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

    左九棘,為孤卿大夫之位,右棘為公侯伯子男之位;面三槐為三公之位。

    後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

    這裡指宰輔之位。

    ]之尊,益注楓宸[(二)楓宸:宮殿。

    漢宮殿中多植楓;宸,北宸所居,泛指帝王的殿庭。

    《文選&bull三國&bull魏何平叔景福殿賦》:「芸若充庭,槐楓被宸」。

    ]之眷。

    謀王體而斷國論,熙帝載而代天工。

    坐隆兵寝刑措之勳,益緻俗阜民安之效。

    羣才登用,庶政修明。

    一陶晏粲之期,永輔盈成之業。

    明良際遇,載赓虞氏之歌[(三)虞氏之歌:虞氏,古代善歌者。

    《藝文類聚&bull漢劉别錄》:「漢興以來,善歌者,魯人虞公,發聲清哀,蓋動梁塵」。

    ];聖賢相逢,願續【願續叢刊本作「願繼」。

    】王褒之頌[(四)王褒之頌:王褒,西漢蜀資中人,字子淵。

    宣帝時征入都,與張子僑等并待诏,擢為谏議大夫。

    善詩賦,着有《聖主得賢臣頌》等。

    故引為「王褒之頌」。

    ]。

    切念某材猶樗枥,景迫桑榆。

    一官奔走于塵勞,七任沈迷于簿領。

    退有啼号之迫,進無左右之容。

    栖栖歎己之未逢,落落與世而難合。

    高山流水[(五)高山流水:《列子&bull湯問》:「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後以喻知音難遇。

    ],覺乏知音;白雪陽春[(六)白雪陽春:古樂曲名。

    《文選&bull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裡巴人』,國中屬和者數千人,……其次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這裡喻為較高雅難學的曲子。

    ],終乖寡和。

    幸遇大鈞之播物,況開東閣以招賢。

    既久托于帡幪[(七)帡幪:帷幄、帳幕。

    在旁曰帡,在上曰幪。

    引申為覆蓋。

    漢揚雄《法言》:「吾子震風陵雨,然後知夏屋之為帡幪也。

    」這裡是指托庇的意思。

    ],當不忘于操履。

    心同涸轍[(八)涸轍:喻窮困的處境。

    唐王勃《王子安集&bull滕王閣詩序》:「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猶歡。

    」這裡與涸鲋同,比喻身陷困境,急待救援的人。

    ],願歸滄海之波;迹類寒荄[(九)寒荄:草根,俗呼韭根為荄。

    《漢書&bull禮樂志》:「郊祀歌青陽,青陽開動,根荄以遂。

    」],觊沐陽春之澤。

     代幹杜按察追索書闆啟 布衣命薄,忘繡梓之羣書;絲辔威行,還青氈之舊物。

    誰诘季孫之賞盜,親逢魯國之真儒。

    吾有二天,公如十日。

    竊以萬形有敝,長存道義之名;千古在前,難泯詩書之澤。

    微若書生之議論,上關天運之文明。

    秦火無遺,不焚禦府之六籍;蜀寇已慘,尚留石室之九經。

    未聞孔孟之徒,不勝跖蹻之焰。

    造化必能為之主,神明亦自有其人。

     伏念某才愧雕龍[(一)雕龍:喻善于文辭。

    《後漢書&bull崔骃傳》:「崔為文宗,世禅雕龍」。

    ],學幾刻鹄[(二)刻鹄即刻鹄類鹜。

    指仿效得雖然不太逼真,但相似。

    漢馬援誡兄子嚴、敦書:「學龍伯高不就,猶為謹饬之士,所謂刻鹄不成,尚類鹜者。

    」鹄:天鵝;鹜:鴨子。

    ]。

    諸老文章之印,頗有傳成;三代金石之碑,亦嘗編集。

    奈五窮[(三)五窮:唐韓愈《昌黎集&bull送窮文》,稱窮鬼有五: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

    這裡以五窮比喻境遇不順利。

    ]之難送,慨萬卷之空翻【空翻叢刊本作「空蟠」;嘉靖本作「空磻。

    」】。

    忍尋活計于錐刀,甯問生涯于梓匠。

    簡無編竹,似有益于國人;書既同文,願廣傳之天下。

    豈期狗鼠,尤甚豺狼。

    衆憐三箧之盡亡,彼得五車而自喜,贖以金而不許,毀于椟則可憂。

    凡為攘竊之民,恃有逋逃之主。

    仲塗[(四)仲塗:疑為李漢。

    字南紀,少事韓愈。

    通古學,屬辭雄蔚,為人剛略類愈,愈以子妻之。

    第進士,官至宗正少卿。

    ]印昌黎之集,自知不免于貧;唐僧[(五)唐僧即唐代僧人智永。

    晉王羲之于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同謝安等四十一人會于會稽山蔭之蘭亭,修祓禊之禮。

    羲之作《蘭亭序》,用蠶繭紙,鼠須筆書,世稱蘭亭帖。

    唐初李世民酷愛書法,從羲之七世孫僧智永的弟子辯才處得其真迹,分搨數本,以賜皇子近臣。

    李世民死時,以羲之真迹殉葬于昭陵。

    今傳世諸本皆據歐陽詢,褚遂良臨搨本翻刻。

    ]失蘭亭之文,恐抱無涯之戚。

    不逢大造,何有餘生。

    南山之判[(六)南山之判:《舊唐書&bull李元纮傳》:「累遷雍州司戶,時太平公主與僧寺争碾硙,元纮遂斷還僧寺。

    窦懷貞為雍州長史,大懼太平勢,促令元纮改斷。

    元纮大署判後曰:「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終無搖動。

    」]一傳,苻澤之奸大窘。

    漢除廉吏,盜牛即日而來歸;魯有素王,竊玉踰時而書得。

    兩載懷亡弓之恨,一朝喜去珠之還。

    緬想西蜀之先賢,起敬哲遺【哲遺叢刊本作「拾遺」。

    】之有道。

    物皆吐氣,恨無數十輩之使君;士盡歡顔,顧見【顧見叢刊本作「願見」,道光本、鹹豐本、光緒本作「幸見」。

    】千裡間之廣廈。

    當日未酬于素志,老天必啟其後人。

    此蓋伏遇某官;草堂嫡孫,阙裡先覺。

    襟懷灑落,光風霁月之無邊;志慮清明,秋水長天之相映。

    自攬辔登車之後,有遡川獨航之心。

    貞觀豈無謀谟,孰若如晦[(七)如晦:即杜如晦(五八六——六三0)。

    唐京兆杜陵人,字克明。

    武德初,為秦王府兵曹參軍,參與機密。

    太宗即位,官至尚書仆射,與房玄齡共掌朝政,房多謀,杜善斷,世稱:「房謀杜斷。

    」]之善斷;慶曆固多按察,獨稱杜杞[(八)杜杞:宋無錫人,字偉長。

    以蔭補将作監,累官京西轉運按察使。

    會廣西區希範、白崖山蠻蒙趕反,嶺外騷然。

    杞為廣南西路安撫使,出兵平定。

    拜天章閣侍制。

    杞博覽書、傳,通陰陽術數之學。

    ]之長才。

    不惟山嶽之動搖,自覺乾坤之軒豁。

    蠻夷不變,吳當受罰于春秋;文獻足征,宋或可言于殷禮。

    凡一予一奪之際,皆衆好衆惡之公。

    冶鑒【冶鑒嘉靖本、叢刊本均作「治鑒」。

    】可垂之無窮,儒家各傳之不朽。

    幸斯文之未喪,知我其天;喜吾道之将行,以公為命。

    感激辭短,皈依心長。

     謝宋亦山惠米啟 右某啟,伏蒙台慈饋白米十碩者,言念瓊糜精潔,豈無騷客之粻[(一)粻:讀張,與糧通用,因有謂「粻」即「糧」之異文者。

    《詩&bull大雅&bull崧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