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光祿集
關燈
小
中
大
賦
月賦
陳王初喪應劉,端憂多暇。
綠苔生閣,芳塵凝榭。
悄焉疚懷,不怡中夜。
迺清蘭路,肅桂苑。
騰吹寒山,弭蓋秋阪。
臨濬壑而怨遙,登崇岫而傷遠。
于時斜漢左界,北陸南躔。
白露曖空,素月流天。
沈吟齊章,殷勤陳篇。
抽毫進牘,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稱曰:臣東鄙幽介,長自丘樊,昧道懵學,孤奉明恩。
臣聞沈潛既義,高明既經。
日以陽德,月以陰靈。
擅扶光於東沼,嗣若英於西冥。
引玄兔於帝臺,集素娥於後庭。
朒朓警闕,朏魄示沖。
順辰通燭,從星澤風。
增華台室,揚采軒宮。
委照而吳業昌,淪精而漢道融。
若夫氣霽地表,雲斂天末。
洞庭始波,木葉微脫。
菊散芳於山椒,鴈流哀於江瀨。
升清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
列宿掩縟,長河韜映。
柔祇雪凝,圓靈水鏡。
連觀霜縞,周除冰淨。
君王迺猒晨懽,樂宵宴。
收妙舞,弛清縣。
去燭房,即月殿。
芳酒登,鳴琴薦。
若迺涼夜自淒,風篁成韻。
親懿莫從,羇孤遞進。
聆臯禽之夕聞,聽朔管之秋引。
於是絃桐練響,音容選和。
徘徊房露,惆悵陽阿。
聲林虛籟,淪池滅波。
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長歌。
歌曰: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裡兮共明月。
臨風歎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歌響未終,餘景就畢。
滿堂變容,迴遑如失。
又稱歌曰:月既沒兮露欲晞,歲方晏兮無與歸。
佳期可以還,微霜霑人衣! 陳王曰:「善。
」迺命執事,獻壽羞璧。
敬佩玉音,復之無斁。
舞馬賦 天子馭三光,總萬?,挹雲經之留憲,裁河書之遺矩。
是以德澤上昭天,下漏泉,符瑞之慶鹹屬,榮懷之應必躔。
月晷呈祥,乾維效氣,賦景河房,承靈天駟,陵原郊而漸影,躍采淵而泳質,辭水穴而南傃,去輪臺而東暨,乘玉塞而歸寶,奄芝庭而獻祕。
及其養安騏校,進駕龍涓,輝大馭於國皂,賁上襄於帝閑,超益野而踰綠地,軼蘭池而轢紫燕。
五王晦其術,十氏懵其玄,東門豈或狀,西河不能傳。
既秣苞以均性,又佩蘅以崇躅,卷雄神於綺文,蓄奔容於帷燭,蘊籋雲之銳景,戢追電之逸足,方疊鎔於丹縞,亦聯規於朱駮。
觀其雙璧應範,三封中圖,玄骨滿,燕室虛,陽理竟,潛策紆,汗飛赭,沫流朱。
至於肆夏已升,采齊既薦,始徘徊而龍俛,終沃若而鸞盼,迎調露於飛鍾,赴承雲於驚箭,寫秦坰之彌塵,狀吳門之曳練,窮虞庭之蹈蹀,究遺野之環袨。
若夫蹠實之態未卷,淩遠之氣方攄,厯岱野而過碣石,跨滄流而軼姑餘,朝送日於西坂,夕歸風於北都,尋瓊宮於倏瞬,望銀臺於須臾。
若乃日宣重光,德星昭衍,國稱梁、岱佇蹕,史言壇場望踐,鄗上之瑞彰,江間之禎闡,榮鏡之運既臻,會昌之厯已辨,感五繇之程符,鑒群後之薦典。
聖主將有事於東嶽,禮也。
於是順鬥極,乘次躔,戒懸日於昭旦,命月題於上年。
騑騑翼翼,泛修風而浮慶煙,肅肅雍雍,引八神而詔九仙。
下齊郊而掩配林,集嬴裡而降祊田,蒲軒次巘,瑄璧承巒,金檢茲發,王牒斯刊,盛節之義洽,升中之禮殫,億兆悅,精祗歡,聆萬歲於曾岫,燭神光於紫壇。
是以擊轅之蹈,撫埃之舞,相與而歌曰:聳朝葢兮泛晨霞,靈之來兮雲漢華。
山有壽兮松有茂,祚神極兮貺皇家。
然後悟聖朝之績,號慶榮之烈,比盛乎天地,爭明乎日月,茂實冠於胥、庭,鴻名邁於勛、發。
業底於告成,道臻乎報謁,巍巍乎,蕩蕩乎,民無得而稱焉。
赤鸚鵡賦 徒觀其柔儀所踐,赬藻所挺,華景夕映,容光晦鮮,惠性昭和,天機自曉,審國音於寰中,達方聲於裔表。
及其雲移霞峙,霰委雪翻,陸離翬漸,容裔鴻軒,躍林飛岫,煥若輕電,溢煙門,集場棲,圃曄若夭,桃被玉園。
至於氣淳體淨,霧下崖沉,月圖光於綠水,雲寫影於青林,溯還風而聳翮,霑清露而調音。
悅曲池賦 北山兮黛柏,南谿兮赬石,赬岸兮若虹,黛樹兮如畫,暮雲兮十裡,朝霞兮千尺,步東池兮夜未久,臥西窻兮月向山,引一息於魂內,擾百緒於眼前。
詔 宋明帝即位赦詔 高祖武皇帝德洞四瀛,化綿九服;太祖文皇帝以大明定基;世祖孝武皇帝以下武寗亂。
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風雨所均,削衽襲帶。
所以業固盛漢,聲溢隆周。
子業兇嚚自天,忍悖成性,人面獸心,見於齠日,反道敗德,著自比年。
其狎侮五常,怠棄三正,矯誣上天,毒流下國,實開闢所未有,書契所未聞。
再罹遏密,而無一日之哀;齊斬[1]在躬,方深北裡之樂。
虎兕難匣,憑河必彰,遂誅滅上宰,窮舋逆之酷,虐害國輔,究孥戮之刑。
子鸞同生,以昔憾殄殪。
敬猷兄弟,以睚眦殲夷。
徵逼義陽,將加屠膾。
陵辱戚藩,檟楚妃主。
奪立左右,竊子置儲,肆酗于朝,宣淫于國。
事穢東陵,行汙飛走。
積舋罔極,日月滋深。
比遂圖犯玄宮,志窺題湊,將肆梟、鏡之禍,騁商、頓之心。
又欲鴆毒崇憲,虐加諸父,事均宮閫,聲遍國都。
鴟梟小竪,莫不寵暱,朝廷忠誠,必也戮挫。
收掩之旨,虓虎結轍;掠奪之使,白刃相望。
百僚危氣,首領無有全地;萬姓崩心,妻子不復相保。
所以鬼哭山鳴,星鉤血降,神器殆於馭索,景祚危於綴旒。
朕假寐凝憂,泣血待旦,慮大宋之基,於焉而泯,武、文之業,將墜于淵。
賴七廟之靈,藉八百之慶,巨猾斯殄,鴻沴時褰。
皇綱絕而復紐,天緯缺而更張。
猥以寡薄,屬承乾統,上緝三光之重,俯顧庶民之艱。
業業矜矜,若履氷谷,思與億兆,同此維新。
可大赦天下,改景和元年為泰始元年。
賜民爵二級。
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穀人五斛。
逋租宿債勿復收。
犯鄉論清議,贓污淫盜,並悉洗除。
長徒之身,特賜原遣。
亡官失爵,禁錮舊勞,一依舊典。
其昬制謬封,並皆刋削。
表 上摉才表 臣聞功照千裡,非特燭車之珍;德柔鄰國,豈徒祕璧之貴。
故詩稱殄悴,誓述榮懷,用能道臻無積,化至恭己。
伏惟陛下膺慶集圖,締宇開縣,夕爽選政,昃旦調風,采言廝輿,觀謠仄遠,斯實辰階告平,頌聲方製。
臣竊惟隆陂所漸,治亂之由,何嘗不興資得才,替因失士。
故楚書以善人為寶,虞典以則哲為難。
進選之軌,既弛中代,登造之律,未闡當今。
必欲崇本康務,庇民濟俗,匪更惉懘,奚取九成。
升厯中陽,英賢起於徐、沛,受籙白水,茂異出於荊、宛。
寗二都智之所產,七隩才之所集,實遇與不遇,用與不用耳。
今大道光亨,萬務俟德,而九服之曠,九流之艱,提鈞懸衡,委之選部。
一人之鑒易限,而天下之才難原,以易限之鑒,鏡難原之才,使國罔遺授,野無滯器,其可得乎?昔公叔與僎同升,管仲取臣於盜,趙文非親士疎嗣,祁奚豈諂讐比子,茹茅以彙,作範前經,舉爾所知,式昭徃牒。
且自古任薦,賞罰弘明,成子舉三哲而身緻魏輔,應侯任二士而己捐秦相,臼季稱冀缺而疇以田采,張勃進陳湯而坐以褫爵。
此先事之盛準,亦後王之彜鑒。
如臣愚見,宜普命大臣,各舉所知,以付尚書,依分銓用。
若任得其才,據主延賞;有不稱職,宜及其坐。
重者免黜,輕者左遷,被舉之身,加以禁錮,年數多少,隨愆議制。
若犯大辟,則任者刑論。
又政平訟理,莫先親民,親民之要,實歸守宰。
故黃霸治頴川累稔,杜畿居河東厯載,或就加恩秩,或入崇輝寵。
今蒞民之職,自非公私必應代換者,宜遵六年之制,進獲章明,庸墮退得,民不勤擾。
如此則下無浮謬之愆,上靡棄能之累,考績之風載泰,楢薪之歌克昌。
臣生屬亨路,身漸鴻猷,遂得奉詔左右,陳愚於側,敢露芻言,懼氛恒典。
為八座江夏王請封禪表 惟皇天崇稱大道,始行揖讓。
迄于有晉,雖聿修前緒,而跡淪言廢,蔑記於竹素者,焉可單書。
紹乾維,建徽號,流風聲,被絲管,自無懷以來,可傳而不朽者,七十有四君。
罔仁厚而道滅,鮮義澆而德宣,鍾律之先,曠世綿絕,難得而聞。
丘、索著明者,尚有遺炳。
故《易》稱「先天弗違,後天奉時」。
葢陶唐姚姒商姬之主,莫不由斯道也。
是以風化大洽,光熙于後。
炎、漢二帝,亦踵曩則,因百姓之心,聽輿人之頌,龍駕帝服,鏤玉梁甫,昌言明稱,告成上靈。
況大宋表祥唐虞,受終素德,山龍啟符,金玉顯瑞,異采騰於軫墟,紫煙藹於邦甸,錫冕兆九五之徵,文豹赴天厯之會。
誠二祖之幽慶,聖後之冥休。
道冠軒、堯,惠深亭毒;而猶執沖約,未言封禪之事,四海竊以恧焉。
臣聞惟皇配極,惟帝祀天,故能上稽乾式,照臨黔首,協和窮昊,膺茲多福。
高祖武皇帝明並日月,光振八區,拯已溺之晉,濟橫流之世,撥亂寗民,應天受命,
綠苔生閣,芳塵凝榭。
悄焉疚懷,不怡中夜。
迺清蘭路,肅桂苑。
騰吹寒山,弭蓋秋阪。
臨濬壑而怨遙,登崇岫而傷遠。
于時斜漢左界,北陸南躔。
白露曖空,素月流天。
沈吟齊章,殷勤陳篇。
抽毫進牘,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稱曰:臣東鄙幽介,長自丘樊,昧道懵學,孤奉明恩。
臣聞沈潛既義,高明既經。
日以陽德,月以陰靈。
擅扶光於東沼,嗣若英於西冥。
引玄兔於帝臺,集素娥於後庭。
朒朓警闕,朏魄示沖。
順辰通燭,從星澤風。
增華台室,揚采軒宮。
委照而吳業昌,淪精而漢道融。
若夫氣霽地表,雲斂天末。
洞庭始波,木葉微脫。
菊散芳於山椒,鴈流哀於江瀨。
升清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
列宿掩縟,長河韜映。
柔祇雪凝,圓靈水鏡。
連觀霜縞,周除冰淨。
君王迺猒晨懽,樂宵宴。
收妙舞,弛清縣。
去燭房,即月殿。
芳酒登,鳴琴薦。
若迺涼夜自淒,風篁成韻。
親懿莫從,羇孤遞進。
聆臯禽之夕聞,聽朔管之秋引。
於是絃桐練響,音容選和。
徘徊房露,惆悵陽阿。
聲林虛籟,淪池滅波。
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長歌。
歌曰: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裡兮共明月。
臨風歎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歌響未終,餘景就畢。
滿堂變容,迴遑如失。
又稱歌曰:月既沒兮露欲晞,歲方晏兮無與歸。
佳期可以還,微霜霑人衣! 陳王曰:「善。
」迺命執事,獻壽羞璧。
敬佩玉音,復之無斁。
舞馬賦 天子馭三光,總萬?,挹雲經之留憲,裁河書之遺矩。
是以德澤上昭天,下漏泉,符瑞之慶鹹屬,榮懷之應必躔。
月晷呈祥,乾維效氣,賦景河房,承靈天駟,陵原郊而漸影,躍采淵而泳質,辭水穴而南傃,去輪臺而東暨,乘玉塞而歸寶,奄芝庭而獻祕。
及其養安騏校,進駕龍涓,輝大馭於國皂,賁上襄於帝閑,超益野而踰綠地,軼蘭池而轢紫燕。
五王晦其術,十氏懵其玄,東門豈或狀,西河不能傳。
既秣苞以均性,又佩蘅以崇躅,卷雄神於綺文,蓄奔容於帷燭,蘊籋雲之銳景,戢追電之逸足,方疊鎔於丹縞,亦聯規於朱駮。
觀其雙璧應範,三封中圖,玄骨滿,燕室虛,陽理竟,潛策紆,汗飛赭,沫流朱。
至於肆夏已升,采齊既薦,始徘徊而龍俛,終沃若而鸞盼,迎調露於飛鍾,赴承雲於驚箭,寫秦坰之彌塵,狀吳門之曳練,窮虞庭之蹈蹀,究遺野之環袨。
若夫蹠實之態未卷,淩遠之氣方攄,厯岱野而過碣石,跨滄流而軼姑餘,朝送日於西坂,夕歸風於北都,尋瓊宮於倏瞬,望銀臺於須臾。
若乃日宣重光,德星昭衍,國稱梁、岱佇蹕,史言壇場望踐,鄗上之瑞彰,江間之禎闡,榮鏡之運既臻,會昌之厯已辨,感五繇之程符,鑒群後之薦典。
聖主將有事於東嶽,禮也。
於是順鬥極,乘次躔,戒懸日於昭旦,命月題於上年。
騑騑翼翼,泛修風而浮慶煙,肅肅雍雍,引八神而詔九仙。
下齊郊而掩配林,集嬴裡而降祊田,蒲軒次巘,瑄璧承巒,金檢茲發,王牒斯刊,盛節之義洽,升中之禮殫,億兆悅,精祗歡,聆萬歲於曾岫,燭神光於紫壇。
是以擊轅之蹈,撫埃之舞,相與而歌曰:聳朝葢兮泛晨霞,靈之來兮雲漢華。
山有壽兮松有茂,祚神極兮貺皇家。
然後悟聖朝之績,號慶榮之烈,比盛乎天地,爭明乎日月,茂實冠於胥、庭,鴻名邁於勛、發。
業底於告成,道臻乎報謁,巍巍乎,蕩蕩乎,民無得而稱焉。
赤鸚鵡賦 徒觀其柔儀所踐,赬藻所挺,華景夕映,容光晦鮮,惠性昭和,天機自曉,審國音於寰中,達方聲於裔表。
及其雲移霞峙,霰委雪翻,陸離翬漸,容裔鴻軒,躍林飛岫,煥若輕電,溢煙門,集場棲,圃曄若夭,桃被玉園。
至於氣淳體淨,霧下崖沉,月圖光於綠水,雲寫影於青林,溯還風而聳翮,霑清露而調音。
悅曲池賦 北山兮黛柏,南谿兮赬石,赬岸兮若虹,黛樹兮如畫,暮雲兮十裡,朝霞兮千尺,步東池兮夜未久,臥西窻兮月向山,引一息於魂內,擾百緒於眼前。
詔 宋明帝即位赦詔 高祖武皇帝德洞四瀛,化綿九服;太祖文皇帝以大明定基;世祖孝武皇帝以下武寗亂。
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風雨所均,削衽襲帶。
所以業固盛漢,聲溢隆周。
子業兇嚚自天,忍悖成性,人面獸心,見於齠日,反道敗德,著自比年。
其狎侮五常,怠棄三正,矯誣上天,毒流下國,實開闢所未有,書契所未聞。
再罹遏密,而無一日之哀;齊斬[1]在躬,方深北裡之樂。
虎兕難匣,憑河必彰,遂誅滅上宰,窮舋逆之酷,虐害國輔,究孥戮之刑。
子鸞同生,以昔憾殄殪。
敬猷兄弟,以睚眦殲夷。
徵逼義陽,將加屠膾。
陵辱戚藩,檟楚妃主。
奪立左右,竊子置儲,肆酗于朝,宣淫于國。
事穢東陵,行汙飛走。
積舋罔極,日月滋深。
比遂圖犯玄宮,志窺題湊,將肆梟、鏡之禍,騁商、頓之心。
又欲鴆毒崇憲,虐加諸父,事均宮閫,聲遍國都。
鴟梟小竪,莫不寵暱,朝廷忠誠,必也戮挫。
收掩之旨,虓虎結轍;掠奪之使,白刃相望。
百僚危氣,首領無有全地;萬姓崩心,妻子不復相保。
所以鬼哭山鳴,星鉤血降,神器殆於馭索,景祚危於綴旒。
朕假寐凝憂,泣血待旦,慮大宋之基,於焉而泯,武、文之業,將墜于淵。
賴七廟之靈,藉八百之慶,巨猾斯殄,鴻沴時褰。
皇綱絕而復紐,天緯缺而更張。
猥以寡薄,屬承乾統,上緝三光之重,俯顧庶民之艱。
業業矜矜,若履氷谷,思與億兆,同此維新。
可大赦天下,改景和元年為泰始元年。
賜民爵二級。
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穀人五斛。
逋租宿債勿復收。
犯鄉論清議,贓污淫盜,並悉洗除。
長徒之身,特賜原遣。
亡官失爵,禁錮舊勞,一依舊典。
其昬制謬封,並皆刋削。
表 上摉才表 臣聞功照千裡,非特燭車之珍;德柔鄰國,豈徒祕璧之貴。
故詩稱殄悴,誓述榮懷,用能道臻無積,化至恭己。
伏惟陛下膺慶集圖,締宇開縣,夕爽選政,昃旦調風,采言廝輿,觀謠仄遠,斯實辰階告平,頌聲方製。
臣竊惟隆陂所漸,治亂之由,何嘗不興資得才,替因失士。
故楚書以善人為寶,虞典以則哲為難。
進選之軌,既弛中代,登造之律,未闡當今。
必欲崇本康務,庇民濟俗,匪更惉懘,奚取九成。
升厯中陽,英賢起於徐、沛,受籙白水,茂異出於荊、宛。
寗二都智之所產,七隩才之所集,實遇與不遇,用與不用耳。
今大道光亨,萬務俟德,而九服之曠,九流之艱,提鈞懸衡,委之選部。
一人之鑒易限,而天下之才難原,以易限之鑒,鏡難原之才,使國罔遺授,野無滯器,其可得乎?昔公叔與僎同升,管仲取臣於盜,趙文非親士疎嗣,祁奚豈諂讐比子,茹茅以彙,作範前經,舉爾所知,式昭徃牒。
且自古任薦,賞罰弘明,成子舉三哲而身緻魏輔,應侯任二士而己捐秦相,臼季稱冀缺而疇以田采,張勃進陳湯而坐以褫爵。
此先事之盛準,亦後王之彜鑒。
如臣愚見,宜普命大臣,各舉所知,以付尚書,依分銓用。
若任得其才,據主延賞;有不稱職,宜及其坐。
重者免黜,輕者左遷,被舉之身,加以禁錮,年數多少,隨愆議制。
若犯大辟,則任者刑論。
又政平訟理,莫先親民,親民之要,實歸守宰。
故黃霸治頴川累稔,杜畿居河東厯載,或就加恩秩,或入崇輝寵。
今蒞民之職,自非公私必應代換者,宜遵六年之制,進獲章明,庸墮退得,民不勤擾。
如此則下無浮謬之愆,上靡棄能之累,考績之風載泰,楢薪之歌克昌。
臣生屬亨路,身漸鴻猷,遂得奉詔左右,陳愚於側,敢露芻言,懼氛恒典。
為八座江夏王請封禪表 惟皇天崇稱大道,始行揖讓。
迄于有晉,雖聿修前緒,而跡淪言廢,蔑記於竹素者,焉可單書。
紹乾維,建徽號,流風聲,被絲管,自無懷以來,可傳而不朽者,七十有四君。
罔仁厚而道滅,鮮義澆而德宣,鍾律之先,曠世綿絕,難得而聞。
丘、索著明者,尚有遺炳。
故《易》稱「先天弗違,後天奉時」。
葢陶唐姚姒商姬之主,莫不由斯道也。
是以風化大洽,光熙于後。
炎、漢二帝,亦踵曩則,因百姓之心,聽輿人之頌,龍駕帝服,鏤玉梁甫,昌言明稱,告成上靈。
況大宋表祥唐虞,受終素德,山龍啟符,金玉顯瑞,異采騰於軫墟,紫煙藹於邦甸,錫冕兆九五之徵,文豹赴天厯之會。
誠二祖之幽慶,聖後之冥休。
道冠軒、堯,惠深亭毒;而猶執沖約,未言封禪之事,四海竊以恧焉。
臣聞惟皇配極,惟帝祀天,故能上稽乾式,照臨黔首,協和窮昊,膺茲多福。
高祖武皇帝明並日月,光振八區,拯已溺之晉,濟橫流之世,撥亂寗民,應天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