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武陽集
關燈
小
中
大
其才也,今古如一。
醉飽之過,願不自疑。
兼齊氏王姬,宛然在室,諸子陸陸,如何易忘。
門生故吏,遍于京輔,舊友宻親,擊鐘鼎食。
萬裡飄然,音塵不嗣,眷言及此,伊何可懷。
今元戎啓行,易為去就,承眷有素,敢布腹心。
若使雙舠浮渡,三叛獲俘,函首長安,悔無及也。
序 從駕大慈照寺詩序 皇帝以上睿統天,大明禦極,彈壓九代,驅駕百王。
至德上通,深仁下漏,威棱西被,聲教東漸,布政合宮,考儀太室。
張樂洞野,會計苗山,天不愛寶,神靡遺貺。
鱗羽效異,山澤薦祉,華裔率從,幽顯鹹帙。
八政惟序,六府告平。
猶且棲志窅冥,凝神空寂,俯陋區域,顧遺形有。
救精民于苦器,拯欲界于危城,身心澄淨樂之境,生靈仰調禦之力。
中宮厚德載物,正位儷天,道冠邵陵,業逾?姒。
慧雲朝起,四生佇其寸合;慈燈夜爇,九服照其餘光。
乃睠參墟,實惟唐舊,山川周衛,襟帶巖坰,東郊勝地,爰構寶坊。
儼若層城,瞬如踴出。
既而景躔西陸,氣中南宮,商飆振野,白露威寒。
聖主禦辯巡方,順時育物,六龍進駕,七聖齊軫。
翠華揚旆,雕玉徐輪。
問百年而拜輦,朝萬靈以按節。
熊渠佽飛之輩,入參中壘;虎殿金門之侶,迥望屬車。
將屆下都,遘茲淨域,並悅鷲山之觀,共喜龍宮之遊。
接足栖心,俱展誠敬。
課虛引寂,仍發詠歌。
雖事比擊轅,義同叩角。
亦以雍容盛烈,述讚休美。
豈若臯朔文辭,甫陳男祝,王谷蟲篆,纔譬女工。
作者二十六人,其詞雲爾。
論 北齊興亡論 或問主人曰:「徃者,魏人失禦,六合雲擾,河朔關右,剪為二國。
永熙西遁,天平北巡,兩朝先主,分陝而霸。
龍戰虎爭,多歷歲祀。
既而水運值竭,天祿永終,齊室比迹于唐虞,周人踵武于漢魏。
齊有五帝,周易四王,並纔踰二紀,相繼而滅。
若其元首膺期,股肱命世,立極補天之業,銘常鏤鼎之功。
至於暴君南面,孽臣作輔,民怨神怒,國殄祀絕。
易世之由,雖傳之耆舊,載於史策,通人雅旨,其詳可得聞乎?」 主人應之曰:「吾少仕齊朝,晚歸周室。
因而學業厯茲永久,雅好博古。
雖欲擬議,近世治亂,粵可略陳。
在魏正光,牝雞司旦,爾朱榮乘釁內奰,淊天泯夏,餘燼跋扈,延禍王城,海內生民,若崩厥角。
齊高祖神武皇帝,天縱英明之畧,神挺雄武之才,龍攄虎變,投袂而起。
四明昆弟,大會韓陵,類蚩尤風雨之兵,若新都犀象之陳。
彼曲我直,天實贊之。
日未移晷,大殲醜族。
然後援立宗枝,入纂皇統。
羣後成務,天下晏如。
但芒刺成災,震逼為梗,居鄭流彘,去而不入。
遷鼎舊鄴,國命惟新。
朝章國憲,燦然畢舉。
渭南失律,似烏林之喪師;洛北先鳴,同官渡之凱入。
雖天命有歸,而盡于北面,方之魏武,具體而微。
文襄嗣業,始踰弱冠。
瓖傑之氣,足稱負荷。
賔禮時秀,驅駕羣雄,內外肅清,朝無粃政。
侯景背恩棄義,狼顧汝頴;蕭衍失信幸災,蟻聚彭汴。
于是謀臣運策,猛士推鋒,渦湯之役兇,渠疋馬南逝。
寒山之戰,吳卒隻輪不反。
王受政入掩長安,淹厯歲時。
神旗蹔臨,如風掃籜。
三秦勍敵,閉關自守。
五湖之長,革音請命。
魏孝靜以天厯有在,鼎祚將遺,大禮備物,率由舊典。
允恭克讓,推而弗居,禍生非慮,匕首竊發。
爾其夷兇剪暴,剛斷英峙,天崩地析,堂搆闕如。
嗣子幼沖,未堪多難,文宣雖雲外弟,少乏令名。
人望所歸,便見推奉,于時政有彜倫,朝多俊乂,爪牙皆韓白之伍,心腹盡良平之儔。
外靜方隅,內康庶績。
主之不才,四海弗之覺也。
洎乎受終文祖,燎天改物,兵強地廣,國富刑清。
發號施令,必師古始。
信賞必罰,如有四時。
年穀屢豋,災害不作。
敵人竄迹,郊境無虞。
天保受命,迄于五祀。
黃初泰始,不能遠尚。
爰及中年,誕縱昏德。
以萬乘之貴,為長夜之飲。
散髮視朝,肉袒聽政。
手行刳剔,躬運矛鋋。
寵狎佞諛,親愛凡鄙。
出入市廛,遊走衢路。
太保高隆之佐命,元功廟廊,上宰僕射高德政,龍潛賔友,帷幄重臣。
衛尉卿杜弼,碩學偉才,拔萃出類。
光祿大夫元景,風流儒雅,師範縉紳。
或赤族見誅,或丹頸為戮,並直言竊歎,斃于讒口。
自餘名士良臣,非罪遭命,滛刑以逞,不可殫言。
劉曹以還,逮于僭偽,受命稱帝,未有若斯之慘者也。
賴有尚書令弘農楊遵彥,魏太傅津之子也。
含章秀出,希世偉人,風鑑俊朗,體局貞固,學無不縱,才靡不通。
裴樂謝其清言,應劉媿其藻麗。
溫良恭儉,讓恕惠和,高行異才,近古無二。
有齊建國,便預經綸,軍國政事,一人而已。
詰旦坐朝,諮請填湊,千端萬緒,令議如流。
剖斷部領,選舉人物,滿室盈庭,永無凝滯。
虛襟泛愛,禮賢好士,聞人之善,若己有之。
智調有餘,尤善當世。
譖言屢入,時寄無改。
每乘輿四巡,恒守京邑,凡有善政,皆遵彥之為。
是以主昏於上,國治于下,朝野貴賤,至于今稱之。
俄而文宣不豫,弊于趨疑孽,儲君繼體,纔厯數旬。
近習預權,小人並進。
楊公慮有危機,引身移疾。
幼主若喪股肱,固相敦勉。
乾明之始,難起戚藩,變成倏忽,殞於殿省。
《詩》雲:『人之雲亡,邦國殄悴。
』君子是以知齊祚之不昌也。
孝昭地乃密親,位居元輔,有姬公之戚,無復子之心。
亦由主弱時艱,慮深家國,當陽正位,事出權道。
身長八尺,腰帶十圍。
沈深謹厚實,有君人之望。
時甲卒強盛,財力殷阜,乃睠西顧,恒有吞噬之心。
兼以天保之後,懲其淫縱,不邇聲色,不事晏遊。
孝於太後,篤于昆季。
慎惜名器,愛養黎元。
後庭嬪嬙,皆是藩邸之舊,數不盈十,竟無私寵。
特解吏事,尤好禮容。
但政苛碎,暗于聽受,隆平不永,期歲而崩。
大漸維幾,黜其嗣子,武成母弟之親,入主宗祏,而少稟兇德,不孝不仁。
龍攢在殯,淚不承臉。
太後之喪,亦不哀哭。
纔及公除,便衣縫裘,縱侈荒淫,不知紀極,甘酒嗜音,夜以繼晝。
有和士開者,素出和氏之庶孽,其面目亦似胡人,輕薄凡猥,為衣冠所棄。
武成在田之日,引為叅將,開好彈胡琵琶,亦解歌舞。
一面之後,便大相愛悅。
恒在臥內,同食共寢,淫穢之事,無所不為。
天保之世,文宣知其如此,頓鞭二百,徒配長城。
後遇赦,得還,武成為右丞相。
久別得還,思盼愈厚。
信宿之間,賞賜巨萬。
及踐大位,親顧彌隆,爰自黃門,漸至端右。
盡景娛侍,畧不休停。
就令蹔出,便追騎相尋。
士開作威作福,略無顧憚。
恩寵勢望,燻灼朝野。
恣性貪淫,人倫少例。
心如谿壑,行均犬豕。
甲第當衢,侔擬公室。
富商大賈,朝夕盈門。
朝士、無賴者,亦競相諂媚,或送婢妾,或進子女,筐篚苞苴,煙聚波屬。
士開葬母,傾朝追送諂諛。
尢甚者,至悲不自勝。
澆薄邪佞,愛踰弟兄,名賢素士,略不交言。
其所薦延,奏無不遂。
榮枯進退,定於俄頃。
於時下陵上替,奔競成習,士無貴賤,風節頓盡。
趙彥深阿諛順旨,俛首懷祿,元文遙器能先見,不敢措言。
此外羣官靡衣媮食,齊室大壞,其源始於此。
河清之末,長彗為災。
太史奏言:『須用攘救。
』武成便自稱太上,傳位後主。
胡長粲以從舅之親,馮子琮以姨夫之戚,俱受寄託,並當樞要。
或性識庸近,或意懷險薄,皆不學無術,智能淺短。
及天統末年,武成即世,和士開一相處內,自擬伊周。
太尉錄尚書事,趙郡王叡明德茂親,聰爽俊悟。
藩王之內,時望隆重。
以士開兇醜,宜加屏黜,入踐青蒲,讜言規諫,而少主聰察,不類成昭。
母後才明,異于馬鄧。
士開禮於疎行,長粲為其謀主,遂使密戚賢王,絞縊以戮,雖遐邇胥怨,愚智同憤,而依托城社,末如之何。
數載之間,肆其穢行,與馮子琮夫婦,鬻獄賣官,三家府藏,賄貨山積,兇愚子弟,並處高資。
更相貨易,擇而後授。
司徒瑯琊王儼,年甫十四,兼領憲司,憤其所為,切齒忿咤,執送南臺,異其身首。
子琮以搆扇兩端,一時依法,二兇俱勦,朝野晏清,京師市裡,儛蹈成羣。
梁重之慶,不足斯比。
瑯琊心實去惡跡,乃陵上,不容于時。
俄而賜盡。
自茲以後,政道彌昏。
高阿那以牧圉之勤,重其佞媚。
韓長鸞以韝紲之能,悅其趨走。
又有女奴陸氏,出自掖庭,兇智狡算,舉世無疋。
以保母之恩,特見尊寵,六宮謂之世師,人主以為內相。
舞弄王法,淹塞天聽,慶賞威刑,出于婢口。
頑嚚弟姪,布於列位,帝戚皇支,不能及也。
陸子駱提婆者,出于皂隸,本是鞾工,
醉飽之過,願不自疑。
兼齊氏王姬,宛然在室,諸子陸陸,如何易忘。
門生故吏,遍于京輔,舊友宻親,擊鐘鼎食。
萬裡飄然,音塵不嗣,眷言及此,伊何可懷。
今元戎啓行,易為去就,承眷有素,敢布腹心。
若使雙舠浮渡,三叛獲俘,函首長安,悔無及也。
序 從駕大慈照寺詩序 皇帝以上睿統天,大明禦極,彈壓九代,驅駕百王。
至德上通,深仁下漏,威棱西被,聲教東漸,布政合宮,考儀太室。
張樂洞野,會計苗山,天不愛寶,神靡遺貺。
鱗羽效異,山澤薦祉,華裔率從,幽顯鹹帙。
八政惟序,六府告平。
猶且棲志窅冥,凝神空寂,俯陋區域,顧遺形有。
救精民于苦器,拯欲界于危城,身心澄淨樂之境,生靈仰調禦之力。
中宮厚德載物,正位儷天,道冠邵陵,業逾?姒。
慧雲朝起,四生佇其寸合;慈燈夜爇,九服照其餘光。
乃睠參墟,實惟唐舊,山川周衛,襟帶巖坰,東郊勝地,爰構寶坊。
儼若層城,瞬如踴出。
既而景躔西陸,氣中南宮,商飆振野,白露威寒。
聖主禦辯巡方,順時育物,六龍進駕,七聖齊軫。
翠華揚旆,雕玉徐輪。
問百年而拜輦,朝萬靈以按節。
熊渠佽飛之輩,入參中壘;虎殿金門之侶,迥望屬車。
將屆下都,遘茲淨域,並悅鷲山之觀,共喜龍宮之遊。
接足栖心,俱展誠敬。
課虛引寂,仍發詠歌。
雖事比擊轅,義同叩角。
亦以雍容盛烈,述讚休美。
豈若臯朔文辭,甫陳男祝,王谷蟲篆,纔譬女工。
作者二十六人,其詞雲爾。
論 北齊興亡論 或問主人曰:「徃者,魏人失禦,六合雲擾,河朔關右,剪為二國。
永熙西遁,天平北巡,兩朝先主,分陝而霸。
龍戰虎爭,多歷歲祀。
既而水運值竭,天祿永終,齊室比迹于唐虞,周人踵武于漢魏。
齊有五帝,周易四王,並纔踰二紀,相繼而滅。
若其元首膺期,股肱命世,立極補天之業,銘常鏤鼎之功。
至於暴君南面,孽臣作輔,民怨神怒,國殄祀絕。
易世之由,雖傳之耆舊,載於史策,通人雅旨,其詳可得聞乎?」 主人應之曰:「吾少仕齊朝,晚歸周室。
因而學業厯茲永久,雅好博古。
雖欲擬議,近世治亂,粵可略陳。
在魏正光,牝雞司旦,爾朱榮乘釁內奰,淊天泯夏,餘燼跋扈,延禍王城,海內生民,若崩厥角。
齊高祖神武皇帝,天縱英明之畧,神挺雄武之才,龍攄虎變,投袂而起。
四明昆弟,大會韓陵,類蚩尤風雨之兵,若新都犀象之陳。
彼曲我直,天實贊之。
日未移晷,大殲醜族。
然後援立宗枝,入纂皇統。
羣後成務,天下晏如。
但芒刺成災,震逼為梗,居鄭流彘,去而不入。
遷鼎舊鄴,國命惟新。
朝章國憲,燦然畢舉。
渭南失律,似烏林之喪師;洛北先鳴,同官渡之凱入。
雖天命有歸,而盡于北面,方之魏武,具體而微。
文襄嗣業,始踰弱冠。
瓖傑之氣,足稱負荷。
賔禮時秀,驅駕羣雄,內外肅清,朝無粃政。
侯景背恩棄義,狼顧汝頴;蕭衍失信幸災,蟻聚彭汴。
于是謀臣運策,猛士推鋒,渦湯之役兇,渠疋馬南逝。
寒山之戰,吳卒隻輪不反。
王受政入掩長安,淹厯歲時。
神旗蹔臨,如風掃籜。
三秦勍敵,閉關自守。
五湖之長,革音請命。
魏孝靜以天厯有在,鼎祚將遺,大禮備物,率由舊典。
允恭克讓,推而弗居,禍生非慮,匕首竊發。
爾其夷兇剪暴,剛斷英峙,天崩地析,堂搆闕如。
嗣子幼沖,未堪多難,文宣雖雲外弟,少乏令名。
人望所歸,便見推奉,于時政有彜倫,朝多俊乂,爪牙皆韓白之伍,心腹盡良平之儔。
外靜方隅,內康庶績。
主之不才,四海弗之覺也。
洎乎受終文祖,燎天改物,兵強地廣,國富刑清。
發號施令,必師古始。
信賞必罰,如有四時。
年穀屢豋,災害不作。
敵人竄迹,郊境無虞。
天保受命,迄于五祀。
黃初泰始,不能遠尚。
爰及中年,誕縱昏德。
以萬乘之貴,為長夜之飲。
散髮視朝,肉袒聽政。
手行刳剔,躬運矛鋋。
寵狎佞諛,親愛凡鄙。
出入市廛,遊走衢路。
太保高隆之佐命,元功廟廊,上宰僕射高德政,龍潛賔友,帷幄重臣。
衛尉卿杜弼,碩學偉才,拔萃出類。
光祿大夫元景,風流儒雅,師範縉紳。
或赤族見誅,或丹頸為戮,並直言竊歎,斃于讒口。
自餘名士良臣,非罪遭命,滛刑以逞,不可殫言。
劉曹以還,逮于僭偽,受命稱帝,未有若斯之慘者也。
賴有尚書令弘農楊遵彥,魏太傅津之子也。
含章秀出,希世偉人,風鑑俊朗,體局貞固,學無不縱,才靡不通。
裴樂謝其清言,應劉媿其藻麗。
溫良恭儉,讓恕惠和,高行異才,近古無二。
有齊建國,便預經綸,軍國政事,一人而已。
詰旦坐朝,諮請填湊,千端萬緒,令議如流。
剖斷部領,選舉人物,滿室盈庭,永無凝滯。
虛襟泛愛,禮賢好士,聞人之善,若己有之。
智調有餘,尤善當世。
譖言屢入,時寄無改。
每乘輿四巡,恒守京邑,凡有善政,皆遵彥之為。
是以主昏於上,國治于下,朝野貴賤,至于今稱之。
俄而文宣不豫,弊于趨疑孽,儲君繼體,纔厯數旬。
近習預權,小人並進。
楊公慮有危機,引身移疾。
幼主若喪股肱,固相敦勉。
乾明之始,難起戚藩,變成倏忽,殞於殿省。
《詩》雲:『人之雲亡,邦國殄悴。
』君子是以知齊祚之不昌也。
孝昭地乃密親,位居元輔,有姬公之戚,無復子之心。
亦由主弱時艱,慮深家國,當陽正位,事出權道。
身長八尺,腰帶十圍。
沈深謹厚實,有君人之望。
時甲卒強盛,財力殷阜,乃睠西顧,恒有吞噬之心。
兼以天保之後,懲其淫縱,不邇聲色,不事晏遊。
孝於太後,篤于昆季。
慎惜名器,愛養黎元。
後庭嬪嬙,皆是藩邸之舊,數不盈十,竟無私寵。
特解吏事,尤好禮容。
但政苛碎,暗于聽受,隆平不永,期歲而崩。
大漸維幾,黜其嗣子,武成母弟之親,入主宗祏,而少稟兇德,不孝不仁。
龍攢在殯,淚不承臉。
太後之喪,亦不哀哭。
纔及公除,便衣縫裘,縱侈荒淫,不知紀極,甘酒嗜音,夜以繼晝。
有和士開者,素出和氏之庶孽,其面目亦似胡人,輕薄凡猥,為衣冠所棄。
武成在田之日,引為叅將,開好彈胡琵琶,亦解歌舞。
一面之後,便大相愛悅。
恒在臥內,同食共寢,淫穢之事,無所不為。
天保之世,文宣知其如此,頓鞭二百,徒配長城。
後遇赦,得還,武成為右丞相。
久別得還,思盼愈厚。
信宿之間,賞賜巨萬。
及踐大位,親顧彌隆,爰自黃門,漸至端右。
盡景娛侍,畧不休停。
就令蹔出,便追騎相尋。
士開作威作福,略無顧憚。
恩寵勢望,燻灼朝野。
恣性貪淫,人倫少例。
心如谿壑,行均犬豕。
甲第當衢,侔擬公室。
富商大賈,朝夕盈門。
朝士、無賴者,亦競相諂媚,或送婢妾,或進子女,筐篚苞苴,煙聚波屬。
士開葬母,傾朝追送諂諛。
尢甚者,至悲不自勝。
澆薄邪佞,愛踰弟兄,名賢素士,略不交言。
其所薦延,奏無不遂。
榮枯進退,定於俄頃。
於時下陵上替,奔競成習,士無貴賤,風節頓盡。
趙彥深阿諛順旨,俛首懷祿,元文遙器能先見,不敢措言。
此外羣官靡衣媮食,齊室大壞,其源始於此。
河清之末,長彗為災。
太史奏言:『須用攘救。
』武成便自稱太上,傳位後主。
胡長粲以從舅之親,馮子琮以姨夫之戚,俱受寄託,並當樞要。
或性識庸近,或意懷險薄,皆不學無術,智能淺短。
及天統末年,武成即世,和士開一相處內,自擬伊周。
太尉錄尚書事,趙郡王叡明德茂親,聰爽俊悟。
藩王之內,時望隆重。
以士開兇醜,宜加屏黜,入踐青蒲,讜言規諫,而少主聰察,不類成昭。
母後才明,異于馬鄧。
士開禮於疎行,長粲為其謀主,遂使密戚賢王,絞縊以戮,雖遐邇胥怨,愚智同憤,而依托城社,末如之何。
數載之間,肆其穢行,與馮子琮夫婦,鬻獄賣官,三家府藏,賄貨山積,兇愚子弟,並處高資。
更相貨易,擇而後授。
司徒瑯琊王儼,年甫十四,兼領憲司,憤其所為,切齒忿咤,執送南臺,異其身首。
子琮以搆扇兩端,一時依法,二兇俱勦,朝野晏清,京師市裡,儛蹈成羣。
梁重之慶,不足斯比。
瑯琊心實去惡跡,乃陵上,不容于時。
俄而賜盡。
自茲以後,政道彌昏。
高阿那以牧圉之勤,重其佞媚。
韓長鸞以韝紲之能,悅其趨走。
又有女奴陸氏,出自掖庭,兇智狡算,舉世無疋。
以保母之恩,特見尊寵,六宮謂之世師,人主以為內相。
舞弄王法,淹塞天聽,慶賞威刑,出于婢口。
頑嚚弟姪,布於列位,帝戚皇支,不能及也。
陸子駱提婆者,出于皂隸,本是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