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其人可乎。

    亦旣或與之同平生。

    目擊而心挹焉矣。

    可相欺耶。

    吾彰卿。

    信南國之美。

    炯然孤照者也。

    然壹事夫詩。

    而韻格逼唐之外。

    恬澹醞藉。

    復如其人可愛也。

    要其雅情。

    不復有所希慕事業。

    使其久於世。

    吟作秋蟲到白頭。

    非固自取之耶。

    若吾嘉運之材雋風流。

    則可謂少卻盛之白玉堂者也。

    其或放迹在外。

    猶得高牙大纛之下。

    輕裘緩帶。

    從容橫槊賦詩。

    逞氣象也。

    若夫詩。

    則得之天機也。

    多往往警絶流麗。

    疊見其長。

    初不祈得名作詩人耳。

    而高苔軒倡爲二君稾可合以刊行之議。

    何其小之也。

    苔軒在時輩中。

    其可謂殆百官倉廩具焉者也。

    然以韓子所稱豐而不餘一言。

    約而不失一辭者率之。

    則不啻未至矣。

    何得主盟而儗人以倫乎。

    餘誠未允斯論也。

    兩家子弟。

    不甚思惟。

    齊應曰。

    然則未可也。

    而今徵餘以合刊序跋。

    又何遽也。

    姑以是說復焉。

     送趙正郞書狀官緯韓序 先生于吾輩。

    不一重之後進也。

    然已四十以上人也。

    其於人事磨揉櫛汨。

    蓋亦不一而足也。

    卽西京言之。

    尙髫童而子弟隨于少尹衙中。

    新上舍生而隨于大同站所。

    當時目前人猶有在焉者。

    先生今以尙書禮部郞中。

    選充書狀官于謝皇恩使臣之行凡三遭。

    而可謂頓榮矣。

    先生翹然風流塲中。

    如一陣紅粉之內。

    必有前期尋芳。

    若爭先投果者。

    不翅其多。

    而一昨蒙枉已。

    覩得車載市過。

    私相與妬寵而矜憐者。

    亦丈夫行色一稱意也。

    然仍念先生嚮大同時。

    見說爲文章。

    當使時人着黃面卷看。

    固已壯而信之矣。

    及屬就鴨島觀銍艾日。

    治詩於吾。

    愛其風雅韻緻。

    卽與酬和之。

    倂盛篋中亡恙矣。

    獨恨今晤對之頃。

    未承其緖業正復如何。

    且徒要老人有以贈。

    而未之有以處也。

    豈悴榮之倪。

    而素相知愛之心。

    不能不與之化耶。

    此足緻怨焉。

    而爲先生規之曰。

    楊子有雲有玉者礱諸。

    有刀者銛諸。

    先生之才學。

    孰不曰良玉也利刀也。

    而事業之不可但已者。

    在先生自量之。

    楊子又雲在則人。

    亡則書。

    今也求其人。

    若其書。

    將不于中華而于何也。

    行矣。

    先生勉乎哉。

     尹靜春令公三子表德小說各首 勉之爲言。

    勉所不及之義也。

    蓋嘗聞之子思子矣。

    志於道者。

    自非生知之品。

    不能不勉而中。

    則所謂勉彊行道。

    而其去從容中道遠矣。

    然而求合其中者也。

    向也困且學以有知。

    今也行之與利若安者。

    固無他中。

    一故也。

    中惡乎求。

    其喜怒哀樂未發之前乎。

    中惡乎緻。

    吾之心旣極其正。

    天地爲之亦位之後乎。

    是聖人之極緻。

    不本於求合其中之功乎。

    然惟已分上說。

    誘初學以聖。

    未或遽信耳。

    人者。

    對己之稱。

    將踐而名乎。

    其於人也。

    亦有企而及之之義。

    周子曰。

    士希賢。

    賢希聖。

    聖希天。

    其等有漸甚明。

    而古之人實有行之而至之者矣。

    今字而求中。

    於乎勿替。

    勉乎哉。

     建之爲言。

    建斯不拔之義也。

    由本末言之。

    則所欲建者本也。

    由大小言之。

    則所欲建者大也。

    盍質其說於孔孟之門乎。

    如曰君子務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者其爲仁之本。

    蓋性之行也。

    莫先乎仁。

    而行仁又自孝弟始。

    然後推之百行。

    惟條達耳。

    此建本之謂也。

    如曰先立乎其大者。

    則其小者不能奪。

    蓋事物之來。

    心得其職則無有不思。

    而耳目之欲。

    不爲之蔽。

    此建大之謂也。

    建得其要。

    如是而已矣。

    若夫于家而有光前之建。

    于國而有非常之建。

    毋庸遽爲小子祝。

    吾且未覩夫骨相也。

    或者先相公錫玆名以雋異之。

    無亦有謂也耶。

    今字而卓然。

    於乎。

    篤所建乎哉。

     敬之爲言。

    敬而不怠之義也。

    據易文言曰。

    敬以直內。

    則敬若屬內而無與於事也。

    然論語說敬尤多。

    如曰敬事。

    曰執事敬。

    曰行篤敬。

    槪之爲當事而存敬者。

    故朱子訓敬曰。

    主一無適。

    其敬齋箴曰。

    不貳以二。

    不參以三。

    言所主者心一於敬。

    不容以事而二三之也。

    蓋敬義設名。

    當爲兩下功夫。

    非若中和有體若用之辨。

    故敬直內着以字。

    此惟用耳。

    故彼不得曰中之。

    而此可以曰敬之也。

    夫敬。

    自足爲徹內外之道。

    然多一之字。

    尤切學者用功。

    如詩曰毋貳爾心。

    上帝臨汝。

    正其功夫也。

    曷爲帝。

    事事而主之者一。

    一者心也理也。

    非故禦爾者乎。

    今字而惟一。

    於乎。

    毋不敬乎哉。

     栗谷文集跋 栗谷公之子景臨。

    以公文集內古今詩若幹遺失不載爲恨。

    請餘一言識其然。

    餘謂之曰。

    文章。

    道之餘。

    詩又文章之餘。

    公之平生仁義之言。

    菽粟之文。

    其存而可傳者。

    如彼盛矣。

    時其所少餘事。

    爲無損於公。

    然公之斷章不收。

    果獨其家恨哉。

    餘竊記壬午年間。

    公遠接黃,王二詔使。

    時輩謂公素不喜聲詩。

    或者未優於賡酬乎。

    餘方守關西之成川。

    値西來簪紳相續。

    輒獨大言曰。

    公必大爲華使所重。

    旣而賓主間聳然相敬。

    驩然得得。

    遠勝近古容齋湖陰時事之在人耳口者。

    斯亦足以觀公之未嘗有詩。

    亦未嘗無詩也。

     勑使奉迎契軸跋 岦自患濕痺。

    丐恩湯浴得西。

    旣不效則歸計蹭蹬。

    滯寓浿城中。

    蓋値國有洊慶。

    勑使繹臨。

    繄時方伯明公,少尹明府以下。

    鹹以一世選望。

    體本朝敬王人之誠意。

    庀館次之事惟謹。

    大小職掌。

    相聯周旋奔走。

    擧以得預爲榮。

    旣而羅列耳目。

    形于繪事。

    相與題名。

    式講永好。

    遂乃徵一言於岦。

    岦痿而不忘起。

    正與肓者之於視等耳。

    顧足羞惋而已。

    惡能有以發乎哉。

     琴箴爲李景臨作 有屛窈然。

    先生之所棲心。

    有灘泠然。

    先生之所託音。

    屛下灘上。

    先生之子理琴。

    我謂其得之音者淺。

    而存之心者深。

    蓋先生有銘。

    我從而箴。

    琴之言禁。

    古以閑邪。

    邪絶于心。

    音寧有哇。

    今而不古。

    徒悅人耳。

    出雅入俗。

    自同於伎。

    哿矣他人。

    子豈安是。

    毋厭希微。

    代變以新聲。

    惟使間者神夷而氣淸。

    子有我箴。

    刮目期子。

    屛下灘上。

    月涵風止。

    爲我一鼓。

    如先生之在侍。

     尹次野令公四子表德題辭各一首 順以事天。

    猶孝於親。

    孝當緻悅。

    嗔亦知恩。

    有或難必。

    惟自反耳。

    而名順之。

    可字誠已。

     〈右順之字誠已〉 乾元誰則。

    大哉惟堯。

    坤柔利貞。

    臣道之要。

    德雖伴稱。

    至非大夷。

    名元而之。

    可大字而。

     〈右無之字可大〉 天之命我。

    光明實畀。

    明功伊何。

    繼續以至。

    名維熙之。

    字以時緝。

    緝緝而熙。

    聖一士十。

     〈右熙之字時緝〉 毋曰道微。

    硏之必精。

    毋曰過微。

    揜而愈明。

    而名微之。

    字而公著。

    蓋自夫微。

    賢愚相去。

     〈右微之字公著〉 爲方伯公祈雨九龍淵之神文 凡旱之災。

    于麥于禾。

    今春徂夏。

    倂無百嘉。

    種不入土。

    借一霢霂。

    旋而稾乾。

    再何能穀。

    人或有言。

    天民天卹。

    如蟣虱臣。

    言何敢褻。

    承君父命。

    黍尹西疆。

    民失職業。

    毫髮臣當。

    以臣之故。

    無告溝壑。

    宜先殛臣。

    以謝老弱。

    興雲作雨。

    神亦有主。

    奚言旣晩。

    而畫依籲。

    奉天施澤。

    誠神度內。

    不敢于他。

    又敢自外。

     答崔嶺伯書 黃淸道來。

    爲緻令書一番。

    就伏審恩許解閫。

    第未見代。

    伏惟登程以及還朝。

    早晩若何。

    自京便中。

    曾聞歲時間京宅失火。

    大夫人起居欠安。

    遙仰驚慮。

    或者特與便宜。

    趁早歸省。

    而至今未更有聞。

    下情爲之不妥帖。

    不已不已。

    令有遠貺油物薧魚。

    如數傳緻。

    以潤白首旅寓。

    千裡領意。

    萬珍萬珍。

    中間値有速便。

    寄書門人李純馨。

    托以書冊之懇。

    而書纔發日。

    承此南信出於意外。

    夫岦何人。

    敢忘涯分。

    受惠望惠。

    至於此耶。

    惶惶愧愧。

    其後者。

    不敢仰保也。

    來書見諭衰境豈無東歸意乎。

    令念勤至若此。

    寧有不承。

    然岦之初不得毋西討者無他。

    自數年前。

    重患頭瘍腳痿等證。

    至國卹之初。

    扶曳隨班。

    本證轉加。

    以名在槐院提調之後。

    猥蒙政府屬之行狀等文字。

    憊不克起草。

    自二三相公熟察病形。

    不復責以製進。

    此一事耳。

    西班陞朝以上官。

    所得供職者。

    惟是享祀一事。

    而該曹亦爲之不擬享官。

    更不待於祈免。

    顧其身所食宰秩之祿。

    安得靦面甘心乎。

    況屬年至。

    國聽緻仕有例。

    而君喪三年之內。

    不得自引爲辭。

    就自念畿甸亂後。

    無有數口臧獲數畝墾熟之田。

    人人所知也。

    雖別有菟裘之計。

    一生迂拙於營業。

    且無一分資力。

    亦人與己所共知也。

    惟旣家業無可聊賴者。

    幸西京有薄莊。

    比因罷散投依。

    在人耳目。

    亦已十數年。

    今而見謂繫於井臼之恩。

    苟且就食之爲可嫌。

    則似或可以免矣。

    竊記禮經一段。

    見先王老老之政。

    曲盡人情。

    七十之人。

    卽行役猶得以婦人。

    卻可例以律家。

    比依用之。

    未委得否。

    不特此也。

    家世單寒。

    同姓鮮少。

    而已以獨子。

    又有獨子無子。

    父子雖欲得爲之後者。

    而且絶無焉。

    豺獺猶知不忘本。

    乃今朝夕就木之人。

    寧不爲自出。

    悶焉無以爲後計耶。

    所幸賤産有二小男。

    一則成童。

    一則九歲。

    俱若微有才性。

    自以適來有食之鄕。

    倘各授以一業。

    萬分一有所開發成就。

    則雖其於國法無所疏通。

    於人倫無所比數。

    而在一家代匱繼絶。

    豈偶然哉。

    就其差大者。

    粗習眞字。

    渠見乃父欲爲先人碣墓買石。

    而貧未易具。

    忽自奮曰。

    願自力進熟後。

    奉大人歸。

    必手書手刻爲豎石計。

    雖童兒之言。

    極可悲感。

    或數年賒死。

    觀其遂此。

    然七十之年。

    古來已稀。

    果能更有後期耶。

    昨在丁未春。

    左右於岦。

    未有相識之素。

    徒以相聞之熟。

    方岦病且不救。

    將出按湖南。

    而枉過陋居。

    卽床簀之間。

    緻慇懃之意。

    若關情死生去留者。

    自此結感中腸。

    以爲一世知我愛我者。

    惟左右耳。

    伊時偶因感風失攝。

    至於發熱而熱已。

    猶爲衰人數年之憊。

    若別患二證。

    已自驗認。

    爲皮膚間病。

    無甚損於榮衛。

    以故兩年來。

    努力餐飯。

    似頗蘇完耳然業旣蒙恩休沐得詣溫水而上年西來。

    秋寒遽迫故未果。

    待今年夏。

    切必試之。

    萬一見效。

    行步少利。

    運動得同平人。

    良非天幸乎。

    岦誠輦轂下人。

    也雖在流落中。

    寧欲終身於此乎。

    適又長子罷官而東。

    已委屬以卽京葺故家。

    卽畿鄕理祭田。

    封殖松楸。

    而間所期擬雲雲之事。

    未去此三二年內。

    容或可了。

    惟聽神明佑否耳。

    頃辱一松相公書。

    亦諭以宰列久於客鄕無近例。

    嚴不敢輒謝。

    惟爲左右知愛之殊。

    縷縷焉。

    岦再拜。

     巡相衙史 伏惟。

    台體近候益勝。

    岦頃以春寒作惡日多。

    未卽。

    台軒蔔便一邀之命。

    自取違阻。

    伏罪伏罪。

    以後果覺微感之疾。

    尤患齒牙痛。

    至妨食飮。

    昨間得其脫去。

    反以爲幸。

    老境事可憐。

    業旣因蒙。

    告假。

    落在饑荒之鄕僑寓。

    又適城中。

    多不穩便。

    切擬以閏月。

    歛迹將息于廣法寺東庵。

    蓋舊自諳熟處也。

    上去時。

    豈不得一拜違乎。

    就有房僧曇闌者。

    爲其母老病。

    不能捨之遠遊。

    以此願得頭僧差牒一紙。

    慰副其意。

    以爲歸依。

    乞行下該吏印給。

    山房所須。

    亦不能去文房物事。

    固欲一仰浼。

    而聞天使先聲已動。

    恐亦不在等閑也。

    悚仰悚仰。

    昨夕急於納拜台軒。

    而伺候失便。

    遽已侵暝。

    懷不能果而退者。

    誠以月廩之惠。

    無名而不當分。

    不得不面達未安之情。

    而旋念荒政之施。

    似尤以高年。

    猥先倫品。

    或者有謂。

    而區區形謝飾讓。

    卻自心下淺小。

    非所以體喩知己大君子之度量輝光。

    瞿然不敢。

    惟合默領銘感而已。

    且前及棲託山房之計。

    亦無他故。

    無似者之於大易。

    正功幾十數年。

    雖不可謂得先師晩喜之一分。

    而存古人朝聞夕死之志則切矣。

    然七十以前。

    自充三冬之課。

    以爲常而已。

    今則眼力益短。

    齒牙益缺。

    不利讀誦。

    移就脩晷晴簷計也。

    適旣承受貺來善本大袟在此。

    而繼又濟之以甕盎之資。

    豈非卒易之有相乎。

    終始台賜。

    何以報稱。

    尙以薄寒難冒。

    初七日當投去。

    切擬其前拜違。

    倘得台座暫蔔閑便。

    如練光等處也。

    再拜。

     昨承台翰。

    至欲以便轎相命。

    不勝感服。

    但近日風氣。

    尙少終日紓。

    或者以節近寒食。

    疾風甚雨爲徵故耶。

    殊非老人出入時。

    過此而後不俟命當屢前。

    仍念此地往來。

    非一再年。

    而未聞淸明改火之政。

    其俗亦不喜用寒食爲辰。

    竊恐非所以順天道浹人和者。

    而台鑑屬下車。

    政敎一新。

    將必稽古化今。

    無不以漸。

    拭目以觀焉。

     伏惟台駕出巡回。

    諸況益福。

    〈侍生〉伏於台賜下。

    依保老疲。

    但歲又亢甚。

    未蔔登稔。

    雖聞畿內差若異候。

    然歸計尙且蹭蹬。

    思之悒鬱。

    尤以坐糜分外廩養於荒政殷日。

    爲不能安心也。

    且此寓舍正對衙門而更臨壓。

    人皆怪笑。

    隣近冠蓋。

    託以不敢相過。

    至笠下人亦憚之。

    〈生〉亦自省如在罪犯之中。

    勢合自迂門徑左之。

    而卽舍後脊。

    粗有絶煙蠅地。

    欲做數椽草屋。

    須煩稟請材工於執事。

    而此時又欠開口之便。

    悶默心語口而已。

    伏望台照察。

    容令〈老生〉免於狼狽。

    兼得蠅暑中開卷接人有處。

    則拜賜大矣。

    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