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者。
皆不著。
歲比饑饉。
畿輔尤患缺種。
公募收兩湖之粟以聞。
運緻京江。
根本大賴。
又以帝勑中擧公名。
俾同光海君諱幹事。
卽陪世子南下。
甲午。
仍扈世子加三道都體察使之命。
以莅湖南。
時賊空言捲歸。
久屯瀕海。
天兵又歛不肯出。
物力剝盡。
無復可繼之勢。
公大會諸將。
以義激勸。
合左右舟師。
擊巨濟之賊。
陳箚于朝。
有曰。
勝則皇天祚宋。
不勝。
猶當有辭于祖宗。
聞者至比之出師表。
乃有傾陷之言。
以爲取敗。
撼公相位而後已。
其實兵未嘗衄也。
乙未。
以行判樞府。
承命扈衛中殿于海州。
戊戌。
復拜左議政。
爲時所忌如故。
不能安其位。
己亥。
拜領議政。
具兼職及世子師。
論者起而又甚。
上竟不允。
至曰。
老成有才。
可首相。
他人不如。
公遂力辭得遞。
輒仍勳爵。
與聞大事。
自此益無意於世。
嘗曰。
吾年迫七十。
諸子皆官于朝。
盛滿極矣。
理難更久。
不去何爲。
南坡小築成。
蓋有終焉之計。
公素患嘔證。
辛醜四月。
有詣闕問安。
連日觸風。
證復作。
一兩日病谻。
以初七日不起。
春秋六十有九。
臨終。
諸子泣請所欲言。
則無一語及家事。
諄諄如夢中語。
惟是國事。
計聞。
上震悼。
輟朝三曰。
賻贈有加。
遣禮官弔若祭。
官庀襄事。
七大夫銜哀相弔。
以至街巷亦皆齋咨言曰。
賢相亡矣。
夫人昌原黃氏。
穆淸殿參奉大用之女。
京畿觀察使琦之孫。
刑曹判書鄭百朋之外孫。
累封至貞敬夫人。
先公十年卒。
而葬掩訖。
實公卒之年六月四日。
兆在長湍府梧陰裡。
先議政公塋域之側。
公嘗自號梧陰。
其謂是乎。
公有丈夫子四。
昉。
左副承旨。
娶尙衣院判官韓琦女。
晹。
副應敎。
前後娶室陽原都正譓女。
副提學辛應時女。
暉。
前左副承旨。
娶任實縣監李耆命女。
暄。
吏曹佐郞。
娶大司憲沈義謙女。
側室子旰。
守門將。
娶副率李鎭女。
女三。
長適訓鍊主簿李岫。
次適申涵。
季幼。
諸孫二十人。
履之。
副率。
娶公州牧使金尙儁女。
新之。
海嵩尉。
尙貞惠翁主。
爲伯子出。
就之。
娶司果李元春女。
爲仲子出。
其餘幼。
公之天與宏量。
才猷絶人。
固已斑斑見於事功之間。
以學言則嘗聞大意於聽松成先生守琛。
亦頗質疑於李履素齋仲虎。
非苟問科慕名之爲。
而於書若嗜欲然。
不以旣仕而廢。
晩又喜朱子綱目。
手一卷或至夜分。
通卒業者累遍。
蓋將以措諸事業。
故其作爲隱然皆稽古之力。
以家行言則事大夫人篤至。
常得其懽悅。
與晜弟極友愛。
弟亦旣貴。
而亂後無居舍。
卽以家貲買與之。
平朝必櫛頮冠帶。
終日儼然。
人未見其惰容。
諸子有過。
不加質責。
惟使知其失而改之。
其於課業。
亦不甚規規切切。
而優遊開發。
雋異相望。
畢登大科。
一家習見。
不知其榮幸。
公在延安。
著延安志。
於平安著平壤志箕子志。
又嘗合文文山,鄭圃隱事行爲一書。
名曰成仁錄。
裒集我朝名賢行狀碑誌爲一帙。
以便考閱。
若亂後忠臣孝子名姓實狀。
以備散逸。
又類取中朝及我朝璿系紀年。
官制都邑。
貢賦節式。
通爲一冊。
及所著詩文若幹卷藏于家。
岦。
下流也。
瞻仰公於廟朝之上蓋少。
而獨屢造私第。
且嘗從使遠行。
竊瞯而得之。
閒居一團春和。
言笑怡怡。
孺子可狎。
至大故談論。
聲氣疏亮。
色莊而不可犯。
平生服用隨分。
無意奢儉。
尤恥示人以布被之行。
唯遇賞心淸緻處。
不過美酒一尊。
佐以山野之味。
如飣餖稍盛則不樂。
其天機多也如此。
誠一世之偉人。
今旣九原。
安可復作也哉。
公弟海平府院君名〈根。
壽〉銘曰。
天生碩輔。
必利其器。
于我尹公。
宜考終始。
薦登科第。
率以拔萃。
歷揚華顯。
壹維自緻。
量優容裁。
非苟唯唯。
確斯爲節。
硜硜未爾。
學曷達務。
早聞大意。
蓍龜先識。
稽古之以。
茂著當時。
亦公細事。
濟于艱難。
乃公盡試。
機籌狼藉。
衆目盱睢。
不動聲色。
指麾中宜。
渡遼議合。
一髮其危。
五廟百姓。
擧將委誰。
回日虞淵。
洗光鹹池。
偉哉此業。
公實辦之。
俄不安位。
忌者故焉。
吾君不與。
何況乎天。
百世在後。
一時在前。
餘慶足徵。
纓組綿綿。
載文斯石。
槪詳旣次。
系詞揄揚。
疇曰溢美。
平安道觀察使李公妻貞夫人閔氏墓誌銘幷序 以岦寓西京也。
今居守方伯李公哭夫人。
將歸其喪。
宿戒以幽堂之刻。
於是竊意內助之懿有足徵者爲請焉。
公故謙約帥家。
始終以之。
宜毋一言之華則。
曰夫人生長鄕貫。
年十九而歸某。
何有美故可紀。
獨粗知婦道。
治家事有序。
母夫人嘗以語某曰。
是善事我。
不負汝。
謹識之而已。
居數年。
某釋褐入仕。
挈之在京。
聞國南垂被兵。
遽歸省母于淸。
未有以處家。
而京城俄亦不守。
不復相聞死生矣。
乃後稍得之。
則夫人祖母及伯叔父。
尙各家于京。
夫人不以爲歸。
而攜持一弱女。
走托于某之伯父。
得以相將達堤鄕。
間關之狀。
不忍言。
夫人卽播蕩之際。
不迷所宜。
從以自全。
及此則某亦初不謂也。
就加敬重。
期不替。
而今已矣。
岦嘆而言曰。
詩曰無非無儀。
閨房之行。
無非則固有。
而以善自見。
亦匪可欲也。
夫人旣知婦道。
而治家事有以媚于姑氏。
夫人有以不負于夫子。
其柔淑之行。
已足以出於尋常。
及爲變故所迫矣。
則惟其推本於三從之地。
以能取重於一移之天。
有若素所講明詩禮之學。
眞知輕重士君子之行。
求之女史。
不在後覺之倫。
豈得已於稱述也哉。
公泣曰。
然。
蓋夫人驪興閔氏。
成均進士諱敬男之女。
驪川府院君孝曾之四世孫。
萬曆辛醜。
封貞夫人。
有子一人名慶衍。
始十一歲。
女三人。
長適士人李昌運。
餘幼。
己酉冬。
年四十一。
卒于平壤衙中。
翌年?月??日??葬于鎭川縣?坐?向之原。
方伯公名時發。
字養久。
系出慶州。
而先兆在淸州雲。
其銘曰。
室于大藩。
屬始經營。
來陪縞茀。
汔復燕榮。
苗秀在毓。
矧腹未生。
昔竄謹從。
胡卒冥行。
佳城鬱鬱。
誰與呑聲。
鑽辭埋石。
神理尙明。
贈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兼知義禁府事成均進士李公墓碣銘幷序 公諱大建。
字??。
慶之李氏。
自其先異人名謁平。
生于瓠巖下。
實佐開國新羅。
而世遂爲聞家。
及高麗季。
有門下侍中文忠公諱齊賢。
以德業文章。
顯於天下。
至今人稱益齋先生。
於公十世祖也。
入本朝而六世祖諱尹仁。
觀察使。
高祖諱公麟。
筮武仕至縣令。
曾祖諱黿。
禮曹佐郞。
號再思堂。
與金寒暄一時遊於佔畢齋之門。
戊午史禍起。
與金濯纓同得罪。
死於甲子之獄。
旣經湔雪。
追贈都承旨。
南秋江師友錄。
著其行。
祖諱渤。
贈左通禮。
自此而下。
用公之胄今觀察使貴。
推恩也。
左通禮後於再思公之弟生員諱黽。
家禍之餘。
昆季散之外莊。
其家堤川。
自生員始。
而亦以氣節有名。
考諱憬胤。
贈左承旨。
妣原州李氏夫人。
秉節校尉垠之女。
以嘉靖庚戌。
生公于堤川。
公自幼淸明秀異。
及旣省。
聞父兄訓說。
輒入于心。
未嘗忘失。
族人家在酒泉故縣。
公八歲造焉。
屬一句雲酒泉無酒見聞異。
識者異其機警。
左承旨公自以事弓馬。
恐訓誨無方。
爲之詣于淸州從叔父李徵士潛許。
托以三子焉。
第二卽公。
而時年十有五也。
徵士見公氣豪而志醇。
樂得而敎育。
處之于剡溪書堂。
恣其婆娑嬉遊。
不甚程業。
而日開月益。
不數年。
文與行俱進。
是時剡上學子常不下數十輩。
而莫之或先也。
戊辰。
增廣鄕試。
俱占兩場。
而屈於禮圍。
明年。
柳牧伯仲郢聚一州士子較藝。
而公作居首。
西厓相公方爲修撰省親。
贊其奬美。
期以國士。
由是藉甚一道。
庚午間。
樸守庵枝華寓于淸淵之烏村。
公就質論語。
善疑善問。
不知不措。
守庵稱之不容口曰。
秀才。
他日其進未可量也。
公自知讀書以來。
已有志於古人所謂爲己之學。
及讀論語。
極意玩繹。
中涵外揉。
自覺日新。
不復輟此書。
殆所謂手舞足蹈之者。
自後雖以親命不得廢擧業。
而志不爲所奪也。
壬申。
都會夏課。
公之每作出倫。
同進有忌言。
公恥與爭之先去。
然公竟首焉。
亦由以擧中癸酉進士試。
旣遊大學。
四方之士求與之友。
如恐或後。
蓋不獨艶慕。
而道誼所先。
信從者衆也。
朝之賢士大夫。
稍亦延禮之。
嘗出郊履氷。
有一絶句。
足驗公之學已主於敬雲。
一日課試以制外養中箴。
公作在第二。
而祭酒許草堂愛其造理特深。
數擧以語人。
殊加禮重焉。
甲戌正月。
歸淸鄕。
感疾于溪堂。
病中聞所愛友訃。
自力作祭文送之。
疾遂革。
至三月念日不起。
得年方二十五。
公之兄弟若親朋。
以公之喪殯于州北鶩嶺下。
踰月而葬于是山。
觀志觀行。
卽公一生。
什不能二三。
而表表在人耳目。
如爲親家貧甚。
其在違遠。
常使一力代己負米。
幷所得美味。
一衣一服。
不經親體。
則不忍先加之已。
於兄郡守公大遂。
生少三歲。
而事之如嚴父。
悶弟大迪之晩學。
盡心友敎。
與之同升上舍。
痛早哭所恃。
而未遂追服之悃。
每諱日將至。
齋素過禮。
事徵士公期盡於在三如一之義。
配匹之際。
謹摯別之道。
病且絶日。
相去二十裡地。
不要相見。
以正其終。
同志之友。
有急必周。
雖染疫必救視。
相與素講必行。
此皆公之尋常。
而人所不能也。
公之歿也。
襄事諸具。
皆京外朋知所經紀。
而鷄黍誄挽。
多自遠方來者。
公配安東金氏夫人。
上洛公方慶之後。
副司直燾之女。
生二男。
長曰時發。
己醜文科。
今平安道觀察使。
次曰時得。
遺腹而生。
丙午武科。
縣監。
觀察娶進士驪興閔敬男女。
生一男三女。
女適李竧。
餘及男幼。
側出三男皆幼。
縣監娶司果文化柳希淵女。
生一男二女。
皆幼。
辛醜。
例贈公戶曹參判。
乙巳。
加贈吏曹判書。
銘曰。
瓠巖降祥。
羅運伊始。
益齋于麗。
文衰爲起。
千若五百。
孰綿如李。
有聳本朝。
再思名義。
讐以史禍。
茫乎天意。
曰篤厥緖。
鹹望進士。
發學剡溪。
源尋洙泗。
一部論語。
聖師在是。
昔者吾友。
何所從事。
時俗之見。
秪以世異。
質美好篤。
曷程其至。
屈從親命。
安有奪志。
三十庶幾。
乃訖廿四。
秀而不實。
慟誰宜爲。
理有可必。
遺以二子。
文故家傳。
武亦尙類。
兼資而大。
惟觀察使。
處得地雄。
汔愜歷試。
幽明之奉。
榮孝兩至。
賚有正卿。
償塞則未。
終古松楸。
易名表隧。
要孝之終。
必稱先懿。
我銘不爽。
來者所眡。
悠悠何勸。
仁人孝子。
宗簿寺正兼春秋館編修官成君墓碣銘幷序 君諱軾。
字敬甫。
昌寧成氏。
麗朝左議政石瑢之後。
高祖諱熺。
承文校理。
贈禮曹參判。
曾祖諱耼命。
生員。
贈吏曹判書。
祖諱雲。
兵曹判書。
諡景肅公。
考諱壽國。
晉州判官。
贈左承旨。
妣淑夫人東萊鄭氏。
君以嘉靖壬寅生。
甲子生員,進士。
丁醜。
謁聖親試及第。
分槐院權知。
薦入史館檢閱。
復以薦授注書。
尋還檢閱。
至奉敎。
遷監察。
轉佐郞禮曹若兵曹則亦薦也。
間以聖節使書狀官往還。
出兼三道海運判官。
入陞兵曹正郞。
擢拜持平,正言。
皆再焉。
以戶曹正郞。
奉命黃海道禦史。
白川郡有積年冤獄。
君則申理。
時旱甚而雨。
人以禦史雨稱之。
歷禮曹,刑曹正郞。
出兼高山道察訪。
入歷禮曹正郞,成均直講,司藝。
出鐵原府使。
以婚媾間有橫言坐免。
敍復漢城庶尹。
陞司僕正。
拜掌令。
亦再焉。
歷司成,豐儲守。
出水原府使。
時倭有聲息。
以國門庭之地。
替與武弁。
入司贍正。
出淸州牧使。
壬辰。
兵果動。
復以替。
是冬。
丁母夫人憂。
服已。
出春川府使。
有非意之謗以免。
歷軍資司贍正。
出德源府使。
復替。
入歷宗簿,尙衣正。
君前後所居官。
一惟謹愨。
顧其名。
切戒鄙曲可愧之事。
若以能自見。
非慕也。
其于外。
率有慈儉愛民之政。
而輒代不能展效。
時則然也。
庚子。
以內贍正受全羅道推考敬差之命。
竣事。
路入恩津地女壻金珏家。
素患痰證轉劇。
遂不救。
明年歸葬高陽仇耳洞先塋之側。
君有三男。
震亨,震名,震業。
二女適金珏,李厚栽。
內外孫十餘人。
竝幼。
以岦於君一日長。
未爲童丱交。
而中歲託鄰來。
朝暮遊從。
不啻通家。
蓋自謂知君深也。
竊誦孟子之言曰。
大人者。
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雖不敢知大人之謂果爲何至。
而如君之心。
有一毫涉機失赤子之心。
則知其未也。
君與〈固城〉李硉卓爾。
氣象若不相似。
而論交一以古人相期。
若其酒量。
俱吾敵也。
聞閒輒相就。
鼎坐取醉。
殆老杜所雲對君疑是泛虛舟者也。
吾甚樂之。
君爲家貧親老。
事科擧文。
以敏鈍言。
吾少讓於卓爾。
而吾獨許之曰敬甫大勝。
竟亦得失判矣。
君果成。
至字畫。
本成家長。
而君又優於人雲。
銘曰。
君惟任性。
不見以事。
求君之心。
焉有襮裏。
回頭一世。
誰果知己。
相期高陽。
無數十裡。
故杆城郡守李公墓碣銘幷序 吾益衰。
且方養疾西京。
不復能治
皆不著。
歲比饑饉。
畿輔尤患缺種。
公募收兩湖之粟以聞。
運緻京江。
根本大賴。
又以帝勑中擧公名。
俾同光海君諱幹事。
卽陪世子南下。
甲午。
仍扈世子加三道都體察使之命。
以莅湖南。
時賊空言捲歸。
久屯瀕海。
天兵又歛不肯出。
物力剝盡。
無復可繼之勢。
公大會諸將。
以義激勸。
合左右舟師。
擊巨濟之賊。
陳箚于朝。
有曰。
勝則皇天祚宋。
不勝。
猶當有辭于祖宗。
聞者至比之出師表。
乃有傾陷之言。
以爲取敗。
撼公相位而後已。
其實兵未嘗衄也。
乙未。
以行判樞府。
承命扈衛中殿于海州。
戊戌。
復拜左議政。
爲時所忌如故。
不能安其位。
己亥。
拜領議政。
具兼職及世子師。
論者起而又甚。
上竟不允。
至曰。
老成有才。
可首相。
他人不如。
公遂力辭得遞。
輒仍勳爵。
與聞大事。
自此益無意於世。
嘗曰。
吾年迫七十。
諸子皆官于朝。
盛滿極矣。
理難更久。
不去何爲。
南坡小築成。
蓋有終焉之計。
公素患嘔證。
辛醜四月。
有詣闕問安。
連日觸風。
證復作。
一兩日病谻。
以初七日不起。
春秋六十有九。
臨終。
諸子泣請所欲言。
則無一語及家事。
諄諄如夢中語。
惟是國事。
計聞。
上震悼。
輟朝三曰。
賻贈有加。
遣禮官弔若祭。
官庀襄事。
七大夫銜哀相弔。
以至街巷亦皆齋咨言曰。
賢相亡矣。
夫人昌原黃氏。
穆淸殿參奉大用之女。
京畿觀察使琦之孫。
刑曹判書鄭百朋之外孫。
累封至貞敬夫人。
先公十年卒。
而葬掩訖。
實公卒之年六月四日。
兆在長湍府梧陰裡。
先議政公塋域之側。
公嘗自號梧陰。
其謂是乎。
公有丈夫子四。
昉。
左副承旨。
娶尙衣院判官韓琦女。
晹。
副應敎。
前後娶室陽原都正譓女。
副提學辛應時女。
暉。
前左副承旨。
娶任實縣監李耆命女。
暄。
吏曹佐郞。
娶大司憲沈義謙女。
側室子旰。
守門將。
娶副率李鎭女。
女三。
長適訓鍊主簿李岫。
次適申涵。
季幼。
諸孫二十人。
履之。
副率。
娶公州牧使金尙儁女。
新之。
海嵩尉。
尙貞惠翁主。
爲伯子出。
就之。
娶司果李元春女。
爲仲子出。
其餘幼。
公之天與宏量。
才猷絶人。
固已斑斑見於事功之間。
以學言則嘗聞大意於聽松成先生守琛。
亦頗質疑於李履素齋仲虎。
非苟問科慕名之爲。
而於書若嗜欲然。
不以旣仕而廢。
晩又喜朱子綱目。
手一卷或至夜分。
通卒業者累遍。
蓋將以措諸事業。
故其作爲隱然皆稽古之力。
以家行言則事大夫人篤至。
常得其懽悅。
與晜弟極友愛。
弟亦旣貴。
而亂後無居舍。
卽以家貲買與之。
平朝必櫛頮冠帶。
終日儼然。
人未見其惰容。
諸子有過。
不加質責。
惟使知其失而改之。
其於課業。
亦不甚規規切切。
而優遊開發。
雋異相望。
畢登大科。
一家習見。
不知其榮幸。
公在延安。
著延安志。
於平安著平壤志箕子志。
又嘗合文文山,鄭圃隱事行爲一書。
名曰成仁錄。
裒集我朝名賢行狀碑誌爲一帙。
以便考閱。
若亂後忠臣孝子名姓實狀。
以備散逸。
又類取中朝及我朝璿系紀年。
官制都邑。
貢賦節式。
通爲一冊。
及所著詩文若幹卷藏于家。
岦。
下流也。
瞻仰公於廟朝之上蓋少。
而獨屢造私第。
且嘗從使遠行。
竊瞯而得之。
閒居一團春和。
言笑怡怡。
孺子可狎。
至大故談論。
聲氣疏亮。
色莊而不可犯。
平生服用隨分。
無意奢儉。
尤恥示人以布被之行。
唯遇賞心淸緻處。
不過美酒一尊。
佐以山野之味。
如飣餖稍盛則不樂。
其天機多也如此。
誠一世之偉人。
今旣九原。
安可復作也哉。
公弟海平府院君名〈根。
壽〉銘曰。
天生碩輔。
必利其器。
于我尹公。
宜考終始。
薦登科第。
率以拔萃。
歷揚華顯。
壹維自緻。
量優容裁。
非苟唯唯。
確斯爲節。
硜硜未爾。
學曷達務。
早聞大意。
蓍龜先識。
稽古之以。
茂著當時。
亦公細事。
濟于艱難。
乃公盡試。
機籌狼藉。
衆目盱睢。
不動聲色。
指麾中宜。
渡遼議合。
一髮其危。
五廟百姓。
擧將委誰。
回日虞淵。
洗光鹹池。
偉哉此業。
公實辦之。
俄不安位。
忌者故焉。
吾君不與。
何況乎天。
百世在後。
一時在前。
餘慶足徵。
纓組綿綿。
載文斯石。
槪詳旣次。
系詞揄揚。
疇曰溢美。
平安道觀察使李公妻貞夫人閔氏墓誌銘幷序 以岦寓西京也。
今居守方伯李公哭夫人。
將歸其喪。
宿戒以幽堂之刻。
於是竊意內助之懿有足徵者爲請焉。
公故謙約帥家。
始終以之。
宜毋一言之華則。
曰夫人生長鄕貫。
年十九而歸某。
何有美故可紀。
獨粗知婦道。
治家事有序。
母夫人嘗以語某曰。
是善事我。
不負汝。
謹識之而已。
居數年。
某釋褐入仕。
挈之在京。
聞國南垂被兵。
遽歸省母于淸。
未有以處家。
而京城俄亦不守。
不復相聞死生矣。
乃後稍得之。
則夫人祖母及伯叔父。
尙各家于京。
夫人不以爲歸。
而攜持一弱女。
走托于某之伯父。
得以相將達堤鄕。
間關之狀。
不忍言。
夫人卽播蕩之際。
不迷所宜。
從以自全。
及此則某亦初不謂也。
就加敬重。
期不替。
而今已矣。
岦嘆而言曰。
詩曰無非無儀。
閨房之行。
無非則固有。
而以善自見。
亦匪可欲也。
夫人旣知婦道。
而治家事有以媚于姑氏。
夫人有以不負于夫子。
其柔淑之行。
已足以出於尋常。
及爲變故所迫矣。
則惟其推本於三從之地。
以能取重於一移之天。
有若素所講明詩禮之學。
眞知輕重士君子之行。
求之女史。
不在後覺之倫。
豈得已於稱述也哉。
公泣曰。
然。
蓋夫人驪興閔氏。
成均進士諱敬男之女。
驪川府院君孝曾之四世孫。
萬曆辛醜。
封貞夫人。
有子一人名慶衍。
始十一歲。
女三人。
長適士人李昌運。
餘幼。
己酉冬。
年四十一。
卒于平壤衙中。
翌年?月??日??葬于鎭川縣?坐?向之原。
方伯公名時發。
字養久。
系出慶州。
而先兆在淸州雲。
其銘曰。
室于大藩。
屬始經營。
來陪縞茀。
汔復燕榮。
苗秀在毓。
矧腹未生。
昔竄謹從。
胡卒冥行。
佳城鬱鬱。
誰與呑聲。
鑽辭埋石。
神理尙明。
贈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兼知義禁府事成均進士李公墓碣銘幷序 公諱大建。
字??。
慶之李氏。
自其先異人名謁平。
生于瓠巖下。
實佐開國新羅。
而世遂爲聞家。
及高麗季。
有門下侍中文忠公諱齊賢。
以德業文章。
顯於天下。
至今人稱益齋先生。
於公十世祖也。
入本朝而六世祖諱尹仁。
觀察使。
高祖諱公麟。
筮武仕至縣令。
曾祖諱黿。
禮曹佐郞。
號再思堂。
與金寒暄一時遊於佔畢齋之門。
戊午史禍起。
與金濯纓同得罪。
死於甲子之獄。
旣經湔雪。
追贈都承旨。
南秋江師友錄。
著其行。
祖諱渤。
贈左通禮。
自此而下。
用公之胄今觀察使貴。
推恩也。
左通禮後於再思公之弟生員諱黽。
家禍之餘。
昆季散之外莊。
其家堤川。
自生員始。
而亦以氣節有名。
考諱憬胤。
贈左承旨。
妣原州李氏夫人。
秉節校尉垠之女。
以嘉靖庚戌。
生公于堤川。
公自幼淸明秀異。
及旣省。
聞父兄訓說。
輒入于心。
未嘗忘失。
族人家在酒泉故縣。
公八歲造焉。
屬一句雲酒泉無酒見聞異。
識者異其機警。
左承旨公自以事弓馬。
恐訓誨無方。
爲之詣于淸州從叔父李徵士潛許。
托以三子焉。
第二卽公。
而時年十有五也。
徵士見公氣豪而志醇。
樂得而敎育。
處之于剡溪書堂。
恣其婆娑嬉遊。
不甚程業。
而日開月益。
不數年。
文與行俱進。
是時剡上學子常不下數十輩。
而莫之或先也。
戊辰。
增廣鄕試。
俱占兩場。
而屈於禮圍。
明年。
柳牧伯仲郢聚一州士子較藝。
而公作居首。
西厓相公方爲修撰省親。
贊其奬美。
期以國士。
由是藉甚一道。
庚午間。
樸守庵枝華寓于淸淵之烏村。
公就質論語。
善疑善問。
不知不措。
守庵稱之不容口曰。
秀才。
他日其進未可量也。
公自知讀書以來。
已有志於古人所謂爲己之學。
及讀論語。
極意玩繹。
中涵外揉。
自覺日新。
不復輟此書。
殆所謂手舞足蹈之者。
自後雖以親命不得廢擧業。
而志不爲所奪也。
壬申。
都會夏課。
公之每作出倫。
同進有忌言。
公恥與爭之先去。
然公竟首焉。
亦由以擧中癸酉進士試。
旣遊大學。
四方之士求與之友。
如恐或後。
蓋不獨艶慕。
而道誼所先。
信從者衆也。
朝之賢士大夫。
稍亦延禮之。
嘗出郊履氷。
有一絶句。
足驗公之學已主於敬雲。
一日課試以制外養中箴。
公作在第二。
而祭酒許草堂愛其造理特深。
數擧以語人。
殊加禮重焉。
甲戌正月。
歸淸鄕。
感疾于溪堂。
病中聞所愛友訃。
自力作祭文送之。
疾遂革。
至三月念日不起。
得年方二十五。
公之兄弟若親朋。
以公之喪殯于州北鶩嶺下。
踰月而葬于是山。
觀志觀行。
卽公一生。
什不能二三。
而表表在人耳目。
如爲親家貧甚。
其在違遠。
常使一力代己負米。
幷所得美味。
一衣一服。
不經親體。
則不忍先加之已。
於兄郡守公大遂。
生少三歲。
而事之如嚴父。
悶弟大迪之晩學。
盡心友敎。
與之同升上舍。
痛早哭所恃。
而未遂追服之悃。
每諱日將至。
齋素過禮。
事徵士公期盡於在三如一之義。
配匹之際。
謹摯別之道。
病且絶日。
相去二十裡地。
不要相見。
以正其終。
同志之友。
有急必周。
雖染疫必救視。
相與素講必行。
此皆公之尋常。
而人所不能也。
公之歿也。
襄事諸具。
皆京外朋知所經紀。
而鷄黍誄挽。
多自遠方來者。
公配安東金氏夫人。
上洛公方慶之後。
副司直燾之女。
生二男。
長曰時發。
己醜文科。
今平安道觀察使。
次曰時得。
遺腹而生。
丙午武科。
縣監。
觀察娶進士驪興閔敬男女。
生一男三女。
女適李竧。
餘及男幼。
側出三男皆幼。
縣監娶司果文化柳希淵女。
生一男二女。
皆幼。
辛醜。
例贈公戶曹參判。
乙巳。
加贈吏曹判書。
銘曰。
瓠巖降祥。
羅運伊始。
益齋于麗。
文衰爲起。
千若五百。
孰綿如李。
有聳本朝。
再思名義。
讐以史禍。
茫乎天意。
曰篤厥緖。
鹹望進士。
發學剡溪。
源尋洙泗。
一部論語。
聖師在是。
昔者吾友。
何所從事。
時俗之見。
秪以世異。
質美好篤。
曷程其至。
屈從親命。
安有奪志。
三十庶幾。
乃訖廿四。
秀而不實。
慟誰宜爲。
理有可必。
遺以二子。
文故家傳。
武亦尙類。
兼資而大。
惟觀察使。
處得地雄。
汔愜歷試。
幽明之奉。
榮孝兩至。
賚有正卿。
償塞則未。
終古松楸。
易名表隧。
要孝之終。
必稱先懿。
我銘不爽。
來者所眡。
悠悠何勸。
仁人孝子。
宗簿寺正兼春秋館編修官成君墓碣銘幷序 君諱軾。
字敬甫。
昌寧成氏。
麗朝左議政石瑢之後。
高祖諱熺。
承文校理。
贈禮曹參判。
曾祖諱耼命。
生員。
贈吏曹判書。
祖諱雲。
兵曹判書。
諡景肅公。
考諱壽國。
晉州判官。
贈左承旨。
妣淑夫人東萊鄭氏。
君以嘉靖壬寅生。
甲子生員,進士。
丁醜。
謁聖親試及第。
分槐院權知。
薦入史館檢閱。
復以薦授注書。
尋還檢閱。
至奉敎。
遷監察。
轉佐郞禮曹若兵曹則亦薦也。
間以聖節使書狀官往還。
出兼三道海運判官。
入陞兵曹正郞。
擢拜持平,正言。
皆再焉。
以戶曹正郞。
奉命黃海道禦史。
白川郡有積年冤獄。
君則申理。
時旱甚而雨。
人以禦史雨稱之。
歷禮曹,刑曹正郞。
出兼高山道察訪。
入歷禮曹正郞,成均直講,司藝。
出鐵原府使。
以婚媾間有橫言坐免。
敍復漢城庶尹。
陞司僕正。
拜掌令。
亦再焉。
歷司成,豐儲守。
出水原府使。
時倭有聲息。
以國門庭之地。
替與武弁。
入司贍正。
出淸州牧使。
壬辰。
兵果動。
復以替。
是冬。
丁母夫人憂。
服已。
出春川府使。
有非意之謗以免。
歷軍資司贍正。
出德源府使。
復替。
入歷宗簿,尙衣正。
君前後所居官。
一惟謹愨。
顧其名。
切戒鄙曲可愧之事。
若以能自見。
非慕也。
其于外。
率有慈儉愛民之政。
而輒代不能展效。
時則然也。
庚子。
以內贍正受全羅道推考敬差之命。
竣事。
路入恩津地女壻金珏家。
素患痰證轉劇。
遂不救。
明年歸葬高陽仇耳洞先塋之側。
君有三男。
震亨,震名,震業。
二女適金珏,李厚栽。
內外孫十餘人。
竝幼。
以岦於君一日長。
未爲童丱交。
而中歲託鄰來。
朝暮遊從。
不啻通家。
蓋自謂知君深也。
竊誦孟子之言曰。
大人者。
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雖不敢知大人之謂果爲何至。
而如君之心。
有一毫涉機失赤子之心。
則知其未也。
君與〈固城〉李硉卓爾。
氣象若不相似。
而論交一以古人相期。
若其酒量。
俱吾敵也。
聞閒輒相就。
鼎坐取醉。
殆老杜所雲對君疑是泛虛舟者也。
吾甚樂之。
君爲家貧親老。
事科擧文。
以敏鈍言。
吾少讓於卓爾。
而吾獨許之曰敬甫大勝。
竟亦得失判矣。
君果成。
至字畫。
本成家長。
而君又優於人雲。
銘曰。
君惟任性。
不見以事。
求君之心。
焉有襮裏。
回頭一世。
誰果知己。
相期高陽。
無數十裡。
故杆城郡守李公墓碣銘幷序 吾益衰。
且方養疾西京。
不復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