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丁寧肯相訪。

    同聽雨鳴樓。

    〈叔明有訪我矗石之約〉 相逢意相足。

    一日敵三秋。

    筆下力扼虎。

    胸中書汗牛。

    名途難着腳。

    薄俗肯回頭。

    恨未捐吾俸。

    營君百尺樓。

     柳占煙光早。

    堤留草色秋。

    鏡中三兩鷺。

    屛裏去來牛。

    安得分山半。

    相將共水頭。

    淸談消鄙吝。

    勝似餌神樓。

    〈縣治有屛山。

    水石甚佳。

    〉 最覺玆遊愜。

    曾煩想幾秋。

    芳洲宜白鷺。

    古峽似黃牛。

    幽討避人跡。

    好詩生馬頭。

    專城領瀟灑。

    敢詑晉陽樓。

    〈兼示主倅李季獻〉 種學誰爭富。

    收功不保秋。

    靑雲失路客。

    紫氣度關牛。

    晩節詩千首。

    吾儕讓一頭。

    春深花鳥爛。

    擁篲候江樓。

     淸讙春盎盎。

    峻語凜然秋。

    意氣輕千駟。

    行休判二牛。

    兒孫免墻面。

    婦女任搔頭。

    快境君吾導。

    空中有邵樓。

     偶來同棘院。

    偕試憶槐秋。

    不厭日文酒。

    還應風馬牛。

    南昌堪閣筆。

    東野可低頭。

    誰解重圍急。

    先聲趙倚樓。

    〈趙星州伯玉先聲適至〉 鎖院嚴分務。

    行臺凜挾秋。

    向來同酌兕。

    相去一鳴牛。

    鳥語新人耳。

    花形具樹頭。

    惟期朱墨罷。

    握手上東樓。

    〈叔明以執事在圍外。

    差遠京試官。

    帶臺禦。

    〉 百歲吾今半。

    四時君亦秋。

    驪黃誤駿馬。

    蠻觸謝蝸牛。

    有室堪容膝。

    題門任沒頭。

    同君此事定。

    矗石豈吾樓。

     暮年頻道路。

    偏感換春秋。

    南嶠盡回雁。

    西疇初服牛。

    好花開屋角。

    濁酒過墻頭。

    細想村居興。

    那堪上驛樓。

     次方伯金公睟過曹南冥宅韻 沿谿莫怪遲遲去。

    處士當年此着家。

    山水高長風可挹。

    不應在鶴在梅花。

     仁同試院。

    次京試官申佐郞光弼韻。

     九天分詔宛新擎。

    佐事猶榮附尾行。

    國慶比年張棘衛。

    鄕髦殫業起柴衡。

    目前珉玉雖同柬。

    意越驪黃豈可程。

    惟黜浮華收樸直。

    聖朝需用合分明。

     次西樓韻。

    呈席右。

     同席誰嫌談笑顚。

    斯文此會說從前。

    縣殘猶辦酒及菊。

    霜晩似饒花後蓮。

    坐惜烏岑下新月。

    遙憐洛浦生晴煙。

    可因朱墨遲歡賞。

    世故欺人容易先。

     送別京試官。

    次東軒韻。

    二首。

     搖落誰知宋玉秋。

    月明同醉庾公樓。

    隻應來日堪惆悵。

    君向雲衢我海頭。

     重見江南橘柚秋。

    嶺雲遮障望京樓。

    離筵欲作思歸曲。

    一唱佳人定白頭。

     雙溪卽事 方丈自此入。

    豈將人境同。

    奇巖寫淥水。

    落日在丹楓。

    往躅雙溪字。

    淸遊一笛風。

    居僧應笑我。

    暫脫簿書叢。

     玄淡卷次韻 山中秋已具。

    報事白頭僧。

    走馬穿紅樹。

    沿溪杖赤藤。

    鶴天留洞祕。

    仙筆着巖曾。

    此地丹丘是。

    何須羽客仍。

     性寶卷次韻 山外楓林色已幽。

    山中自別又溪頭。

    老僧似欲慰遲暮。

    邀我斜陽明處樓。

     醉吟 衰境令人作許悲。

    丹楓黃菊對霜髭。

    頭流峯上生新月。

    卻似風流年少時。

     智全卷次韻 琬琰留文儘色絲。

    雙磎寒擁鶴樓危。

    崔仙故地崔郞到。

    付與山僧話作奇。

     黃敬差璨自三神洞至州。

    話間擧其所爲三絶之一。

    餘卽步其韻以呈。

    今再浹旬。

    而餘又入洞。

    則黃詩已爲居僧上闆矣。

    因幷和之。

     曉氣欺秋作小濛。

    樓前稍放玉潭空。

    隻應羽侶遊殘月。

    和過峯頭不見中。

     山檻憑虛月在杯。

    高吟渾欲鬪湍雷。

    丈夫到處樓臺好。

    莫笑生平似寇萊。

     錦葉如花卻欠香。

    秋容冷淡稱禪房。

    千重簿領偸身得。

    覺我煙霞病在肓。

     延壽卷次韻 寺下澄潭波不興。

    吾詩可洗似徐凝。

    溪山元不要人語。

    作卷區區多事僧。

     次而順高,應遇楊兩斯文韻。

     二公詩合付玲瓏。

    紅袖應經拂檻空。

    不用居僧煩刻畫。

    朱絃流水顧瞻中。

     滯雨贈信暹 未乾問月杯。

    殘夢雨聲回。

    造物淹行色。

    新詩又受催。

    屢空吾可繼。

    久溷汝休猜。

    還試眞源覓。

    無窮紅葉來。

     記昨遊 筍輿代蠟屐。

    遵彼澗之幽。

    不必窮源得。

    惟期興盡休。

     雨後 朝來風急雨濛濛。

    錦繡千林一半空。

    已作漫山秋色了。

    殘紅與泛碧溪中。

     出洞 五日頭流未覺遲。

    從前拄笏爲脩眉。

    官雖人世二千石。

    興在寺樓三兩巵。

    霜淺霜深山幻畫。

    雨前雨後月宜詩。

    玆遊色色天如借。

    又作輕簑出洞奇。

     西村 溪出洞石逾白。

    竹深村楓更紅。

    借問居人行樂。

    催租不害秋風。

     召南古驛 馬首又溪山。

    嗟餘遊晩暮。

    卻從官道歸。

    衣濕召南雨。

     矗石樓次韻 石老江空悄別區。

    東南萬古有玆樓。

    由來擅勝還平地。

    莫去尋眞向上流。

    繡箔晴仍霞外捲。

    蘭舟夜厭月中浮。

    一登定自非凡骨。

    何況三年占鶴州。

     扈行錄 自完府赴行在。

    過壺山。

    題淸虛亭。

    次韻二首。

    是日聞倭寇去京南下。

     三時不上快心亭。

    半日淸虛眼卻靑。

    始識關身兵賦苦。

    脫來渾似夢初醒。

     千愁百悶上高亭。

    繞郭林巒向客靑。

    蛇豕吐呑還我壤。

    何須尙作楚人醒。

     次宋靈老韻二首 容易歸田判未能。

    未歸那免與愁仍。

    官還戴笠身疑卒。

    食每無魚計似僧。

    亂世用文方釋馬。

    從人安字轉成蠅。

    英豪不快由來事。

    爲我誰能說海鵬。

     官禦日化覺君能。

    執戟修文笑我仍。

    報主寸心終是仕。

    耽山一味獨如僧。

    人生豈得纏錢鶴。

    世路還多點玉蠅。

    惟有相逢同感槪。

    不知誰鷃又誰鵬。

     次韻義和卷 不用從人覓七言。

    渠家向壁道應存。

    歸山正値秋容瘦。

    試看溪頭錦葉翻。

     次沈公述韻 相逢周歲後。

    各自畏途中。

    瘦黑驚還定。

    艱辛說未融。

    野星終繞北。

    江水會流東。

    拭眼中興世。

    依然同裡翁。

     漫疊前韻二首 自從羈旅飯猶能。

    其奈秋霖瘴又仍。

    對賊還慚文作吏。

    無家不待戒成僧。

    名安足取忘皮虎。

    謗亦休驚過耳蠅。

    竚得天晴翠華動。

    扶搖風末一遊鵬。

     吾王駕禦盡羣能。

    豈謂兇氣退復仍。

    已竭輓漕供漢騎。

    還抛貂錦與胡僧。

    彎弓向詑工穿蝨。

    拔劍誰移怒逐蠅。

    助順終須天道在。

    伊甘鯨戮我騫鵬。

     靈老索鶴峯精舍記。

    疊前韻以辭之。

     賞心聯詠愧難能。

    精舍徵文愧又仍。

    去縣曾聞裝帶鶴。

    新詩果見句須僧。

    人間亂後憂冬蟄物外棲成絶夏蠅。

    定是地靈扶道氣。

    那將籬鷃讚雲鵬。

     題玉軒卷。

    兼東靜公。

     未入香山見靜師。

    家風於汝得之眉。

    塵埃頭白成何事。

    戀戀空傳一紙詩。

     次韻法弘卷 書生軍旅正相關。

    丁壯爲僧得在山。

    抹摋海氛秋宇湛。

    吾人閑日也渠閑。

     此非賦詩時。

    古人有感憤慰。

    想亦多形於吟諷。

    鳳陽中秋夜有作。

    錄呈左相台座一覽。

     不向長安苦相憶。

    逢辰猶自扈吾君。

    雲從雨後無些子。

    月爲秋中更盡分。

    極海唯應同霽色。

    偏陲未信尙妖氛。

    東歸倂作重陽飮。

    痛雪今宵負一醺。

     天將李提督別章二首 推轂端須蓋世雄。

    鯨鯢出海帝憂東。

    將軍黑矟元無敵。

    長子琱弓最有風。

    威起夏州遼自重。

    捷飛平壤漢仍空。

    輕裘緩帶翻閑暇。

    已入邦人繪素中。

     太平無甚賴英才。

    乞與朝鮮焰死灰。

    妙射久聞猿臂引。

    神籌今見虎韜開文從陸海潘江出。

    字帶顔筋柳骨來。

    要大功名全始得。

    人歌吉甫際東萊。

     亂後錄 皇華坊會話帖次韻三首韓景洪,車復元與焉 堂靜無風也自涼。

    淺於人事得深觴。

    縱觀筆陣千軍掃。

    還有詞華萬丈長。

    痛哭洛陽誰信賈。

    淸談江左未嫌王。

    惟應此夕文星動。

    最向城西一聚塲。

     爲味涼。

    招要勝友置壺觴。

    高情羨似春雲媚。

    老境羞將夏日長。

    久覺伸針非釣道。

    誰知縮手有醫王。

    酒闌莫怪翻揮涕。

    城邑年來是戰塲。

     神京亂後足非涼。

    上瑞如今共客觴。

    門巷肯羞車轍少。

    鬥牛應識劍光長。

    詩才論敵鬼仙李。

    筆法折衷大小王。

    玆事隻堪供一謔。

    老夫方自怯名塲。

     題安堅山水小幅 嵒疑滴翠來。

    樹欲浮空去。

    借問樓居人。

    飛泉發何處。

     題鵝溪相公箕城平海錄後 亂世投荒匹馬歸。

    文章萬丈獨相隨。

    新功頓進舂容大。

    舊習差平卓踔奇。

    稷契何書須苦讀。

    江山得助也優爲。

    還恢宇量應如許。

    碌碌吾儕未敢窺。

     送尹佐郞暉冬至使書狀官 靑年才子氣淩霞。

    此去朝天詎覺賒。

    燭影辨門初引象。

    鐘聲度樹已喧鴉。

    書雲禮古徵三至。

    執壤人殊了四遐。

    袖裏觀光家集幾。

    陪遊最憶正煙花。

     僕曾從尊相公丁醜之行。

    正値花時。

    其後又副尊叔府院君。

    俱有唱酬錄。

     題石陽正見留三淸帖以還。

    蘭梅竹。

    詳序文。

     三年此會幹戈後。

    一卷仍將琬琰留。

    造物全君幾折臂。

    餘生及我未昏眸。

    淸香豈取供花事。

    苦節應憐與雪謀。

    久識傳神推妙絶。

    詩篇字法又風流。

     石陽仲燮再到京城。

    與韓景洪輩會晤。

    次其在南中相憶韻贈之。

     蛇豕縱橫但不來。

    故京鐘鼎撥寒灰。

    祖宗卽此親舟鞞。

    人士如今鮮笠臺。

    北極朝廷大夫在。

    東風草木王孫廻。

    團圓偶復尋平素。

    豈爲毫端較小才。

     送盧同樞士馨兼進慰奏聞之行皇朝大內火災 莫道三千裡外程。

    吾王自篤一家誠。

    初因告急須高選。

    復爲聞災亦重行。

    鶴已千年猶古郭。

    雲常五色卽神京。

    平陽淖路扶持力。

    阿嵂還應似事兄。

    〈遼路有平易橋。

    其地泥淖特甚。

    從弟嵂以軍官從行。

    嘗從我習知道路者。

    〉 次申舍人敬叔利城縣題詠韻四首 海 東北無窮顥氣來。

    故臨空海復登臺。

    千年豈有黿梁就。

    百怪終敎蜃市開。

    坐見霄垠方躍日。

    時聞風未忽轟雷。

    堪哀浮世營營計。

    此變桑田問幾回。

     海山 海上遙山罷霧昏。

    連如郛郭缺如門。

    誰看玉女頭常洗。

    定識天公手自捫。

    弱水盈盈沉鳥羽。

    香風纚纚返人魂。

    何方化作王喬鶴。

    去上諸峯在一翻。

     松林 松林鬱鬱又蒼蒼。

    夾道遙連海岸長。

    自保勁姿多歲月。

    寧論枵腹困霆霜。

    張空傘蓋防穿漏。

    戰野蛟龍失蟄藏。

    不遇惟應羞匠石。

    渠心未要作鵰梁。

     柳堤 輕盈渾似力難持。

    極目長堤柳弄絲。

    何必一千三百裡。

    可憐高下古今枝。

    宮腰細瘦隨時樣。

    鶴氅風流不世姿。

    自是臨岐無意緖。

    從人攀折贈相離。

     題僧學明雲山圖卷。

    少年慕道。

    則辭家剃髮蛻如也。

    時危激乎義。

    則投錫論兵。

    又何銳也。

    上人之爲。

    其足起人者乎。

    若餘昔之仕也爲貪。

    而不能從吾好。

    今也偸生苟活。

    而無可道者。

    曷勝愧耶。

    獨爲來意之勤。

    題卷以還雲。

     一鉢一錫蕭然日。

    靑山白雲行坐俱。

    衆生塗炭煩一出。

    懷袖靑山白雲圖。

     次韻德寶卷。

    因寄靜公。

     江漢之南昔相逢。

    幾年香嶽巢雲松。

    寧待兵塵澒洞日。

    始哀世路崎嶇蹤。

    錫下已驅山下虎。

    硯中卻起潭中龍。

    寶能言我歸依計。

    早晩許攀藤蘿重。

     通津重九。

    題村舍壁。

     九九何煩七七花。

    東籬舊物野翁家。

    席間落帽應休怕。

    風力如須酒力多。

     題慧澄卷。

    壬辰避亂。

    僑寓摩利山下。

    賴隣僧印慧相救。

    食得醬者數月矣。

    而聞朝廷遙授完府。

    乘舟南赴。

    臨別留贈花牋數幅。

    期以重逢作詩。

    未久聞其奄忽。

    今澄也稱其弟子。

    持牋來謁。

    爲之悲感。

    寄與短句雲。

     島嶼偸生日。

    枌楡未赴時。

    資之食有醬。

    贈以紙無詩。

    長老恩如昨。

    沙彌摯在玆。

    一揮和涕筆。

    安得九原知。

     送柳知事晦夫出按湖西 正卿稀見出監司。

    今日湖西異昔時。

    民不耐勞來盜誘。

    士徒知戰助奸窺。

    丁寧玉石終寬詔。

    整頓江山自好詩。

    筆硯共治匏獨繫。

    應憐無紙用蒲爲。

    〈公與餘同槐院。

    常任提調。

    〉 挽德仁正雲叟 皇華坊裏居常竝。

    桐赤江南殯未臨。

    寶出玉林元異種。

    馨分蘭室幸同心。

    名山杖屨衰年廢。

    勝日琴歌亂世沈。

    可忍仍爲生死別。

    章成薤露一哀吟。

     依韻和葉遊府勸勵歌元韻雜用。

    故變體以類之。

     將軍實來弔我邦。

    將軍實來吊我邦。

    當年欲說淚成行。

    蛇豕食人骨如莽。

    方數千裡夷耕桑。

    君王馬後灰塵坱。

    西近天朝依末光。

    豈不見天兵克平壤。

    豈不見天兵克平壤。

    星象夜動弧射狼。

    元戎督戰日未央。

    破竹不許飛走遑。

    稍復山河氣鬱蒼。

    隻殘數壘東南方。

    豈不聞樞筦運籌長。

    豈不聞樞筦運籌長。

    又況開府臨封疆。

    羈縻且完目前當。

    反覆寧保無狂勷。

    善後之議紛豎橫。

    餉具兵先乃大綱。

    將軍關慮卽一堂。

    復親歷覽田多荒。

    謂言民志在矯昂。

    募助亦足當富強。

    我人何不爲奉揚。

    我人何不爲奉揚。

    旨哉將軍勸勵章。

    君父羞辱切毋忘。

    臨難免同見豺羊。

    誰能畏病忽藥良。

    至言感心如蘭香。

     送尹佐郞東老水軍統制從事官。

     書生分內無餘事。

    透得三墳卽六韜。

    正見籍農充虎翼。

    那辭投筆破鯨濤。

    立朝故自謀多鄙。

    臨陣惟應膽獨豪。

    竣事歸來知早晩。

    楚氛淸豈待秋高。

     挽李鹹悅錙 中歲偏驚易白頭。

    共衰那忍此哀謳。

    君纔月計嘗爲縣。

    我亦年來未作州。

    亂世苦難藏百口。

    幽居應便理孤舟。

    攜壼一訪猶相負。

    羨卻翩然萬事休。

     次南湖叟尙文見贈韻三首 不恨佳期失暮春。

    松陰更好絶炎塵。

    從前擬託忘年契。

    可是差池兩老人。

     日自西頹水自東。

    高人髮白尙顔紅。

    直應無恙中興後。

    重見羲皇上世風。

     名園勝事樂當年。

    好客風流亦出天。

    此日那辭渾索莫。

    吾王在處膽仍懸。

     次韻權正郞詗安峽小築之題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