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神道碑銘幷序 大司憲韓公神道碑銘 我明宗大王在位之二十二年。

    益知君子小人之情。

    惟公論是用。

    乃若曰。

    咨。

    往在乙巳二三元兇時。

    予幼沖國疑。

    助外戚忌克。

    以構大獄。

    遂施于善類。

    凡其不依阿及故所讐疾。

    匪殺則逐無遺力。

    迄有積憾于幽明。

    予用隱焉。

    爾議政府。

    其議疏雪之。

    當是時。

    歿得復官者若幹人。

    存得復以用者若幹人。

    皆世鴻儒碩士。

    聲望譁然。

    維韓公諱淑。

    實復嘉善大夫大司憲。

    蓋卒七年矣。

    又後十年。

    卽今萬曆乙亥也。

    韓公之孫上舍生恒。

    以公弟承文院判校濩所爲狀。

    來乞文於岦。

    以刻石公之墓道。

    而辭不可。

    曰。

    恒知子之文足以不朽吾大父也。

    恒之大父。

    非必借重於大官者。

    且恒受吾世父吾父命也。

    岦謹按。

    韓出唐津縣。

    爲國右族。

    有諱公瑞。

    及麗朝登第有名。

    宜達而夭。

    人謂其必有後。

    而公之高曾祖考皆未振。

    諱慶。

    尙瑞院判官。

    諱陟。

    濟用監副正。

    諱允祐。

    啓功郞。

    諱瑾。

    世子左洗馬。

    公貴。

    贈啓功戶曹參議。

    洗馬兵曹參判。

    參判室固城李氏。

    左議政銕城府院君諱原之曾孫。

    司醞署令贈都承旨諱泙之女。

    以弘治甲寅生公。

    公字子純。

    幼志於學。

    長克有成。

    以應科目。

    綽如也。

    正德癸酉。

    司馬。

    嘉靖乙酉。

    及第。

    補權知承文正字。

    用薦入內翰。

    爲檢閱。

    至奉敎。

    於諸曹。

    禮爲佐郞。

    兵爲佐郞,正郞。

    刑若工爲正郞。

    於諸寺。

    爲判官奉常。

    爲僉正宗簿。

    爲正司僕及掌樂院。

    於外爲江原道都事。

    其爲奉常。

    以質正官從使京師。

    仁廟在東宮。

    學已深造。

    侍講之官。

    時難其選。

    公自司書至輔德皆更。

    而爲弼善者四。

    在臺諫尤號擧其職。

    嘗再爲獻納,持平。

    四爲掌令。

    以至爲司諫,執義亦一再。

    而其末爲掌令也。

    同都憲梁淵等。

    論丁酉用事人誤國。

    寘之法。

    用得賞一資。

    進執義。

    相府薦公郞僚。

    爲檢詳,舍人。

    甚選也。

    迺後。

    又錄弘文館選。

    公前此膺選。

    輒爲用事人陰沮。

    物議遲之。

    而公亦不知。

    入館爲副應敎,應敎,直提學。

    詔使之至。

    充問禮官。

    以善周旋稱。

    旣陞通政階。

    拜同副承旨。

    轉至都承旨。

    獻替有裨益。

    不專出納而巳。

    有旨陞嘉善。

    拜兵曹參判。

    尋使觀察江原。

    時議重公一出。

    欲留之。

    不果。

    代還。

    同知中樞府。

    歷工,戶二曹參判。

    至拜憲長。

    則歲癸卯也。

    復有旨超資憲。

    拜工曹判書。

    爲言官論驟陞而寢。

    甲辰。

    以同樞奉使。

    賀冬至京師。

    乙巳七月。

    以漢城府右尹。

    又奉使告仁廟訃。

    請諡及承襲。

    九月。

    獄起。

    公未竣事。

    已被削奪官爵。

    丙午八月。

    獄益密。

    謫公于理山郡。

    公於是不色駭以懼。

    而憂戀大夫人外。

    居無戚戚之言。

    庚申十月。

    以病卒。

    年六十七。

    輿櫬而歸。

    葬于楊州蟹踰岾下先塋之側。

    用明年三月甲申也。

    公爲人和易有量。

    不飾邊幅。

    然其接物。

    言笑不苟。

    至大節。

    有不可奪者。

    公考參判公。

    家廟行事。

    一遵朱文公禮。

    喪三年。

    不離廬墓。

    以著於聞。

    而公之爲行。

    尤篤於孝。

    蓋家法也。

    其在朝中年。

    丁外艱。

    曁哭大夫人于謫。

    則於禮之經變。

    盡以宜。

    待同氣。

    極其恩意。

    至功,緦之親。

    無甚殺焉。

    公有二弟。

    仲則判校。

    而舍人澍。

    其季也。

    三人皆釋褐。

    登美仕於祖先不偶之餘。

    公又至長禦史。

    不可謂不達。

    而驗人言者矣。

    而公在謫未復以卒。

    舍人公本以舍人出謫。

    復未幾卒。

    判校公以院正字黜。

    復遷至判校。

    今年亦卒。

    皆不得有終以大有爲於時也。

    天固以是施於公家耶。

    無乃人所謂福禍者。

    天無與焉。

    而獨扶樹其名耶。

    抑猶復有待於後者乎。

    公配貞夫人蔡氏。

    籍仁川府。

    曾祖諱明陽。

    京畿水軍節度使。

    祖諱澄。

    泰川郡守。

    考諱裕孫。

    修義副尉。

    夫人沈靜溫懿。

    不以貧富爲憂樂。

    而謹祭饋。

    睦宗姻者。

    出於至性。

    以相夫子。

    以訓子婦。

    鹹厥令美。

    年七十六。

    隆慶壬申三月卒。

    五月壬寅。

    祔葬有子男二人。

    女四人。

    男曰說。

    娶鹹鏡道觀察使南宮淑女。

    次曰誼。

    娶忠義衛申渥女。

    皆以公故。

    不急應擧求仕。

    女長適前別坐權大成。

    次適幼學尹建元。

    次適內侍敎官安士欽。

    次適忠義衛李垠。

    說生一男三女。

    男曰慄。

    未娶。

    女長適洪迪。

    次適樸姚賢。

    次適南以仁。

    誼生一男三女。

    男卽恒。

    娶忠義衛愼思女。

    女長適柳德新。

    餘幼。

    權大成李垠妻。

    無子早死。

    尹建元生一男一女。

    男曰翼。

    女適安世傑。

    安士欽生三男二女。

    男曰允濟,匡濟,康濟。

    女長適申樸。

    次幼。

    洪迪。

    今爲弘文正字。

    柳德新。

    典艦司別提。

    餘未官。

    岦謹摭公事之大者以爲銘。

    銘曰。

     君子之修。

    小人所仇。

    前乎丁酉。

    乙巳而後。

    薄遏其揚。

    卒纍于荒。

    繄公曷故。

    唯不刓厥方。

    亞卿之秩。

    司憲之官。

    削也爲榮。

    矧今旣還。

    維公可傳。

    何待於碑。

    刻我文者。

    子孫之思。

     桂原君長敏公神道碑銘 公諱艤。

    字艤之。

    恭靖大王四代孫也。

    曾祖考諱終生。

    鎭南君夷簡公。

    祖考諱衡。

    進禮君。

    二君賢有文學。

    克世其聞。

    而進禮尤長於武。

    遇知光廟。

    嘗節度嶺南兵馬。

    入則爲吏曹參判考諱源。

    柏城守。

    惇行孝友。

    亦稱其家。

    後以公恩贈爵。

    君邑仍故。

    妣鎭川縣夫人宋氏。

    仁順府副丞翬之女。

    公生於成化己醜。

    天質沈淳。

    無輕俊氣。

    然四歲能識字。

    及稍知讀書。

    則記誦過人矣。

    成童。

    例授桂林副守。

    弘治壬戌。

    以通三經四書魁試藝。

    得陞秩明善。

    公有二弟。

    受公勸掖。

    後亦入彀。

    諸宗室家。

    鹹慕以爲盛事。

    正德丙子。

    進爵視秩爲都正。

    嘉靖庚寅。

    貞顯王後之薨。

    選於宗室有學行者四人。

    爲侍陵官。

    公實與焉。

    辛卯。

    陞正義。

    進桂原君。

    辛醜。

    中廟引宗室明經者。

    親臨講論。

    公年七十三矣。

    上慮其重聽。

    命侍臣獨高聲問難。

    於是。

    應口誦無疑。

    旁出入諸書益給。

    上嘉歎不已。

    翌日。

    復命侍臣問年于家。

    特陞中義。

    蓋公於書。

    嗜好之若聲色珍玩。

    顧於彼無所近。

    尤猛戒麴蘖。

    雖書生號刻苦者。

    有所不逮。

    然亦不肯習爲文章。

    唯篤信聖賢之言。

    專專於眞實爲己也。

    平居。

    雖祈寒盛暑。

    必夙興冠帶以坐。

    終日無惰容。

    制事。

    動稽於古。

    接物。

    不見疾言遽色。

    早孤。

    奉大夫人。

    所以養志體者備。

    及幾七十。

    則夫人踰九十矣。

    常出遇佳味。

    不忍輒入口。

    人益榮而美之。

    及夫人卒。

    旣三年。

    始與弟妹分異家産曰。

    我幸俸祿足矣。

    遂自擇薄少。

    祭祀一遵禮文。

    誠敬單盡。

    治家嚴肅。

    內外斬斬。

    奴僕化於謹恭。

    愛人喜施與。

    宗戚鄕黨。

    無不懽悅。

    自奉儉約如布衣然。

    庭階之間。

    無妖花異草。

    唯或蒔以禾穀。

    觀其生遂。

    在燕山朝。

    姬妾橫占人宅。

    賤直以償。

    及靖國。

    悉還宅主。

    無還直者。

    公獨以數還之。

    公秀眉大耳。

    狀貌環奇。

    行路瞻異。

    旣老。

    坐則向闕。

    愛君之言不絶口。

    月朔。

    宿齋戒。

    子弟扶擁以朝。

    在庭爲之起敬。

    前後門徒多至二百餘人。

    日授經訓。

    復恒言孝悌。

    諄諄善誘。

    及今不以名位顯。

    則以行業稱者比肩焉。

    甲寅七月旣望。

    無疾而卒。

    享年八十有六。

    訃聞。

    上爲之輟朝。

    命官弔其家。

    且賜賻祭。

    九月某子。

    以禮葬于高陽治北仇耳洞。

    與驪興縣夫人閔氏。

    同原而異壙也。

    明年。

    太常議公行。

    以敎誨不倦爲長。

    好古不怠爲敏。

    竟賜諡長敏公。

    閔氏。

    忠義衛顥之女。

    生子男二人。

    長正卿。

    乙酉生員。

    楊根郡守。

    次元卿。

    己卯生員。

    乙酉文科。

    世子侍講院司書。

    皆先公逝。

    側室子。

    男二人。

    女一人。

    春卿忠卿及崔舜妻〈缺〉。

    內外孫凡五十餘人。

    忠卿亦能傳經開門敎授。

    學子幾數百人。

    銘曰。

     經書冷淡。

    儒亦罕治。

    師道寂寥。

    孰開後知。

    猗嗟宗英。

    乃維是克。

    諸宗翹翹。

    裘馬爭飾。

    儻習於文。

    歌賦宣驕。

    莫如我公。

    肫肫不恌。

    學力在躬。

    澤在小子。

    小子彬彬。

    乃卿乃士。

    雖則九原。

    有不可亡。

    爰伐堅珉。

    載之銘章。

     大司憲樸公神道碑銘 岦嘗世而懲者也。

    不復願人知己。

    況矜己知人乎。

    顧常公誦吾樸公而不疑曰。

    寡言而篤行君子。

    當求之古人也。

    蓋同爲太學生。

    比列于大夫。

    又相望也。

    以頗獲遊從首尾四十年。

    見公之德。

    無作怠。

    無襮裏如一日。

    卽淺之知公者。

    亦可以信吾言。

    言之無患故也。

    今公卒旣三年。

    諸孤以狀抵岦曰。

    非亶某等識子之文章足以銘吾先人。

    先人重子所爲文章。

    至丁酉封事。

    爲寫一通。

    置左右。

    時取讀之曰。

    此當爲中興暲疏第一。

    使沒而不昧。

    得子銘。

    其志也。

    岦自惟蒭蕘初非沽直。

    而不免中時忌諱。

    與者。

    危之不欲揚。

    不與者。

    固已按劍起矣。

    公獨存賞乃爾。

    殆所謂若己之有技。

    不啻若自其口出者。

    此又古大臣道也。

    昔楊子雲許魯兩生以大臣。

    可以公位業未至而不歸之哉。

    若向所誦者。

    則萬石君張相如之倫。

    或庶幾焉。

    於是。

    愧岦猥受知於公而知公之猶有未深也。

    然公有取於岦。

    亦區區所自奇者耳。

    將以稱於世曰知己。

    則必公也。

    敢辭爲銘爲。

    謹按。

    公諱應福。

    字慶仲。

    樸出羅州。

    爲國大族。

    尤以名行傳家。

    其表表者在麗季。

    曰右文直提學潘南先生尙衷。

    有師道。

    有直節。

    入本朝。

    曰左議政錦川府院君訔。

    際遇太宗。

    有勞有澤。

    公曾祖考祖考考三世。

    以公仲兄國舅潘城府院君應順貴。

    命贈僉樞林宗吏曹判書。

    吏曹正郞兆年左贊成。

    司諫紹領議政。

    而贊成公天植直方。

    少所與。

    惟金濯纓馹孫等數公而已。

    戊午之禍。

    幾及而不苟避。

    旣而不幸早世。

    議政公內外和粹。

    覿者知其祥。

    少讀書求道。

    就樸松堂英。

    則見友而不敢師。

    旣推所有。

    魁大科。

    方仁廟在東宮。

    引李晦齋彥迪。

    與之疊進宮僚。

    而不懲己卯。

    進以性理之學。

    及力爭金安老不可復用。

    遂爲姦黨所擠。

    歸嶺南之外鄕以終。

    年四十二矣。

    妣貞敬夫人南陽洪氏。

    寺正士俯之女。

    大司憲興之孫。

    公生于議政公南歸之年。

    嘉靖庚寅也。

    五歲而孤。

    七歲而隨大夫人。

    復至都下。

    大夫人爲諸子必求明師而敎焉。

    世儗以孟母。

    公自是歲。

    受書于同?柳斯文祖詢。

    而終日伊吾大夫人側。

    大夫人悅。

    晩年每擧以誡諸孫。

    伯兄牧使應川。

    帥諸弟嚴。

    諸弟父事之。

    公尤先意稟承。

    無違行。

    至官大猶然。

    稍長。

    學于成笑仙悌元,李履素仲虎。

    竟依歸李氏。

    每請業已。

    不逐羣談笑。

    即歸溫理。

    朝日誦對特熟爲所稱。

    弱冠。

    中己酉司馬試。

    履素不以早得名爲喜。

    贈詩以勉其遠到。

    其見重如此。

    公故報李氏之篤。

    孤寡賴以擧火。

    終其世。

    甲子。

    登第。

    選補槐院至著作。

    薦入史館至奉敎。

    遷歷典籍,監察。

    諸曹則禮,兵佐郞。

    刑,禮,兵正郞。

    臺諫則正言,持平,獻納,掌令,司諫,執義。

    師儒則司藝,司成。

    諸寺則內贍,宗簿,奉常僉正。

    司僕,禮賓及尙衣院正。

    省郞則檢詳,舍人。

    而或有前後累更者焉。

    公自新進。

    恥時輩數遷。

    率多自躍之譏。

    而叔兄參判應男。

    負士林重望。

    品藻必由焉。

    嘗有所厭薄而稱曰。

    吾弟絶無此習。

    可敬也。

    故頗爲興成其志。

    洎後十年來。

    上論攜貳。

    遠識所患。

    而公亦自以家旣通籍椒禁。

    益不樂於名塗。

    故與人還往甚罕。

    而居第蕭散。

    日對黃卷中人以自娛。

    或可客至。

    則有酒驩如也。

    然官無令熱。

    旣爲之。

    必思擧其職。

    至事是非。

    不得毋與者。

    則不苟爲異同。

    要於理如何耳。

    故隨例出入風議之地而已。

    可以無厚顔矣。

    後雖益進用。

    猶持是不渝也。

    萬曆丁醜。

    由執義擢拜同副承旨。

    次年。

    進右副。

    而丁大夫人憂。

    大夫人八旬在堂。

    備享榮養。

    公又不勉而色怡愉。

    以奉至樂。

    及是毀欲絶。

    且以弱不能前喪。

    竝篤追慕。

    居廬三年。

    無所不自盡者焉。

    制除。

    復承旨左副。

    以至于左。

    歷工戶刑曹參議,兵曹參知參議。

    其在近密。

    有一宗室詭行得時名。

    援朱溪君故事。

    請對于便殿。

    殊無質直語。

    公面斥其妖。

    聞者頗疑。

    旣而明其實。

    受人嗾者卒亦變。

    方信公有見。

    李栗谷珥爲時流所疾。

    至目以誤國。

    有草野疏爲直之者。

    而知申固無納。

    公以言路不得如是。

    自引去。

    其人果以壅蔽得罪。

    幷逐同席勉從者。

    己醜。

    特拜兵曹參判。

    屬因東銓缺貳。

    有旨延擧。

    而新舊大臣相持。

    不謀同及公。

    以彼此無嫌也。

    尋有是命。

    然物情翕然稱晩。

    次年拜大司憲。

    時有一大臣以逆賊姓親。

    被問失對。

    而論重刑者。

    公心冤之。

    因控辭及焉。

    雖不快於時議。

    而識者以爲是。

    改戶參兼同知義禁。

    壬辰。

    寇至不戒。

    上西狩中。

    與東宮分路。

    公以禮參兼副摠管扈駕。

    少子東亮以兵曹佐郞俱焉。

    而受命去留之際。

    各有訴於上。

    子爲孝。

    父爲忠。

    悲懇感動。

    而事非卒行。

    可略也。

    公亦後至義州行在。

    卽拜大司諫。

    言地猶復紛然。

    公有長者之言。

    癸巳。

    以工參扈回鑾。

    歷次至海州。

    將及都。

    以大憲病遞。

    留扈中殿。

    乙未。

    中殿亦還都。

    拜刑參。

    丁酉。

    南警復急。

    以同樞扈中殿遂安。

    戊戌七月。

    以病卒于遂。

    享年六十九。

    訃聞。

    上爲之輟朝。

    使弔祭。

    乃曁中殿。

    凡恩卹有加。

    用某月。

    以喪歸。

    某子。

    葬于楊州金村先夫人墓次。

    配貞夫人善山林氏。

    別坐九齡之女。

    生四男一女。

    男東尹。

    生員。

    仕爲世子副率。

    先公歿。

    而東說。

    弘文校理。

    東望。

    平山府使。

    東亮。

    吏曹參判。

    皆文科也。

    女爲主簿鄭蕙衍妻。

    副率娶別坐許思益女。

    生一男一女。

    男淙。

    女幼。

    校理娶相禮申撥女。

    生二男二女。

    男濠。

    餘幼。

    府使娶士人盧守謹女。

    生三男。

    吏參娶承旨閔善女。

    生一男二女。

    竝幼。

    公處心忠實。

    持已恬靜。

    當事愼重。

    而接物和厚。

    朋友信之。

    同列敬而愛之。

    親故貧者。

    感其義。

    輿臺之賤。

    懷其仁。

    然見人非違。

    輒加鐫規不置也。

    至工爲時世態者。

    則視之若將浼焉。

    家世淸約。

    公又不喜芬華。

    不近女色。

    於家人生産作業。

    淡然也。

    衣服飮食。

    亦無大異於書生時。

    惟書籍不厭多。

    雖在禁直中。

    涉覽蒐錄。

    未嘗去手。

    以故尤多識故實。

    語子弟不竭。

    公小試十六年而大科。

    仕十四年而陞堂。

    又十三年而宰列。

    皆決於持滿之末。

    蓋公自守然也。

    故訓子弟亦率是。

    而吏參於海州日。

    由銓郞擢承旨。

    則公憂形於色者累日。

    岦親見之公所。

    及覲遂安。

    聞以都承進秩之命。

    則如故又甚雲。

    噫。

    公之德有自來也者。

    則先最可考。

    而有自往也者。

    則校理等諸君鹹能稱其家。

    其在斯乎。

    抑具其道於身而未究者。

    亦將有發焉。

    其銘曰。

     法家孤遺。

    哲毋提之。

    以歸明師。

    由學有知。

    躬行者斯。

    篤實攸基。

    夙成聞規。

    悠遠以期。

    一生佩持。

    躍不可爲。

    貳非吾時。

    其後也宜。

    歷職毋屍。

    出言則思。

    然豈卒施。

    斷斷者猗。

    休休乎而。

    大臣之姿。

    身之所餘。

    其孰食諸。

    子聯朝裾。

    我銘非譽。

    本末焯如。

    可質詩書。

     贈吏曹參判行司憲府掌令鄭公神道碑銘 公諱以周。

    字邦武。

    一字由盛。

    號醒齋。

    鄭出光州爲望族。

    源遠而派益分。

    卽公自出可譜者。

    七世祖臣扈。

    高麗殿直。

    六代祖允孚。

    本朝開城尹。

    五代祖龜晉。

    江原道觀察使。

    所爲文章行于世。

    高祖考諱之夏。

    司憲府掌令。

    曾祖考諱纘禹。

    淸道郡守。

    贈議政府右贊成。

    祖考諱純仁。

    牙山縣監。

    贈通禮院左通禮。

    考諱褧。

    成均進士。

    嶷嶷有立。

    爲儕流標望。

    早廢擧子業。

    放跡江湖。

    無仕進意。

    外舅柳議政順汀,表兄尹議政漑交薦之。

    擬於金吾郞。

    公深以不相喩爲恨。

    至於及門不覿。

    贈承政院左承旨。

    妣平康蔡氏。

    贈淑夫人。

    高麗判典儀淵之後。

    成均進士恂之女。

    以嘉靖庚寅正月生公。

    公聰明過人。

    力學有文名。

    而獨後於進取。

    戊午。

    始中生員進士試。

    乙醜間大學生請罪妖僧普雨文。

    多出公手。

    比得請。

    亦公作。

    鹹以回天之力歸之。

    登戊辰甲科。

    除義盈庫直長。

    居數月。

    薦補藝文館檢閱。

    業調七品。

    自非甚選人。

    不必迂入史局。

    國朝以來僅二人。

    而公其一也。

    轉承政院注書。

    遷成均館典籍。

    歷工,刑,禮三曹佐郞。

    以聖節使書狀官朝京。

    歸橐無香一枝書一卷。

    或謂曰。

    如書籍。

    購之何妨。

    曰。

    書籍在我國者。

    亦不能盡讀。

    渡江之日。

    悉剔行李留餘者。

    分之下輩曰。

    始吾不辭列邑餽遺。

    正爲萬裡慮外費耳。

    今幸無事還。

    何用爲。

    拜司諫院正言。

    頗有爭臣之風。

    値一外戚登科。

    方親臨唱名。

    大小臣僚爭趨後拜。

    班列爲空。

    公獨端立不動。

    以此見忤。

    出平安道都事。

    未幾。

    召拜司憲府持平。

    伊時朝著釀成朋比。

    有一銓郞。

    欲援公爲重。

    過訪至三。

    公一不回謝。

    以示之意。

    改成均館直講,刑禮戶三曹正郞。

    國家大擧軍籍。

    以嶺南素稱豪窟。

    難於括丁。

    其敬差官。

    特命擇遣。

    公行果稱旨。

    強猾帖伏。

    隱漏無所容。

    本道一士人方以諫官歸。

    造訪公。

    有意護其家。

    公面責之曰。

    如君邇列之人。

    且如此乎。

    其人色變。

    卽座上書與家下良丁若幹而去。

    遂心銜之。

    暗嗾臺官。

    揑辭彈射。

    上臨筵。

    問大臣盧守愼曰。

    鄭某剛直。

    子所知也。

    今論者如是。

    卿。

    南中人。

    抑有聞乎。

    對曰。

    臣聞其盡心國事。

    多得閑丁而已。

    他無所聞。

    上曰。

    然。

    遂不允。

    公謝病還。

    事竟失緖。

    識者嗟惜。

    旣又以巡撫禦史出本道。

    將吏望風震懾。

    土豪有自撤過制屋者。

    入拜司諫院獻納。

    會沈義謙,金孝元角立。

    益起不靖之端。

    公與大司諫鄭芝衍,副提學李珥通議。

    俱出兩人補外。

    意在鎭定。

    間有峻論偏攻者。

    力止之以寢。

    陞司憲府掌令。

    歷奉常寺僉正,成均館司藝司成,司贍寺正。

    復奉命京畿巡撫禦史災傷敬差官及江原道敬差官。

    所至澄淸。

    凡爲正言者三。

    持平者四。

    掌令者六。

    朝廷固以綱紀言論之責寄公。

    而公亦擧職無所避。

    竟以直道不容於時。

    一麾赴定州牧使。

    至則愛民如子。

    居官如水。

    以約取足。

    悉捐征入。

    吏民歌舞之。

    歲時問餽。

    唯於親舊孤寒。

    不逮要顯家。

    初非矯激以然。

    及其解組歸也。

    視裝有新衣籠二。

    怒而立焚之。

    到家之日。

    稱貸於隣。

    方始擧火。

    舊業在春川。

    薄甚。

    然有優遊卒歲之計。

    匹馬東歸。

    環堵蕭然。

    居之晏如也。

    萬曆癸未二月。

    以疾卒。

    享年五十四。

    其年五月日。

    葬于加平郡遠南面坐艮之原。

    夫人東萊鄭氏。

    蓬原府院君昌孫之五代孫副司果應瑞之女。

    生三男一女。

    長男賜湖。

    癸酉司馬。

    丁醜文科。

    黃海道觀察使。

    初娶進士蔡無畏女。

    繼娶參奉兪必英女。

    生一女。

    幼。

    側室生一子長源。

    次男明湖。

    庚辰文科。

    承文院正字。

    早死。

    娶司藝金士銛女。

    生一子鬥源。

    次男雲湖。

    戊子司馬。

    世子翊衛司洗馬。

    初娶忠義衛李純仁女。

    繼娶幼學康允女。

    女適縣監鄭晦。

    生二子彭同,鬥同。

    鬥源娶判官沈悌謙女。

    生一子。

    幼。

    夫人因壬辰避亂。

    寓于溫陽鄭晦家。

    甲午五月。

    疾卒。

    不克以喪北歸。

    葬于〈淸州〉地山外坐艮之原。

    公爲人端嚴簡默。

    自少處朋遊之間。

    戲言媟語。

    未嘗出口。

    人得其一笑。

    重於金玉。

    無敢不起敬焉。

    時屢經士禍。

    以理學爲諱。

    公發憤獨得。

    於大學章句,近思錄,性理諸書甚透。

    許草堂曄爲大司成。

    與之通讀。

    歎曰。

    不圖斯世復見斯儒也。

    家居遇祭日。

    沐浴齋戒。

    必盡誠敬。

    洗滌割熟。

    必躬涖。

    雖有疾恙不廢。

    爲官無小大。

    一意奉公。

    不間雜以一毫私情。

    非唯公不以關節及人。

    人亦不敢以關節浼公。

    公退。

    靜坐一室。

    左古圖書以終日。

    唯復蒔養松竹。

    相與瀟灑而已。

    其於還往馳逐。

    斷如也。

    不以家事累心。

    屋傾則撐。

    僅庇風雨。

    不爲子孫營立一畝之莊。

    雅不喜雜技。

    然晩而學琴。

    頗用寄趣焉。

    以公有學有守而有威。

    足以精神朝廷之上。

    折衝封疆之外。

    而知公者鮮。

    忌公者多。

    命亦不偶。

    不得試其什一。

    宜其歸成于後人。

    夫人慈厚多陰德。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