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曆
關燈
小
中
大
京各校的秩序均恢複,獨北大因校長辭職問題,又起了多少糾紛。
政府曾一度任命胡次珊君繼任,而為學生所反對,不能到校;各方面都要我複職。
我離校時本預定決不回去,不但為校務的困難,實因校務以外,常常有許多不相幹的纏繞,度一種勞而無功的生活,所以啟事上有“殺君馬者道旁兒;民亦勞止,汔可小休;我欲小休矣”等語。
但是隔了幾個月,校中的糾紛,仍在非我回校不能解決的狀态中,我不得已,乃允回校。
回校以前,先發表一文,告北京大學學生及全國學生聯合會,告以學生救國,重在專研學術,不可常為救國運動而犧牲。
到校後,在全體學生歡迎會演說,說明德國大學學長、校長均每年一換,由教授會公舉,校長且由神學、醫學、法學、哲學四科之教授輪值,從未生過糾紛,完全是教授治校的成績。
北大此後亦當組成健全的教授會,使學校決不因校長一人的去留而起恐慌。
那時候蔣夢麐君已允來北大共事,請他通盤計劃,設立教務、總務兩處;及聘任、财務等委員會,均以教授為委員。
請蔣君任總務長,而顧孟餘君任教務長。
北大關于文學、哲學等學系,本來有若幹基本教員,自從胡适之君到校後,聲應氣求,又引進了多數的同志,所以興會較高一點。
預定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學、國學四種研究所,隻有國學研究所先辦起來了。
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方面,比較的困難一點。
自民國九年起,自然科學諸系,請到了丁巽甫、顔任光、李潤章諸君主持物理系,李仲揆君主持地質系。
在化學系本有王撫五、陳聘丞、丁庶為諸君,而這時候又增聘程寰西、石蘅青諸君。
在生物學系本已有鐘憲鬯君在東南西南各省搜羅動植物标本,有李石曾君講授學理,而這時候又增聘譚仲逵君。
于是整理各系的實驗室與圖書室,使學生在教員指導之下,切實用功;改造第二院禮堂與庭園,使合于講演之用。
在社會科學方面,請到王雪艇、周鲠生、皮皓白諸君;一面誠意指導提起學生好學的精神,一面廣購圖書雜志,給學生以自由考索的工具。
丁巽甫君以物理學教授兼預科主任,提高預科程度。
于是北大始達到各系平均發展的境界。
我是素來主張男女平等的。
九年,有女學生要求進校,以考期已過,姑錄為旁聽生。
及暑假招考,就正式招收女生。
有人問我:“兼收女生是新法,為什麼不先請教育部核準?”我說:“教育部的大學令,并沒有專收男生的規定;從前女生不來要求,所以沒有女生;現在女生來要求,而程度又夠得上,大學就沒有拒絕的理。
”這是男女同校的開始,後來各大學都兼收女生了。
我是佩服章實齋先生的。
那時候國史館附設在北大,我定了一個計劃,分征集、纂輯兩股;纂輯股又分通史、民國史兩類;均從長編入手。
并編曆史辭典。
聘屠敬山、張蔚西、薛阆仙、童亦韓、徐贻孫諸君分任征集編纂等務。
後來政府忽又有國史館獨立一案,别行組織。
于是張君所編的民國史,薛、童、徐諸君所編的辭典,均因篇帙無多,視同廢紙;隻有屠君在館中仍編他的蒙兀兒史,躬自保存,沒有散失。
我本來很注意于美育的,北大有美學及美術史教課,除中國美術史由葉浩吾君講授外,沒有人肯講美學。
十年,我講了十餘次,因足疾進醫院停止。
至于美育的設備,曾設書法研究會,請沈尹默、馬叔平諸君主持。
設畫法研究會,請賀履之、湯定之諸君教授國畫;比國楷次君教授油畫。
設音樂研究會,請蕭友梅君主持。
均聽學生自由選習。
我在愛國學社時,曾斷發而習兵操,對于北大學生之願受軍事訓練的,常特别助成;曾集這些學生,編成學生軍,聘白雄遠君任教練之責,亦請蔣百裡、黃膺白諸君到場演講。
白君勤懇而有恒,曆十年如一日,實為難得的軍人。
我在九年的冬季,曾往歐美考察高等教育狀況,曆一年回來。
這期間的校長任務,是由總務長蔣君代理的。
回國以後,看北京政府的情形,日壞一日,我處在與政府常有接觸的地位,日想脫離。
十一年冬,财政總長羅鈞任君忽以金佛郎問題被逮,釋放後,又因教育總長彭允彜君提議,重複收禁。
我對于彭君此舉,在公議上,認為是蹂躏人權獻媚軍閥的勾當;在私情上,羅君是我在北大的同事,而且于考察教育時為最密切的同伴,他的操守,為我所深信,我不免大抱不平,與湯爾和、邵飄萍、蔣夢鏖諸君會商,均認有表示的必要。
我于是一面遞辭呈,一面離京。
隔了幾個月,賄選總統的布置,漸漸的實現;而要求我回校的代表,還是不絕,我遂于十二年七月間重往歐洲,表示決心;至十五年,始回國。
那時候,京津間适有戰争,不能回校一看。
十六年,國民政府成立,我在大學院,試行大學區制,以北大劃入北平大學區範圍,于是我的北京大學校長的名義,始得取消。
綜計我居北京大學校長的名義,十年有半;而實際在校辦事,不過五年有半,一經回憶,不勝慚悚。
1934年
政府曾一度任命胡次珊君繼任,而為學生所反對,不能到校;各方面都要我複職。
我離校時本預定決不回去,不但為校務的困難,實因校務以外,常常有許多不相幹的纏繞,度一種勞而無功的生活,所以啟事上有“殺君馬者道旁兒;民亦勞止,汔可小休;我欲小休矣”等語。
但是隔了幾個月,校中的糾紛,仍在非我回校不能解決的狀态中,我不得已,乃允回校。
回校以前,先發表一文,告北京大學學生及全國學生聯合會,告以學生救國,重在專研學術,不可常為救國運動而犧牲。
到校後,在全體學生歡迎會演說,說明德國大學學長、校長均每年一換,由教授會公舉,校長且由神學、醫學、法學、哲學四科之教授輪值,從未生過糾紛,完全是教授治校的成績。
北大此後亦當組成健全的教授會,使學校決不因校長一人的去留而起恐慌。
那時候蔣夢麐君已允來北大共事,請他通盤計劃,設立教務、總務兩處;及聘任、财務等委員會,均以教授為委員。
請蔣君任總務長,而顧孟餘君任教務長。
北大關于文學、哲學等學系,本來有若幹基本教員,自從胡适之君到校後,聲應氣求,又引進了多數的同志,所以興會較高一點。
預定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學、國學四種研究所,隻有國學研究所先辦起來了。
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方面,比較的困難一點。
自民國九年起,自然科學諸系,請到了丁巽甫、顔任光、李潤章諸君主持物理系,李仲揆君主持地質系。
在化學系本有王撫五、陳聘丞、丁庶為諸君,而這時候又增聘程寰西、石蘅青諸君。
在生物學系本已有鐘憲鬯君在東南西南各省搜羅動植物标本,有李石曾君講授學理,而這時候又增聘譚仲逵君。
于是整理各系的實驗室與圖書室,使學生在教員指導之下,切實用功;改造第二院禮堂與庭園,使合于講演之用。
在社會科學方面,請到王雪艇、周鲠生、皮皓白諸君;一面誠意指導提起學生好學的精神,一面廣購圖書雜志,給學生以自由考索的工具。
丁巽甫君以物理學教授兼預科主任,提高預科程度。
于是北大始達到各系平均發展的境界。
我是素來主張男女平等的。
九年,有女學生要求進校,以考期已過,姑錄為旁聽生。
及暑假招考,就正式招收女生。
有人問我:“兼收女生是新法,為什麼不先請教育部核準?”我說:“教育部的大學令,并沒有專收男生的規定;從前女生不來要求,所以沒有女生;現在女生來要求,而程度又夠得上,大學就沒有拒絕的理。
”這是男女同校的開始,後來各大學都兼收女生了。
我是佩服章實齋先生的。
那時候國史館附設在北大,我定了一個計劃,分征集、纂輯兩股;纂輯股又分通史、民國史兩類;均從長編入手。
并編曆史辭典。
聘屠敬山、張蔚西、薛阆仙、童亦韓、徐贻孫諸君分任征集編纂等務。
後來政府忽又有國史館獨立一案,别行組織。
于是張君所編的民國史,薛、童、徐諸君所編的辭典,均因篇帙無多,視同廢紙;隻有屠君在館中仍編他的蒙兀兒史,躬自保存,沒有散失。
我本來很注意于美育的,北大有美學及美術史教課,除中國美術史由葉浩吾君講授外,沒有人肯講美學。
十年,我講了十餘次,因足疾進醫院停止。
至于美育的設備,曾設書法研究會,請沈尹默、馬叔平諸君主持。
設畫法研究會,請賀履之、湯定之諸君教授國畫;比國楷次君教授油畫。
設音樂研究會,請蕭友梅君主持。
均聽學生自由選習。
我在愛國學社時,曾斷發而習兵操,對于北大學生之願受軍事訓練的,常特别助成;曾集這些學生,編成學生軍,聘白雄遠君任教練之責,亦請蔣百裡、黃膺白諸君到場演講。
白君勤懇而有恒,曆十年如一日,實為難得的軍人。
我在九年的冬季,曾往歐美考察高等教育狀況,曆一年回來。
這期間的校長任務,是由總務長蔣君代理的。
回國以後,看北京政府的情形,日壞一日,我處在與政府常有接觸的地位,日想脫離。
十一年冬,财政總長羅鈞任君忽以金佛郎問題被逮,釋放後,又因教育總長彭允彜君提議,重複收禁。
我對于彭君此舉,在公議上,認為是蹂躏人權獻媚軍閥的勾當;在私情上,羅君是我在北大的同事,而且于考察教育時為最密切的同伴,他的操守,為我所深信,我不免大抱不平,與湯爾和、邵飄萍、蔣夢鏖諸君會商,均認有表示的必要。
我于是一面遞辭呈,一面離京。
隔了幾個月,賄選總統的布置,漸漸的實現;而要求我回校的代表,還是不絕,我遂于十二年七月間重往歐洲,表示決心;至十五年,始回國。
那時候,京津間适有戰争,不能回校一看。
十六年,國民政府成立,我在大學院,試行大學區制,以北大劃入北平大學區範圍,于是我的北京大學校長的名義,始得取消。
綜計我居北京大學校長的名義,十年有半;而實際在校辦事,不過五年有半,一經回憶,不勝慚悚。
19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