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學校是為研究學術而設

關燈
--在西湖國立藝術院開學式演說詞

    今天是藝術院補行開學式。大學院為什麼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方設立藝術院?平常,西湖有很多的人來,遠些來的人,可分兩種:一是遊覽,一是為燒香。遊覽的人,是因為西湖風景很美麗,天氣很溫和,所以相率來遊,以滿足其私人的愛美欲望。一種是燒香的人。燒香的人為什麼一定要來西湖拜佛呢?西湖的寺廟最多,所以他們都來了。但是為什麼這些寺廟都建築在風景美好的湖山之中呢?宗教是靠人心信仰而存在的,但是宗教是空空渺渺的,不能使人都信,永久維持着他的勢力,故必須借着優美的山林,才能無形之中引誘一般人來信他的。一般人之所以拜佛,而又必定相率來西湖的,雖其信心覺得是為佛而來,實際上他們的潛在主因,仍就是為西湖的風景好才來的,也就是因為借此能滿足他們的愛美欲望才來的。自然美不能完全滿足人的愛美欲望,所以必定要于自然美外有人造美。藝術是創造美的、實現美的,西湖既有自然美,必定要再加上人造美,所以大學院在此地設立藝術院。宗教是靠着自然美,而維持着他們的勢力存在。現在要以純粹的美來喚醒人的心,就是以藝術來代宗教。因為西湖的寺廟最多,來燒香的人也最多,所以大學院在西湖設立藝術院,創造美,使以後的人都移其迷信的心為愛美的心,借以真正地完成人們的生活。

    現在最重要的是北伐,有人以為在這緊張的時候,不必馬上設立藝術院。但事實上,大家的革命主要目的,不純在消極地打倒軍閥,抵禦外人的侵略,而在三民主義的積極建設起來。三民主義,無非為民生而設,總理四十年的革命,可說最後的目的是在民生問題。但文化與物質生活之改革同時重要。原始的人類,于艱難苦鬥的生活中,仍有紋身、雕刻、裝飾器物的精神生活之需要,可見文化與物質生活同時發生,同樣重要。生活問題既有物質與精神的兩種,那麼我們為民生問題而有的國民革命,必須于打倒阻礙民生進行的北伐工作之外,同時兼到精神上的建設,将來方能有完滿的成功。再就目前事實上說,我們的北伐軍也必須有美的、純然無私的、勇敢的藝術精神,然後才能真的勝利。如法國人的在歐洲大戰,因他們以前有藝術的陶養,故有那樣從容不迫的精神。

    大學院看藝術與科學一樣重要。藝術能養成人有一種美的精神,純潔的人格。藝術美,照日本人譯來的西洋語有兩種:一是優美,一是壯美。優美能使人和藹,安靜,對于一切能持靜,遇事不亂,應付裕如。壯美使人有如受壓迫,如瞻望高山,觀覽廣洋狂濤,使人感到壓迫,因而有反抗,勇往直前,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奮發的情感。法國在優美之中養育,故不怕一切,雖強兵臨于巴黎近郊,而仍能從容不迫,應付敵人。德人則壯美,他們作事,一往直前,氣蓋一世。我們北伐軍必須有這兩種精神,才能一切勝利。現在北伐軍中有藝術科,也就是想以藝術精神來陶養軍人,使他們有美的、純然無私的勇敢精神,使北伐勝利。

    人類有兩種欲望:一是占有欲,一是創造欲。占有欲屬于物質生活,為科學之事。創造欲為純然無私的,歸之于藝術。人人充滿占有欲,社會必戰争不已,紊亂不堪,故必有創作欲,藝術以為調劑,才能和平。藝術純以創作為主,無現實上的一切因占有欲而起的束縛,藝術家不要名譽、财産,不迎合社會,因此中外的藝術家,每每一生很苦。中國古話說:文人貧而後工。并不是貧而後工,是去掉了一切個人的、現實的私欲,而能純以創造為主才工。大學院設立藝術院,純粹為提倡此種無私的、美的創造精神。所以藝術院不在學生多少,而在能創造。能創作,就是一個學生也可以。不能創作,一百、一千個學生也沒有用。藝術院的林先生及教職員,他們都是有創作能力的人,希望他們自己去創作,不要顧到别的。

    大家要認明白,藝術院不但是教學生,仍是為教職員創作而設的。學生願意跟他們創作的就可以進來,不然不必來這裡。這次的風潮,不是真的學生,是有别的政治作用,已經為浙江省政府除去。你們可以安心上課,教職員努力創作。不願跟着教職員創作的學生,想作别的政治活動的學生,可以離開這裡,到别處去,到社會上去作政客,不要妨礙他們創作。總之,藝術院是純為藝術的,有天才能創作的學生,一萬個不為多,一個不為少。

    來賓、新聞記者也請注意:學校為純粹的學術機關、神聖之地,一個學生沒有也不要緊;教職員能創作,一樣可以辦下去。不要以為學生少了,就不成學校,這一點大家不要誤會了。藝術院的教職員諸先生,要大家一緻地努力創作,不要看見發生了一點小事,就怕起來。嗣後再有什麼不正當的活動,有浙江省政府來防禦、制止。學生要安心上課,教職員諸先生一緻創作,供之于社會,這是大學院所最希望的。

    19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