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對于師範生的希望

關燈
在今日看來,無論中外,男女都要受教育,并且所受的教育都要一樣的。從前的人以為所學的科學不必相同,有女子須學而男子不應學者,有男子須學而女子不應學者,于是學校有男女之别。社會情形改變,家庭情形亦随之改變:從前隻有男子在社會上作事,女子毫不負責任,近年來女子常常代男子作許多社會事業,譬如歐戰發生以後,男子都從軍去了,女子乃不得不在社會上作事。塞爾維亞的女子也有從軍的。照這樣看來,男女所作的事,應該相同。中國的教育,男女學校不是平行發達:男子有專門學校,有大學校,女子沒有,所以北京大學實行男女同學。中國有男子師範、女子師範,但男女師範之分離,并不是程度上的關系,并不是功課上的關系,不過因仍舊習慣罷了。

    師範的性質與中學不同:中學畢業後還要升學;師範畢業,就要當教員。師範是為培植将來的小學教員。諸位是将來的教員,不可不注重學校中一切的科學。中學各科有各科的教員,教師或隻教一種科學,小學則不然。小學内常常以一人兼教各種科學。初等小學常以一人兼學校中一切科學,如手工、圖畫、音樂、體操,所以一個師範生可以辦一個小學。師範生的程度,必須各科都好,才能擔負這種責任。小學教師正像工人一樣,工人的各種器具都完備,才能制造各種東西,小學教師的各種科學都完善,才能得良好的小學教育。所以師範生須兼長并進,不能選此舍彼。

    現在的學校多實行選科制,但這種制度隻能行之于高等以上的學校,并且學生隻有相對的選擇,無絕對的選擇,除必修科以外的科學,才有選擇權。北京大學現行這種制度,如入化學科,有三分之二是必修科,餘者可自由選擇。又如在每門選一種或幾種科學,而不專習某科者謂之旁聽生,修業期限無定,學校亦不發畢業證書。學生所選的科學必須經教員審定,因教員知道選何者有益,選何者無益,如走生路,若無人指引,易入歧路。總而言之,高等教育方行選科制,但須教員認定。

    普通教育不能行選科制,隻可采用選科精神。從前的學生有因一二種科學不及格而降班者,譬如甲長于國文而算術不好,因算術不好降入低年級,使他的國文也不能随高年級聽講。這種辦法很不公平。遇了這種情形可用選科的精神,就是甲算術不好,乙國文不好,可令甲乙二人在低年級聽算術國文,其餘的科學仍随高年級聽講。普通教育,選科的程度至此為止,普通師範學校當然也是這樣。

    師範生對于各科的知識,必須貫通,各有心得,多看參考書,參觀實在情形,心身上才有利益。怎麼叫作師範?範就是模範,可為人的榜樣。自己的行為要作别人的模範,所以師範生的行為最要緊。模範不是短時間能成就的,須慢慢的養成。

    學校内的規則不許你們這樣,或不許你們那樣,這是消極的。學生知道這些規則對于我們有益,我情願遵守,才肯入校。所以學校的規則可說不是學校定的,是你們自己定的。學校的規則如很不方便,可求改良,但不得忽然破壞規則。教室内無規則,就沒有秩序,你們當教員的時候願看見這種情形麼?

    五四以後,社會上很重視學生,但到了現在,生出許多流弊。學生以自己為萬能,常常想去幹涉社會上的事和政治上的事。如果學校内有一部分人如此,他部分想用功的人也決不能用功了。歐戰以來,各國畢業生有許多當兵者,但未畢業的仍舊求學。不求學,專想幹涉校外的事,有極大的危險。國家的事不是學生可以解決的,學生運動不過要提醒外界的人,不是能直接解決各種問題。所以用不着常常運動。

    五四運動發源于北大,當時這種運動,出于勢不得已,非有意幹涉政治。現在北大的學生決不肯輕易幹涉政治上的事。為什麼緣故呢?(一)因學問不充足,辦事很困難,辦事須從學問上入手,不得不專心求學。(二)覺得中國政治問題層出不窮,若常常幹預,必至無暇用功。我出京的時候,他們專心求學以外,隻辦平民學校,不管别的事情了。

    小學教員在社會上的位置最重要,其責任比大總統還大些。你們在學校中如有很好的預備,就能擔負這責任,有益于社會真不淺呵!

    19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