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貧兒院與貧兒教育的關系
關燈
小
中
大
--在北京青年會演說詞
貧兒院的曆史同成效,劉景山先生已講得很詳細了。
鄙人對于貧兒院,有一種特别感想,并且有一種特别希望。
所以看得這一次的募捐,比較别種慈善事業尤為重要。
請與諸位男女來賓講講。
貧兒是沒有受家庭教育的機會,所以到院。
這原是他們的不幸。
但鄙人對于家庭教育很有點懷疑。
第一層:教育是專門的事業,不是人人能擔任的。
譬如諸位有一塊美玉,要琢成佩件,必要請教玉工。
又如有幾兩黃金,要煉成首飾,必要請教金工。
斷不是人人自作的。
現在要把自家子女造成适當的人物,敢道比琢玉煉金容易,人人可以自任的麼?第二層:有子女的人,不是人人有實行教育的時間。
男子呢,莫不有一定職業,就每日有一定作工的時間。
作工完畢了,還有奔走公益的,應酬親友的,随意消遣的。
請問每日中有多少時間可以在家與他的子女相見?婦人呢,或是就職業,或是操家政,也有講應酬好消遣的,請問每日中有多少時間可以專心對付她的子女?所以有錢的就把子女交給沒有受過教育的仆婢,統統引誘壞了;沒有錢的就聽子女在家裡胡鬧,或在街上亂跑。
父母閑暇了,高興了,子女就有不好的事,也縱容他;忙不過來了,不高興了,子女就有好的事,也瞎罵一陣,亂打幾拳。
這又是大多數父母的通病了。
而且現在的家庭對于兒童可以算好的榜樣麼?正經的父母不知道兒童性情與成人大有不同,立了很嚴規矩,要兒童仿作,已經很不相宜了。
還有大多數的父母夫婦的關系、兄弟妯娌的關系、姑嫂的關系、主仆的關系、親戚鄰居的關系,高興了就開玩笑,講别人的醜事;不高興了,相罵相打。
要是男子娶了妾,雇了許多男女仆,那就整日的演妒忌猜疑的事,甚且什麼笑話都可以鬧出來。
這可以作兒童的榜樣麼?兼且成年的人愛看的書報與圖畫,愛聽的笑話與鼓詞,不免有不宜于兒童的,父母看了聽了,可以不到兒童的耳目麼?有許多兒童都是受了家庭不好的教育,進學校後很不容易改良。
所以我對于家庭教育很有點懷疑。
我們古代的大教育家,要算是孔子、孟子。
孔子有一個學生叫陳亢,疑孔子教訓兒子總比教訓學生有特别一點的。
有一日問着孔子的兒子伯魚。
照伯魚對答的:有一次遇見了他的父親,問他學了詩沒有。
他說沒有學。
他的父親就說了不學詩的短處。
又有一次遇見了他的父親,問他學了禮沒有。
他也說沒有學。
他的父親就說了不學禮的短處。
陳亢恍然大悟,知道君子是疏遠他的兒子呢。
孟子有一個學生,叫公孫醜,有一日問道:“君子為什麼不親自教他的兒子?”孟子答道:“辦不到。
教他必用正道。
教了不聽,必要怒。
怒了便傷了父子的感情。
萬一兒子想着父親教我的,他自己也還沒有作到,這更是彼此互相責備,更壞了。
所以古人用交換法把自己的兒子請别人教,反替别人教他的兒子呵。
”照此看來,聖如孔子、賢如孟子,尚且不敢用家庭教育,何況平常人呢? 所以我的理想:一個地方必須于蒙養院與中小學校以外,有幾個胎教院、幾個乳兒院,都由專門的衛生家管理。
胎教院的設備,如飲食、器具、花園、運動場、裝飾的雕刻與圖畫、陳列的書報,都是有益于孕婦的身體與精神的。
因為孕婦身體上受了損害,或精神上染了污濁,都要害及胎兒的。
乳兒院的設備,必須于乳兒的母親身體上、精神上都是有益的。
要是母親有了疾病,或發了邪淫、憤怒、悲愁的感情,都是害及乳兒的。
有了這種設備,不論哪個人家,要是婦人有了孕,便是進胎教院;生了子女,便遷到乳兒院。
一年以後,小兒斷乳,就送到蒙養院受教育,不用他的母親照管。
他的母親就可以回家,操她的家政,或營她的職業了。
現在還沒有這種組織,運動别人,别人也不肯信。
我想先從貧兒院下手。
要是貧兒院試辦這種事情很有成效,那就可以推廣到不貧的兒童了。
這是我的第一種希望。
美國大教育家杜威博士,不久要來中國。
他創了一種很新的教育主義,是即工即學,是要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密接。
曾在雪卡哥大學附設一個學校試驗過,很有成效。
我于民國元年在南京發表一篇《對于教育方針之意見》,曾于實利主義一節中介紹過。
去年在天津青年會演講《新教育與舊教育之歧點》,又介紹過一回。
他的即工即
鄙人對于貧兒院,有一種特别感想,并且有一種特别希望。
所以看得這一次的募捐,比較别種慈善事業尤為重要。
請與諸位男女來賓講講。
貧兒是沒有受家庭教育的機會,所以到院。
這原是他們的不幸。
但鄙人對于家庭教育很有點懷疑。
第一層:教育是專門的事業,不是人人能擔任的。
譬如諸位有一塊美玉,要琢成佩件,必要請教玉工。
又如有幾兩黃金,要煉成首飾,必要請教金工。
斷不是人人自作的。
現在要把自家子女造成适當的人物,敢道比琢玉煉金容易,人人可以自任的麼?第二層:有子女的人,不是人人有實行教育的時間。
男子呢,莫不有一定職業,就每日有一定作工的時間。
作工完畢了,還有奔走公益的,應酬親友的,随意消遣的。
請問每日中有多少時間可以在家與他的子女相見?婦人呢,或是就職業,或是操家政,也有講應酬好消遣的,請問每日中有多少時間可以專心對付她的子女?所以有錢的就把子女交給沒有受過教育的仆婢,統統引誘壞了;沒有錢的就聽子女在家裡胡鬧,或在街上亂跑。
父母閑暇了,高興了,子女就有不好的事,也縱容他;忙不過來了,不高興了,子女就有好的事,也瞎罵一陣,亂打幾拳。
這又是大多數父母的通病了。
而且現在的家庭對于兒童可以算好的榜樣麼?正經的父母不知道兒童性情與成人大有不同,立了很嚴規矩,要兒童仿作,已經很不相宜了。
還有大多數的父母夫婦的關系、兄弟妯娌的關系、姑嫂的關系、主仆的關系、親戚鄰居的關系,高興了就開玩笑,講别人的醜事;不高興了,相罵相打。
要是男子娶了妾,雇了許多男女仆,那就整日的演妒忌猜疑的事,甚且什麼笑話都可以鬧出來。
這可以作兒童的榜樣麼?兼且成年的人愛看的書報與圖畫,愛聽的笑話與鼓詞,不免有不宜于兒童的,父母看了聽了,可以不到兒童的耳目麼?有許多兒童都是受了家庭不好的教育,進學校後很不容易改良。
所以我對于家庭教育很有點懷疑。
我們古代的大教育家,要算是孔子、孟子。
孔子有一個學生叫陳亢,疑孔子教訓兒子總比教訓學生有特别一點的。
有一日問着孔子的兒子伯魚。
照伯魚對答的:有一次遇見了他的父親,問他學了詩沒有。
他說沒有學。
他的父親就說了不學詩的短處。
又有一次遇見了他的父親,問他學了禮沒有。
他也說沒有學。
他的父親就說了不學禮的短處。
陳亢恍然大悟,知道君子是疏遠他的兒子呢。
孟子有一個學生,叫公孫醜,有一日問道:“君子為什麼不親自教他的兒子?”孟子答道:“辦不到。
教他必用正道。
教了不聽,必要怒。
怒了便傷了父子的感情。
萬一兒子想着父親教我的,他自己也還沒有作到,這更是彼此互相責備,更壞了。
所以古人用交換法把自己的兒子請别人教,反替别人教他的兒子呵。
”照此看來,聖如孔子、賢如孟子,尚且不敢用家庭教育,何況平常人呢? 所以我的理想:一個地方必須于蒙養院與中小學校以外,有幾個胎教院、幾個乳兒院,都由專門的衛生家管理。
胎教院的設備,如飲食、器具、花園、運動場、裝飾的雕刻與圖畫、陳列的書報,都是有益于孕婦的身體與精神的。
因為孕婦身體上受了損害,或精神上染了污濁,都要害及胎兒的。
乳兒院的設備,必須于乳兒的母親身體上、精神上都是有益的。
要是母親有了疾病,或發了邪淫、憤怒、悲愁的感情,都是害及乳兒的。
有了這種設備,不論哪個人家,要是婦人有了孕,便是進胎教院;生了子女,便遷到乳兒院。
一年以後,小兒斷乳,就送到蒙養院受教育,不用他的母親照管。
他的母親就可以回家,操她的家政,或營她的職業了。
現在還沒有這種組織,運動别人,别人也不肯信。
我想先從貧兒院下手。
要是貧兒院試辦這種事情很有成效,那就可以推廣到不貧的兒童了。
這是我的第一種希望。
美國大教育家杜威博士,不久要來中國。
他創了一種很新的教育主義,是即工即學,是要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密接。
曾在雪卡哥大學附設一個學校試驗過,很有成效。
我于民國元年在南京發表一篇《對于教育方針之意見》,曾于實利主義一節中介紹過。
去年在天津青年會演講《新教育與舊教育之歧點》,又介紹過一回。
他的即工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