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邊散文
關燈
小
中
大
掌大的一塊菜地、摘一點喂雞的豬兒草。
晚飯後大都聚在湖北岸水閘旁邊聊天。
尤其是夏天,常常聊到很晚。
這地方涼快。
我聽他們聊,不免問問玉淵潭過去的事。
他們說玉淵潭原本是一片荒地,沒有什麼人來。
隻有每年秋天,熱鬧幾天。
城裡很多人到玉淵潭來吃烤肉,——北京人不是講究“貼秋膘”嗎?各處架起烤肉炙子,燒着柴火,烤肉的香味順風飄得老遠…… 秋高氣爽,到野地裡吃烤肉,瞧瞧湖水,聞着野花野草的清香,确實是一件樂事。
我倒願意這種風氣能夠恢複。
不過,很難了! 老人們說:這玉淵潭原本是私人的産業,是張××的(他們把這個姓張的名字叫得很真鑿,我曾經記住,後來忘了)。
那會玉淵潭就是當中有一條陸地,種稻子。
土肥水好,每年收成不錯,玉淵潭一帶的人,種的都是張家的地。
他們說:不但玉淵潭,由打阜成門,一直到現在的三環路,都是張××的,他一個人的。
(這可能麼?) 這張××是怎麼發的家呢?他是做“供”的。
早年間北京人訂供,不是一次給錢,而是分期給,按時給,從正月給到臘月,年底下就能捧回去一盤供。
這張××收了很多家的錢,全花了。
到了年根,要面沒面,要油沒油,拿什麼給人家呀!他着急呀,睡不着覺。
迷迷糊糊地,着了。
做了一個夢。
夢裡聽見有人跟他說:張××,哪兒哪兒有你的油,你的面,你去拉吧!他醒來,到了那兒,有一所房,裡面有油,有面。
他就趕着車往外拉。
怎麼拉也拉不完。
怎麼拉,也拉不完。
起那兒,他就發了大财了! 這個傳說當然不可信,情節也比較一般化。
不過也還有點意思。
從這個傳說讓我了解了幾件事。
第一,北京人家過年,家家都要有一盤供。
南方人也許不知道什麼是“供”。
供,就是面擀成指頭粗的條,在油裡炸透,蘸了蜂蜜,堆成寶塔形,供在神案上的一種甜食。
這大概本來是佛教敬奉釋迦牟尼的東西,而且本來可能是廟裡制做的。
《紅樓夢》第一回寫葫蘆廟中炸供,和尚不小心,油鍋火逸,造成火災,可為旁證。
不過《紅樓夢》寫炸供是在三月十五,而北京人家擺供則在大年初一,季節不同。
到後來,就不隻是敬給釋迦牟尼了,天上地下,各教神仙都有份。
似乎一切神佛都愛吃甜東西。
其實愛吃這種甜食的是孩子。
北京的孩子大概都曾乘大人看不見的時候,偷偷地掰過供尖吃。
到了撤供的時候,一盤供就會矮了一截。
現在過年的時候,沒有人家擺供了,不過點心鋪裡還有“蜜供”賣,隻是不複堆成寶塔形,而是一疙瘩一塊的。
很甜,有一點蜜香。
第二,我這才知道,北京人家訂供,用的是這種“分期付款”的辦法。
分期付款,我原以為是外國傳來的,殊不知中國,北京,古已有之。
所不同的,現在的分期付款是先取了東西,再陸續付錢,訂供則是先錢後貨。
小戶人家,到年底一次拿出一筆錢來辦供,有些費勁,這樣零揪着按月交錢,就輕松多了;做供的呢,也可以攢了本錢,從容備料。
買主賣主,兩得其便。
這辦法不錯! 第三,這幾位老人對這傳說毫不懷疑。
他們是當真事兒說的。
他們說張××實有其人,他們說他就住在三環路的南邊。
他們說北京人有一句話:“你有錢!——你有錢能比得了張××嗎?”這幾位老人都相信:人要發财,這是天意,這是命。
因此,他們都順天而知命,與世無争,不作非分之想。
他們勤勞了一輩子,恬淡寡欲,心平氣和。
因此,他們都長壽。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三日
晚飯後大都聚在湖北岸水閘旁邊聊天。
尤其是夏天,常常聊到很晚。
這地方涼快。
我聽他們聊,不免問問玉淵潭過去的事。
他們說玉淵潭原本是一片荒地,沒有什麼人來。
隻有每年秋天,熱鬧幾天。
城裡很多人到玉淵潭來吃烤肉,——北京人不是講究“貼秋膘”嗎?各處架起烤肉炙子,燒着柴火,烤肉的香味順風飄得老遠…… 秋高氣爽,到野地裡吃烤肉,瞧瞧湖水,聞着野花野草的清香,确實是一件樂事。
我倒願意這種風氣能夠恢複。
不過,很難了! 老人們說:這玉淵潭原本是私人的産業,是張××的(他們把這個姓張的名字叫得很真鑿,我曾經記住,後來忘了)。
那會玉淵潭就是當中有一條陸地,種稻子。
土肥水好,每年收成不錯,玉淵潭一帶的人,種的都是張家的地。
他們說:不但玉淵潭,由打阜成門,一直到現在的三環路,都是張××的,他一個人的。
(這可能麼?) 這張××是怎麼發的家呢?他是做“供”的。
早年間北京人訂供,不是一次給錢,而是分期給,按時給,從正月給到臘月,年底下就能捧回去一盤供。
這張××收了很多家的錢,全花了。
到了年根,要面沒面,要油沒油,拿什麼給人家呀!他着急呀,睡不着覺。
迷迷糊糊地,着了。
做了一個夢。
夢裡聽見有人跟他說:張××,哪兒哪兒有你的油,你的面,你去拉吧!他醒來,到了那兒,有一所房,裡面有油,有面。
他就趕着車往外拉。
怎麼拉也拉不完。
怎麼拉,也拉不完。
起那兒,他就發了大财了! 這個傳說當然不可信,情節也比較一般化。
不過也還有點意思。
從這個傳說讓我了解了幾件事。
第一,北京人家過年,家家都要有一盤供。
南方人也許不知道什麼是“供”。
供,就是面擀成指頭粗的條,在油裡炸透,蘸了蜂蜜,堆成寶塔形,供在神案上的一種甜食。
這大概本來是佛教敬奉釋迦牟尼的東西,而且本來可能是廟裡制做的。
《紅樓夢》第一回寫葫蘆廟中炸供,和尚不小心,油鍋火逸,造成火災,可為旁證。
不過《紅樓夢》寫炸供是在三月十五,而北京人家擺供則在大年初一,季節不同。
到後來,就不隻是敬給釋迦牟尼了,天上地下,各教神仙都有份。
似乎一切神佛都愛吃甜東西。
其實愛吃這種甜食的是孩子。
北京的孩子大概都曾乘大人看不見的時候,偷偷地掰過供尖吃。
到了撤供的時候,一盤供就會矮了一截。
現在過年的時候,沒有人家擺供了,不過點心鋪裡還有“蜜供”賣,隻是不複堆成寶塔形,而是一疙瘩一塊的。
很甜,有一點蜜香。
第二,我這才知道,北京人家訂供,用的是這種“分期付款”的辦法。
分期付款,我原以為是外國傳來的,殊不知中國,北京,古已有之。
所不同的,現在的分期付款是先取了東西,再陸續付錢,訂供則是先錢後貨。
小戶人家,到年底一次拿出一筆錢來辦供,有些費勁,這樣零揪着按月交錢,就輕松多了;做供的呢,也可以攢了本錢,從容備料。
買主賣主,兩得其便。
這辦法不錯! 第三,這幾位老人對這傳說毫不懷疑。
他們是當真事兒說的。
他們說張××實有其人,他們說他就住在三環路的南邊。
他們說北京人有一句話:“你有錢!——你有錢能比得了張××嗎?”這幾位老人都相信:人要發财,這是天意,這是命。
因此,他們都順天而知命,與世無争,不作非分之想。
他們勤勞了一輩子,恬淡寡欲,心平氣和。
因此,他們都長壽。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