歴代詩話卷六十七

關燈
 杜甫 雲飛玉立盡清秋不惜竒毛恣逺遊在野隻教心力破于人何事網羅求一生自獵知無敵百中争能恥下鞲鵬礙九天須卻避兎經三窟莫深憂 鹧鸪       鄭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昬青草湖邉過花落黃陵廟裡啼遊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喚湘江曲苦竹叢深春日西 起句 實叙 狀景 問答 反題故事 順題故事吊古 傷今 頌美 時序   客愁 感歎 結句 勸戒 祝頌 自感 自愛 問信 寄憶寄書 寄詩 相思 兵戈 我亦 懐古故事 欣歡 景燕 激烈 何年逰 那可再 何由往 何日歸 已上凡例明暗并起句結句四法律詩絶句長短篇通用無出此者惟童謡一家不在此例不可不知也 作詩凖繩【楊仲?】 立意 要髙古渾厚有氣槩要沈着忌卑弱淺陋錬句 要雄偉清健有金石聲 琢對 要甯粗毋弱甯拙毋巧甯樸毋華忌俗野寫景 景中含意事中瞰景要細宻清淡忌庸腐雕巧寫意 要意中帶景議論發明 書事 大而國事小而家事身事心事 用事 陳古諷今因彼證此不可着迹隻使影子可也 雖死事亦當活用 押韻 押韻穏健則一句有精神如柱磉欲其堅牢也下字 或在腰或在膝在足最要精思宜的當 律詩要法 起 承 轉 合 破題 或對景興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題起 要突兀髙逺如狂風卷浪勢欲滔天 颔聨 或寫意或寫景或書事用事引證此聨要 接破題要如骊龍之珠抱而不脫 頸聨 或寫意寫景書事用事引證與前聨之意相應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 結句 或就題結或開一步或繳前聨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塲如剡谿之棹自去自回言有盡而意無窮 七言 聲響 雄渾 铿锵 偉健 髙逺五言 沈靜 深逺 細嫩 五言古詩 【與詩宗正法眼藏同】 七言古詩 【與詩宗正法眼藏同】 絶句 絶句之法要婉曲回環删蕪就簡句絶而意不絶多以第三句為主而第四句發之有實接者有虛接者承接之間開與合相闗反與正相依順與逆相應一呼一吸宮商自諧大抵起承二句固難然不過平直叙起為佳從容承之為是至如宛轉變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轉變得好則第四句如順流之舟矣 榮遇之詩要富貴尊嚴典雅渾厚寫意宜閑雅美麗清細如王維賈至諸公早朝之作氣格雄深句意嚴整如宮商疊奏音韻铿锵真麟防靈沼鳯鳴朝陽也學者熟之可以一洗寒陋後來諸公應诏之作多用此體然多志驕氣盈處富貴而不失其正者幾希矣此又不可不知 諷諌之詩要感事陳辭忠厚懇恻諷谕甚切而不失性情之正觸物感傷而無怨怼之辭雖美實刺方為有益之言也古人凡欲諷諌多借此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托物陳喻以通其意觀漢魏古詩及前輩所作可見未嘗有無為而作者 登臨之詩不過感今懐古冩景歎時思國懐鄉潇灑逰适或譏刺歸美有一定之法律也中間宜寫四面所見山川之景庶幾移不動第一聨指所題之處宜叙説起第二聨合用景物實説第三聨合説人事或感歎古今或議論卻不可用硬事或前聨先説事感歎則此聨寫景亦可但不可兩聨相同第四聨就題主意發感慨繳前二句或説何時再來 征行之詩要發出凄怆之意哀而不傷怨而不亂要發興以感其事而不失情性之正或悲時感事觸物寓情方可若傷亡悼屈一切哀怨吾無取焉 贈别之詩當寫不忍之情方見襟懐之厚然亦有數等如别征戍則寫死别而勉之努力效忠送人逺逰則寫不忍别而勉之及時早回送人仕宦則寫喜别而勉之憂國恤民或訴已窮居而望其薦抜如杜公惟待吹噓送上天之説是也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懐寓相勉之辭以緻意第一聨叙題意起第二聨合説人事或叙别或議論第三聨合説景或帶思慕之情或説事第四聨合説何時再會或囑付或期望于中二聨或倒亂前説亦可但不可重複須要次第末句要有規警意味淵永為佳 詠物之詩要托物以伸意要二句詠狀寫生忌極雕巧第一聨須合直説題目明白物之出處方是第二聨合詠物之體第三聨合詠物之用或説意或議論或説人事或用事或将外物體證第四聨就題外生意或就本意結之 讃美之詩多以慶喜頌禱期望為意貴乎典雅渾厚用事宜的當親切第一聨要平直或随事命意叙起第二聨意相承或用事必須實説本題之事第三聨轉説要變化或前聨不曾用事此正宜用引證蓋有事料則詩不空疎結句則多期望之意大抵頌徳貴乎實若褒之太過則近乎谀讃美不及則不合人情而有淺陋之失矣 赓和之詩當觀元詩之意如何以其意和之則更新竒要造一兩句雄健壯麗之語方能壓倒元白若又随元詩腳下走則無光彩不足觀其結句當歸着其人方得體有就中聨歸着者亦可 哭挽之詩要情真事實于其人情義深厚則哭之無甚情分則挽之而已矣當随人行實作要切題使人開口讀之便見是哭挽某人方好中間要隠然有傷感之意